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临床应用
白果又叫银杏,是一种营养价值非常高的食物,它不仅可以入药,还可以做菜吃,可益肺气、治咳喘、止带虫、缩小便,护血管、增加血流量,还具有通畅血管、改善大脑功能、延缓大脑衰老、增强记忆能力、治疗老年痴呆症和脑供血不足等功效,白果还可以保护心脏,减少心律不齐、防止过敏反应中致命性的支气管收缩,还可以应用于哮喘、移植排异、心肌梗塞、中风、器官保护和透析。另外,白果还有滋阴养颜抗衰老,扩张微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使人肌肤、面部红润,精神焕发的作用。笔者临床用量,幼儿10粒左右,成人20粒左右,去壳去心入汤剂煎服,从未发生任何副反应。
《滇南本草》谓:“大疮不出头者,白果肉同糯米蒸合蜜丸。”
《本草再新》记载:治乳痈溃烂,以四两研酒服之,四两研敷之。又见本方,始知白果可疗疔疮肿毒。
《傅青主女科》易黄汤(山药、芡实、黄柏、车前子、白果)健脾燥湿,清湿热而止带下,用治脾虚湿热带下黄稠腥臭,腰酸脚软者。然白果之用于妇科带下证,非仅收敛一端也,前贤谓:“舒肝扶脾,调和营卫,燥湿运化,芳香行气,滋阴温养,清热解毒,治带诸方,皆可适加白果。”白果益脾胃,又能拔毒愈疮消炎消肿,或能固护任督二脉,是为一般妇科带下证常用药也。
贵州陈孙阶老中医以定喘汤加前胡、紫菀、蝉衣用治支气管哮喘或喘息性支气管炎;贵州程云深先生以阳和汤加白果、苏子、紫菀、前胡、泡参,用治慢性老年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贵州石恩骏治肺心病反复发作,咳逆倚息不能平卧,痰清稀频频咯出甚多者,虽形寒肢冷,畏寒浮肿,渴喜热饮,也每用清肺解毒药如蚤休、败酱草、鱼腥草、金荞麦之类加白果数十克;笔者治急性支气管炎咳嗽难平,持续不能止,或有较多泡沫清痰咯出,宣肺止咳方中也常加白果,均取常效,未见敛邪弊端也。(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

银杏,又称白果树,是世界现有最古老的树种之一,有“活化石”之称。据传,祖父时代种下的银杏,要到孙子手里才能收获果实,所以又有了“公孙树”的名字。十里银杏长廊就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的小浦镇八都岕。长廊内现有树龄100年以上的古银杏2370株,最大树龄为1500年,最大树围400厘米。长兴县也因此被誉为“古银杏之乡”。相传汉光武帝刘秀做太子逃难时,曾在这里烤食银杏充饥,有诗赞曰:“深灰浅火略相遇,小苦微甘韵最高,未必鸡头如鸭脚,不妨银杏伴金桃。”银杏的果实,当地人原叫白果,据考证,宋朝时长兴人把银杏果送进了宫里,皇帝见这果子形似小杏、色白如银,钦赐“银杏”之名。
止咳止遗治带下
白果味甘、苦,性涩。归经是肺和肾。入肺能敛肺定喘,主咳喘痰嗽;入肾则止带缩尿,治白浊、带下、遗精、尿频。在《摄生众妙方》定喘汤,白果去壳砸碎炒黄21枚,另加麻黄、款冬花、炙桑白皮、法制半夏各9克,苏子6克,杏仁、炒黄芩各4.5克,甘草3克,一并加水煎服。白果治遗精的记载见于《山东中药》,遗尿也一并可治。《湖南药物志》里说明了具体的方法:取银杏3粒用黄酒代水煮食,治梦遗。
浙江近代名医叶熙春认为,白果甘苦而涩,定痰喘,止带下,常应用于痰饮咳喘、带下与遗精。他曾开过用于治疗遗精的膏方,症状为腰脊时酸,足胫软弱,健忘,失眠,治法主要是滋阴扶阳、濡血生精、兼养胃气,白果用到了120克。
《叶氏女科证治》,“银杏汤”方用熟地黄60克,山萸肉、薏苡仁、淮山药各12克,茯苓9克,泽泻、丹皮各6克,黑豆300克,白果10枚,红枣20枚。做法为先将黑豆浓煎汁二碗,先取一碗入白果、大红枣煎好,再入诸药,加水二碗,煎至八分满一碗温服。然后将另一半黑豆煎汁倒入药渣中再煎,取汁服用。用于妊娠白带,并通治妇人一切带下病证。
《傅青主女科》易黄汤用药为炒山药、炒芡实各30克,炒黄柏6克,酒炒车前子3克,白果10枚,水煎服。用于治疗妇人任脉不足,湿热下注,致患黄色带下,宛如黄茶浓汁,其气腥秽者。
