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葛根:解表通经活血降压降糖

(2022-11-04 16:03:26)


燕京刘氏

时间:2021-07-0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  作者:王庆国

葛根为豆科多年生藤本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块根。性凉,味甘、辛,归太阳、阳明、太阴经,具有解肌退热、透发麻疹、升津止渴、升阳止泻的功效。

葛根的药用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中药现代研究的深入,发现其有很广泛的药理活性,故临床应用颇广,据笔者临床经验,其临床优势在于以下6个方面。

太阳阳明之表药

《名医别录》云:“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伤寒壮热。”《药性论》:“治天行上气。”均指出葛根为发表解肌之药,《要药分剂》云其“入胃、膀胱经”,张元素谓“通行足阳明经”,张仲景用其治疗太阳病项背强几几者,显系太阳、阳明二经之药。葛根药性辛凉,但经配伍,则可以用于治疗寒、热两种表证。如治风寒表证,《澹寮集验方》以葛根配苍术、甘草,加葱煮服,治疗外感风寒证。《伤寒论》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也是治疗风寒表证之方,因其性凉,能“解肌热”,兼能清热止渴,故其治风热表证也属的对之药。如《实用中医效验新方大全》载有银柴散,以葛根同金银花、柴胡、荆芥、防风、菊花等配伍,治风热感冒效佳。此外,葛根亦为明清温病学派治疗痘疹不透的常用之品,如与升麻、芍药、甘草相伍组成升麻葛根汤,治疗麻疹初起,表邪外束,疹出不畅。如再加荆芥、蝉蜕、薄荷、牛蒡子,效果更佳。

项背拘紧之专药

据文献记载及笔者经验,葛根为治项背拘紧不适之专药。张仲景对于外感风寒兼有项背拘紧,呈现由项至背,拘紧不舒,几几之状者,恒加此药,表实者加入麻黄汤,表虚者加入桂枝汤。对于痉病项背拘急,卧不着席者,也必用此药。笔者对于以项背拘紧不适为主症,甚至影响头颈转动者,不管是风寒外感,亦或是落枕、颈椎病、高血压、强直性脊柱炎,或是受风后导致的项背部不适感,均在辨证方中加入此药,可以明显提高疗效。如治疗斜方肌综合征,症状表现为斜方肌所敷盖部位的酸重疼痛,导致肩颈转动困难,常因感受风寒之邪所致,治疗时间较长,且不易恢复。笔者常用方为葛根汤合通气防风汤,药用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葛根、蜜麻黄、羌活、独活、防风、川芎、藁本、蔓荆子,效果颇佳。患者服药后常感背肩部发热,继之微汗出而病减。

活血降压通冠脉

对于葛根活血作用的认识始于唐代,《本草拾遗》云其“生者破血,合疮、堕胎。”《日华子本草》亦曰“排脓破血”。然而古人多将葛根活血与疔疮联系在一起,现代药理研究则大大拓展了其活血功效的应用。葛根中所含的葛根素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粥样硬化,有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血压的作用;葛根总黄酮及葛根素可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梗死心肌的代谢;葛根醇浸膏还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根据这些药理作用,笔者常用其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缺血性中风等,对于冠心病心绞痛,常与黄芪、薤白、瓜蒌、丹参、桃仁、桂枝、川芎、桑寄生等配伍;治高血压,常与川芎、泽泻、勾藤、益母草、桑寄生、罗布麻、豨莶草、焦山楂等配伍;用于中风后遗症之半身不遂、言语不利者,常与黄芪、川芎、赤芍、当归、地龙、少量生大黄等配伍,疗效均满意。

生津止渴降血糖

葛根甘凉,清热之中又能鼓舞胃气上升,而有升津止渴之功,故多用于治疗热病伤津之口渴,常与芦根、知母、天花粉同用;而对于内热消渴,也为常用之药。近年来临床与药理研究均发现,葛根具有降低血糖作用,故常用于糖尿病的治疗。对此,国医大师朱良春具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参考。朱老认为:“消渴一证,初起先宜养肺清心,久则滋养脾肾,升举元气。临床上常以黄芪为主药,得葛根能升元气,而佐以山药、山茱萸、知母、花粉,在滋真阴,使阳升而阴应,自有云行雨施之妙;用鸡内金、茯苓助肾强脾而生津,用五味子、山茱萸酸收之性,封固肾关,不使水饮争于下趋,此消渴立法用药之大要。然临床中须辨证明确,不可执着,因其证之寒热与其资禀之虚实不同耳。”《朱良春用药经验》曾载有朱老验案一则,其疗效堪称奇妙,载之以供读者学习之用。

