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综合治疗解难题
专家简介:贾小强,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肛肠科主任,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肛肠病学专家委会主任委员。
便秘是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发展,老龄化程度加重,便秘发病率有逐渐增多趋势。很多人或多或少经历过便秘带来的痛苦。
便秘分虚实
中医学把便秘分为实秘和虚秘两大类。实秘指便秘属实证的,又可分为热秘、气秘和冷秘;虚秘指便秘属虚证的,多为慢性便秘,常见气虚、阴虚、血虚以及阳虚四种证型。现代医学将便秘分为慢传输型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混合型便秘三类。便秘主要由排便习惯、饮食、精神因素及其他疾病引起,常见如下。
不良排便习惯不定时:不重视排便,想排就排,不想排就不排,随心所欲,没有规律;憋便:有的时候已经有便意但因忙于其他事情,就把便意憋回去;排便不专心:在卫生间边上厕所边看书或玩手机;如厕时间长:在卫生间蹲太长时间,不仅容易长痔疮,而且会加重便秘。在久蹲状态下,盆腔血液循环不好,盆底肌肉承受的压力大,会导致负责排便的肌肉组织功能下降,便秘自然就找上门了。
不良饮食习惯这是导致便秘的常见的原因。吃得太精细,纤维素少,肠蠕动慢,导致大便容易干;吃太多辛辣、油腻、燥热的食品或冰镇食品,损伤了脾胃,导致便秘;饮食不规律,要么暴饮暴食,要么不吃饭,导致肠胃功能失常,这样极易导致便秘。
精神压力过大长期心情不愉快或精神紧张焦虑等,这些负面情绪也会导致便秘。
缺乏运动中医认为“久卧伤气,久坐伤肉”,长时间不活动会导致气虚,肠蠕动无力,排便就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其他疾病影响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维生素缺乏症等疾病也易引起便秘发生。
中医治疗审证求因
中医治疗便秘讲究审证求因,治病求本,注重全面调理,整体调养。中医疗法副作用小,远期疗效好,优势比较明显,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两大类。
内治法根据慢性便秘的特点,笔者提出畅舟通便理论,包括“推、润、顺、软”四个治疗法则。按照中医“升清降浊”的理论,笔者提出“纠正升降失衡,以升促通,以补促排”的治疗理念。如气虚秘者宜补气健脾,可用益气畅舟方;阴虚秘者宜滋阴通便,可用增液畅舟方;血虚秘者宜养血润燥,可用养血畅舟方;阳虚秘者宜温阳通便,可用温阳畅舟方。
外治法中医外治法治疗便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早在2000多年前,医圣张仲景就用蜜煎导塞法治疗便秘。此外还有中药保留灌肠法、中药穴位贴敷法、针灸、推拿等中医外治法,通过药物、针刺、推拿手法等对腧穴、经络进行刺激,从而调节胃肠脏腑功能,达到缓解便秘的目的。
其他疗法中医学注重身心合一,综合调理脏腑功能。中医情志疗法、太极、导引等在缓解便秘中也显示了较好的效果。
综合治疗“1+5”
慢性便秘病因复杂,采用单一的方法常常难以取得满意疗效。为此,笔者提出“1+5”综合治疗方案。其中“1”指的是口服中药汤药,“5”指的是5项训练或调理,即排便习惯训练、饮食调养、运动训练、情绪训练以及贾氏助便操训练。
排便习惯训练每天起床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如厕等待大便,无论有无便意均要坚持。
饮食调养调整饮食结构,每天膳食做到荤素搭配,品种多样化,适当增加纤维食物摄入,适当增加饮水量。
运动训练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每天参加运动,保持一定的运动量,以每天运动30~60分钟为宜。
情绪训练每天安排30分钟以上的安静时间和30分钟以上的快乐时间。安静时间内要做到排除杂念,心静如水。快乐时间,可借助听或看喜剧娱乐节目,让自己发自内心地开怀大笑。
贾氏助便操训练每日早上起床后和睡前各做一遍贾氏助便操。
贾氏助便操是笔者总结多年临床经验、结合古代中医思想自创的防治慢性便秘的功法。以中医经络学说、藏象学说和升清降浊学说为理论依据,操作简单,效果显著。包括撮谷道(提肛)、揉五穴(揉脐)和推三经(推脊)三节。
