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品时令美膳防早秋常见病

(2022-10-20 08:46:20)


时间:2021-09-0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孙伯青 江苏省山市中医医院

中医认为,夏末秋初是气候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人体内的阴阳之气也在发生变换,既有夏季的余留之热,同时更有了秋天的燥气,因此,早秋调养相当重要。

药食同源时令养生

百合是秋季时令滋补佳品。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之功。百合作为中药使用有生百合、蜜百合、蒸百合等之分。

生百合性寒,以清心安神为主,主治热病后余热未清,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蜜百合润肺止咳,多用于治疗肺虚久咳,肺痨咳嗽,痰中带血及肺阴亏损,虚火上炎等。

蒸百合寒性略减,兼归胃经,善于养阴润肺,益肺和胃,可治肺燥咳嗽,失眠心烦,胃热恶心。

鲜百合可用做多种菜肴粥羹,食疗效果更佳。

需要注意的是,风寒咳嗽及中寒便溏者忌服百合。

药膳推荐:百合银耳羹

材料:百合15克,大枣5粒,银耳20克,冰糖20克,水适量。

做法:将百合用温水泡软(新鲜百合洗净即可),大枣去核后切小丁备用,银耳用水泡软洗净、去硬蒂后,放入搅拌机,加2杯水,稍打碎约30秒,勿打得太细,以保持口感。将打碎的银耳、冰糖、百合、大枣丁、水放入锅中,置于电锅内,外锅加1杯水开始蒸煮,熟后即可。

功效:滋阴润肺、清热止渴。

秋梨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适合热病津伤烦渴、消渴、热咳、痰热惊狂、便秘等症。

《本草纲目》记载:梨可“润肺凉心、消痰降火”。在秋季气候干燥时,人们常感到皮肤瘙痒、口鼻干燥,有时干咳少痰,此时食梨,可缓解秋燥,有益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寒者、因感寒而咳嗽痰多的人,不宜吃生梨,可把梨切块煮水食用。

药膳推荐:秋梨山楂汤

材料:秋梨1个,山楂适量,蜂蜜30克,清水适量。

做法:秋梨去皮去核,切成小块,倒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没过秋梨,旺火煮开,改小火煮至秋梨软烂。山楂两头去掉,切开两半去籽,洗净备用。秋梨煮到软烂后加入山楂,继续煮10分钟,兑入蜂蜜即可关火。

功效:清心润肺、化痰祛浊。

莲藕具有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解毒消肿、健脾补肾的功效。

中医认为莲藕“鲜品偏于生津凉血,熟品偏于补脾益血。”《本草纲目》称藕为“灵根”,视为祛瘀生津之佳品。藕节、莲子、莲心、莲须、莲梗、荷叶等均可入药。尤其是藕节功能止血、消瘀,可用于咳血、尿血等各种出血病症。

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寒者不宜生食莲藕,糖尿病患者也不宜食用;煮藕时宜用砂锅,忌铁器。

药膳推荐:银耳莲藕片

材料:鲜莲藕1大节,银耳30克,红椒、生姜、色拉油、香油、醋、糖、盐适量。

做法:鲜藕洗净去皮切成薄片,银耳沸水泡开,红椒、姜切丝;锅内烧开水,放入藕片略烫,浸泡片刻,沥干水,拌入银耳;另起锅,放入香麻油、色拉油,烧至五成热,放入姜丝、干红椒略爆,再加入醋、糖、盐烧开;将烧开的料汁淋在藕片上,加盖焖2分钟,拌匀即可。

功效:养阴润燥,除烦和中。

早秋时节未病先防

预防秋季腹泻夏秋交界的季节,人体胃肠道的自然屏障相对偏弱,容易患秋季腹泻。因此要注意胃脘及腹部的保暖;进服清淡易消化的营养食物,并充分注意饮食卫生。

治疗腹泻主要是查明病因,如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可使用抗生素抗菌消炎治疗;如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宜休息好,并补充水分、电解质,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不吃生冷、油炸和脂肪多的食物。