《濒湖集简方》:用白果、莲肉、江米各16克,捣碎;乌骨鸡1只,去内杂,将白果等放鸡腹内,加辅料煮烂,空腹食用,治疗赤白带下,下元虚惫。
定喘缩尿助老人
《本草纲目》中介绍白果的功用:“入肺经,益脾气,定喘咳,缩小便”。
银杏能通畅血管,在延缓大脑衰老、增强记忆力方面具有常规药物难以实现的效果。有助于治疗老年痴呆症,延缓老年痴呆者大脑衰老。另有研究证实,银杏叶中含有黄酮苷、双黄酮和黄酮内脂,对高血脂、冠心病和老年痴呆有特殊疗效。如今,银杏叶片已经被研发成中成药,用于治疗瘀血阻络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风、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脑梗死等。
介绍两款白果美食:
白果烧鸡 
白果炖鸭 
吃白果要防中毒  
 
赵永生 河北省内丘县中医院
一场秋雨一场凉,路边树叶渐变黄。秋天是一年四季中我最喜欢的季节,到处是一派成熟、丰硕的景象,玉米、花生、山药在田野里等待收获,很多树木在这个季节里把硕大、甜美的果实奉献给人们,如苹果、柿子、梨、石榴等。而我最喜欢最欣赏的,是在瑟瑟秋风中挺拔屹立的银杏树。
银杏树有着不平凡的品质和性格,树身高大挺拔,树叶像扇子,看上去犹如一件件工艺品。尤其是在深秋,满树金黄,更显珍贵。银杏树冠大荫状,夏天里有极好的遮阳、降温作用,徜徉在银杏树下不用惧怕从树上掉下来虫子,也没有丝丝团团的飞絮,那优美的树姿为县城增添了几多风景。
银杏树属落叶乔木,出现在几亿年前,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它的果实俗称白果,因此银杏树又名白果树。
银杏树与松树、柏树、槐树一起被列为我国四大长寿观赏树种。银杏树生长较慢,寿命极长,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结银杏果要20多年,40年后才能大量结果,所以有人把它称作“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
《本草纲目》记载:“白果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白浊;生食降痰、消毒杀虫。”现代科学证明,银杏种仁有抗大肠杆菌、白喉杆菌、葡萄球菌、结核杆菌、链球菌的作用。中医素以银杏种仁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肺结核、白带、淋浊、遗精等疾病。
我所住的小区门前的路叫朝阳大街,大街两侧栽的都是银杏树。走在栽有银杏树的路上,每日上班、下班,目睹一年四季的变化,更加深了我对银杏树的了解。春天,银杏树的枝叶鲜嫩碧绿,给人耳目一新,青春年轻的感觉;夏天,银杏树的枝叶茂密无比,给人以大树参天,可靠持重的感觉;尤其是在秋天,银杏树的树叶,慢慢地由绿变黄,给人带来的是金碧辉煌,老练成熟的感觉;即使冬天来了,银杏树一点儿也没有衰败凋零的样子,难怪好多摄影爱好者一年四季围着银杏树转,拍出了各式各样的优美图片,给人以向上、向美的力量。
我的长孙嘟嘟,每到深秋,就会让我和他一起,走到银杏树下看那满地的金黄,他欢快地跑在铺满银杏树叶的路上,边跑边喊:“哇,这么多好看的叶子啊!”并捡起一枚说要当书签,以后好好学习。
看着这温馨的画面,我祝愿和嘟嘟一样的孩子们,在自己的童年里都有一个金色的梦想,在未来的日子里像银杏树一样健康茁壮地成长。(赵永生)
金秋时节,家乡的银杏丰收了,一排排高大挺拔的银杏树上挂满了颗颗金黄的银杏果,宛若一串串圆润晶莹的葡萄,在风中摇曳,煞是喜人。