第一节:提肛
保持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目微闭,自然呼吸,入静,意守肛门。左手托右手,将两手置于关元穴,调匀呼吸。缓慢吸气,肛门逐渐上提至极限,同时双手慢慢上提至神阙穴。缓慢呼气,肛门逐渐放松至极限,同时双手慢慢下移至关元穴,即可完成一次提肛动作,重复30次。
第二节:揉脐
保持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目微闭,自然呼吸,入静,意守神阙穴。将右手掌心正对神阙穴,左手覆盖右手,左手小鱼际低于右手小鱼际一指宽度,压在关元穴处,右手拇指上缘压在中脘穴处,右手掌根压在右侧天枢穴处,右手中指指腹压在左侧天枢穴处。顺时针旋转手掌,旋转过程中右手掌心始终正对肚脐,旋转一周,即可完成第一次揉脐动作,重复30次。
第三节:推脊
保持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目微闭,自然呼吸,入静,意守肛门。左手握右手拇指,两手食指对立掰开。将两手置于脊柱后,上提至极限,双手第二掌指关节分别按压在脊柱左右两侧。双手下滑,边滑动边轻轻抖动,一直下滑至尾骨两侧,即可完成第一次推脊动作,重复30次。
中医一招防便秘
现在的孩子喜食肉类的多、不爱喝水的多,因此,我在门诊上会遇到很多便秘的患儿。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大便粗硬难下,甚至会造成肛裂。患儿不愿意口服中药,家长又常常担心长期使用开塞露会形成药物依赖性。那么,作为中医儿科大夫如何破解这种矛盾呢?
其实有一种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用中药天花粉煎汤塞肛。方法是取中草药天花粉4~5克左右(年龄小于两岁的患儿酌减)用文火煎十多分钟,煎成20毫升左右的药液,晾至37左右与孩子体温相似的温度时,取空开塞露瓶子一个,将药液吸入空瓶,等到孩子想大便而难于排出的时候,将药液挤入患儿肛门。注意不要让孩子马上将药液排出,而是令患儿忍耐五分钟后,再进行排便。塞肛一次后,便秘症状一般会在一到两周内不再出现,家长可趁此时间内进行饮食调节或者捏脊保健,防止再次发生便秘。门诊中只要是具有大便粗硬难解症状的患儿,用此法多能奏效。
这种方法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是一首非常好用的方剂。其中天花粉在中国最早的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已经有记载。根据《中药大辞典》记载,天花粉为葫芦科植物栝楼的根。这种块根中除含有多量淀粉及皂甙外,还含有一种蛋白质,叫天花粉蛋白。这种蛋白质具有一定的免疫作用及抗多种病毒和抗肿瘤的作用。除此之外,天花粉中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天花粉性味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功能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用于治疗热病口渴、肺热燥咳、热毒痈肿等疾患。用中药天花粉煎成药液塞肛,除可以有效避免长期使用开塞露可能带来的药物依赖外,由于是直接接触直肠黏膜,因此泻火通便的作用直接而强烈。同时因为是外用,既不会造成肝肾负担,也免除了良药苦口的缺点。
临床上,对于大便粗硬的症状比较轻的患儿,家长们也可以采用稍微浓一点的蜂蜜水代替开塞露进行塞肛。因蜂蜜为食物,更加安全,同样有较好的疗效,也能避免长期使用开塞露带来的药物依赖性,家长们不妨一试。(许田 北京按摩医院)
陈民藩运用宣肺肃降法治便秘经验
摘自2023-2-22中国中医药报
陈蓉蓉
福建中医药大学 蔡而玮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国医大师陈民藩是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从事中医药临床、科研工作多年,不仅手术治疗上精益求精,而且善于中医辨证保守治疗肛肠病,在诊治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侍诊,跟师学习,将陈民藩的宣肺肃降法在便秘中的运用总结归纳。