中医调治腹泻重点在于健脾化湿,可选用藿香正气散、参苓白术丸、补脾益肠丸等中成药对症服用。除此之外,针灸、推拿的方法,对于慢性腹泻也是有非常好的协同治疗作用。

炖苹果含有丰富的鞣酸蛋白,有止泻作用。将大米洗净晾干,用大锅炒至焦黄色,加水煮粥喝,也有止泻作用。也可口服健脾八珍糕,每次2块,或用开水调成糊状,每日2~3次。

预防秋燥症进入秋季,空气干燥,缺乏水分的滋润,人易出现鼻咽干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燥症,俗称“秋燥症”。

秋燥不仅使人感觉不舒服,而且还会诱发许多疾病,如感冒、疖肿、鼻炎、咳嗽等,因此必须养阴防燥,护津润肺。

饮食上,宜常饮开水、喝粥及蔬菜汤,多吃梨、葡萄、香蕉、银耳等滋润的食品,少吃辣椒、葱、姜、蒜等辛辣燥烈之物。

起居上,要做到早睡早起,早睡以利养阴,早起以利舒肺,呼吸新鲜空气,适当活动,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若出现“秋燥”状况,要在医生指导下辨别温燥、凉燥、肺燥、肠燥等,对症调治。(孙伯青)

糖尿病秋冬防护。

 (2022-10-21 09:44:43)[编辑][删除]

摘自2022-10-19中国中医药报
张敏 蒋婷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糖尿病病情发展和季节关系非常密切。渐入深秋,天气越来越冷,寒意会刺激交感神经,使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容易造成血糖升高,所以糖尿病更容易在秋冬季爆发或加重。因此,糖尿病患者在这个时节尤其要做好自我防护。
中医分三型调理糖尿病
糖尿病总以热伤气阴为病机核心,最明显症状就是口干,所以中医抓住津液流失这一特征,把糖尿病称作“消渴”。中医一般将糖尿病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种类型。
上消病位主要在心、肺,一般表现为口渴喜饮、喉咙干热、嘴唇干燥,饮水后仍口干;小便多、颜色发黄;食量变化不明显;舌红,苔黄干涩。
中消病位主要在脾、胃,吃得多但饿得快是中消最明显的表现,还伴随口干喜饮的情况。此外,还表现为小便频多、大便干结、头晕目眩、形体消瘦、舌红苔黄等。
下消病位主要在肝、肾,主要表现是小便频繁且量多;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红少苔。
少苦配多酸有助控糖
无论属于3种类型中的哪一种,生津护阴都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手段。
中医认为,酸可生津,而苦能坚阴,苦寒药能通过泻火达到存阴的目的。因此,苦和酸搭配,可减轻或消除症状,有助于降低血糖及尿糖,或减少降糖药用量,使病情趋于稳定。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明确提出,黄连可治疗“消渴症”。
苦味食饮种类繁多,比如苦丁茶和苦荞茶就是不错的选择。不过苦的茶饮、食物多偏寒性,此时正值秋季,本就天寒萧瑟,因此脾胃功能不佳的人群也不宜多食用苦味食物,但酸性的山楂和酸梅汤等可以适当选择。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在秋冬季节里可少苦配多酸,达到饮食控糖的目的。
食疗补充固然是生津的常用方法之一,还有两个生津方法更简单,容易操作,效果也很不错,就是吞口水和细嚼慢咽,大家平时不妨一试。
一些人在锻炼之后会出现唾液分泌增多的情况,这时一定要内吞唾液。现代医学证实,唾液可以湿润口腔,软化食物,便于吞咽;唾液中的淀粉酶还可以促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有助于消化吸收;唾液中的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唾液中的黏蛋白可以保护胃黏膜,还有增加胃黏膜抗腐蚀性的作用。
另外一个生津方法是吃饭时细嚼慢咽。一般来说,吃一口饭至少需要咀嚼36下,这时嘴里会产生大量津液,然后再慢慢顺着食物吞下。有些人吃饭速度较快,几分钟就搞定一顿饭,如果不改掉这个不良习惯,久而久之容易患上胆结石或者膀胱结石等疾病。
运动养生以“慢”为主
秋季日渐走低的气温以及冬季呼啸的凛冽寒风很容易让一些糖尿病患者难以继续坚持运动。但作为控糖的有效手段之一,运动锻炼是必不可少的。进入秋收、冬藏阶段,糖尿病患者除了在心神上要平和安宁,在行为上也要以“慢”为主,不宜做过量的运动。
首先,建议选择不太激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打太极、乒乓球、室内羽毛球等。运动时间最好选择进餐后1小时,因为此时是血糖较高的时候,锻炼降糖的效果会事半功倍。如果选择在早晨锻炼,需注意一定要在锻炼前进食,否则容易发生低血糖。
其次,一定要控制好运动强度,不宜出太多汗。因为秋冬季节属于阳消阴长阶段,出汗太多容易伤阳,而人体血液、津液在体内的运行循环都需要阳气为之输布运行,一旦阳气耗损,就会导致体内湿邪过重。
以走路为例,建议每次30~60分钟,一般慢速行走以每分钟60~70步为宜,中速行走每分钟80~90步,快速行走为每分钟110~120步。体力较好的患者在行走时还可加一些负荷。走的速度应按个人体力而定,也不要刻意追求运动时间。
秋冬季天气较冷,刚出门时难以很快适应室外温度,所以运动前一定要做好热身。从运动量小的动作开始做,再逐步加大运动量。运动结束时也应做些放松调整活动,如慢走几步、揉揉腿、做几下深呼吸等,逐渐从锻炼的兴奋状态回到静息状态。

