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裘沛然扶正祛邪治肿瘤

(2022-10-16 10:31:44)


时间:2021-09-17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王庆其 李孝刚 邹纯朴 梁尚华 王少墨 裘世轲

裘沛然所经治的肿瘤,各类不少,但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发现肿瘤时已届晚期,已失去手术指征的患者,也有一些已确诊肿瘤但不愿做手术的患者;肿瘤已经手术切除,气血大伤者;因不能忍受“化疗”“放疗”的反应,而中止治疗者;边进行“化疗”“放疗”,边服中药,以协同完成疗程者。患者的治疗目的也不尽相同,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来说,只是想方设法减少病者的痛苦,尽可能延长其生命;对已切除病灶的患者,主要防止其复发或扩散;对迭经“化疗”“放疗”的患者,旨在解除治疗后的毒副作用。

治疗思路

裘沛然治疗肿瘤的基本思路是:肿瘤虽然生于某局部组织器官,但由病邪导致的反应却是全身性的,表现为脏腑气血的损耗、组织的破坏、功能的失调。按照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局部的病变是由于全身脏腑气血功能失调的结果,人之所虚之处,即是留邪之地。因此,不能只着眼于局部肿瘤,忙于寻觅消瘤、攻瘤的“特效”方药。数十年来的实践经验证明,某些清热解毒药物对消除肿瘤虽有一定疗效,但采用通过调整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扶正法”,对改善机体情况,缓解症情,消除“化疗”“放疗”后的毒副反应等,其疗效不可低估,这也是中医学与西医学对治疗肿瘤的不同之处。某些抗肿瘤西药固然可以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但“药毒”对人体正常细胞也同样是一种破坏。故目前西医也开始考虑提高宿主的防御功能和消除潜在的亚临床灶,作为治疗肿瘤的重要方面。裘沛然认为,中医药应该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他提出:像恶性肿瘤这样有形之积恐难尽除,而病人元气亟须扶助,主张在扶助正气的基础上,佐以清热解毒、活血软坚、化痰散结等祛邪方法,治疗肿瘤。

治疗大法

主张在扶正法中,重点调整气血阴阳及培补脾肾。健脾补气药选用人参、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甘草等;补血药选用当归、枸杞子、熟地、首乌、大枣等;滋阴药选用西洋参、沙参、天冬、麦冬、生地、石斛等;益肾药选用龟甲、黄柏、山萸、巴戟天、菟丝子、仙灵脾、补骨脂、附子、鹿角、肉桂等。在立方遣药时,裘沛然常脾肾气血阴阳兼顾,注重阴阳互根、精气互生的道理。在扶正法中同时又须注意调整脏腑之间的关系,如肝胃不和者,拟疏肝和胃以相佐;脾胃升降失常者,投协调枢机之升降方药;脾肾转输失职者,调脾肾以利气化等。至于清热解毒,常用夏枯草、黄芩、黄连、蒲公英、猫爪草、石见穿、山慈菇、白花蛇舌草、蜀羊泉等;活血化瘀药用桃仁、红花、芍药、莪术、三棱、水蛭、地鳖虫等;化痰软坚药用南星、半夏、瓜蒌、牡蛎、昆布、海藻等;虫类药物的作用不可忽视,常用蜈蚣、全蝎、地龙、僵蚕、地鳖虫、水蛭等。在具体应用时,对以下几种情况尚需区别对待。

病届晚期,扶助胃气,挽留一息生机晚期肿瘤,瘤毒弥漫,邪气盛而正气衰,脏腑戕害,全身情况很差,此时治疗最为棘手,如果贸然攻邪,必致偾事。裘沛然经验,诸气皆虚,先扶胃气。脾胃为生化之源,化源乏竭,病必不治;若胃气尚存,还可挽留一息生机。药用人参粉冲服,它如黄芪、党参、太子参、白术、茯苓、黄精、甘草、大枣、生姜,佐以枳壳、陈皮等流动之品,冀以苏胃。若浆粥入胃,二便顺畅,可望有生存之机。

对放、化疗毒副反应的处理经放、化疗后的反应,病机是“药毒”损伤人体脏腑气血所致。其中放疗反应一般可以分为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局部反应中,头颈部反应有口干、咽部充血、咽喉痛等,治宜补气养阴、清热解毒法,选用黄芪、党参、天冬、麦冬、元参、知母、黄柏、黄芩、银花、连翘、蒲公英等;下腹反应有腹痛、腹泻、尿频等,治宜辛甘苦泄,调肝和脾法,药用半夏、黄连、干姜、甘草、党参、白术、枳壳、木茴香、薏苡仁等;全身反应则有头昏、乏力、食欲不振、精神疲乏、白细胞减少等,治宜健脾补肾法,药用党参、黄芪、白术、当归、女贞子、枸杞子、仙灵脾、仙茅、山茱萸、丹参、补骨脂、熟地、龟甲、鹿角等。

化疗后的毒副反应主要有气血两虚、脾肾亏损的证候。治宜补气养血、培肾益脾法。药用人参、白术、黄精、茯苓、鹿角、黄芪、当归、丹参、炙甘草、巴戟天、补骨脂、山茱萸、仙灵脾等。

