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归补血口服液

(2022-11-02 05:12:10)

补气养血

当归补血口服液来源于金元名医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中的当归补血汤。原方仅黄芪、当归两味药,书载其用量及煎服法为黄芪一两,当归(酒洗)二钱,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空腹时温服,用来治“肌热,燥热,口渴引饮,目赤面红,昼夜不息,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
中成药当归补血口服液选用当归补血汤原方加辅料蔗糖、山梨酸制成。主要功能是补养气血,治疗气血两虚证,以血虚为主,症见发热(高热或低热)、头晕眼花、身倦乏力、心悸不宁、气短多汗、睡眠不安、面白少华、唇甲色淡、舌淡、脉细弱等,尤其擅长治疗血虚阳浮发热证,如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以及妇人经期、产后出现的发热头痛等,也可用于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现代还常用于各种贫血、过敏性紫癜、冠心病等属于血虚气弱者,以脉大而虚、重按无力为辨证要点。
本方虽以当归冠名,但却以黄芪为君药,其用量五倍于当归。原因有二,一是补气而固肌表,即“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之理;二是“气为血之帅”,气生血,通过大补脾肺之气以资化源促血生。当归为辅药,用量较小,以养血和营。二者相配,使阳生阴长,气旺血生,浮阳秘敛,而虚热自退。所以,本方是补气生血的基础方,也是体现李东垣“甘温除热”治法的代表方。
需要注意的是,还有一些中成药如当归养血口服液、益气养血口服液、补血口服液等,与本品名称和功效相似,但成分不同,应甄别选用。
服法及禁忌
中成药当归补血口服液为棕黄色液体,气香,味甜、微辛,每支10ml。每次10ml,每日2次,饭前温服。
服药期间忌油腻食物。高血压患者慎用;感冒发热者,阴虚发热者以及月经提前量多、色深红或经前、经期腹痛拒按、乳房胀痛者不宜服用。小儿及孕妇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如服用后出现上火症状,或正使用其他药品又准备使用本品,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老母教我“养神粥”【草根一生】

 当归补血口服液 (2015-08-12 19:51:53)[编辑][删除]
标签: 

美食

                                                                                                  老母亲教我的“养神粥”调理神经衰弱。小米被称为民间第一养。《本草纲目》说,喝小米汤“可增强小肠功能,有养心安神之效”。小米中的蛋白质主要是米精蛋白,氨基酸的组成比较完全,人体容易消化吸收,但赖氨酸含量较少,所以,小米与豆类混合同煮成饭或粥,既是营养互补,又有利于增强食欲。

  原料:小米50克、红小豆、绿豆、芸豆各20克。

  做法:三豆洗净,清水浸泡1小时,连水倒进锅中,小米洗净放入,同煮成粥即可。

  神经衰弱者还宜多食一些滋养神经、镇静安眠作用的食物,如小麦、薏米、大豆、莲子、核桃、大枣、百合、五味子、桂圆、芡实、花生、芝麻、牛奶、桑葚、苹果、香蕉、木耳、海带、紫菜、猪心等,尤其是小米和牛奶,其所含有的色氨酸、钙等营养物质有镇静催眠作用。 

                      

沁园春·岐黄新歌(转)【草根一生】

 (2015-08-13 13:51:33)[编辑][删除]

沁园春·岐黄新歌
王玉来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春雨飞飏,洗碧长空,荡靓莽原。

  立山峰俯瞰,千花怒放;湖心远眺,万翠悠闲。

  泉水潺潺,祥云朵朵,处处春光百鸟旋。

  回望眼,有白衣绿柳,天使人间。

  

  中医代有名贤。

  如星汉光辉耀九天。

  正传承薪火,弘扬文化;提升学术,攻克难关。

  世界新途,中华古道,今日岐黄环宇传。

  重奋起,展国医风采,四海升帆。

乾隆养生浴足方【草根一生】

  老母教我“养神粥”【草根一生】 (2015-09-28 10:01:52)[编辑][删除]

 

乾隆养生浴足方【草根一生】          丁香10克,肉桂10克,艾叶15克,红花5克,川芎15克,水煎,浴足。

秋养《逍遥游》【草根一生】

   乾隆养生浴足方【草根一生】 (2015-08-30 10:00:28)[编辑][删除]
标签: 

健康

http://pic.baike.soso.com/p/20120419/20120419233205-1979733083.jpg

                                                                        秋意渐浓,秋风瑟瑟、草木凋零、树叶飞落、一派萧杀之象。人们容易感物伤怀,悲秋伤肺。随着天气由热转凉,人体阳气也收敛,所以容易出现秋困,秋燥,因此精神调养以静为主,静能生阴,静能潜阳。保持心情愉悦,神志安宁。多听古琴音乐,中正和平、温柔敦厚,顺应自然、大音希声、清微淡远,古琴音乐清虚淡静的风格和意境可以寻得心灵的和谐。所以“琴者,养心也”。