夏季养生三宜三不宜

 品时令美膳防早秋常见病 (2022-05-27 04:23:14)[编辑][删除]

摘自2022-5-26中国中医药报
时乐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医院
《黄帝内经》强调,养生要做到“顺四时而适寒暑”,那么夏天养生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介绍夏季养生的三宜三不宜。
宜心情平静,不宜急躁
夏季气候由温转热,常使人心情烦躁,夜不安寐。《黄帝内经》对此提出了“无厌于日,使志毋怒”的养生要求,意思是说不要厌恶这长日酷热,不要急躁发怒,必须心平气和,乐观愉快,顺其自然。患有高血压病和冠心病的人群尤需如此。
宜适当降温,不宜降温过度
室内使用空调温度宜控制在26~28左右(低于室外温度5左右即可),并须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使用台式电扇时不宜将电风直接吹在身上或头面部位,以免发生空调病和面瘫。
宜进清凉消暑食品,不宜吃冰镇食品
高温季节,消耗人体阴液,易于中暑。加之梅雨季节阴雨天气较多,空气中的湿度大,暑多挟湿,容易发生胃肠疾病。故日常饮食宜清淡爽口,并适当摄入除湿之品,如冬瓜、海带、番茄、金针菜、黑木耳、百合、藕、绿豆、淡菜、扁豆、薏苡仁、白萝卜等。过于寒凉的冰镇食品如冰激凌、冰啤酒、冰西瓜等皆不宜多吃。中医学认为“暑为阳邪”,应用清凉剂解之。下面推荐几个清热解暑的饮方,供参考选用。
冬瓜饮
冬瓜250g(连皮、瓤、籽),洗净,切碎,加水500ml,煎10~15分钟即可,只饮其水。冬瓜性寒,《随息居饮食谱》称其有“清热,养胃,生津,消暑湿”之功。
绿豆饮
绿豆50g,淘洗干净,加水适量,文火煮烂,可入白糖少许。绿豆性凉,《本草汇言》称其可“清暑热,静烦热,燥热,解毒热”。
茶盐饮
绿茶1撮,食盐少许,开水泡饮。绿茶性凉,《本草别说》称其“治伤暑”,《随息居饮食谱》云其有“清热,渗湿”之功。
菊花饮
白菊花(干品)10g,开水泡饮。菊花性凉,《本草纲目》云其“益肝补阴,降火除热”。
荷叶饮
鲜荷叶1张,洗净,切碎,加水适量,煎至沸即可,去荷叶,饮其水。荷叶性平,《本草再新》称其可“清凉解暑,止渴生津”。
金银花饮
金银花(干品)10~15g,加水500ml,煎10~15分钟即可,饮时去滓。金银花性寒,可清热解毒,还可预防中暑、感冒及肠道传染病。
丝瓜饮
丝瓜1条(不去皮),洗净,切碎,加水适量煮沸约10分钟即可,去滓饮用。丝瓜性凉,有生津止渴、解暑除烦之功。丝瓜与豆腐做汤菜,常吃亦佳。