徐某某,女,46岁,1982年1月6日初诊。多饮多尿,多食善饥十余年。腰酸乏力,脘腹作痛,脉弦细,舌苔薄腻。尿糖(+++),空腹血糖15.68毫摩尔/升,证属消渴,治宜滋肾养胃,益气生津。处方:生黄芪、天花粉各20克,葛根30克,山茱萸、白术各15克,知母、鸡内金各10克,蚕茧6克,茯苓12克,7剂,嘱控制饮食。二诊:药后尿糖(++),前方化裁14剂。1月29日三诊:尿糖微量,空腹血糖10.4毫摩尔/升,诸证减轻。予制黄精、葛根、天花粉各30克,山茱萸15克,知母10克,蚕茧6克,川连1克,肉桂0.3克,五味子、酸枣仁各10克,14剂。药后尿糖阴性,空腹血糖正常,余症均有明显改善,基本稳定。

升清止陷治泄痢

葛根升发清阳,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而奏止泄之效,故古书中多载其止泄之功。对于泄泻,葛根既可用于虚证,又可用于实证;既治热证,又治寒证。如治疗湿热泄泻,用葛根芩连汤;治疗暑湿泄泻,用葛根配伍藿香、苍术、豆蔻、薏苡仁等。李东垣认为葛根是治疗“脾虚腹泄圣药”,如《小儿药证直诀》之七味白术散,以之与人参、白术、木香等配伍,对于小儿脾虚泄泻效果可靠。后世以葛根与山药、白术、煨姜、肉豆蔻配伍治疗中焦虚寒泄泻者。笔者对于脾虚下陷之久泄,见于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者,常用葛根与参苓白术散配伍,并加防风、升麻、黄芪、泽泻等,功效可靠。如果伴有阳虚者,可加益智仁、炮姜、葫芦巴、熟附子等。

调节激素疗早更

葛根含有黄酮类成分,药理研究发现可以增加小鼠子宫重量,具有雌激素样作用,所以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卵巢功能不全或雌激素水平低下的病证。由于社会节奏加快,工作家庭压力大,很多女性出现更年期提前,卵巢早衰的情况,中药治疗效果较好。笔者治疗此证的常用方为:当归、熟地、黄精、肉苁蓉、升麻、桑寄生、黄芪、陈皮、柴胡、制香附、仙灵脾、肉苁蓉。临床上很多患者促卵泡激素升高到更年期水平,雌激素下降至20以下,服用本方1~3个月后,激素水平恢复到正常者不鲜。有些女士50岁左右月经开始紊乱,激素水平失调,服用本方后不仅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经量增加,激素水平也趋于正常。

轻扬发散治头疾

葛根轻扬发散,上行头面。《本草经疏》称其“发散而升,风药之性也”。葛根对于头面之疾,实者可散邪,虚者可“升发脾胃清阳之气”以充养头面。如益气聪明汤,以葛根配伍升麻、黄芪、人参、黄柏、白芍、蔓荆子,治疗头目昏蒙、耳鸣耳聋、视物不清等;《审视瑶函》升麻葛芷汤以之配升麻、白芷、川芎等,治疗阳明病的头风头痛;《证治准绳》之温肺汤,以葛根配伍黄芪、升麻、丁香等治疗肺气虚弱的鼻鼽病。笔者治疗过敏性鼻炎时,用玉屏风散、桂枝去芍药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方,加入葛根与白芷,疗效称奇,有效率在九成以上。治疗鼻渊,则以葛根配伍苍耳子、白芷、黄芩、桔梗、鹅不食草等,有很好的疗效。

葛根临床上用量宜大,一般在20~30克,量小者不易取效。另外,葛根可食用,性味甘平略凉,所以安全性高,没有严格的禁忌证。(王庆国 京中医药大学)


