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日不归处一庭栀子香
(2022-11-08 05:17:48)前些天,忽见庭院里盆栽的栀子开了朵白色的花,醒目地缀在碧翠繁茂的绿叶间。浓浓的香气扑鼻而至,顿时想剪下来插在花瓶中,让书房熏陶在栀子花的芳香里。
栀子花在我们乡间俗称玉荷花,洁白如玉,又有淡淡的清香,儿时在乡下老家山坡田畴随处可见。每年初夏,山坡上的栀子树就开始打满了绿色的花骨朵,一个个羞涩地缱绻在枝叶丛中。一场雨之后,昔日的花苞转身变成了一只只白色的“蝴蝶”,在绿色的花托里丰盈地绽放着。栀子花香中带着一丝甜,细嗅,那甜中又夹着腻,一阵一阵,好像要把香甜沁入到人的骨髓里。从旁走过,似乎连步伐也染了香,悄悄地点缀着斑斓的心绪。
栀子花白得自然,白得清澈,白得纯粹,白得娇艳。清晨,栀子花树叶上挂满颗颗水珠儿,晶莹剔透,在晨光的映照下宛如串串银珠,闪闪发光。那雪白的栀子花,被露水沐浴得艳丽无比,一尘不染,犹如刚出浴的美人。浓浓的绿叶和馥郁芬芳的甜香,随着微风在澄清的空气中徐徐飘来,沁人心脾。
栀子是一味常用中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祛火、凉血解毒之功效。其根、叶、花亦可入药。栀子能清诸经之火,尤长于清心肝之火,如治热病邪在上焦气分,症见发热胸闷、心烦不寐,常配豆豉以透邪除烦,如《伤寒论》栀子豉汤;实热火证,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者,常用栀子配黄连、黄芩、大黄等泻火解毒、清心除烦。乡下老家的人用栀子花晒干做药,将端午节采摘的艾叶及梗子,加上栀子花干,煎了喝,可治伤风感冒。
栀子花洁白、温馨、素雅、清香,花瓣厚实,是夏季的观赏名花。乡下母亲看重栀子花的食用功能,她知道我在城里很难吃到栀子花,而品尝栀子花却是我夏天的最爱,于是每年夏天都会从乡下老家给我带来几大包从山丘上摘来的栀子花。母亲到我家后就把栀子花择洗干净,烧一大锅水,把栀子花倒进锅里,用筷子不停地搅动,栀子花就这样被去除了涩味。母亲再把栀子花捞出来加上鸡蛋、调料,就可以炒一盘菜,爽嫩鲜香,滑而不腻,非常可口。
夏季的凉拌栀子花最为爽口。母亲将栀子花与黄瓜相拌,配以糖、醋、蒜泥、香油等调料,做成清脆爽口的凉菜。或用肉丝、榨菜丝、葱花或香菜等配制,同样能做成一份美味又开胃的栀子花消暑汤。明代《遵生八笺》中记载了栀子花的一种做法:采摘半开的花,用矾水焯过,再加入细葱丝、大小茴香、花椒、红曲、黄米饭一起研磨细碎,再拌上盐,放上半天,便可食用,风味独特。或者把栀子花用矾水焯过,直接用蜜煎煮,滋味也很甜美。
“尽日不归处,一庭栀子香。”有栀子花开的夏天,我闲看庭中栀子花,在那个季节里,似栀子花般弥久的母爱,丝丝入怀,令我幸福无比。(陆家仕 杨彤 广西壮族自治区钟山县中医院)
蘑菇:健脾开胃,平肝提神
摘自2025-7-31中国中医药报
时乐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
我国邮政部门于1981年8月6日发行《食用菌》特种邮票一套6枚,由潘可明设计。第六枚为双孢蘑菇,画面顶端标有“双孢蘑菇”及其拉丁文学名“Agaricus
bisporus”,邮票图案以墨绿色的草丛为背景,描绘了一簇大大小小洁白如玉的双孢蘑菇的形象。
双孢蘑菇即平时大家所说的蘑菇,也称白蘑菇、蘑菰。菌盖扁半球形至平展,白色至淡黄色,菌褶幼小时紫色,后变褐色,菌柄上有菌环,我国各地广为栽培,是中国食用菌生产的主要和优良品种。《随息居饮食谱》谓其“味极鲜美,荤素皆宜”,其蛋白质含量高,还富含氨基酸、核苷酸、维生素等。
中医认为蘑菇味甘,性平,归脾、胃、肺经。《中药大辞典》载其功效为健脾开胃、平肝提神。主治饮食不消,纳呆,乳汁不足,高血压病,神倦欲眠。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蘑菇有抗肿瘤、调节免疫、抗氧化、抑菌等作用。气滞者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