古琴曲《逍遥游》,该曲假托鲲鹏之变,寓意人体真气具备了舒伸运化天地间的修为,心志获得自由,有逍遥尘外之想。琴曲气度豪放豁达,变化圆通,时有雀跃、飞翔之声,表达了悟道修真之士的修炼已达到逍遥自在,飘然来去的境界。使胸中无纤尘之累,身心清澈澄净,与天地合二为一而后产生逍遥物外,不为身心所累宁静愉悦的自我感觉。

早睡可以收敛阴气,帮助人体机能恢复,可以听听改善睡眠的古琴曲有《庄周梦蝶》,《鸥鹭忘机》等。

早起可以舒展阳气,振奋精神,帮助振奋阳气的古琴曲有《阳春》、《高山》等。

秋季养生要防燥,需滋阴润肺。能起到静以制燥的古琴曲有《洞庭秋思》,《秋塞吟》等。

静心、宁心是精神养生的最高境界,在秋意来临之际,调节情绪,安神静心,以达到 “心空静寂,其乐无喻”的境界。

秋养《逍遥游》【草根一生】

 养生经典十六法,也叫养生十六宜,是我国民间流传的一套养生方法。十六法首先见于明代冷谦所撰的《修龄要旨》。这套养生法,动作轻缓,简便易学,不受条件的限制,若能坚持实施,定能强身健体、预防早衰、防病祛病、延年益寿。

  1.发宜常梳

  方法:用梳子轻轻梳头100—300下,或将两手十指插入发间,从前发际梳至后发际,反复数十遍,以头皮有温热感为宜。早晚各梳一次。脑力劳动者,(天下养生网)当用脑疲劳时,亦可随时运用此法,以解除脑疲劳。

  功效:梳发可刺激头皮的神经末梢,促进血液循环和头皮的新陈代谢,(天下养生网)并可改善大脑和脑神经的血液供应,增强脑部的生理机能。因此,常梳发可起到提神醒脑、消除疲劳、聪耳明目、乌发等作用。

  2.面宜多擦

  方法:站立或取坐位,两眼微闭,将两手掌相互搓热后,覆于两腮及下颌部,五指并拢,手小指贴于鼻侧,掌指上推,经眉间印堂,上推至额部发际,然后向两侧擦至两鬓(掌指部经眉头、眉腰、眉尾),再向下搓擦,经面颊(十指沿耳根进行)至腮部、下颌。如此反复,搓擦至面部有热感为止。早晚各搓擦面部一次。

  功效:面部毛细血管丰富,常搓擦可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滋润皮肤,增加颜面的光泽和增强面部皮肤肌肉的弹性,有利于除皱消斑和延缓面容的衰老,(天下养生网)并有提神明目和预防感冒、眼疾、耳疾等作用。

  3.目宜常运

  方法:取坐位,两眼微闭,缓缓转动眼球。先按左、上、右、下方向连续转动9圈,再向右、上、左、下反方向转动9圈。然后,将眼睛缓缓睁开。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或在用眼疲劳时进行。

  功效:运动眼球可以锻炼眼外肌,增进睫状肌对晶状体凸度的调节能力,改善视力,消除视疲劳,推迟眼的老花。另外,运动眼球还能促进眼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视神经、动眼神经及眼肌的功能,对眼球能起到保护、滑润作用,而不易发生眼疾。

 

  4.耳宜常弹

  方法:取坐位,将两手掌相互搓热后,以手掌的掌心分别掩紧两耳,手指并拢贴于枕部,食指叠在中指上,然后让食指着力下滑弹击枕部,使耳能听到鼓鸣的声响。每次弹击20-40下,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

  功效:耳常弹,可增强听神经的功能,可使退化的耳膜、耳咽管的功能得到恢复,促进耳部血液循环,起到提神醒脑,聪耳助听的作用,对耳鸣、眩晕、失眠、头痛、神经衰弱等病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5.齿宜常叩

  方法:取坐位或卧位,全身放松,闭目,静心凝神,口唇轻闭,然后上下牙齿有节奏地相互轻轻叩击。(天下养生网)先叩臼齿36次,再叩门齿36次,要使每个牙齿都相互叩击到。(天下养生网)可在晨起和睡前进行,亦可在半夜或早晨睡醒后取卧位进行。