葛根、泽泻“起阴气”之功

 (2018-03-21 14:13:47)[编辑][删除]


在常用中药之中,明言有“起阴气”之功效者,只有葛根和泽泻两味中药。“起阴气”最早出现在《神农本草经》葛根条下,“葛根,味甘,平。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泽泻“起阴气”之功用始见于《名医别录》“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沥,逐膀胱、三焦停水”。

葛根之“起阴气”

自《本经》提出葛根“起阴气”以来,关于“起阴气”内涵很多医家均有注解。有云“提气”者(《本草新编》);有说“升津液”者(《本草问答评注》);有载“升阳”者(《汤液本草》);有言“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者(《本草正义》);有言“能使阴器勃起”者(《本草经疏》);“起阴气”就是“曳脾阴”(《本经疏证》);起阴气起的是营血、津液等水谷精微物质;起阴气三字应解为升布阴液等。

可见,葛根的起阴气之功,是指葛根对人体所产生的功效而言。从具体的过程看,起阴气应解为葛根可以将阴液化生为阴气,也可以理解为升阳。通过“起阴气”的作用,升腾外散,从而治疗消渴、身大热、痹痛、呕吐、下利等症。但因葛根不能直接滋阴,故而阴液亏虚时应当配伍滋阴养液之品,不能单独应用,否则有“竭胃汁之虞”。葛根“起阴气”之理为“阴者从阳者也,人生阴气,脾为之原,脾与胃合,辛甘入胃,鼓动胃阳,阳健则脾阴亦起也。”“起阴气”的目的即“阴阳并至,津气兼升”。

泽泻之“起阴气”

泽泻的“起阴气”之功,始载于《名医别录》。为了好理解泽泻的“起阴气”之功,可通过比较泽泻在五苓散、猪苓汤中的作用而有所领会。

五苓散主治蓄水证。由于水蓄不化,精津不得输布,故渴欲饮水。愈饮愈蓄,愈蓄愈渴,饮入之水,无有去路,甚则水入即吐,而成“水逆证”。方中重用泽泻为君,取其甘淡性寒,直达肾与膀胱,利水渗湿。臣以茯苓、猪苓之淡渗,增强利水渗湿之力。佐以白术健脾而运化水湿,转输精津,使水精四布,而不直驱于下。又佐以桂枝,一药二用,既外解太阳之表,又内助膀胱气化。五药合用,利水渗湿,化气解表,使水行气化,表邪得解,脾气健运,则蓄水留饮诸证自除。

猪苓汤主治水热互结下焦,兼真阴亏损证。水热内结,津液不得四布,故小便不利,口渴身热;热邪伤阴,阴虚热扰,故心烦不寐。方中以猪苓为君,淡渗利水。臣以泽泻、茯苓之甘淡,以助猪苓利水渗湿之力。佐以滑石之甘寒,利水而清热;阿胶之甘咸,润燥而滋阴。五药合方,利水渗湿与清热养阴并进,利水而不伤阴,滋阴而不敛邪,使水湿去,邪热清,阴津复,诸症自解。

猪苓汤与五苓散同为利水之剂,皆治小便不利,口渴,身热,其证相似,但病因病机迥然有别。五苓散证系寒气阻滞水蓄下焦,故用泽泻、猪苓、茯苓利水,配伍桂枝温阳化气,组成温阳化气利水之剂。猪苓汤证乃邪已入里化热,水热互结,热伤阴津,故用猪苓、泽泻、茯苓之利水,佐以滑石之清热、阿胶之养阴,合成利水清热养阴之方。

两方均治“渴欲饮水”之症,均用泽泻,这可能就是《别录》说泽泻“起阴气”。

葛根、泽泻“起阴气”功效比较

葛根与泽泻起阴气的功效,都是与水液代谢异常有关。葛根是从下“阴化随阳生”,泽泻是从上“化阴而阳复元”。正如《本草思辨录》说,泽泻起阴,虽不及葛根输胃汁以注心肺,而得气化于水,独茎直上,即能以生气朝于极上。凡眩悸颠眩,多归功于茯苓,而泽泻汤治冒眩不用茯苓。冒眩者,支饮格于心下,下之阴不得济其上之阳,于是阳淫于上如复冒而眩以生。泽泻不特逐饮,且能起阴气以召上冒之阳复返于本。(吴文博)