对癌症疼痛的治疗癌症疼痛的原因主要有气滞、血瘀、寒凝、痰积、毒盛等原因,故欲止痛可用理气、行瘀、散寒、消痰、解毒等方法。药用川楝子、延胡索、赤芍、白芍、制香附、乳香、没药、草乌、附子、细辛、地鳖虫、蜈蚣、全蝎、山慈菇等。药物剂量宜稍大,虫类药物如能研细末后吞服,可提高疗效。

分型论治

脾肾阳虚证温阳健脾,主要方药:黄芪30g,党参24g,炒白术15g,补骨脂15g,肉豆蔻9g,五味子12g,干姜12g,附子9g,甘草12g等。

肝肾阴虚证滋阴补肝肾,主要方药:知母12g,黄柏15g,熟地黄18g,山茱萸15g,鳖甲24g,牡蛎30g,女贞子15g,山药18g,丹皮12g,茯苓20g,当归15g,甘草12g等。

气血两亏证益气养血,主要方药:生晒参12g,太子参12g,白术15g,茯苓18g,甘草12g,当归15g,川芎12g,熟地24g,白芍药15g等。

痰瘀毒内结证化痰行瘀软坚,主要方药:半夏15g,陈皮12g,土茯苓30g,炮山甲12g,葛根30g,黄芩18g,黄连6g,桃仁12g,丹皮12g,乌药9g,玄胡索12g,甘草9g,枳壳12g等。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以加用具有明确抗癌作用的中草药,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鬼箭羽、藤梨根、红藤、蛇六谷、马齿苋、龙葵、土茯苓等。对症加减:腹泻加党参、干姜、黄芩、黄连、薏苡仁、甘草等。便秘加大黄(后下)、枳实、厚朴、麻子仁、瓜蒌仁等。腹胀加香橼皮、陈皮、鸡内金、炒麦芽、神曲等。

典型医案

谢某,女,69岁。1990年11月5日初诊。诉直肠癌术后3月。患者15年前发现左侧乳房肿块,经检查提示乳腺癌,当年做手术根除术。今年因腹部隐痛,大便隐血查得直肠癌,8月在外院做手术,置人工肛门。术后伤口愈合良好,进行化疗。现大便日行1次,自觉神疲,时有头晕,面色无华,视物模糊,舌苔薄,脉细软。

辨证分析:癌症的病因病机,总因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致,气痰瘀毒结滞而成,结于乳腺名乳癌,结于肠系名肠蕈。患者15年前先患乳房癌,今年又发现直肠癌,前者因手术而病根未净,及至15年后旧邪复萌,发为是病。迭经手术,气血损伤,故神疲乏力,面色不华,治用养正徐图法。

诊断:(正气不足型)肠蕈;肠癌术后。

治法:扶正为主,兼以理气解毒,软坚散结。

方药:生晒参9g,黄芪30g,生白术12g,熟地30g,巴戟天12g,肉苁蓉15g,当归12g,牡蛎30g,海藻15g,白花蛇舌草30g,夏枯草15g,莪术12g,木茴香(各)9g,陈皮9g,14剂。

1991年2月18日复诊:上方加减服用至今,近觉头晕减轻,动则心悸,腰酸,活动欠便利,纳可便调,舌苔薄,脉细软,守法续治。处方:党参15g,黄芪30g,生白术15g,茯苓15g,煅牡蛎30g,煅龙骨齿(各)30g,熟地30g,巴戟天12g,狗脊15g,杞子12g,怀牛膝15g,仙灵脾15g,14剂。

9月21日三诊:近诉下肢行步困难,疲乏无力,手指颤动,心悸不安,寐可,舌苔薄边有齿痕,脉细沉。仍以扶正为治,兼以活血祛风。处方:黄芪45g,当归20g,白芍15g,川芎9g,生地30g,红花9g,炙地龙9g,桃仁15g,狗脊15g,千年健15g,鹿角粉4.5g,大蜈蚣1条。14剂。

11月20日四诊:症无进退,改拟地黄饮子法。方药:熟地30g,山萸肉9g,麦冬15g,川石斛15g,五味子9g,肉苁蓉15g,茯苓10g,巴戟天15g,熟附块9g,石菖蒲9g,远志6g,大枣7枚,生姜3g,桂枝15g,薄荷4.5g,生甘草9g。14剂。

12月14日五诊:精神尚好,下肢步行不便,手指颤动,心中怅然不安,舌苔薄腻,脉沉细,再以前方出入。方药:党参15g,黄芪30g,熟地30g,山萸肉9g,川石斛15g,当归15g,麦冬12g,杞子15g,茯苓12g,肉苁蓉15g,巴戟天15g,煅龙牡(各)30g,石菖蒲6g。14剂。

1992年1月4日六诊:四肢乏力,步履困难,左上肢抬举不便,心悸较前好转,夜眠尚安,苔脉如前。方药:黄芪30g,当归20g,桃仁15g,炙虫10g,木茴香(各)10g,枳壳20g,炙鳖甲18g,牡蛎30g,熟地30g,黄柏15g,丹参24g,莪术15g。14剂。

