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却金灯心地亮采来良药脏腑安
(2022-11-04 15:35:27)——诗词中的“灯药”及其药用价值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尪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这首《剔银灯》是范仲淹的作品,描写因夜读三国而产生的感慨,词牌《剔银灯》本意即咏富贵人家挑亮银灯。古代灯盏的灯芯多用灯心草制成,剔除上面的油垢,灯光就更加明亮。山慈菇因花如灯笼而得名金灯花。挂金灯、酸浆的浆果被宿萼包裹,形似灯笼,也有金灯之名。
利尿通淋灯心草
“一炷夜香清,挑灯听雨声。虽然添客梦,却可助诗情。”(宋代施枢《夜窗听雨》)灯心草为灯心草科灯心草属植物,又名虎须草、赤须、灯心、灯草、龙须草、碧玉草等,古称为“蔺”。灯心草的茎秆坚韧而富弹性,可作编织原料;茎髓质白而轻柔,吸油性强,可作油灯的灯芯。在《儒林外史》中,吝啬鬼严监生临死伸出两根指头不肯咽气,就是因为灯盏里有两根灯草,太浪费了。灯心草入药部位也是茎髓。在《金瓶梅》中,李瓶儿小产之后被潘金莲整日谩骂,暗自气恼,精神恍惚、梦魂颠倒,一次饮酒后崩漏不止,因大出血而晕厥,家人“煎灯心姜汤灌她,半晌苏醒过来。”
“草名碧玉质偏柔,粳粉同研入水浮。清却心家经可引,利将水道剂堪投。吹灰喉锁朝来散,涂乳啼声夜即收。折去白穰干晒用,燃灯盏内可添油。”(清代赵瑾叔《灯心草》)灯心草是常用的利尿通淋类中药,味甘、淡,性微寒,归心、肺、小肠、膀胱经,具有利水通淋、清心降火的功效,用于淋病、水肿、小便不利、湿热黄疸、心烦不寐、小儿夜啼、喉痹、口舌生疮的治疗。《药品化义》载:“灯心,气味俱轻,轻者上浮,专入心肺;性味俱淡,淡能利窍。使上部郁热下行,从小便而出。”
“灯草味甘,运利小便,癃闭成淋,湿肿为最。”(明代龚廷贤《灯草》)灯心草性寒,既能入心清心火,又可利尿泄热以引导心火下降。灯心草单味煎服,或配伍木通、竹叶、栀子等,可治疗心烦失眠、尿少涩痛;配伍淡竹叶,开水泡服,或配伍车前草,煎汤服,可治疗小儿心热夜啼。将灯心炭研为末,涂抹患处或蘸盐吹喉,可治疗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灯心生众草,因有始知芳。彩妓窗偏丽,金桃动更香。花惊春未尽,焰喜夜初长。别后空离室,何人借末光。”(唐代皎然《赋得灯心送李侍御》)灯心草性寒,有利尿作用,故下焦虚寒、小便失禁者禁服。灯心草的根及根茎也可入药。灯心草根味甘,性寒,归心、膀胱经,具有利水通淋、清心安神的功效,用于淋病、小便不利、湿热黄疸、心悸不安的治疗。
清热解毒山慈菇
“疏茎秋拥翠,幽艳夕添红。有月长灯在,无烟烬火同。香浓初受露,势庳不知风。应笑金台上,先随晓漏终。”(唐代卢溵《金灯》)山慈菇又名鬼灯檠、金灯花、鹿蹄草、山茨菇等,为兰科杜鹃兰属植物杜鹃兰、独蒜兰属植物独蒜兰或云南独蒜兰的干燥假鳞茎。山慈菇因形如慈姑而得名,《本草拾遗》载:“山慈菇生山中湿地,叶似车前,根如慈姑。”李时珍曰:“根状如水慈菇,花状如灯笼而朱色,故有诸名。”慈姑为泽泻科慈姑属植物,以球茎入药,具有活血凉血、止咳通淋、散结解毒的功效,与山慈菇并非同一物种。
“紫磨真金百炼成,花神妆点似灯明。胆瓶盛取当书案,白首韩公对短檠。”(宋代陶梦桂《金灯花》)山慈菇是常用的清热解毒类中药,味甘、微辛,性寒,归肝、胃、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用于痈疽恶疮、瘰疬结核、咽痛喉痹、蛇虫咬伤的治疗。
“山慈菇是鬼灯檠,花即金灯湿地生,疮肿痈疽瘰疬核,毒消万病醋磨曾。”(明代李梴《山慈菇》)山慈菇味辛能散,性寒清热,有清热解毒、化痰、消痈散结之效,配伍雄黄、朱砂、麝香等,内服外用,可治疗痈疽发背,疔疮肿毒,瘰疬痰核,蛇虫咬伤,如紫金锭。