葛根的配伍与应用

 (2022-11-02 08:55:38)[编辑][删除]

 


时间:2021-07-19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王业龙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块根。性味甘、辛,性平。归脾、胃经。

功能:解肌退热,发表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主治外感发热,头项强痛,麻疹初起、疹出不畅,温病口渴,消渴病,泄泻,痢疾,高血压,冠心病。

葛根轻清升散,功善发表解肌退热,凡外感发热,服之可奏热退身凉之效。感受风寒,恶寒发热,项背强痛者,用葛根既能解散表邪,又能升津舒筋,其无汗者配麻黄、桂枝,有汗者配桂枝、白芍等同用,如《伤寒论》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近年来临床借葛根舒项背之效,用其治高血压患者之头痛、项背不舒,亦有佳效。如外感风、寒郁化热,发热重,恶寒轻,头目作痛,口渴鼻干者,常配柴胡、黄芩、石膏同用以解肌清热,如《伤寒六书》柴葛解肌汤,证属时气壮热烦闷者,可取鲜葛捣汁饮服,或配栀子同用以泄热除烦。

临床葛根配伍他药还可以用于以下病症。

麻疹初起,透发不畅:葛根药性升发,长于透发麻疹,治小儿麻疹,发而不透者,常与升麻相须为用,以透疹解表,如《局方》升麻葛根汤。或与荆芥、薄荷等同用亦佳。

口渴:葛根又能“鼓舞胃气上行,生津液”治口渴之症,无论外感、内伤每多用之。可单用或配伍使用,如《普济方〉治小儿热渴不止,单用葛根煮散频服;《圣惠方》治消渴烦躁,皮肤干燥,单用葛根捣汁饮,若口渴因温病热盛所致者,宜与石膏、知母、芦根同用;因于内热消渴者,宜与养阴生津之天花粉、麦冬、生地黄同用,如《类证治裁》天花粉散。

泄泻,痢疾:葛根主入阳明经,能升发脾胃阳之气而止泻痢。用治湿热泻痢伴有表证者,常配专清肠胃湿热之黄连、黄芩同用,如《伤寒论》葛根黄芩黄连汤;如系脾虚泄泻,清阳不升者,第与补气健脾之人参、白术、茯苓相伍,如《小儿药证直诀》白术散。(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

葛根食疗方推荐
摘自2023-5-25中国中医药报
刘晓宁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
葛又名葛藤、野葛等,属豆科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中药葛根即葛的干燥根。中医认为,葛根性凉,味甘、辛,能解表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可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高血压颈项强痛、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等病症的治疗。《本草正义》记载:“葛根,气味俱薄,性本轻清,而当春生长迅速,故最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气又偏凉,则能清热,鲜者多汁,尤能助胃之津液,且离土未久,凉气更足,则专治胃火。”《本草汇言》称葛根为“清风寒,净表邪,解肌热,止烦渴,泻胃火之药也”。《神农本草经》称葛根“味甘,平。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葛根中的黄酮类成分能增加脑及冠状血管血流量,有解痉、解热和雌激素样作用;葛根水提取物能使血糖下降。
葛根的营养价值高,且药食两用、价廉易得,故非常适合应用于日常饮食中,笔者介绍4款葛根药膳。
葛根饺子
材料:面粉200g,葛根粉40g,(面粉和葛根粉可根据人数适量取用,比例为51即可),丝瓜、大葱、猪肉各适量。
做法:面粉和葛根粉混合均匀,加入适量水揉成光滑的面团。用丝瓜、大葱、猪肉做成馅,将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剂子,包上馅料做成饺子煮熟即可。
功效:生津通经活络。
葛根炖牛肉
材料:牛肉0.5kg,葛根(干)20g,葱、姜、酱油、盐等适量。
做法:新鲜牛肉切成小块,葱、姜分别切段、切片,葛根去皮洗净切块。先将新鲜牛肉放入烧开的水中,煮熟后撇去浮沫,加入葱段、姜片、葛根块,搅拌一下,加入适量的酱油,中小火焖煮30分钟左右,待汤浓稠后加适量盐调味即可食肉饮汤,也可以将做好的牛肉取出,放凉后切片食用。
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固脱,温阳益脾。
葛根绿豆菊花粥
材料:粳米100g,绿豆60g,菊花10g,葛根粉30g。
做法:将菊花装入纱布袋扎口,放入锅内加水煮汁,留汁去纱布袋。将绿豆洗净,用水浸泡30分钟。粳米淘洗净。将绿豆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水用小火熬煮至绿豆开花,再加入粳米,煮沸后加入菊花汁,煮至米熟烂,葛根粉加水调至糊状,倒入锅内,稍煮即可。
功效:清热生津、解肌发表,适用于有发热、口渴、心烦、口舌溃疡等症者。
葛粉粥
材料:葛根粉30g,小米100g。
做法:清水泡洗小米一晚,第二天滤水取出,与葛根粉同拌均匀,按常法煮粥即可。
功效:和中益胃,升举阳气。
需要提醒的是,葛根虽好,但其性偏凉,胃寒者不宜多食。