2月22日七诊:近觉颈部活动不便,左侧腰部活动欠利,外院头颅CT示:脑动脉硬化。方药:丹参24g,炙鳖甲18g,生熟地(各)20g,牡蛎30g,黄芪40g,防风己(各)15g,巴戟天15g,肉苁蓉15g,川芎10g,莪术15g,仙灵脾15g,红花6g,当归15g。14剂。

8月9日八诊:代诉神疲乏力,反应迟钝,下肢轻度浮肿,睡眠欠佳,舌苔薄脉细。正气虚损,水液逗留。治拟扶正为主,兼以利水。方药:黄芪40g,大蜈蚣2条、生熟地(各)24g,巴戟天15g,肉苁蓉15g,石菖蒲10g,炙远志6g,川石斛18g,牡蛎30g,生白术18g,泽泻15g,黄芩12g,14剂。

9月20日九诊:浮肿已退,神情淡漠,四肢颤抖,下肢活动不便,苔薄质淡脉细沉,正元亏虚,体力不支,恐难挽回。方药:熟地40g,山萸肉9g,川石斛18g,麦冬15g,五味子12g,石菖蒲10g,远志6g,茯苓12g,肉苁蓉18g,桂枝15g,熟附块15g,巴戟天18g,薄荷6g,生姜4.5g。7剂。

按患者年高真元已近亏虚,裘沛然提出养正徐图法治疗颇有深意。药用参、芪、归、地、术、杞、麦等大补气血,脾虚加山药、茯苓等,肾虚加肉苁蓉、巴戟天等,略参消肿软坚,活血解毒之品,如薏苡仁、牡蛎、白花蛇舌草、莪术、三棱、半枝莲、猫爪草之类作为辅助,常能改善症状,延长存活时间,少数患者可使病情向愈。(王庆其 李孝刚 邹纯朴 梁尚华 王少墨 裘世轲   上海中医药大学裘沛然名师工作室)

刘嘉湘健脾疏肝治疗胰腺癌思路

 (2022-10-22 04:31:48)[编辑][删除]

