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鹿角胶:温补肝肾益精养血

(2022-11-08 03:14:50)

摘自2022-11-7中国中医药报
陈芳 浙江省嘉兴市中医医院
转眼间,立冬就在眼前,常言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进入秋冬季节,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阴气渐长。人体的生理功能处于抑制、减低状态,在秋冬进补,有利于把精华物质储存在体内,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来年就可以不生病或少生病。今天为大家介绍一种秋冬进补常用到的药材——鹿角胶。
功效
现代膏方中最常用的胶除了阿胶还有鹿角胶、龟板胶等。鹿得天地之阳气最全,龟得天地之阴气最厚,动物禀受天地之气不同,决定药性之差异。鹿的全身各个器官都有药用价值,鹿茸、鹿角、鹿鞭、鹿胎、鹿血、鹿心、鹿骨等均可入药。
鹿角胶为鹿角经水煎熬、浓缩制成的固体胶,味甘、咸,性温,归肾、肝经,功能温补肝肾、益精养血。鹿角胶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称其“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补中益气,女人血闭无子,止痛、安胎”。
鹿角胶质黏,有滋补收敛之功,故长于治疗虚损不足之形羸体弱、阳痿遗精、腰膝酸冷、便血尿血、崩漏下血等,常与龟板胶、枸杞子、人参同用,如龟鹿二仙胶。
鹿角胶还可用于治疗阴疽疮疡。阴疽表现为患处漫肿无头、酸痛无热、皮色不变、口中不渴、舌苔淡白、脉象沉细等,可用鹿角胶温阳补血,多与熟地、肉桂、麻黄、白芥子、炮姜炭、生甘草等配伍,如阳和汤。
适宜人群
鹿角胶适合男性阳痿早泄、女性宫寒不孕者,对于备孕期间想要调理身体者也可在医师指导下应用。
鹿角胶还适合更年期骨质疏松者、骨科术后人群、老年骨质疏松人群。现代研究发现,鹿角胶中含有的骨钙、骨磷对促进骨骼形成、增强骨质有一定的效果,可用于防治骨质疏松。
熬夜加班、精神疲惫、体弱、病后恢复人群也可以适量服用鹿角胶。现代研究发现,鹿角胶中动物蛋白对抗疲劳、增强机体免疫力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此外,鹿角胶还适合老年痴呆、健忘人群,对情绪不定、失眠多梦者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服用禁忌
鹿角胶常用量为3~6g,服用时烊化兑服,最好在饭前服用。服用鹿角胶的过程中应忌吃油腻、辛辣、不易消化的食品。
需要注意的是,因鹿角胶有活血作用,孕妇不宜服用。因为鹿角胶制作时添加了冰糖,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故糖尿病患者需慎重服用。因鹿角胶性温,故外感者、阴虚阳亢者及火热内蕴之出血、咳嗽、疮疡、疟痢者禁服。对鹿角胶过敏者禁用,鹿角胶变性后不能再服用,过敏体质者也需慎用。
补气扶正诸“黄芪”
摘自2025-7-31中国中医药报
邓力 四川省成都市中草药研究所
黄芪药食两用,作为补气扶正之品而家喻户晓。黄芪品种较多,历代黄芪道地产区变化极大。唐代以前以西北地区主产,甘肃所产品质为优;宋代以后以山西绵黄芪为好;至清代,除山西产之外,又加内蒙古黄芪为道地药材。《植物名实图考》载黄芪“有数种,山西、蒙古产者佳”。
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黄芪有2个植物来源,即植物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品质较优。另有红芪也为药典收载,其性味归经、功能与主治同黄芪。目前各地入药的黄芪植物来源较多,除药典品种外,还有植物梭果黄芪、多花黄芪、金翼黄芪、土黄芪等,品质较劣,功效较弱,功用有别,临证应用应加以注意。以下细说诸“黄芪”。
黄芪入药历史久