临证应用葛根思考

  (2017-09-05 05:51:39)[编辑][删除]


刘博文 山西中医药大学

贾跃进是山西第二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擅长中医药和非药物疗法治疗各种疾病,并调理亚健康状态、尤其对头痛、眩晕、失眠、抑郁以及中风病、面瘫、颈肩腰腿痛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葛根辛凉解表,因有解肌发表、清热生津、升阳止泻、透疹之功而被广泛在临床上使用。最早使用记载于《伤寒论》中,该书涉及葛根的方剂共有4个:桂枝汤兼证中的太阳中风兼经气不利的桂枝加葛根汤;麻黄汤兼证中的太阳伤寒兼经脉不利的葛根汤;太阳与阳明合病下利的葛根汤;太阳与阳明合病呕逆的葛根加半夏汤。贾跃进分析葛根在《伤寒论》里的应用如下。

葛根在解肌与发表中的运用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病治》云:“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观此二方,葛根汤为伤寒表实兼有经脉不利,无汗恶风;桂枝加葛根汤为中风表虚兼有经气不利,有汗恶风。两方都加了葛根,葛根汤中较桂枝加葛根汤多麻黄一味,然其功用及配伍却大相径庭。桂枝加葛根汤中桂枝、白芍调和营卫,用于表虚,葛根舒筋解肌。葛根汤中配伍麻黄解表发汗、舒筋解肌。此二方关键在于麻黄一味,无汗用桂枝,有汗用麻黄。此药的运用也正阐释了解表与解肌的应用与配伍:表虚宜解肌,表实宜解表。

葛根治疗风热与风寒表证

对于《伤寒论》中风寒表证使用葛根可归纳如下:能够解肌,其机理为起阴气而生津液,滋筋脉而舒其牵引。能够发表,其机理为辛散祛风。因此,在风寒表证中葛根的使用指征为头项僵痛,经筋不展,兼有汗或无汗;而对于风热表证,临床多见伤津口渴,头胀头热,肌肉挛急,代表方为柴葛解肌汤。

葛根止泻最早见于葛根汤

《伤寒论》中太阳与阳明合病下利的病机见于卫闭营郁、热迫大肠所引起的下利,属于表里同病,方中葛根用于生津而止泻,配伍麻黄、桂枝使用,清代喻嘉言称其为“逆流挽舟之法”。大概取其表不解,则寒不去。

葛根汤解散外感之风寒,则胃肠不受其累,故能升阳止泻。贾跃进提出煨葛根多用于脾虚泄泻。七味白术散,原名白术散,为北宋中医儿科鼻祖钱乙所创,记载在《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中。它由人参、白茯苓、炒白术、藿香叶、木香、甘草、葛根组成,功效主要是健脾生津,行气消胀,用于治疗脾胃久虚、津液内耗、呕吐泄泻频作、烦渴多饮。生葛根虽也有止泻作用,但常用于太阳不解、邪陷阳明所致的热迫下利,更常适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和麻疹初期的发热畏寒、疹出不畅以及热病口渴或消渴证等。