摘自2022-10-21中国中医药报
孙润菲 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孙明瑜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胰腺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发病隐匿,进展快、疗效不佳,常迅速恶化,中位生存期短、预后极差,素有“癌中之王”的称号,中医药是胰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生活质量,延年益寿方面有独特的疗效。
病因病机
国医大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主任医师刘嘉湘,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随着年龄渐增,气血阴阳渐损,肝肾亏虚,脾肾功能渐弱。此种情况下,导致机体先后天皆不足,则正气必然匮乏。正气虚损,则无力抵御外邪和内生之积。癌肿的发生与发展亦是一个邪正相争的过程,癌瘤一旦形成、生长会进一步耗损正气,正不遏邪则助长了癌瘤的发展,而正能胜邪则有可能抑制癌瘤的发展。
胰腺为脾经所辖,从属消化系统。中医典籍中,最先论述胰腺组织的是《难经》,书中称之为“散膏”。民国医家陈无咎提出胰为脾之大络,散膏为胰液的观点。鉴于当时中医学者在脾和胰相关性及消化功能方面的认知,提出了影响至今的脾胰之论,即胰腺为脾经所属,胰脾在消化方面协同作用,中医之脾,包括胰与脾(现代医学)两个脏器的功能。胰腺癌属于难治性疾病,病机变化多端,病情较为复杂且进展较为迅速,预后较差。《伤寒论直解》云:“厥阴者,两阴交尽,阴之极也。阴极阳生。”因此,厥阴处于“阴尽阳出、阴中含阳”的关键阶段。病邪伤及厥阴,则阴阳转化之机失常,阴成形有余,阳化气之力不足,成形而不能化气,则为异形之物,尤与肿瘤之证极其相似。足厥阴肝经的经络循行起于大趾,循足跗,上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注肺,布胁肋,循咽喉,连目系,环唇内,上至额巅。其间交太阴而通三阴经,交阳明而通三阳经,交督脉而通奇经八脉。综上,肝经循行与太阴脾经所属之胰密不可分。厥阴之阴阳转化之机亦为积聚生成之关键。综上,胰腺疾病的发生与肝脾二脏的功能失调有着密切的关系。胰腺肿瘤的发病机制亦不外乎湿热、瘀毒、正虚。肝之疏泄、脾之健运功能的失调则是产生这些病理因素的源头。饮食、外感、情志等诸因素均可伤及脾胃,脾虚则失运,湿浊内生,湿郁久则化热,热毒内蓄,气机不畅,气滞血瘀,湿热瘀毒内结而成块,其本在脾虚,正气不足,标在湿热、瘀毒之邪内聚。因此,肝郁脾虚是胰腺肿瘤的病机根本,疏肝健脾扶助正气则是中医治疗胰腺肿瘤的基本法则。
治法方药
基于胰腺肿瘤的以上特点,刘嘉湘认为在胰腺癌的治疗上应以健脾为主,健运脾胃同时,注意疏肝养肝以防止肝对脾的过度克伐,以达到扶正治癌之目的,常以柴芍六君子汤为主加减治疗。柴芍六君子汤,出自《医宗金鉴》卷五十一,具有健脾平肝,化痰祛风之功效。主治慢惊,脾虚肝旺,风痰盛者。刘嘉湘将柴芍六君子汤灵活运用于胰腺癌的治疗当中,主要是基于柴芍六君子汤扶助正气。
典型医案
医案一 陆某,男,60岁。2015年1月21日首诊。胰腺癌术后1年半,2013年6月14日,上海华山医院行胰尾体癌根治术。组织病理示:胰腺导管腺癌。术后化疗6次,2014年4月口服化疗药卡莫氟片。2015年1月15日复查腹部增强核磁共振显示:未见远处转移,查 甲胎蛋白(AFP):15.43μg/L,症见晨起口苦,咽中有痰,腹胀,大便秘结,脉细弦,苔薄黄腻,质红。
药用:太子参9g,生白术30g,茯苓15g,青皮9g,陈皮9g,柴胡9g,白芍12g,莱菔子9g,八月札12g,红藤15g,野葡萄藤30g,菝葜30g,山慈菇15g,黄芩12g,黄连9g,薏苡仁3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枳实9g,瓜蒌仁24g,岩柏30g,金钱草30g,生山楂15g,鸡内金12g,大枣15g,14剂。上药水煎,早晚饭后服用。
2016~2017年间,患者病情较为稳定,定期复查,每两周中医普通门诊抄方,在刘嘉湘门诊的二诊、三诊、四诊,均以此方为基础方,加减变化。患者均未见明显不适。
2018年10月31日五诊:患者胰腺癌术后5年,8月29日于上海华山医院行上腹部CT检查,结果显示:胰腺癌术后改变,与2018年1月31日相仿。症见大便艰行,余无明显自觉不适症状,肿瘤指标未见异常。脉细,舌苔薄白,质红。药用:太子参9g,生白术30g,茯苓15g,青皮9g,陈皮9g,柴胡9g,白芍12g,八月札12g,红藤15g,野葡萄藤30g,菝葜30g,山慈菇24g,黄芩12g,黄连9g,生薏苡仁30g,蛇六谷3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枳实12g,瓜蒌仁30g,岩柏30g,连钱草30g,莱菔子15g,生山楂15g,鸡内金12g,14服。
按 本医案中,刘嘉湘的治疗以疏肝健脾贯穿始终。患者肝郁脾虚、湿毒蕴热症状较为显著,晨起口苦,咽中有痰,腹胀,大便艰行,脉细弦,为肝郁脾虚证之象。方以柴芍六君子汤为基础方加减,疏肝健脾。《医宗必读》言:“正气与邪气,势不两立,一胜则一负。”刘嘉湘在组方用药时,注意固护人体一身之正气,同时兼顾驱邪。太子参、生薏苡仁健脾利湿; 柴胡、八月札、青皮、陈皮疏肝理气;菝葜、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岩柏、连钱草、野葡萄藤清热利湿、祛瘀通络;山慈菇、蛇六谷、红藤、生山楂化瘀散结、消积通腑。白芍养血疏肝,黄芩、黄连清热燥湿坚胃阴,瓜蒌仁化痰散结、润肠通便。莱菔子、生山楂、鸡内金、大枣等辅助健脾消积。几次复诊时,患者均无明显不适。效不更方,刘嘉湘仍以疏肝健脾抗癌肿为主要治法,用药方面做细微调整。至2018年就诊之时,患者为胰腺癌术后5年,状态良好,无明显不适。继以前方加减调养。
医案二 金某,女,44岁。2010年1月13日首诊。患者于2007年9月5日于上海中山医院行胰头癌手术。切除组织病理显示:胰腺导管腺癌,侵犯胆总管肌层及胰头导管肌层,胰头淋巴结1/6(+)。术后化疗15次,末次化疗2008年8月8日。刻下症见纳差,脘胀,夜寐欠安,怕冷,脉细弦,苔薄白,质淡红。药用:太子参9g,白术9g,茯苓15g,青皮9g,陈皮9g,柴胡9g,白芍15g,半夏9g,八月札15g,黄连6g,枳实9g,川石斛15g,木香9g,砂仁6g,白蔻仁6g,生薏苡仁30g,野葡萄藤30g,菝葜30g,乌梅9g,淮山药15g,焦楂曲9g,鸡内金12g,薜荔果15g,鸡血藤30g,红枣9g。28服。
药后纳谷馨,夜寐安,腹胀减,余无明确不舒。定期复诊3次,均以此方为基本方,稍作加减。
2014年2月26日五诊:胰头癌术后6年余,一直坚持中药治疗,近期复查未见复发及转移征象。刻下纳后脘胀,脉细弦,苔净质暗红有齿印。药用:太子参9g,生白术30g,茯苓15g,柴胡9g,白芍12g,北沙参15g,麦冬15g,生地15g,黄芩12g,黄连6g,八月札12g,枳实9g,红藤15g,野葡萄藤30g,菝葜30g,蛇六谷30g,山慈菇15g,白花蛇舌草30g,莱菔子9g,半枝莲30g,瓜蒌仁30g,生山楂15g,鸡内金15g。14服。
2014~2017年间,患者按时就诊,均无明显不适,仍以原方加减治疗。期间患者每半年复查腹部核磁共振和血肿瘤指标,均未发现异常。