名花古诗

  夏季养生三宜三不宜 (2022-05-27 03:58:27)[编辑][删除]

[转载]中国十大名花古诗(与东平水浒大寨景观)

[转载]中国十大名花古诗(与东平水浒大寨景观)
[转载]中国十大名花古诗(与东平水浒大寨景观)[转载]中国十大名花古诗(与东平水浒大寨景观) [转载]中国十大名花古诗(与东平水浒大寨景观)

[转载]十二月花名歌

[转载]十二月花名歌

十二月花名歌 

[转载]十二月花名歌

 

正月梅花香又香, 二月兰花盆里装,

三月桃花红十里, 四月蔷薇靠短墙,

五月石榴红似火, 六月荷花满池塘,

七月栀子头上戴, 八月丹桂满枝黄,

九月菊花初开放, 十月芙蓉正上妆,

十一月水仙供上案, 十二月腊梅雪里香。

 

[转载]十二月花名歌

 

正月迎春金样黄,二月杏花粉洋洋,

三月桃花红千树,四月蔷薇靠短墙,

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

七月栀子头上戴,八月桂花满枝香,

九月菊花初开放,十月芙蓉正上妆,

冬月水仙案上供,腊月寒梅斗冰霜。

 

[转载]十二月花名歌

 

 正月迎春花阵阵香, 二月茶花争芬芳,

 三月桃花红十里, 四月牡丹花齐开放,

  五月石榴耀眼红, 六月莲花香满塘,

 七月凤仙花头上戴, 八月桂花满院香,

 九月菊花竞争艳, 十月芙蓉花三换妆,

 十一月山茶供上案,十二月腊梅雪里香。

 

[转载]十二月花名歌

 

正月山茶满盆开。二月兰花盆里栽。

三月桃花红艳艳。四月牡丹开满园。

五月榴花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香,

七月秋葵人人爱。八月桂花十里香。

九月菊花初开放,十月芙蓉赛牡丹。

十一月窗前水仙花儿开,十二月采它几枝腊梅来。

 

[转载]十二月花名歌

 

正月梅花带雪开, 二月茶花等月来,

三月桃花红似火, 四月蔷薇满架堆,

五月栀子白如霜,  六月荷花池塘,

七月菱花浮水面, 八月桂花满园香,

九月菊花朵朵黄, 十月芙蓉赛海棠,

 十一月里芦花白, 十二月里腊梅芳。

 


 