肺与大肠关系密切
肺与大肠的生理联系
肺主行水,《素问•经脉别论》称肺“通调水道”,以其气的宣发与肃降运动输布水液,因肺为华盖,在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汪昂《医方集解》称“肺为水之上源”。陈民藩指导临床上治疗便秘时,常用徐大椿《医学源流论》中“开上源以利下流”,即《黄帝内经》提出的“开鬼门”之法。《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肺者,气之本”,肺有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作用。《灵枢•五味》“其大气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肺有节律的调节,对人体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至关重要。肺气清肃下降,气机条畅,并布散津液,能促进大肠的传导,有利于糟粕的排出,大肠传导顺畅,糟粕下行,亦有利于肺气的肃降。肺与大肠在经络上相互联系:《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大肠手阳明之脉……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通过经脉的络属,一脏一腑,一表一里,一阴一阳,相互配合,组成肺与大肠构成表里关系。
肺与大肠的病理联系
大肠有传化糟粕和主津的生理机能。肺与大肠在病变时亦可互相影响。如肺气壅塞,失于肃降,气不下行,津液不能正常布散,津不下达,可引起腑气不通,肠燥便秘。大肠传导功能失司,及本经粪便传送至大肠末端,直至经肛门有节制地排出体外,是机能失去控制,则出现排便异常,如便秘或泄泻。反之,大肠实热,积滞不通,影响肺气的宣发肃降,从而发生呛咳气逆。肺病可传至大肠,大肠病也可累及肺系,引起病变。
宣肺肃降法治便秘经验
便秘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便而不畅。
肺与大肠相表里,治疗上可用脏病治腑、腑病治脏、脏腑同治的方法。便秘以虚实为两大分类,《景岳全书•秘结》曰:“阳结者邪有余,宜攻宜泻者也;阴结者正不足,宜补宜滋者也。知斯二者即知秘结之纲领矣。”实证有热结、气滞、寒积,虚证有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便秘的基本病变属大肠传导失司,陈民藩在多年临床中,体会在基本的寒热虚实相互夹杂或相互转化,大体实热以祛邪为主,因邪留肠胃、滞塞不通,予温通、导滞、泻热治疗;虚秘以扶正为主,因肠失津润、无力助推,予益气、养血、滋阴、温阳治疗。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宣肺肃降法酌情拟药物,以两至三味为佳,剂量上宜轻,轻清宣肺,为佐使之用,其不可超过主药的剂量,以免喧宾夺主,君不君,臣不臣,配伍无主次,药不达效。笔者在临床跟诊的过程中总结,实秘和虚秘的常用宣肺肃降的中药药性有异。盖肺主一身之气,轻开上焦肺气,气行则病理产物不致积聚,湿去则脾胃健运。
实证
实秘加桑叶、菊花、薄荷、桔梗、连翘。桑叶甘苦性凉,疏散上焦风热,善走肺络,清宣肺气,菊花辛甘性寒,清利头目肃肺,二药轻清灵动,直走上焦。吴鞠通《温病条辨》“桑叶芳香有细毛,横纹最多,故亦走肺络而宣肺气;菊花晚成,芳香味甘,能补金、水二脏”。薄荷辛凉,辛以发散,凉以清热,轻扬升浮,芳香通窍,可宣散肺中郁热。桔梗宣开肺气而通二便,《珍珠囊药性赋》“一为诸药之舟楫;
一为肺部之引经”。连翘苦微寒,入心肺二经,长于散上焦风热,清心火,《珍珠囊药性赋》:“连翘之用有三:泻心经客热,一也;去上焦诸热,二也;为疮家圣药,三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肺气肃降,可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浊液下输,成为尿液生成之源,小肠泌别清浊的机能失常,清浊不分,水液归于糟粕,就会出现便溏等症状,因此,增强肺气的肃降机能,小肠泌别清浊功能正常发挥,大便才能成形,临床上“利小便所以实大便”应用显而易见。
虚证