葛根劫阴液之论述的真伪

葛根劫阴从何而来?喻嘉言曰:“……阳明病而尚兼太阳,则以未罢之太阳为重,故不加葛根,恐葛根大开肌肉,津液尽从外泄耳。”又曰:“《金匮》论痉病,于风木主事之时,已申不可汗下之戒,夫妄下损阴,则筋失所养而痉;妄汗亡阳,则脉失所养而拘急。”都谈及了葛根劫阴液的反作用。贾跃进认为,葛根确有伤津液的可能性。葛根起阴气、生津液是胃气升腾,气能生津之故,从阴阳角度考虑,“阴者从阳者也,人生阴气,脾为之原,脾与胃合,辛甘入胃,鼓动胃阳,阳健则脾阴亦起也。”简而言之,葛根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滋阴药,而是一个间接起到生津作用的药,其本性是属阳、热,有引起伤阴的可能性。故在临床中应加减养阴之药配合使用,往往取得不错的疗效。

贾跃进治病注重辨病与辨证,基本上体现在“方证对应,审证求机,随症加减,圆机活法”16个字上,临证对葛根的运用不仅如此,另如治颈椎病项背不舒,常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葛根、姜黄、桑枝;治脑血管疾病的眩晕头疼,常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大剂量葛根、石菖蒲、远志、牛膝;治疗感冒肌肉酸疼、头胀头热,常用银翘散加葛根、菊花。今阐以葛根一药,一者明其理,二者求其愿,医路漫道,且行且积累。(刘博文)

葛根:解表退热 生津透疹 戒酒止泻 

葛根临床上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同时葛根还能退热、镇静和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的作用,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急性心肌出血有保护作用。

葛根素来源于葛根

葛根为多年生藤本,长达10米,全株被黄褐色粗毛。块根肥厚。叶互生;具长柄;3出复叶,顶端小叶的柄较长,叶片菱状圆形,有时有3波状浅裂,长8~19厘米,宽6.5~18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两面均被白色伏生短柔毛,下面较密;侧生小叶较小,偏椭圆形或偏菱状椭圆形,有时有2~3波状浅裂。上述葛根为正品,尚有同属植物食用葛藤、峨嵋葛藤、甘葛藤、三裂叶野葛藤等的块根,在少数地区亦作葛根使用。

葛根性凉,味甘、辛。生于山坡草丛中或路旁及较阴湿的地方。分布于太行山区、广东、福建等地。葛根春、秋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切片,晒干或烘干。切片后,用盐水、白矾水或淘米水浸泡,再切片阴干,色微黄较白净,表面含粉量低者为佳。

葛根素的功能

《本草纲目》载:葛根,性凉、气平、味甘,具清热、降火、排毒诸功效。葛根能解表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高血压颈项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表现在以下方面:

可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癌细胞;增加脑及冠脉流量,调整血液微循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

可改善高血压症状 主要用于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头晕、目眩、耳鸣、项强,也用缺血性心绞痛,对神经性头痛也有一定疗效。

耳聋治疗 各年龄阶段的早期突发性耳聋。

软化血管 净化血液改善血液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营养心肌,扩张血管 葛根总黄酮和葛根素能改善心肌的氧代谢,对心肌代谢产生有益作用,同时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管阻力,使血流量增加,故可用防治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症。

解肌发表  葛根丙酮提取物有使体温恢复正常的作用,对多种发热有效。故常用于发热口渴,心烦不安等病症。

降糖降脂  葛根素有明显的降低血糖的作用,葛根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有降血脂作用,能降低血清胆固醇,降低油三酯,用于治疗高血糖,高血脂病症,有显著疗效。

益智作用  葛根对学习记忆障碍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葛根醇提取物能显著对抗东度警碱所致的记忆障碍。可用于治疗老年性痴呆,智力障碍,记忆力差等病症。

升举阳气,止渴止泻 葛根轻清升散,药性升发,柳举阳气,鼓舞机体正气上升,津液布行。升发脾胃清阳空气而止渴,止泻痢。故常用于治疗内热消渴,麻疹透发不畅,腹泻、痢疾等病症。

醒酒戒酒 《食疗本草》上记载:"葛根蒸食之,消酒毒".葛根的解酒作用在《本经》《药性论》《本草拾遗》《千金方》等传统医著中均有明确的记载。对醉酒者,取葛根30~60g,水煎服,解酒效果很好。