 [转载]十二月花名歌

寒兰报岁开

   (2023-01-13 03:49:00)[编辑][删除
摘自2023-1-12中国中医药报
缪士毅 浙江省永嘉县委组织部
伴随新春来临的脚步,我的家乡浙江省永嘉县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寒兰博览会。在博览会现场,寒兰佳品荟萃,幽艳吐芳,令人陶醉。
兰花是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属于兰科兰属,在华夏大地栽培历史悠久。中国兰花按花期可以分为春兰、夏兰、秋兰及冬季开花的墨兰与寒兰四大类。兰花可入药,《中国花药彩色图谱》一书载,兰花具有调气和中、止咳、明目之功效。
永嘉县地处浙江南部,是中国寒兰的主要产地之一,所产寒兰名闻遐迩,素有“中国寒兰之乡”的美称。在永嘉当地,寒兰不仅在山林幽谷自然生长,“不以无人而不芳”,而且家庭莳养也蔚然成风,是居室几上雅陈、办公场所案头清供、公园花圃点缀的特色花卉。
寒兰叶质清秀碧润,花茎细长高挺,宛若少女纤细的腰肢,摇曳多姿;每茎开花一般五至九朵,花色有紫、青、黄、白等,花香清溢,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
在民间,兰花素来被誉为“香祖”,享有“王者之香”“花中君子”等美誉。兰与梅、竹、菊,并称为“四君子”;与菊花、水仙、菖蒲,并称为“花草四雅”。正因如此,家乡人还喜欢用“兰”字给子女起名,我的亲朋好友名字中带有“兰”字的就不少,如“兰英”“兰妹”“兰芬”等,透露出人们对寒兰的喜爱。每年举办的寒兰博览会,也成为人们交流养兰经验、赏兰心得,弘扬兰文化的重要场合。
养兰花是一项高雅的爱好,可怡性益情。一位长辈亲属自退休后,就喜欢上莳养寒兰,八十多岁了仍身体硬朗,精神矍铄。他说自己长寿的秘诀之一就是养寒兰。每天照料寒兰也是一项很好的劳动,有利于活动筋骨。细细品赏寒兰,相当于在做“花疗”,令人身心愉悦。
我爱家乡的寒兰,她带给大家的不仅有美的享受,还有那高洁品格的陶冶。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

——诗词中的兰花及其药用价值

时间:2019-07-1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8版  作者:黄新生

 

  空谷幽人。曳冰簪雾带,古色生春。结根未同萧艾,独抱孤贞。自分生涯淡薄,隐蓬蒿、甘老山林。风烟伴憔悴,冷落吴宫,草暗花深。

  霁痕消蕙雪,向崖阴饮露,应是知心。所思何处,愁满楚水湘云。肯信遗芳千古,尚依依、泽畔行吟。香痕已成梦,短操谁弹,月冷瑶琴。

  这首《国香》是宋代词人张炎的作品,通过描写兰花的雅致芬芳,抒发作者的爱国情怀。“国香”本意指兰花,调名本意即咏兰花的香气,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云:“《左传》:‘以兰为国香,人服媚之如是’,词取以名。”

  诗中幽兰花烂漫

  兰花香气清芬、花色素雅、叶形舒展、卷曲自如,香、花、叶三美,气、色、神、韵四清,被称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中国人欣赏兰花以草木为伍,不与群芳争艳,不畏霜雪欺凌,坚韧不拔的刚毅气质,将其看作高洁典雅的象征,与“梅、竹、菊”合称“四君子”。千百年来,人们爱兰、养兰、画兰、咏兰,诗词之中的兰花更是精彩纷呈。

  首先,兰花是君子的象征。孔子以兰花自比,曾作《猗兰操》琴曲,《孔子家语》曰:“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劳而改节。”后世诗人多用兰花象征君子,如李白《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当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

  其次,兰花是爱国者和隐士的象征。屈原特别欣赏兰花的品性,仅在《离骚》和《九歌》中就二十余次提到兰。由于屈原强烈的爱国情怀,兰花便成为爱国者的象征;屈原长期在野,兰花也演绎出隐士的意味。后世诗人因此也常用兰花象征爱国者和隐士,如杜牧《兰溪》抒发爱国之意:“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陶渊明《幽兰》表达隐逸之情:“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由于对兰花的热爱,诗词中的兰花还有许多美好的意象。一是用兰花比喻美人,如苏轼《题杨次公春兰》:“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二是用兰花象征友谊,《周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唐代贺兰进明《古意》:“崇兰生涧底,香气满幽林。采采欲为赠,何人是同心。”三是用兰花寓意爱情,如汉代古诗《新树兰蕙葩》:“新树兰蕙葩,杂用杜蘅草。终朝采其华,日暮不盈抱。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馨香易销歇,繁华会枯槁。怅望何所言?临风送怀抱。”四是用兰花代表春天,如唐代诗僧无可的《兰》:“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过门阶露叶,寻泽径连香。”五是用兰花演绎佛法,如郑板桥《为侣松上人画荆棘兰花》:“不容荆棘不成兰,外道天魔冷眼看。门径有芳还有秽,始知佛法浩漫漫。”

