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潜阳通络法治巨细胞动脉炎

(2022-11-18 04:43:46)

摘自2022-11-17中国中医药报
陈腾飞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患者男,53岁,2018年3月29日初诊。主诉:头部灼痛、跳痛1月余。患者1个月前因头痛做系统检查,最后经病理检查诊断为巨细胞动脉炎,予以激素治疗无效,且副作用显著,遂寻求中医治疗。刻下:患者因巨细胞侵袭动脉发病,头部灼痛、跳痛,午后及夜间甚,周身肌肉酸痛,疲乏无力,现用激素甲泼尼龙12片/日,疼痛控制不佳,血沉仍居高不下,因激素致体胖、食欲亢进、高血糖、低钾。舌嫩红,苔薄白,脉滑数有力。
中医诊断:头痛(肝阳化风入络)。
病机分析:患者疼痛在傍晚及夜间较重,且表现为灼痛、跳痛,劳累及外界环境嘈杂时,疼痛更加明显。患者病症有热象存在,非实热,乃“阳气者,烦劳则张”,即阳气上浮之热,结合脉之滑数有力,为肝阳化风入络之表现。患者平素怕食冷物,用药应避免过于寒凉。
治则:平肝潜阳通络。
处方:生石决明60g(先煎),生牡蛎60g(先煎),夏枯草10g,川芎20g,丹参30g,竹茹15g,钩藤10g(后下),茯苓30g,桑枝15g,桂枝15g,赤芍30g,川牛膝3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嘱激素逐渐减量。
4月13日二诊:现每日服用甲泼尼龙8片。患者服上方7剂后,体力转佳,周身酸痛及头痛明显缓解。纳眠可,二便调。舌质淡暗,微红,苔白。脉右寸关浮,尺沉弱,左脉滑数有力,但较前已有减弱。现外感数日,鼻塞、牙肿、咽部少许黏痰。处方:桑枝10g,南沙参30g,天花粉15g,生甘草15g,冬瓜子15g,生石决明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龟板15g(先煎),钩藤10g(后下),丹参30g,竹茹30g,生地黄30g,川牛膝30g,怀牛膝30g,白芍30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
5月12日三诊:现每日服用甲泼尼龙7片。午后仍觉潮热,颈项部隐隐痛,状如外感。舌体胖大,舌色暗,苔薄白腻。双脉滑数有力,右关及左关尺明显。处方:桑枝15g,钩藤15g(后下),生石决明60g(先煎),生石膏30g(先煎),夏枯草10g,竹茹30g,黄连6g,煅磁石30g(先煎),生牡蛎60g(先煎),生地黄60g,清半夏9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
6月9日四诊:现每日服用甲泼尼龙5片。诸症大好,唯股骨头觉痛,经检查确诊股骨头坏死。食纳多,口干多饮,二便调,午后心慌。左脉关弦,右脉关浮,双脉滑数之象已除。处方:煅磁石30g(后下),生牡蛎30g(后下),生龙骨30g(后下),生石膏30g(后下),桑枝15g,丹参15g,竹茹20g,夏枯草10g,川牛膝30g,怀牛膝30g,苏木10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
11月3日五诊:患者巨细胞动脉炎症状未再反复,又为其调治股骨头坏死以及因服用治骨药引起的胃痛等病症。
按 巨细胞动脉炎好发于老年人,头痛为最常见症状,表现为颞部、前额部、枕部的张力性疼痛、灼痛,有时可触及头皮结节或结节样暴涨的颞浅动脉等,眼动脉很容易受累而出现视觉异常,严重者会失明。病变进展可出现动脉胶原沉积、纤维化以及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后期可出现继发性血栓。中医治疗本病的报道尚缺乏,本例患者采用辨证施治,潜阳通络贯穿诊疗全程,最终治愈。
初诊方中生石决明、生牡蛎重镇以潜阳;夏枯草、竹茹、钩藤清热以息风;川芎、丹参、赤芍、桑枝、桂枝通络止痛,川芎与桂枝止痛力强,但其性温热,故配伍寒凉之丹参、赤芍、桑枝;川牛膝引气血下行,茯苓顾护脾胃。二诊处方中桑枝疏风通络,南沙参、天花粉、生甘草、冬瓜子针对外感之咽部有痰;生石决明、生牡蛎、龟板、钩藤、竹茹重镇潜阳、平肝息风;患者头痛已明显缓解,故去掉温热之川芎、桂枝,仅保留寒凉活血通络之丹参;川怀牛膝引气血下行,生地、白芍养阴血以治本,阴血得服则阳气易敛。三诊患者症状虽改善,但脉象仍滑数有力,提示热象仍在,单纯潜阳不足以完全解决,故加入生石膏、黄连以清实热,重用生地黄养阴血。酌用半夏温燥,以反佐护胃。四诊守方加减,最终治愈。

茵陈赤小豆汤治血栓性静脉炎

 (2019-10-29 16:34:19)[编辑][删除]