家乡郯城县素有“天下银杏第一县”的美誉,这里生长着数以万计的古银杏树,那粗壮挺拔的树干、灵秀飘逸的叶片、金黄摇曳的果实,无不显示出雍容华贵的“国树”风采。郯城西部有连绵数十里、接天蔽日的万亩银杏园林,其中居于广福寺中的一棵被当地群众称为“老神树”的银杏雄树,树龄已达3000多年,树高42米,荫地亩余。2004年,该古银杏树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命名为“中华名木”,系天下第一银杏雄树,她历经数千年风霜而不衰,仍枝繁叶茂,英姿勃发,成为这片广袤而丰厚土地上自强不息的象征。万亩古银杏森林公园内的这些古树高大雄伟,错落有致,雄树如塔耸立,雌树冠形如盖,风格迥异,刚柔相济,绵延数十里之遥,景象蔚为壮观。古银杏林庇育了一方人家,堪称“天然氧吧”和疗养胜地,园中负氧离子浓度特高,蚊蝇不生,周围村庄居民很少患病。
银杏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名称也几经变化。唐代及之前逢寺庙必栽银杏树,宗教界称银杏树为“圣树”,银杏果为“圣果”。宋代以前称鸭脚子树,因其小折扇似的叶片如鸭蹼故而得名。欧阳修有诗为证:“鸭脚生江南,名实本相符。绛囊因入贡,银杏贵中州。”因雌树盛产果实,种仁色白如银,形似小杏,又名银杏。元代后又谓之白果树。至明代银杏树又有了新的名称,因银杏生长缓慢,“公种而孙得食”,因此又叫“公孙树”。
银杏以独特的药用价值,神奇的保健作用受到了世人的青睐。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银杏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咳;生食降痰、消食杀虫”,药食两用,延年益寿。银杏果仁内含黄酮甙、银杏酸等多种成分,具有抗结核、抗真菌、抑制癌细胞扩散的功效。不仅是银杏果,银杏叶的医疗保健作用更为突出。现代《中药志》谓其叶“饮肺气,平喘咳,止带浊,治痰喘咳嗽、白带、白浊。”到目前为止,已知化学成分的银杏叶提取物多达160余种。主要有黄酮类、酚类、生物碱、奎宁酸等。目前,用银杏叶提取物配制的护肤护发等方面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病产品达50多种。此外,利用银杏研制的银杏叶饮料和银杏酒、银杏茶等保健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银杏不仅具有药用价值、保健功效,还能做出许多美肴。家乡一带食用白果之风更盛,尤其是在婚俗上讲究更多。先要在新人的婚床上或者被褥四角,放上白果、红枣、花生、栗子,寓意“白头偕老”“早生贵子”。还有“撒帐”的风俗,新人入洞房之前,由一吉祥人手执盛有白果、麦糠、枣栗、金钱、糖果等物的果盘,向新娘、新郎身上抛撒,边撒边唱道:“一把白果一把糠,糟糠之妻不下堂;一把栗子、一把枣,小的跟着大的跑。”意在祝祷贫贱夫妻不可忘,早立贵子、儿孙满堂。再丰盛的婚宴也少不了加了白果、栗子、红枣、黏米、花生、莲子、豇豆、红小豆等制作的“甜饭”“八宝饭”“蜜汁白果”“盐焗银杏”,预示一对新人白头偕老、甜甜蜜蜜,未来的小日子人丁兴旺、红红火火。
寻常人家还喜欢做盐焗银杏或者烧烤银杏,方法简捷,就是将银杏果剪个小口,入盘撒入少量食盐,用微波炉高火烘烤2~3分钟,或者将银杏果直接置于灶火之上烧烤片刻即可,但见炸开壳儿的果肉翠绿绿、黄微微,趁热食来香糯、筋道,有点苦香,却恰到好处。南宋诗人杨万里在品尝了银杏果香醇、绵长的美味之后,曾赋诗赞曰:“深灰浅火略相遭,子若微甘韵最高。未必鸡头如鸭脚,不妨银杏伴金桃”。
银杏素有“活化石”之称,是地球上现存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植物学家把银杏与恐龙相提并论,有“植物界的大熊猫”之誉。著名学者郭沫若在其《银杏》一文中,赞颂银杏为“东方的圣者”“中国人文有生命的纪念塔”。银杏集形态美、品质美、神奇美于一身,是长寿之树、佛教之树,它为名川大山、古刹庙宇增添了幽深古老的历史风貌和神佛世界的神秘气氛,历代多少文人墨客曾留下名篇佳句吟诵银杏挺拔俊秀、苍劲飘逸的风姿。
