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院闲书一清茶

(2022-11-03 03:33:23)


“一方庭院深幽处,半卷闲书一壶茶。”看一卷闲书,饮一杯清茶。清净自在,倦鸟归林。 安哉!乐哉!


“巷子深处小院,老树下乘凉,秋风拂面,身外无事,悠然到老。”归于庭院,只闻花香,不谈悲喜。山谷寂静,推窗见月。院内烟火气息,院外四季交替。粗茶淡饭,温暖余生。

门帘虚掩,犬吠鸡鸣,风摇竹影。烟暖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


人在世上,一日遇佛,一日遇魔。大起大落,生活照前行。

一卷闲书观古今,一身明月看花落。生活颠沛,书让心安,陶冶性情,开阔眼界。读得如痴如醉。一卷闲书,一身书香。“每一本书,都是密友。蕴含无穷智慧,像阳光向我涌过来。”


人类进步书是智慧,天下好事是读书。忙碌之余,独坐书房。


孔孟之道,红楼梦一回,三国志气,史记春秋。偶得闲情,读一卷闲书,寄情于古今。一杯清茶,见天地;一盏禅心,敬自己。

书屋里,烹茶读书,茶香甜美。


“寒月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香。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一杯清茶,可解忧伤,冲淡愁绪。灯火通明,清茶煮酒。


人生百态,各有酸甜苦辣。说不出来痛,那便藏在茶中。世事难料,借半盏清茶,化烦恼三千。热汤一碗,清茶一盏,风雪一

夜,灯火一更是生活。漫漫旅途,有荆棘丛生,也有花开满夏。

三七代茶饮【草根一生】

 (2015-07-06 15:06:40)[编辑][删除]

 

                                       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我发现了一种“功能几令人不可思议”的药物,“一味即可代《金匮》之下瘀血汤,且较下血汤更稳妥也”。这味令人不可思议的中药就是三七。三七既能化淤止痛,还能止血消肿,“化不伤正,止血不留”。三七粉服法简单:将2三七粉冲水当茶一口气喝下,每天早晚各一次。“三七代茶饮”的养生功效非常广泛,降压、降脂、降糖、降胆固醇。凡是与血淤有关,也都可以通过冲服三七粉来解决。

黄芪代茶饮九则【草根一生】

  (2015-07-04 05:40:34)[编辑][删除]
标签: 

健康

        黄芪被誉为“补气之最”“补药之长”。“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之谚语。

 黄芪代茶饮可用于气虚引起的病症:

  1  体虚多汗:取黄芪30克,大枣5枚,水煎分3次温服,日1剂。

  2  气血亏虚:取黄芪30克,枸杞子15克,煎水代茶饮,日1剂。

  3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荨麻疹:取黄芪15克,泡水代茶饮,日1剂。

  4  频发早搏:取黄芪15克,泡水代茶饮,日1剂,一般连用1~3周。

  5  失眠属气虚者:每晚饭后取黄芪20克,泡水代茶频饮,连用7天。

  6  癃闭患者,久病卧床,或年事已高,或妇女产后,出现小便不解或点滴而下:取黄芪30克,煎水代茶饮,日1剂,一般连用3天。

  7  脏器下垂:如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取黄芪20克,煎水代茶饮,日1剂,30天为1疗程,连用2~3个疗程。

  疮疡久不收口:取黄芪6~9克泡水代茶饮,日1剂,连用2~3周。

  9  肿瘤化疗、放疗或术后:取黄芪10克,泡水代茶饮,日1剂。

    值得注意的是:黄芪泡水须用开水浸泡,宜用加盖茶杯浸泡,时间至少20分钟;煎水代茶一般煎煮30分钟,煎3次,分别取汁混合饮服。黄芪性甘温,久用易出现上火、腹胀、纳差、潮热等副作用,应减量或停用。属实证患者不宜使用。

钱伯文(1917年~),男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知名的中医治疗恶性肿瘤专家。1990年,被遴选为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导师,1995年被评为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



黄芪,是一味临床常用的补气药物。钱博文教授深研黄芪之性能,黄芪抗癌,黄芪治疗肿瘤,几十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辩证治肿瘤,黄芪有殊功

中医学认为,肿瘤的发生,或因淤血阻滞,或因湿浊内停,或因热毒壅滞,或因气滞血凝,虽然病因不一,但主要还是取决于正气的盛衰。钱教授认为,正气是机体对病邪的抵抗力和自然修复力,所以正气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中是起主导作用的。从临症所见,肿瘤病人确实常见神疲乏力、胃纳不佳、少气懒言等虚证,而其中气虚之象尤为明显,因此他把黄芪应用于肿瘤临床。

黄芪补气而入肺脾两经,长于补肺脾之气,故多用于肺气不足,脾气虚弱的中晚期肺癌、纵膈肿瘤以及胃癌等,常与党参、白术、茯苓、蜀羊泉等配合应用。黄芪性温主升,功能升阳益气,故又常用于直肠癌、乙状结肠癌等肠道恶性肿瘤,这类病人往往有脾虚的表现,尤其常见大便溏薄,恶心呕吐,胃纳不佳等脾阳不振,清气不升之象,用黄芪配伍升麻、柴胡等,常常能取得满意的疗效。黄芪补气而能摄血,益卫而能固表,所以又可用于多种癌症见气不摄血之出血,或肌表不固之自汗、盗汗等症。

据资料表明,黄芪中含有较丰富的微量元素----硒,同时黄芪还能调整人体细胞内CAMP与CGMP的含量,以及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从而有利于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二)临床巧配伍,合群显妙用

中医认为,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钱老根据复杂多变的病情变化,针对病变的各个环节,将黄芪通过不同的配伍,扩大治疗范围,提高疗效。