  古代诗词中的兰花又名中国兰,指的是兰科兰属的部分地生兰,如建兰(又名建兰花、秋兰、八月兰、官兰花)、春兰(又名朵朵香、山兰)、蕙兰(又名兰花草、九节兰、夏蕙、火烧兰、二月兰、夏兰、九子兰、线兰)、寒兰等,他们高洁典雅、馥郁幽香,深受历代诗人喜欢,被赋予美好的意象。中国兰及兰科兰属的多花兰、台兰等均可入药,简验方便,疗效显著。

  兰花入药效若仙

  兰花 “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明代张羽《咏兰花》)兰花又名幽兰、蕙、兰蕙,为兰科植物建兰、春兰、蕙兰、寒兰、多花兰或台兰的花。兰花味辛,性平,归肺、脾、肝经,具有调气和中、止咳、明目的功效,用于胸闷、腹泻、久咳、青盲内障的治疗。《纲目拾遗》载:“素心建兰花,干之可催生、除宿气、解郁。蜜渍青兰花点茶饮,调和气血、宽中醒酒。”“黄花者名蜜兰,可以止泻。花色黑者名墨兰,干之可治瞽目,生瞳神,治青盲最效。”

  兰花叶 “健碧缤缤叶,斑红浅浅芳。幽香空自秘,风肯秘幽香?”(宋代杨万里《咏兰》)兰花叶又名兰叶,为兰科植物建兰、寒兰或台兰等的叶。兰花叶味辛,性微寒,归心、脾、肺经,具有清肺止咳、凉血止血、利湿解毒的功效,可用于肺痈、肺痨、咳嗽、咯血、吐血、尿血、白浊、白带、疮毒疔肿的治疗。《本草正义》载其:“清利湿热,快脾醒胃,宣通肺气而调水道。”

  兰花根 “雪丝忪细紫团栾,今代无人识古兰。本草图经川续断,今人误作古兰看。”(宋代方回《秋日古兰花》)兰花根又名土续断、兰根、幽兰根、山兰、香花草、兰花草,为兰科兰属植物建兰等的根。兰花根味辛,性微寒,归肺、脾、肝、小肠经,具有润肺止咳、清热利湿、活血止血、解毒杀虫的功效,可用于肺结核咯血、百日咳、急性胃肠炎、热淋、带下、白浊、月经不调、崩漏、便血、跌打损伤、疮疖肿毒、痔疮、蛔虫腹痛、狂犬咬伤的治疗。建兰根捣碎绞汁,调入冰糖炖服,每次15~24克,可治疗肺结核引起的咳嗽、咯血;兰花根、羊九根各30克炖肉食用,可治疗神经衰弱、头晕、腰痛等。

  蕙实 “偶培兰蕙两三栽,日燠风微次第开。坐久不知香在堂,开窗时有蝶飞来。”(明代文彭《题兰竹卷》)蕙实是兰科兰属植物蕙兰的果实,味辛,性平,具有明目、补中的功效。

  化气兰 “花短秋意长,神清颜色少。笔端有西风,国香来未了。”(宋代释道璨《题物初蕙兰》)化气兰又名土百部,为兰科兰属植物蕙兰的根皮。化气兰味苦、甘,性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具有润肺止咳、清利湿热、杀虫的功效,可用于咳嗽、小便淋浊、赤白带下、鼻衄、蛔虫病、头虱的治疗。化气兰6克水煎服,白酒为引,每日一剂,可治疗长年咳嗽;化气兰适量煎水洗,可治疗头虱。