虚秘加葛根、升麻、紫菀、款冬花。葛根甘辛性凉,轻扬升散,清宣肺胃,于清热之中,鼓舞清阳之气上升。升麻辛甘微寒,性能升散,又可引脾胃清阳之气;紫菀,性温而不热,质润而不燥,长于润肺下气,开肺郁;款冬花辛温而润,润肺下。“虚则补之”,虚秘采用润肺,肺脏清虚而娇嫩,吸之则满,呼之则虚,清轻肃静,不容纤芥,肺气宣降,肺气向上向外宣发,与向内向下肃降相反相成的运动。可将脾转输来的水谷之精上输头面诸窍,将吸入之清气与谷气相融合而成的宗气,向下布散至脐,肺气充足,大肠的传化糟粕功能得以正常发挥,以助大便排出顺畅。
典型医案
患者,男,56岁。因“反复大便秘结2年”来诊。平素饮食辛辣,熬夜饮酒,作息不规律。2年来自服痔康片等药物后,症状无明显好转。大便干结,3~4日/次,如羊粪状,腹胀腹痛,口干口臭,面红,心烦躁动不安,身热,小便短黄,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诊断:热秘型便秘。
治则:宣肺泄热,润肠通便。
方药以麻子仁丸合黄连解毒汤加减(火麻仁12g,杏仁9g,白芍15g,黄连3g,黄柏9g,黄芩12g,芒硝12g,桑叶6g,菊花6g,桔梗6g,生甘草3g),连服5服,每日1服,餐后口服,早晚各1次。
二诊:服药5天后,大便2~3日/次,质软,色黄,腹胀腹痛好转。前方续服5服。
三诊:二诊后继服5天。大便1~2日/次,质软,无明显腹胀腹痛,寐纳佳。
按
麻子仁丸合黄连解毒汤加减出自宋金时期成无己编撰的《伤寒明理论》。根据“燥者润之”,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卷上:“麻、杏润脾燥,白芍安脾阴。”火麻仁、杏仁润肠通便,其中杏仁上肃肺气,下润大肠。白芍养血敛阴,芒硝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汉代《神农本草经》载芒硝“除寒热邪气,逐六腑积聚、结固、留癖”。黄连、黄芩、黄柏苦寒直折,清泻三焦之热。桑叶、菊花轻宣肺气,更加桔梗载药上行,宣利肺气,通调水道,起到“开鬼门,洁净府”,“去宛陈莝”之效。
田德禄治疗便秘经验
摘自2023-4-7中国中医药报
马卫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冯文亮 北京颐康中医医院
便秘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以及需手法辅助排便等。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
全国名中医田德禄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对慢性便秘病因病机及治疗均有独到认识,临床疗效确切。笔者有幸侍诊,获益良多,现将田德禄治疗慢性便秘经验进行总结,与同道分享。
通腑为主
田德禄认为胃肠通降功能失调是便秘的基本病机。临床中治疗不论何种病因引起的便秘,强调“通腑为第一要义”,腑包括了胃和肠。通胃基础方由香附、苏叶、陈皮、炙甘草4味药组成。田德禄用苏梗替代苏叶,变本方为理气和胃通降方,治疗胃气壅滞证,作为治疗各种胃病的基础方,治疗便秘时常加苏子。通肠基本药物:炒枳实、生白术、生薏苡仁、桃仁、杏仁、焦四仙(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焦槟榔)。枳实能行气导滞通腑,针对胃肠通降失调、气机阻滞而用。生白术具有生津通便、助大肠运化传导功效,田德禄常用剂量40g。生薏苡仁是传统的清热利湿健脾药,湿热便秘自当应用,田德禄将其应用于所有便秘患者。生薏苡仁剂量多用至40g。桃仁苦平无毒,入心、肝、肺、大肠经,功效在于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苦杏仁苦温,有小毒,功效为止咳平喘、润肠通便。“肺和大肠相表里”,桃仁和杏仁同归肺、大肠经,能使肺、大肠气机下行,同时均富含油脂,可润肠通便,可谓一药两用。焦四仙焦苦助脾,行气消食导滞,助胃肠蠕动通降。胃肠通降功能密切相关,具属“胃家”,在临床应用时,田德禄往往将通胃肠基础方药合用。基础方药气血兼顾,升降并调,能恢复胃肠通降传导生理功能。
