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大宁:顺势敛藏去寒就温恭惟鞠养先天之本

(2022-11-08 03:13:50)

摘自2022-11-7中国中医药报
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伯礼 天津中医药大学文化与健康传播学院院长 毛国强
本版取其精华,开设“中医名家谈节气养生与防病”栏目,以飨读者。
国医大师、中医肾病学专家张大宁教授指出,人生于天地之间,禀受阴阳之气,体内阴阳变化与自然界阴阳变化紧密相随。《黄帝内经》讲到,冬季“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其气候特点是“水冰地坼”。养生应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精气内敛,润养五脏。若逆自然之势而行,则会损伤肾气。
立冬标志着冬季的开始。大自然及人体的阳气都开始逐渐地蛰伏与藏匿起来。从外而看,似一片萧条,但其内里则生生不已,蕴藏着无限生机。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年春天生机勃发作准备。此亦阴中有阳、静中有动之意也。
古人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蜊。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蜊,所以古人便认为雉到立冬后就变成了蜃。

养肾四误区

没有区分中医学的“肾”与西医学的“肾”
肾是人体先天之本,有广泛而重要的功能,广义的肾”;而西医所说的肾即指解剖学中肾脏。中医学上肾的概念范围较大,西医学上肾的概念范围较小,称为“狭义的肾”。
把肾与男人性功能等同
把肾的功能局限在性功能上,无形中大大地缩小了中医学上肾的功能。肾中精气是人体生命之本,既包括男人也包括女人。换言之,男人有肾虚,女人也有肾虚。
补肾即壮阳
有人说补肾就容易上火,岂不知肾虚有阴虚、阳虚、阴阳两虚之分,而补肾自然有补肾阴、补肾阳、阴阳并补之别。所以补肾绝对不仅仅是补阳、壮阳,自然也谈不上补肾就上火了。
虚不受补

“虚者补之”是医之大理,若补不得当,确实存在虚弱的人用了补药反而出现副作用的情况。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两种:一是补的对象不准,二是补的时机不对。人体虚弱有五脏六腑的不同,且同一脏,如肾脏又有阴虚、阳虚之别,如果辨证不清,心虚反补肾,阴虚反补阳,自然会出现副作用。那绝不是虚不受补,而只是补的对象、部位不对罢了。
防寒养肾的要点
秋冬交替之时肾病多发。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肾气旺,生命力强,身体才能适应严冬的气候变化。保证肾气旺的关键就是防止严寒的侵袭。立冬时节防寒养肾,应注意以下几点。
调适起居,坚持运动
立冬之后应早睡晚起,如果睡眠不足或过度劳累,会直接损伤肾气。中医倡导睡子午觉,天人合一,子时睡好可养肾阴,午时睡好可养肾阳。
立冬养生应避寒就温,注意衣着合适,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易感冒而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使寒邪易于侵入。
“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坚持运动使人的大脑保持兴奋,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体温调节功能,提高人的抗寒能力。
科学营养,合理膳食
冬季进补,摄入较多的蛋白质而加重肾脏的负担。肾病不可盲目进补,加重病情。
第一,坚持低盐低脂。低盐避免水钠潴留,防止加重水肿及高血压。高脂饮食会加剧肾脏动脉硬化,故应多选取植物脂肪,少食动物脂肪。
第二,选取优质低蛋白。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加重肾脏负担,控制蛋白质摄入的总量。
第三,及时补充热量。热量不足将动用身体自身的蛋白质,使肌酐、尿素氮升高,加重病情。在低蛋白膳食时,热量供给必须充足,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需要。可以选择一些热量高而蛋白质含量低的主食类食物,像土豆、藕粉、粉丝、芋头、白薯、山药、南瓜、菱角粉、荸荠粉等。
第四,低钾、高钙低磷。高钾血症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的高钾血症可引起心跳骤停,威胁生命。为防止高钾血症发生,应慎食高钾食物,也可通过烹饪的方法将含钾高的食物去钾,如土豆用水浸泡、蔬菜在水中煮熟弃水食菜、水果水煮后弃水食果肉等。慢性肾功能疾病的电解质紊乱以低钙高磷为多,所以应重视饮食的高钙低磷化。但令人遗憾的是,含钙越高的食品含磷越高,如排骨、虾皮等。所以高钙低磷饮食应强调低磷,禁食动物内脏,如脑、肝、肾等,不吃烧鹅、海鲜,不喝酒,少吃干果。
情志畅达,宁静致远
保持良好心态是健康养生之本。五志伤五脏的说法,无论是哪种情志太过,都会影响人体气机升降、血液运行和肾中精气的旺盛,肾精气不足,自然加快衰老。保持安定清静的状态,心情舒畅,心境坦然,不贪欲妄想,多做一些诸如绘画、书法、音乐、等活动,陶冶情操,修性怡神,达到养肾护肾、防病长寿、容颜不老的目的。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