葛根素与女性健康

葛根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和葛根素,目前异黄酮主要从大豆中提取。随着人们对葛根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葛根中异黄酮的含量和活性远远超过大豆中的。当今在欧美以及日本的女性保健领域受到广泛重视。经常吃葛根食品能姿容养颜。可促进皮肤白皙、光润、细腻,使女性焕发青春光彩。葛根食品对妇女产后带来的多种疾病有抑制功能。常吃葛根食品能调理更年期综合征。随着年龄增长,体内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平衡被打破,出现失眠、多梦、头晕、目眩、烦躁、不安、猜疑、忧郁等症状。这就是医学上说的“更年期综合征”。经常食用葛根制品,对更年期综合征有调理作用。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对钙的吸收减少,钙降低,骨骼脱钙,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经常食用葛根制品可预防骨质疏松。

葛根素具有很好的丰胸功效,内含异黄酮相当可观,它不仅具有使乳腺丰满坚挺和乳房组织重构的作用,而且对子宫、卵巢和皮肤也有作用。葛根中的异黄酮成分,不仅具有有效的抗乳腺癌作用,而且还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能。

葛根与男性健康

在这充满竞争的社会,男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时刻保持一个清醒、敏捷的头脑至关重要。葛根食品不仅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还能改善脑部血液循环,起到解压的作用。其对循环系统有积极作用:从葛根中提炼出来的黄酮类物质能增加脑及冠状血管的血液流量,主要表现在增加微血管运动的振幅。葛根中的葛根素可使冠状血管阻力下降,冠脉流量增加,有利于改善缺血心肌氧的供需平衡,亦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葛根与儿童健康

葛根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其中人体不能自己合成的必需氨基酸(以100g干物质计)。苯丙氨酸(>9.65mg)、苏氨酸(>9.63mg)、异亮氨酸(>7.45mg)、亮氨酸(>11.54mg)、缬氨酸(>11.24mg),被认为儿童必需的氨基酸-组氨酸含量亦高达6.74mg。丰富的微量元素如铁、硒、锌、钙等,能促进儿童的体格、智力的发育。

葛根与老人健康

葛根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老年骨质疏松症有非常好的疗效。现在老年人血压偏高非常普遍,一般人会选择药物治疗,由于药物的副作用和抗药性,停服后血压很快反弹。葛根食品,首先是作为食品,没有任何副作用,可以在充饥的同时起到调理的目的,而且可以长期食用。葛根中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是种不可多得的绿色保健食品,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2005版药典将葛根素确定为正品入药。吉林省吉春制药公司董事长曲风采告诉记者:吉春牌愈风宁心丸主要成分是葛根素。葛根素是由葛根提取制成,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葛根黄酮,具有提高免疫,增强心肌收缩力,保护心肌细胞,降低血压,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樊岚岚)

降糖三方

 (2017-04-25 05:40:28)[编辑][删除]

 

1、凉拌苦瓜

苦瓜100克,切成片,用适量麻油或橄榄油调拌。

功效 鲜苦瓜清热解毒、上渴除烦的功效。 苦瓜适用于多饮、多食的糖尿病患者。

2、花粉糊

生地15克,余甘子(油橄榄)30克,天花粉9克,荔枝肉6只。加水煎汁1000毫升,取150毫升,天花粉3克,调成糊状,每日3次口服,余汁代茶频饮。

功效 天花粉清热生津,余甘子性寒,清热除渴,荔枝止烦渴。生地、余甘子具有较好的降糖作用,花粉糊具有滋阴清热、消积生津的功效。

3、芪米粥

 生黄芪30克,山药10克,枸杞子10克,玉米须30克,藕粉10克,小米10克。用生黄芪、玉米须煎汤代水熬小米粥,调入藕粉、枸杞子,续煮2分钟即可,温服,每日1次。黄芪性温,大补元气,活血利水,山药性平,健脾补肾,枸杞子性凉,主治肾病消渴,玉米须性平,清热利水,藕性平,治热消渴,小米性凉,除胃热消渴。

作用,芪米粥有益气补肾,清热利水、降糖功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