有“诗佛”之称的唐代诗人王维,曾作诗咏曰:“文杏栽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当作人间雨”。文杏即银杏,文杏、香茅均为名贵树种,用作建筑材料,自是一个超凡脱俗的理想境界,而“栋里云”化作“人间雨”更是佛意的象征,强调了山馆的地势之高,又令人产生极为缥缈的遐想,表达了诗人心明如镜、览照万物的意念。宋代大诗词家苏东坡曾登山远眺,群山之上奇峰秀丽,山坳间古木参天,古银杏矗立于主峰庙宇前气势非凡,遂撰联一幅赞道:“四壁峰山,满目清秀如画。一树擎天,圈圈点点文章”。
银杏树雌雄异株,雄树谷雨时节开花,雌树需要借助风力授粉才能孕育果实,故又有“夫妻树”“情侣树”“爱情树”之名。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在《瑞鹧鸽.双银杏》写道:“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桔可为奴。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谁叫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诗中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既赞美了银杏高贵典雅的品格,又歌颂了两情相悦、心心相印的美好爱情,同时还借银杏比喻她与丈夫赵明诚爱情至深。
在飒飒金风的吹拂下,一株株历经岁月沧桑、枝干挺拔的银杏树用不了多久,将被渲染得金碧辉煌,银杏之乡的条条林荫大道将变幻成恰似童话般美丽的“金光隧道”,置身其中,让人心醉神迷、飘飘欲仙,流连忘返…… (刘琪瑞)
 
秋高气爽,踏足水畔,忽见蓼花在秋风里摇曳,点点淡红已经悄悄染上家乡的水畔河岸,点缀清秋,美不胜收。
蓼花为一年生蓼科植物蓼的花朵。蓼的家族成员众多,如水蓼、刺蓼、红蓼、紫蓼、香蓼等,它懂得“有水则灵”,喜欢择水畔而居,出水而生,常在水洼湖边、路旁池畔、江河岸边等较湿的地方生长,临水而开。在我乡下老家,开门见蓼,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日常。
从初秋到深秋,蓼悄然开放,自释芳华,绽出或红或紫或白的小花,装扮秋天的大地。因其花呈穗状花序,长而下垂,迎风而吹,参差飘拂,烂漫可观,天真可爱。
在蓼的家族中,红蓼可称之为“颜值担当”。每当盛放之时,一片片红蓼迎水而开,形成壮观的红色花海。秋风掠过,“赤浪”翻滚,壮观美丽,惊艳秋天。
不经意间,那美丽的蓼花便在诗词里摇曳入秋,舞出别样风情,绽放在历代文人墨客笔端。唐代白居易在《曲江早秋》中直言:“秋波红蓼水,夕照青芜岸。”五代冯延巳在《芳草渡》中感叹:“梧桐落,蓼花秋。烟初冷,雨才收,萧条风物正堪愁。”唐代杜荀鹤在《舟行即事》中写道:“秋水鹭飞红蓼晚,暮山猿叫白云深。”宋代陆游的《蓼花》吟道:“老作渔翁犹喜事,数枝红蓼醉清秋。”元代黄庚在《江村》中写道:“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这些佳句,是诗,是词,也是画,无不撩拨着人们对秋天蓼花的情愫。
蓼在古代是一种调味品。早在周代,蓼是调味品中的“七辛(葱、芥、蓼、薤、藙、姜、蒜)”之一,不过作为调味品用的蓼主要是水蓼。蓼的家族中有些品种可入馔,南朝医药学家陶弘景称:“蓼,此类又多,人所食,有三种:一是紫蓼,相似而紫色;一是香蓼,亦相似而香,并不甚辛而好食;一是青蓼,人家常有,其中有圆者、尖者,以圆者为胜,所用即是此。”古代有人种蓼为蔬,且在烹调中加以运用,恰如《本草纲目》载:“韩保升所说甚明,古人种蓼为蔬,收子入药。故《礼记》烹鸡豚鱼鳖,皆实蓼于其腹中,而和羹脍,亦须切蓼也。”
水蓼还具药用价值,其味辛、性平,具有化湿、行滞、祛风之功用,可治疗痧秽腹痛、吐泻转筋、痢疾、风湿、脚气、痈肿、疥癣、跌打损伤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称其“解毒,利尿,行气,止痢”。《植物名实图录》认为其“治跌打损伤,通筋骨”。(缪士毅 浙江省永嘉县委组织部)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