按 刘嘉湘临床治疗胰腺癌的主要辨证分型为肝郁脾虚证,亦可见湿热内蕴型及肝肾阴虚型。肝郁脾虚证型治疗过程中,柴芍六君子汤的运用,使得肝得其疏泄,脾恢复其健运,调畅腹部郁结之气机。“内外调和,邪气不能害”,胰腺为脾经所辖,从属于消化系统,病变责之肝、脾功能失调。肿瘤的治疗关键在于补泻兼施,调和肝脾。
潘敏求治疗胰腺癌经验
摘自2023-6-19中国中医药报
王昱婷 湖南中医药大学 唐蔚 潘博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宋程 湖南省肿瘤医院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消化道肿瘤,由于其起病隐匿、病情进展快、化疗有效率低,故患者预后较差,其5年总体生存率仅为9%左右。中医药治疗胰腺癌独具优势,其能够调节机体内环境、调动机体自身免疫功能,从而达到减轻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
国医大师潘敏求是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主任医师,是中医、中西医肿瘤领域专家之一,潘敏求通过大量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治疗胰腺癌疗效明确,在综合治疗和改善机体内环境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笔者有幸侍诊,现将其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病因病机
本病属中医学“伏梁”“黄疸”“腹痛”“积聚”“癥瘕”等范畴。其中“伏梁”病名首见于《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心脉……微缓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时唾血。”指出其病位在心下,病因是感受风邪。在《黄帝内经》基础上,《难经•五十六难》提出“心之积,名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烦心”,指出“伏梁”的固定疼痛系因脐上至心下有长条形包块。胰腺癌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现代诸医家对其认识各有不同。
潘敏求认为本病病位在胰,实系脾胃,与肝、胆、肾相关。其多因饮食所伤、情志不调、外感六淫、久病体虚导致脾胃虚弱,湿邪内生,郁而化热,湿热蕴结,成瘀酿毒,脾虚、湿热、瘀毒相互搏结而成本病。本病初期以实证为主,病机多为脾虚湿困;中、后期虚实夹杂,中期病机为湿热蕴结,后期病机为瘀毒互结;末期脾肾气血俱虚。潘敏求根据其病机,提出健脾理气、清热解毒、化瘀祛湿的治疗大法,并以此指导临床选方用药。
辨证论治
潘敏求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将胰腺癌辨证分为湿浊阻遏、肝郁蕴热、气血瘀滞、气血亏虚四型论治。
湿浊阻遏型 本病初起临床症状不典型,以头重身困,胸脘痞满,食欲减退,身目发黄,黄色晦暗,腹部隐痛,口渴不欲饮,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沉迟或濡缓为主要表现。治以健脾祛湿、解毒化浊,方用茵陈五苓散加减。
方药组成:茵陈、石见穿、山慈菇各30g,萆薢20g,猪苓、茯苓、白术、泽泻、陈皮、法半夏、桂枝各10g,甘草5g。
临证加减:寒湿较重者,加附子、干姜以温阳化湿;湿邪化热者,加薏苡仁、藿香、黄芩以清热利湿。
肝郁蕴热型 随着病情逐渐进展,湿邪郁而化热,表现为胁肋部闷胀感,腹部疼痛硬满拒按,身目发黄,黄色鲜亮,嗳气,发热,大便干,尿黄赤,舌红而燥、苔黄膩,脉弦滑数。治以疏肝健脾、清热解毒,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方药组成:白花蛇舌草、土茯苓、虎杖、菝葜、白芍各30g,香附15g,柴胡、枳壳、陈皮各10g,川芎6g,甘草5g。
临证加减:腹痛甚者加延胡索、川楝、白芍以理气缓急止痛;黄疸较重,痛引肩背,或兼有发热,大便色白者,合用茵陈蒿汤加炒栀子等利湿退黄;伴腹水者合用五皮饮利水消肿;伴肝硬化者,加女贞子、墨旱莲、菟丝子、 醋鳖甲以滋养肝肾之阴、软坚散结。
气血瘀滞型 胰腺癌的症状一般表现为腹痛、黄疸、消瘦乏力、腹部包块和腹水等;该病症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病情日久,湿阻气机,血行不畅,瘀血内生,临床表现为腹部结块,上腹部刺痛,疼痛固定不移,胸胁胀闷,或有恶心呕吐,颜面晦暗,消瘦,舌紫暗、夹有瘀斑或瘀点,脉弦涩。治以行气散结、化瘀软坚,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
方药组成:丹参、菝葜、藤梨根、延胡索各30g,赤芍15g,五灵脂、香附、乌药、红花、桃仁、枳壳、炮穿山甲、八月札、浙贝母各10g,甘草5g。
临证加减:病程迁延不愈,伴有食欲不振、乏力者,去五灵脂,合四君子汤以益气健脾;瘀血较重者,加金铃子、三棱、莪术以行气化瘀散结;腹胀严重者,加白首乌、沉香粉(冲服)、槟榔以行气止痛;伴恶心欲呕者,加姜半夏、竹茹以和胃止呕;咳嗽、咳痰较多者,加桑白皮、瓜蒌子、五味子化痰止咳;伴胸水者,加葶苈子、紫苏子泻肺平喘利水。
气血亏虚型 本病术后或放化疗过程中,正气不足,脾肾亏虚,临床表现为腹部隐痛,可扪及包块,食欲减退,乏力,形体消瘦,颜面萎黄,舌淡、苔薄白,可夹瘀斑瘀点,脉沉细。治以益气养血、化瘀软坚,方用十全大补汤加减。
方药组成:重楼、鸡血藤各30g,黄芪、白参、当归、炒白术、熟地黄、茯苓、猪苓各15g,鳖甲(先煎)、枸杞子、女贞子、浙贝母各10g,甘草5g。
临证加减:脾虚夹湿者,加薏苡仁、砂仁、橘皮、法半夏等以健脾祛湿;病程迁延,而见舌红干、少苔者,加生地黄、北沙参、石斛以养阴生津;有出血倾向者,加槐花、地榆炭、黄芩以凉血止血。
临床效方
莪术大黄汤内服 潘敏求根据本病脾虚、湿热、瘀毒的病机,结合其多年的临证经验,创制胰腺癌经验方莪术大黄汤。该方由莪术、大黄、明党参、白术、茯苓、广木香、枳壳、鸡内金、炒山楂、夏枯草、蜈蚣、炒栀子、茵陈、金钱草、重楼、甘草共16味药组成。方中莪术味辛、苦,性温,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图经本草》云其“今医家治积聚之气,为最要之要”。大黄味苦,性寒,可清热解毒、活血行瘀、泻下通腑。二者相须,为君药,共达散结消癥、清热利湿退黄之功。党参、白术、茯苓、甘草为四君子汤,共奏益气健脾、扶助正气之功。广木香、枳壳行气宽中;鸡内金、炒山楂消食化积,补而不滞;炒栀子、茵陈、大黄、金钱草清热利湿退黄;夏枯草、重楼均入肝经,共达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功;蜈蚣为虫类药,能通络止痛、攻毒散结。此方诸药相伍,共奏健脾理气、清热解毒、化瘀祛湿之功,在改善胰腺癌患者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减缓复发转移等方面均有较好疗效。
三王止痛膏外治 潘敏求临证时重视内外兼治,创制了三王止痛膏进行贴敷。该膏由大黄、马钱子、全蝎、蟾酥、重楼、山慈菇、姜黄、麝香、冰片、红花、桃仁、当归、蜈蚣等二十余味纯中药研制而成。膏中蜈蚣、全蝎、马钱子、蟾酥均为有毒之品,此为以毒攻毒之法,使用时需严格掌握剂量、使用方法和时间。此膏药使用前需烘热软化,贴敷时用手轻轻在膏药上按摩1分钟,每24小时更换1次,注意避开破损皮肤。