相须相使配伍:如黄芪配当归,益气而生血,加强了补血的作用,适用于晚期肿瘤患者血虚体弱,面部因气血虚而发白之症。黄芪配茯苓,益气而利水,加强利水消肿的作用,适用于消化道肿瘤及膀胱肿瘤症见脾虚气弱,水湿内停,小便不利,面浮足肿,胸水腹水等。

补散配伍:如黄芪配防风,固表祛风。黄芪得防风可无恋邪之弊,防风得黄芪可不致发散太过,补中寓散,散中寓固,适用于各种肿瘤见卫气不固,汗出、自汗之症。

通升配伍:如黄芪配枳壳,升阳益气辅以理气通降,可用于肠道恶性肿瘤气虚下陷,肛门坠胀,便秘等。

此外,以黄芪为主药组成的益气扶正之方,可配合放射疗法、化学疗法,以减轻病人的反应,增强病人的体质,提高对放疗、化疗的耐受性,从而增强其效用。药理实验也证明,黄芪能促进小白鼠周围血中的白细胞增加,能对抗化学物质、放射线和其他原因而引起的人类白细胞减少。

(三)正确调剂量,轻重皆相宜

黄芪治疗肿瘤,用大剂量还是用小剂量,各家观点不同。一般说来,早中期肿瘤病人,机体抵抗力尚可,气虚之象并不严重,主要用黄芪扶正以祛邪,剂量不宜过大,以防留邪或碍胃之弊;中晚期病人,体质大多比较虚弱,虚象明显,则剂量可适当大些。若病情比较复杂,处方用药时要做到既照全面,又力求平稳,常常药味较多,黄芪的剂量就不能过大;相反,若病情比较单纯,用药较少,则黄芪用量可大,以做到药专力宏。总之,掌握黄芪剂量的关键,还是依据邪正的盛衰而定。




【延伸阅读】:

黄芪补气生血,防癌抗癌少不了

癌症不是单纯的实证

从临床上来看,癌症病人都伴有免疫功能下降及气虚、血虚等表现。有的癌症病人表面上看似乎体质好,但从实际上却有大量虚证的表现,可以说这是典型的虚实夹杂症。

根据这些特点,专家发现黄芪是目前公认地既具有抗肿瘤活性,又具有补气生血功效的良药。黄芪对各器官的癌肿均可应用,手术前后用黄芪,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手术治愈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放疗、化疗期间用黄芪,可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放、化疗的疗效,增强病人对放、化疗的耐受力。

中药黄芪的使用方法

黄芪既能补气,又能生血,气血足,鼓舞正气,以抗癌瘤。黄芪可单独使用,常用量为10-15克,大剂量可用到50-100克。另外,中药黄芪还可与其他中药同用。黄芪可配合野山参、白人参、生晒参、西洋参、红参、党参、白术、茯苓、大枣、当归、熟地等中药同用。

黄芪---癌症治疗中的特殊功能

据资料记载,黄芪有补气健脾,升阳固表,利尿消肿的作用,是一种常用的扶正药物。在对癌症长期的研究中发现,它在癌症的治疗中有着非常特殊的效能。

先举几个例子:早年一位磨菇型皮肤癌患者,两拳大的肿瘤长在屁股上,经放疗无效,反而造成瘤体表面血水长流,西医认为无治劝出院。笔者在使有药粉外敷的同时,配合汤剂治疗,在汤剂中用了 50克黄芪,三剂药血水止;一位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胸骨多处流脓水不止,西医诊断为骨髓炎,经几家大医院反复治疗,脓水有增无减,笔者在汤剂中加用60克黄芪,一周干水;一位肝癌患者手术后一年,刀口仍不愈合,长年淌血水,笔者加用50克黄芪,同样三天干水…这样的例子在笔者的临床中数不胜数,这就是黄芪的升阳固表作用。

晚期癌症,不少病人虽无腹水,但也面浮肢肿,其实,只要能用药控制住肿瘤,同时在汤剂中加用30-50克黄芪,亦能在3-5天内改观。几天前一位本省的晚期肝癌患者让家属几百公里前来求诊,病人也面浮肢肿,一脸病态,笔者在汤剂中用黄芪40克,仅4剂药,病人已象换了一个人,病人和家属都精神振奋,亲自乘车前来面诊。

晚期癌症胸腹水,在汤剂中大剂量加用黄芪,同样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也许就是黄芪的利尿消肿作用。

黄芪为补气圣药,气行血就行,血行水也行,气血津液都运行正常了,以上症状自然就会好转,病就好了三分。

在现代研究中发现,黄芪没有直接的抗癌作用,也就是说,黄芪煎液在实验容器中杀不死癌细胞,但是,研究又发现,黄芪在体内具有很好的抗癌作用。临床发现,一些在实验容器中具有强烈杀癌效力的药物,进入体内反而没有抗癌作用了,人们没有忘记,一些国家借助经济优势,对几乎所有的天然药物在实验室进行了抗癌试验,筛选出了一大堆抗癌草药,还排列了抗癌效果顺序表,但到头来,也只能成为一种参考。传统中医用药,主要为口服给药,药物必须经过煎煮,再进入肠胃的消化吸收,这一过程,往往是一种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药物的原有成份产生了某种变化。同时,药物还要按归经进入某一特定部位。所以,我们不能仅凭体外实验结果来评价一种抗癌药物,否则就会走入歧途(现代高科技的提炼和新的给药途径暂不讨论),笔者多年来也正在寻找这种特殊效能的抗癌药物。黄芪在体内的特殊抗癌效能,据认为是黄芪能显著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功能的结果。是否还有其它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中医泰斗关幼波教授,就善用黄芪,还有广东的邓铁涛教授,他们应用黄芪,都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这两位老师在临床中一次使用黄芪达到200-360克之多,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学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