  牛角三七 “春兰未了夏兰开,画里分明唤阿呆。阅尽荣枯是盆盎,几回拔去几回栽。”(清代郑板桥《题盆兰倚蕙图》)牛角三七又名夏兰、羊角七、鹿角七,为兰科兰属植物多花兰的假鳞茎或全草。牛角三七味辛、甘、淡,性平,具有清热化痰、补肾健脑的功效,可用于肺结核咯血、百日咳、肾虚腰痛、头晕头痛的治疗。牛角三七30克,大枣10个,煎水或炖猪瘦肉食用,可治疗神经衰弱、头晕头痛。

  别样兰花亦可观

  由于国人对兰花的喜爱,用“兰”来命名的植物数不胜数,虽然这些植物大多不是兰科兰属植物,但它们一样优雅芳香、富含诗意,其中最富代表性的则属石兰和吊兰。

  石韦 “言石曾非石上生,名兰乃是兰之类。疗疴炎帝与书功,纫佩楚臣空有意。”(宋代梅尧臣《石兰》)诗中被炎帝神农氏在书中记载用来疗疴的石兰,其实是常用的利水渗湿药石韦。石韦又名石兰、石皮、石苇、金星草等,为水龙骨科石韦属植物庐山石韦、石韦或有柄石韦的全草。石韦味苦、甘,性寒,归肺、肾、膀胱经,具有利水通淋、清肺化痰、凉血止血的功效,用于淋证、水肿、小便不利、痰热咳喘、咯血、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的治疗。《神农本草经》载:“(石韦)主劳热邪气,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本经逢原》载:“石韦,其性寒利,故《本经》治劳热邪气,指劳力伤津,癃闭不通之热邪而言,非虚劳之谓。”《本草崇原》载:“石韦助肺肾之精气,上下相交,水精上濡,则上窍外窍皆通,肺气下化,则水道行而小便利矣。”

  “野寺孤僧住,当春亦掩扉。晓钟三板去,昏杵一盂归。古屋垂山榧,幽窗养石韦。未容行客憩,荒树雨鸠飞。”(宋代周弼《菩提废寺》)石韦寒凉,清利膀胱而通淋,兼可止血,配伍当归、蒲黄、小蓟等可治疗血淋;配伍滑石为末服可治疗热淋;配伍滑石为末,用米饮或蜜冲服,可治疗石淋。石韦微寒入肺经,可清肺热、止咳喘,配伍鱼腥草、黄芩、芦根等可治疗肺热咳喘。石韦微寒,凉血止血,单用或随证配伍侧柏叶、栀子、白茅根等可治疗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吊兰 “何年一掬草,婆娑在盆中。叶瘦轻拖绿,花小不飞红。根疏杯水淡,格高冷意浓。无关冬与夏,飘洒自得风。”(元代谢宗可《咏吊兰》)吊兰又名挂兰、钓兰、折鹤兰、倒吊兰、兰草等,为百合科吊兰属植物。吊兰形态优美,适应性强,能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有“空气卫士”的美称,是最为传统的居室垂挂植物之一。

  “汉宫铅粉净无痕,蜡点寒梢水畔村。忍犯冰霜欺竹柏,肯同雪月吊兰荪。”(宋代佚名《瑞鹧鸪》)吊兰以全草或根入药,味甘、微苦,性凉,具有化痰止咳、散瘀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痰热咳嗽、跌打损伤、骨折、痈肿、痔疮、烧伤等的治疗。鲜吊兰配伍枇杷叶煎服可治疗咳嗽,捣烂外敷可治疗疔疮肿毒,煎汤熏洗可治疗痔疮肿痛。