从肺辨治肿瘤相关抑郁

  (2022-10-25 14:09:38)[编辑][删除]


时间:2021-08-16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  作者:王新苗 李杰 朱广辉 张潇潇 朱潇雨

肿瘤相关抑郁是指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机体发生一系列的改变(如放疗与化疗产生的毒副反应,内分泌紊乱,疼痛以及外科干预所造成的躯体缺陷等),使患者失去个人精神常态,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不足、体力缺乏、悲观伤感等情绪病理反应,严重者会产生自杀倾向。有研究表明,抑郁状态可以使肿瘤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西药治疗本病的常用药物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虽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不能缓解患者的所有症状,同时可能引起消化道不适及烦躁、恐惧等精神异常。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在改善肿瘤患者抑郁状态方面优势显著,同时还能减轻放疗与化疗带来的毒副反应。

肿瘤相关抑郁属于中医学“郁病”范畴,与五脏相关。病机多为肝气郁结、心脾气虚,责于肝、心、脾三脏。然而,有些患者在接受常规疏肝、养心、健脾治疗后,疗效不甚明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说文解字》曰:“愤(膹),满也。”郁即气郁不畅,意为由气机满闷郁结导致的疾病,均与肺密切相关。基于该条文的启发,本文试从肺探讨肿瘤相关抑郁的辨治。

病因与肺密切相关

《素问·五脏生成论篇》云:“诸气者,皆属于肺。”肺主一身之气的调节,生理状态下,肺气宣发以升清,肃降以降浊,清浊升降有序,气机畅达流通。若肺之宣降功能失节,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清浊混杂一处,则可致上下不交而郁。肿瘤相关抑郁不同于一般抑郁,本病与肿瘤疾病自身以及化疗药毒副作用密切相关,因此,审其病因可将其大致分为因病而郁、因药而郁两类。