黄芪之名,李时珍《本草纲目》有言“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今俗通作黄芪……王孙者,贵族也,黄耆位尊,故以得名”。《本草求真》也说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是以有耆之称”。黄芪主根深长粗大,其药用根极少分支,称为“独根”,反称为“百本”,本者根也(《名医别录》)。因其根长如箭竿,又称箭芪(《医学集成》)。另有异名戴糁(《神农本草经》)、王孙(《药性论》)、羊肉(《日华子本草》)、绵黄耆(《图经本草》)等。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经,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其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将该药列为上品,谓其“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黄芪有“疮家圣药”之誉,《本草便读》称其为“外科家圣药”。现代临床用于治疗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等症。中成药人参再造丸、牛黄降压丸、乙肝养阴活血颗粒等皆有用黄芪组方入药。
黄芪、白术、人参,皆为补气之药。黄芪专主卫气,白术主脾胃中州之气,人参则益脾肾之元气(《轩岐救正论•药性微蕴》)。凡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内停、疮痈初起、阴虚阳亢或溃后热毒尚盛等证均不宜用黄芪。黄芪补气升阳宜蜜炙用,其他则宜生用。
黄芪药食同源,作食品时可适量食用,百姓多将其同鸡、鸭、鸽子、猪蹄等食物炖服,亦常用做粥茶等。如补气健脾、利水消肿的黄芪粥,仅取黄芪、陈皮煮水取汁同大米熬粥即可。值得注意的是,黄芪不可多食,食用过量,易出现上火、头晕、心烦、失眠等症状。根据中医九种体质学说,气虚体质型更为适宜,适当摄入可补气固表、增强免疫力,湿热体质人群应忌食或少食。
黄芪主要含多糖类、黄酮类、皂苷类等化学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保肝、益智、抗炎、抗疲劳、抗衰老、抗肿瘤、抗辐射、生长促进、调节血脂、免疫调节、抗糖尿病损伤、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病原微生物、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等药理作用。
《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8年版)》收载有“黄芪皮”,来源于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英黄芪除去根头、须根及中间木部的根皮。有补气固表、利水的功效。
入药“黄芪”品种多
红芪
红芪来源于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的根。中成药五黄养阴颗粒、扶正补血颗粒、归芪三七口服液等皆有用红芪组方入药。《重庆市中药材质量标准(2022年版)》收载有川红芪,来源于豆科植物中华岩黄芪的根。
川黄芪
《重庆市中药材质量标准(2022年版)》将豆科黄芪属植物梭果黄芪、多花黄芪、金翼黄芪的根收载为川黄芪,川渝习用。常见混淆品有锦葵科植物圆叶锦葵和豆科植物紫苜蓿的根。前者味淡,无豆腥味,嚼之起涎;后者味苦,刺喉。
土黄芪
《云南省中药材标准(2005年版)》收载有土黄芪,来源于锦葵科植物野葵的根。土黄芪药材气微,味淡。
土黄芪味甘、淡,性平,归脾、肺经,有益气健脾、托脓生肌的功效。现代临床用于治疗乏力自汗、痈疮托脓、疮疡溃烂久不收口、产后胞衣不下、通乳等症。

   “性味咸寒,有泻诸热、散血结、续伤绝的功用。”。河蟹性寒,味咸,具有清热散结、通脉滋阴、补益肝肾、生精益髓、和胃消食、散热通络、强壮筋骨等功效,可用于跌打损伤、产后腹痛、黄疸、眩晕、健忘、疟疾、漆疮、烫火伤、风湿性关节炎、腰酸腿软、喉风肿痛等症。值得注意的是,脾胃虚寒、过敏体质以及慢性肠炎、疥癣等皮肤病患者,均宜少食或不食。

   白牡丹茶属白茶,为中国十大名茶之-。具有生津止渴、清肝明目、提神醒脑、镇静降压、解毒利尿、除腻化积、减肥美容、养颜益寿、防治流感、防御辐射等诸多功效,是当今公认最安全又营养的绿色、健康、养生、益寿饮品

   苹果性甘味凉,微酸,具有健脾养胃、生津止渴、润肺嫩肤、除烦安神、解暑醒酒、平肝潜阳、祛痰泻火、润肠止泻之功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