  幽兰香远,引人探胜,这馥郁的馨香既有兰花散发出的自然之香,也有数千年传承赋予兰花的文化之香,当然也包括高洁仁爱的医药之香。(黄新生 河南省武陟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幽兰古香欲化云

    寒兰报岁开 (2018-11-01 05:15:05)[编辑][删除]

http://p2.qhimgs4.com/t0161182c68b7ca90e9.jpg


兰花亦称胡姬花属于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颜色有白、纯白、白绿、黄绿、淡黄、淡黄褐、黄、红、青、紫。春兰惠兰建兰墨兰寒兰等,大部分品种原产于我国又称中国兰。虽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叶,却具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1985年5月兰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四。1988年12月25日我国发行了《中国兰花》特种邮票一套,分别选取了中国名兰中的龙字、大一品、银边墨兰、大凤尾,小型张选用红莲瓣精品兰花。


兰花是一种以香著称的花卉,具有高洁、典雅的特质,孔子曾说:“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夫子以兰花节气暗喻自己的君子风范。古今文人雅士对兰花评价极高,将其与梅、竹、菊并称为“四君子”。古代文人常把诗文之美喻为“兰章”,把友谊之真喻为“兰交”,把良友喻为“兰客”。也有借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正因为如此,《中国兰花》邮票涉及历代名家咏兰诗,书画连璧,佳构宛若天成。第一枚配宋代苏轼的诗:“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第二枚配清代何绍基的绝句:“香逾澹处偏成蜜,色到真时欲化云。”第三枚配唐代李世民的《芳兰》诗:“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裹作芬芳。”第四枚配明代张羽的五言绝句《咏兰叶》:“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小型张则配有朱德的咏兰诗:“幽兰吐秀乔木下,仍自盘根众草旁。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爱兰、养兰、咏兰、画兰,古人曾有“观叶胜观花”的赞叹。人们更欣赏兰花以草木为伍,不与群芳争艳,不畏霜雪欺凌,坚忍不拔的刚毅气质,“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兰花历来被人们当作高洁、典雅的象征。

兰花是一种风格独异的花卉,它的观赏价值很高。兰花的花色淡雅,其中以嫩绿、黄绿的居多,但尤以素心者为名贵。兰花的香气,清而不浊,一盆在室,芳香四溢。“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开;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古人这首诗将兰花的幽香表现得淋漓尽致。兰花的花姿有的端庄隽秀,有的雍容华贵,富于变化。兰花的叶终年鲜绿,刚柔兼备,姿态优美,即使不是花期,也像是一件活的艺术品。“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俗人那斛比,看叶胜看花”。这首诗就是用来形容兰叶婀娜多姿之美。

置几盆兰花,点缀室内,顿觉生意盎然,花开之日,清香阵阵,会使你感到生机勃勃,心旷神怡。

兰花的香气清洌、醇正,用来熏茶品质最高。兰花沏茶色泽碧绿,银毫显露,汤色清明,滋味清醇,闻之兰香怡人,饮之回味甘甜。兰花也可做汤或做菜,如川菜中的名肴有“兰花肚丝”“兰花肉丝”等。

兰花全草均可入药,有养阴润肺、利水渗湿、清热解毒等功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兰草,气味辛、甘、平,无毒。其气清香、生津止渴,润肌肉,治消渴胆瘅……治消渴生津饮,用兰叶,盖本于此。”据记载,兰的根、叶、花、果、种子均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其根可以治疗肺结核、肺脓肿及扭伤,也可以接骨;其叶治疗百日咳;其果能止呕吐;其种子治疗目翳;其花梗可以治疗恶癣。不同兰花其功效有所差异,如建兰根煎汤为催生良药,建兰叶可以治疗虚人肺气;蕙兰全草能治疗妇女病;春兰全草治疗神经衰弱、蛔虫病和痔疮等。兰花在四川部分地区被称为“催生花”,据说妇女若遇难产,赶快搬一盆“催生花”进产房,孕妇闻到兰花香味就会顺利分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