因病而郁

恶性肿瘤生长迅速,耗伤体内气血,患者机体的复杂病理状态使其对外界的非良性刺激的耐受能力下降,加之本病起病隐匿,猝闻患癌噩耗,患者易产生悲忧负面情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认为,肺在志为忧,负面情绪可影响肺之宣降功能,使肺气闭塞而郁。同时,有些肿瘤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肿瘤术后者,由于部分肺叶被切除,肺之功能受损,无力推动肺气发挥宣发肃降功能,使精微物质无法通过宣发功能旁达四肢百骸,废浊之物无法借肃降功能排出,清浊混杂,气机壅塞难以周流,引起气短、胸闷的同时,亦可因气机不畅出现情绪低落或焦虑。正如《丹溪心法·六郁》记载:“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

另外,一些实体肿瘤,如食管癌、肺癌、胃癌等,作为有形之邪,阻碍气机运行,影响肺之宣降功能。周身水液依靠肺之宣降功能输布四旁,若其功能受损,津液凝而不流,则积水成饮,饮凝成痰,可形成痰饮等病理产物。抑郁作为神志相关疾病,与痰密切相关,肿瘤相关抑郁乃由恶痰内阻、痰邪上扰所引发。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若其停于咽喉,而成梅核气;其蒙于清窍,可使患者出现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如生活被动疏懒、闭门独居、抑郁性木僵(不动、不语、不食)等抑郁表现。

因药而郁

抗癌期间服用的药物也会带来不良反应。如抗肿瘤药物、止痛药、止吐药等可引起便秘,吉西他滨、厄洛替尼、西妥昔单抗等化疗药可引发皮疹。药物引发的身体异常改变易使患者陷入紧张、烦躁、焦虑等抑郁情绪。肺在体合皮,与大肠相表里,上述药物所致不良反应,与肺之关系密切。

《杂病源流犀烛·大便秘结源流》云:“肺气壅蔽不能下降大肠,而诸气之道路因以闭塞,噫逆泛满,此又由气失升降之常者也。”意为肺之肃降功能失调,可以引起大肠通降失调而便秘。肺与大肠相表里,肠中燥屎胶结不降,亦可影响肺之宣降功能,使一身之气壅遏难行,气不得疏泄而致郁。肺与皮毛在生理上的关系紧密,肺通过宣发功能,将营养物质输布于体表,发挥濡养作用。同时毛孔为玄府,亦称“气门”,乃气之门户,其开阖受肺气调控。一些化疗药物,易在体内产生药毒,阻遏于毛孔、皮肤而引发皮疹。皮肤、毛孔作为肺呼吸功能的延伸,一旦堵塞,可影响肺气宣散,使肺气郁闭不舒,出现烦躁、郁闷等症状。

综上,肿瘤相关抑郁可由正气不足或术后体虚,或实体肿瘤阻滞气机,肺之宣降功能失常,气滞、痰凝而引发;亦可由抗癌药物引起肠道和皮肤的不良反应,影响肺气宣发肃降功能,使燥屎、药毒稽留于体内,无从疏泄而引发。

从肺论治事半功倍

宣肺以清药毒而达郁

药毒滞留于皮肤、肠腑,郁而不散而成壅。皮与大肠、肺之关系密切,《本草纲目》云:“宣可去壅”,故针对因药致郁之便秘、皮疹者,可采用宣肺通腑、宣肺畅玄(玄府)法,使体内燥屎、药毒经肠道或皮肤排出体外,从而改善患者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

其一,宣肺畅玄法。皮肤作为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屏障,为外邪首犯之地,又可为脏腑邪毒借以外出之所。对于服用化疗药后,药毒阻遏于体表孔窍,肺气失于宣散而致郁者,可通过宣肺畅玄(玄府)之法,使药毒自汗孔、皮毛而出,此所谓“开门以逐盗”。可选用麻黄、桔梗、桑白皮、杏仁等宣达肺气之品,同时配伍金银花、野菊花、牛蒡子以清热解毒,疏解郁滞于皮肤之毒邪。

其二,宣肺通腑法。此法原本为通过宣肺法治疗癃闭,盖肺居上焦,膀胱居下焦,上焦闭则下焦塞,上焦通则下焦利。同理,大肠属下焦,与肺相表里,大肠腑气闭塞不通,亦可通过提壶揭盖法进行治疗。此法既可除稽留于肠道之糟粕,也可诱导浊气从大便排解而除郁。可选用桔梗、牛蒡子、胖大海等疏散宣肺行气之品,同时牛蒡子、胖大海又具有润肠之效,可使治疗事半而功倍。

益肺以助病除而止郁

肿瘤相关性抑郁乃由肿瘤引发,癌毒侵蚀人体,致正虚与邪实并存,可影响肺司宣降之职而致郁,在治疗时宜培补肺气以固其本,同时温肺化饮、抗癌解毒以清其源。

其一,培补肺气。对于肿瘤久病或术后肺气不足而郁者,当寓通郁于补肺之中。临床可选用黄芪、人参、山药、冬虫夏草等培补肺气之品。有报道称以人参为主药的开心解郁方对焦虑、睡眠障碍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6.44%,其疗效与盐酸氟西汀相当,且不良反应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补肺之药如黄芪、冬虫夏草等,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抑郁状态,还可以改善免疫功能,从而提高机体抵御癌毒侵袭的能力。