“银灯未茁有金灯,翠叶森森比剑棱。待得花光无断续,却须拈出问邻僧。”(宋代洪适《野处送金灯花》)山慈菇有解毒消肿、化痰散结之功,广泛地用于癥瘕痞块和多种肿瘤,配伍土鳖虫、穿山甲、蝼蛄等,可治疗肝硬化,对软化肝脾、恢复肝功有明显效果;配伍丹参、浙贝母、夏枯草等,对甲状腺结节有较好疗效。山慈菇具有化痰作用,可治疗风痰癫痫。
“弱瓣坚须灿野光,成丛灼灼斗丹妆。风葩净蕴商天艳,霞朵轻摇月夜凉。”(宋代董嗣杲《金灯花》)山慈菇叶味甘、微辛,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适量捣敷,可治疗痈肿疮毒。山慈菇花可治疗小便血淋涩痛,《圣惠方》用金灯花配伍地蘖花治疗血淋、脐腹及阴茎涩痛。
“参军出郭匪幽寻,使者移文播德音。石蒜榆皮那得饱,刀耕火种岂能任。”(宋代赵蕃《三月十七日以檄出行赈贷旬日而复反自州门至》)石蒜为石蒜科石蒜属植物,在古代也曾被称为金灯花。有学者考证,《花镜》中“深秋独茎直上,末分数枝,一簇五朵,正红色,光焰如金灯”的描写是石蒜,而非山慈菇。石蒜以鳞茎入药,味辛、甘,性温,有毒,具有祛痰催吐、解毒散结的功效,用于喉风、乳蛾、痰喘、食物中毒、胸腹积水、疔疮肿毒、痰核瘰疬等的治疗。
清肺利咽挂金灯
“骚屑西风弄晚寒,翠袖倚阑干。霞绡裹处,樱唇微绽,靺鞨红殷。故宫事往凭谁问,无恙是朱颜。玉墀争采,玉钗争插,至正年间。”(清代纳兰性德《眼儿媚·咏红姑娘》)挂金灯和酸浆为茄科酸浆属草本植物,果实成熟时宿萼包裹果实,呈棕红色或者橙红色,挂在枝条,如同悬挂着的金色灯笼,故有挂金灯、灯笼草、金灯草、金灯笼、锦灯笼等名称。《尔雅》将挂金灯称为寒浆,《尔雅·释草》载:“葴,寒浆。”郭璞注曰:“今酸浆草,江东呼曰苦葴。”郝懿行义疏曰:“今京师人以充茗饮,可涤烦热,故名寒浆,其味微酸,故名酸浆。”《神农本草经》将酸浆列为中品,载曰:“主热烦满,定志益气,利水道。”挂金灯又名洛神珠、王母珠、红姑娘、姑娘菜等。酸浆和挂金灯的全草(酸浆)、带宿萼的果实(挂金灯)和根(酸浆根)皆可入药。
“缬屏缘屋引成行,浅白深朱别样装。却笑姑娘无意绪,只将红粉闹儿郎。”(明代袁宏道《戏题十姊妹花》)酸浆味酸、苦,性寒,归肺、脾经,具有清热利咽、通利二便的功效,用于咽喉肿痛、肺热咳嗽、黄疸、痢疾、水肿、小便淋涩、大便不通、黄水疮、湿疹、丹毒的治疗。《本草纲目》载:“酸浆,利湿除热,除热则清肺止咳,利湿方能化痰、治疸。”
“小圃金灯满意芳,苞舒绛彩照煌煌。珠玑小滴今朝雨,缟纻难禁昨夜霜。拂秉麟须蛾欲避,枝衔螭口蜡犹香。列钱都是银缸影,莫遣狂风出土囊。”(宋代葛立方《金灯花》)挂金灯味酸、甘,性寒,归肺、肾经,具有清肺利咽、化痰利水的功效,用于肺热痰咳、百日咳、咽喉肿痛、骨蒸劳热、小便淋涩、天疱湿疮、难产的治疗。《神农本草经》载其“(主)难产”。酸浆根味苦、性寒,归肺、脾经,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用于黄疸、疟疾、疝气的治疗。
“落落庙碑摹瘗鹤,阴阴宰木宿神鸦。可怜宝剑凌云气,散作金灯满地花。”(宋代王琮《汉荆王墓》)灯笼果又名灯笼泡、鬼灯笼、水灯笼草等,也是茄科酸浆属植物,外形与酸浆、挂金钟相似,但浆果成熟时是黄色的。灯笼果以全草入药,名为灯笼草,味苦,性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外感发热、喉痛、咳嗽、痄腮、疖疮的治疗。
山慈菇、挂金灯、石蒜均有“金灯”之名,山慈菇、挂金灯有清热化痰之功,山慈菇、石蒜有解毒散结之效,故历史上常有将三者混淆者,但三者是不同种属植物,还须区别。灯心草虽质地轻柔,而利尿通淋功大,也是常用中药。(黄新生 河南省武陟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