  功效:叩齿产生的冲击波不仅能促使牙根血管扩张,加速牙龈部的血液循环,而且还能改善牙齿、耳朵及脑部的血液循环,从而起到防治牙齿松动、耳鸣和健脑的作用。

  6.舌宜舔腭

  方法:经常用舌尖轻轻抵住上腭,或用舌尖轻轻地舔上腭。每次从左向右和从右向左各舔20—30下,每天进行2—3次。

  功效:舔腭能产生唾液,防止口舌干燥,增进食欲。此外,常舔腭还能起到宁心安神、防治神经衰弱的作用。

  7.津(唾液)宜常咽

  方法:将舌伸出齿外,用舌尖搅动上下牙龈数下,(天下养生网)再舔上腭数下,然后鼓腮用产生的唾液漱口数次,分三小口咽下。咽时要稍用力,以能听到“汩汩”的声音为宜,同时可用意念将唾液送至丹田(脐下3寸处)。

  功效:常咽唾液能滋润咽喉、清润肠胃、帮助消化,对咽干喉燥、厌食、腹胀、腹痛、便秘、肠胃功能紊乱等有防治作用。

 

  8.腹宜常摩

  方法:取仰卧位,将两手掌相互搓热后,以左掌心按于肚脐部,右手叠放在左手背上,按顺时针方向按摩36次,(天下养生网)然后再按逆时针方向按摩36次。按摩的力量要适度,速度宜缓慢,呼吸要自然。一般宜选择在晚上睡前、早上醒来时进行,按摩前要排空小便。

  功效:摩腹可使胃肠及腹壁肌肉强健,增强胃肠的蠕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具有顺气消积、健脾和胃的作用,对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糖尿病及肾炎等疾病亦有辅助治疗作用。

  9.浊宜常呵

  方法:闭口,用鼻深吸气,鼓胸腹,待感到气满时,抬头张口,呵出浊气,每天数次。

  功效:吐故纳新,有助于人体生理功能的调整,久之能强健身体。

  10.胸宜常护

  胸部为人的重要脏器心、肺所居之处,其下为胃腑。因此,平时应注意保护胸部,避免外伤的发生。带肚兜有防风寒、护胸腹的双重意义。

  11.背宜常暖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背部保暖,避免背部受寒邪侵袭,尤其是气候变冷时,应及时添加衣服。老人、儿童和体弱者,最好能随着季节的变冷穿上毛质或棉质的坎肩,即便在夏季,也应穿上汗衫或背心,避免背部直接让风吹袭。患有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胃溃疡和心血管疾病的人,更应注意背部的保暖,以避免旧病复发或病情加重。

  功效:注意背部保暖,能预防背痛、落枕及感冒等病症。

 

  12.皮肤宜常干浴

  方法:睡前,将两手掌相互搓热后摩擦全身皮肤。先从头顶百会穴(头顶正中心)开始,然后摩擦面部、颈部、两肩、两臂、胸部、两肋、腹部、腰部下至两腿,自上而下擦遍全身。

  功效:常摩擦皮肤可使全身气血畅通,改善皮肤的呼吸功能和汗腺与皮脂腺的分泌功能,增强皮肤的光泽度和弹性,有利于强壮体魄,预防感冒。

  13.肢节宜常摇

  方法:站立,右手叉腰,左上肢以肩关节为轴,顺时针摇转10周,再逆时针摇转10周,然后以同法摇转右上肢肩关节 接着双手叉腰,做腰椎环转运动,左右各转10次 最后,双手叉腰,双脚并拢,呈半蹲位,以踝关节为轴,顺时针旋转10次,逆时针旋转10次。

  功效:常旋转这些关节,可舒筋通络、滑利关节,预防肩周炎、增生性腰椎炎及下肢膝关节、踝关节疼痛。

  14.足心宜常搓

  方法:每晚睡前先用温热水洗脚,把脚擦干后坐在床上或方凳上,将两手掌搓热,以左手握左足趾(天下养生网),用右手的小鱼际或掌心缓慢地搓擦左脚的足心部,以产生温热感为度,然后再以同法换搓右脚足心。

  功效:常搓足心可补肾强腰、滋阴降火、聪耳明目、颐养五脏六腑,对眩晕、头痛、头昏、失眠、神经衰弱、高血压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

  15.谷道(肛门)宜常提

  方法:站立或取坐位、卧位均可,深吸一口气,同时有意识地上提肛门及会阴部,保持5秒钟左右后,再缓慢呼气放松肛门,同时内收小腹,以助浊气排出,反复做10次。每天可进行数遍。

  功效:有意识地反复做收缩肛门的运动,可促进肛门周围的血液循环,避免静脉淤血,对预防痔疮、脱肛、子宫脱垂、遗精、遗尿等均有作用。

  16.大小便时宜闭口

  方法:大小便时要闭口,咬紧牙关,用心排便,不讲话。

  功效:大小便时紧闭口齿,可使精气不随大小便外泄,有补肾、健齿的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