田德禄非常强调胃肠动力药的使用。将具有通降作用的药物按照其功效的强弱,分为3类:一线药物主要有枳实、苏梗、苏子、陈皮、焦四仙(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焦槟榔)、莱菔子、旋覆花等;二线药物主要有秦艽、威灵仙;三线药物主要为黑丑、白丑。威灵仙煎剂有镇痛效能,可提高小鼠痛阈。秦艽中所含龙胆总甙比龙胆草多3倍,可起到健胃、促胃动力作用。二丑与甘遂功能相近,毒副作用较小,民间多用于胃脘膨闷胀饱,本品苦寒峻下,能通利二便、下气行水、消痰涤饮。田德禄认为:胃肠的通降功能从现代研究角度看,包括了胃肠动力,因此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辨证选药,对临床疗效提高有很大帮助。而对于通腑泻热最常用的大黄,现代药理研究结果显示,长期应用蒽醌类泻药可引起结肠黑变病,进而提高结肠癌变风险,因此田德禄较少使用,多以润肠通便的决明子替代,但决明子仍含有蒽醌,不宜长期使用,应中病即止。
注重气机升降
对胃肠的通降功能影响最大的脏腑,当为肝脏。肝主疏泄,主升,调畅全身气机。肝失疏泄,肝气郁滞,横逆犯胃,木来克土,脾胃升清降浊功能失调,影响到大肠通降,传导失司,则引起便秘。其次为肺脾二脏,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胃升降是中焦气机升降枢纽,二者相互影响,胃失通降,则脾气升清受阻,中焦气机升降失调,影响大肠传导通降,也可引起便秘。“肺与大肠相表里”,主宣肃,肺失肃降,大肠传导失司,则引起便秘。此外,肾主二便,司开合,肾脏功能失调则开合失司,也可引起二便异常。因此,便秘与肝脾肺肾皆密切相关,故田德禄强调治疗便秘要重视调理脏腑气机升降。肝气郁滞为主者,合四逆散疏肝和胃、理气通降;若气郁化火,症见口苦咽干、苔黄脉数时,可加芦荟、黄芩、栀子泄肝通腑。肺失肃降者,合三子养亲汤润肺降气通便,甚者加瓜蒌仁、葶苈子等泻肺通便。脾失运化升清者,合香砂六君子、荷叶、升麻;中焦湿热阻滞者,用连朴饮加减。肾阳虚寒凝者,合济川煎,去泽泻,加胡桃肉温通导滞;肾阴虚肠燥者,合润肠丸润燥通便,加胡桃肉、肉苁蓉、制首乌。
慎用补药
田德禄强调,便秘治疗中应当始终不忘其主要病机是胃肠通降传导失司,有形积滞停留肠道,即使是虚证,也多虚中夹实,“大实有羸状”;加之当代人生活水平高,物质丰富,营养不良者少见,单纯虚证者十无一二。因此,对补益药的使用应谨慎。使用过程中当注意两点。一是应用时机。初期便秘病程短,多实证,多无需补益,基础方即可。中、末期邪留日久,损伤正气,伤及气血阴阳,仍以通腑为主,兼顾补益,轻补即可,剂量宜轻,不宜峻补。气虚加黄精、灵芝、太子参;阴虚加生地、沙参、麦冬、石斛;血虚加当归、制何首乌、黑芝麻;阳虚加肉苁蓉、胡桃肉等补而能通、能润之品。二是应用对象。年轻女性便秘,多由肝郁化热、气机不畅所致,多以疏肝清热、理气通便为主,宜合四逆散、小柴胡汤;若日久郁热伤及肝阴,可加生地、白芍、沙参、麦冬、天冬等,兼清肝热可加菊花、决明子、牡丹皮等;若伤及血分,又需加养血之品如当归、熟地、制何首乌、黑芝麻等。老年人多精血亏虚、肠道失润,可合用润肠丸、五仁丸;久病阳虚便秘之人,宜温通并用,以温脾汤加减。
典型医案
韩某,女,21岁。2015年3月3日初诊:形瘦面黄白,言语低微。便秘7年余,6~7天行1次,腹胀,纳少,反酸,月经尚调,舌红瘦小,苔薄黄,脉细无力。
方药:柴胡10g,炒枳实15g,赤芍12g,白芍12g,生薏苡仁40g,生白术40g,炒莱菔子10g,焦四仙(各)10g,苏梗10g,苏子10g,香附10g,陈皮10g,柏子仁10g,决明子30g(单包),清半夏10g。颗粒剂30剂,冲服,日1剂。
4月7日二诊:服药后大便近10日以来2天行1次。纳呆,脱发,夜寐差。近日耳痛,外院诊断为中耳炎。月经量正常,经期腹痛,手足冰凉。舌红苔薄黄,脉细滑无力。证属肝气郁滞、相火上炎型。加当归10g,知母10g,黄柏10g,龙胆10g,茯神15g清肝胆相火。颗粒剂30剂,冲服,日1剂。
5月19日三诊:进食后胃脘不适,大便日1次,睡眠较前改善,耳痛头痛轻微。舌红苔薄黄,脉细滑无力。方药:苏梗10g,香附10g,佛手10g,焦四仙(各)10g,清半夏10g,茯神15g,丹参15g,砂仁3g,炒枳实15g,生薏苡仁40g。颗粒剂30剂,冲服,日1剂。药后便秘已愈,基础方续服巩固疗效。
按
患者为青年女性,在校学生,学习压力大,久坐少动,致使肝气郁滞、胃肠通降失调而发病。治疗重在疏肝降胃、调畅气机。四逆散(炙甘草、枳实、柴胡、芍药)疏肝理气,基础方通降胃肠气机,合用则肝胃气机得以调畅。常年便秘,但月经正常,未伤及血分,故未用补血之品,终以通降胃肠取效。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725/fa94fe8604794c5bbe21641c9a7a35be.jpeg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