【处方组成】茵陈30克,赤小豆、苦参各12克,炒薏仁24克,炒苍术、泽泻、防己、炒黄柏、木通、佩兰、白扁豆各9克,生甘草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芳香化浊。主治血栓性静脉炎。
【病例验证】江某,女,42岁,工人。患者左腿肿胀、疼痛、发热、卧床不起已半月之久。经过治疗而未效。左下肢自膝关节肿至足背,较健肢粗5.5厘米,小腿肚紧韧,压痛明显,皮肤灼热,其色深红,沉重,纳呆食少,口干不欲饮,舌苔白腻,脉象滑数,小便短赤。诊断为血栓性静脉炎。治宜清热利湿,芳香化浊,佐以活血通络。拟用“茵陈赤小豆汤”。服药6剂,发热顿减,小便增多,腿肿略减。后又连进12剂,肿胀疼痛大减,饮食增进,舌苔悉退。但小腿肚仍紧韧发硬,压痛明显。再以原方加牛膝12克,炒地龙12克,赤芍15克,忍冬藤30克,继服。共治疗2月余,症状消失,行动自如而痊愈。(据易磊  《中医验方大全》)

银花丹参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2019-10-29 16:32:21)[编辑][删除

【处方组成】金银花30克,玄参、当归、丹参各20克,红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0克,制乳香、制没药各7.5克,生甘草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用水800毫升煎至500毫升,分2次口服。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症见肢端怕冷、麻木,间歇性跛行,静止性疼痛,肌肉萎缩,肢端苍白或暗红,溃疡或坏疽,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沉弦或细涩。
【加减】若热盛伤阴者,加麦冬、石斛;偏于血瘀者,加赤芍、丹皮、桃仁;创面愈合阶段,正气虚者,加黄芪、丹参。
【病例验证】牛某,男,45岁。一年来左足大趾、次趾麻木、怕冷、无汗,走路多时下肢疼痛,经诊断为脉管炎,症见患肢皮色苍白,皮温凉等,共服上方24剂痊愈。(据易磊  《中医验方大全》)

益肾凉血生板汤”治疗血小板减少

 (2019-10-07 07:31:07)[编辑][删除]
豫西南客转载了fj592的博文
导读:今天学习治疗肾真阴不足、肝肾虚损、血分尚有蕴毒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的经验方 ——益肾凉血生板汤。 1 药物组成与用量
益肾凉血生板汤:熟地黄20~40g、生地黄20~40g、女贞子20~0g、旱莲草20~30g、何首乌15~30g、水牛角30~50g、丹皮15~30g、白芍15~30g、小蓟20~40g、生甘草6~10g
2 治疗病症:
 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二、血证(肌衄、齿衄)。 
3 使用该方的临床指征
一、肾阴虚证:头晕、目眩、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夜寐不安。 
二、斑证:身见紫斑、斑色鲜红,牙龈出血。
三、舌脉象:舌红少苔、脉细数,或指纹紫。 
四、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 
4 选用该方的注意事项余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其他出血病证,临床可见多种证型,有毒热发斑、瘀血化热发斑、湿郁气阻发斑、风湿化热结毒发斑、脾不统血发斑、瘀血阻络发斑等等。以上诸证型均不宜选用本方,误用则无效,并反伤其病。 
5 临床应用体会
本方治疗血证,适用于肾真阴不足、肝肾虚损、血分尚有蕴毒所致出血诸症。若出血得以控制,尚应加入血肉有情之品,紫河车、阿胶等以补阴血之不足,血小板可以上升。 
6 典型病例介绍
李某,女,25岁,初诊日期:1998年4月29日。患者1994年6月因月经量多、皮下瘀点、瘀斑,在外院骨穿,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强的松治疗无效。1995年3月在我科治疗6个月,血小板恢复正常后停药。1998年2月顺产下一男婴后,复出现皮下出血点,伴身乏无力,大便干结,来中医科就诊,舌红、苔薄白、脉细数,血小板计数30x109/L。中医诊断:血证(肾阴不足,阴虚火旺,伤及血络),治以滋阴益肾、清热凉血止血。方药:女贞子30g、旱莲草20g,熟地20g,生地30g,首乌20g,白芍15g,水牛角30g,丹皮15g,小蓟30g,甘草10g,每日1剂。至5月中旬,皮下出血吸收,血小板42x109/L;方中加入紫河车10g,阿胶10g,治疗至6月10日血小板上升至123x109/L,月经来潮,经量正常,后又复查3次血小板计数均正常。注:具体诊断及用药请遵医嘱!
本文选摘自《梁贻俊临床经验辑要》,梁贻俊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2001年9月。

国医大师周仲瑛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养血凉血,滋阴法治疗血证(血小板减少症)

患者姓名:肖某 女1973-06-10

就诊时间: 1995-06-10

主诉:齿衄年余

现病史:多年前因齿衄量多查见血小板减少,最近查血小板5~6万,月经量多,头昏胸闷,手足有红斑,瘙痒,夏季为多。舌质:质红 舌苔:苔薄 脉象:细脉,

辅助检查:查血小板56

辨证分析:辨证当属阴血不足,营分伏热

中医诊断:血证

方名:地黄二至丸,

组成:大生地12g,旱莲草10g ,丹皮10g,赤芍10g ,紫草5g,生草3g ,阿胶10g(烊化),杞子10g ,制黄精10g,当归10g ,虎杖12g,女贞子10g

用法: 7,1剂,日2,水煎服

医嘱:忌辛辣发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