其二,温肺化饮。温肺法治疗肿瘤相关抑郁,原因有二:一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二是温阳可助散郁。痰饮是肿瘤相关抑郁发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饮为阴邪,非阳不化,依据“温药和之”为治疗痰饮大法,治当温肺化饮,可选用苓甘五味姜辛汤为代表方。方中干姜、细辛温肺散寒以化饮,茯苓利湿可使饮邪从小便而去。五味子与干姜、细辛相伍,温散敛并用,可助肺恢复功能,使痰饮除而源流清。同时,抑郁属静主阴(如患者常见情绪低落、行动迟缓等表现),温肺之药诸如干姜、细辛,除具有化饮之功,还兼具助阳之力,可鼓舞阳气生发。

此外,本病乃因罹患肿瘤所引发,针对该主要病因,把抗癌解毒贯穿全程,以求清其源而绝其流。临床可根据肿瘤的不同部位,选用不同的抗癌解毒药物,如食管癌用鹅管石、威灵仙、石见穿,肺癌用白僵蚕、白英、金荞麦、露蜂房,胃癌用虎杖、藤梨根,胆道癌用鸡骨草、垂盆草,卵巢癌用鸡血藤、败酱草等。

肿瘤相关抑郁不同于一般抑郁,可由癌毒、手术、抗癌药物等引发。受《黄帝内经》启发,笔者倡导在本病治疗中注重肺之宣降功能发挥的调节作用,旨在拓宽肿瘤相关抑郁的诊疗思路。同时肿瘤相关抑郁虽与肺密切相关,但气的运行离不开各脏腑的协调配合,如肝升肺降、脾升胃降,故不可单纯从某脏考虑,须调节各脏腑的协调平衡才能达到良好疗效。(王新苗 李杰 朱广辉 张潇潇 朱潇雨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肿瘤阴虚经验方【草根一生】

 裘沛然扶正祛邪治肿瘤 (2015-06-02 10:19:12)[编辑][删除]
标签: 

健康

                             肿瘤阴虚经验方【草根一生】


     阴虚与五脏均有密切关系,尤以肾阴虚为主,且心肾、肝肾、肺肾等往往结合为病。肾阴虚以六味地黄丸为主,效果不理想,尤其是肿瘤病人引起的口干欲饮,腰酸乏力等阴虚证候,推荐笔者经验方如下:                                                                                                     组方:石斛30克,南沙参,麦冬各20克,生地,玄参,天冬各10克,甘草5克。

    功用:养阴清热,益胃生津。

    主治:口干欲饮,腰酸乏力,舌红少津,甚至光红无苔,脉沉细,尺弱等一派阴虚之象,尤其适用于放疗后唾液腺萎缩所致口干。

    用法:水煎取汁360毫升,分早晚两次温服,每日1剂。

    方解:方中石斛甘,微寒,归胃、肾经,养阴清热,益胃生津;南沙参养阴清热,化痰,益气,与北沙参之区别在于:南沙参提高免疫力,北沙参降低免疫力,中晚期肿瘤病人一般免疫力下降,故用南沙参;两药合用,共为君药。生地甘、苦、寒,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玄参苦、肝、咸、寒,清热凉血,滋阴解毒,共同辅助君药加强其滋阴的力度,共为臣药;麦冬、天冬养阴润肺,益胃生津,为佐药,协助君药、臣药加强其治疗作用;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加减:手足心热者,加知母、黄柏;肝气不舒者,加柴胡、郁金以疏肝;出汗者,加煅龙骨、煅牡蛎、浮小麦以敛汗;舌苔腻,无食欲者,加藿香、佩兰以芳香化湿;失眠者,加合欢花、合欢皮、炒枣仁、夜交藤等以安神。中晚期肿瘤患者,属鳞癌者,加冬凌草、紫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属腺癌者,加重楼、白英、山慈菇等;癌痛明显者,加元胡、鼠妇、徐长卿、鸡矢藤等;脑转移者,加白芷、冰片;骨转移者,加川断、杜仲、骨碎补等;肺转移者,加肺形草以引药入肺等。

         注 : 肺形草 异名金丝蝴蝶、石板肯、铁交杯、铜交杯、金交杯、大叶竹叶青、四脚喜、铁板青。 功用主治清肺止咳,解毒消肿。治肺热咳嗽,肺痨咯血肺痈肾炎疮痈疖肿

 

01、各种肿瘤郁金、白矾、火硝、重楼各20克,蟾酥3克、红硇砂6克,鸡蛋壳、料姜石、仙鹤草、天南星各30克。用法:共研细末,每次服1----6克,日3次。

02、晚期肿瘤赤芍、桃仁、生香附、乌药各12克,乳香、红花各6克,阿魏4.5克。用法:共研细末,用醋调为糊状,敷患处,以纱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外敷时皮肤可涂少许凡士林,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如用药数日后皮肤起泡,可暂停数日后再敷。

03、各种肿瘤丁香、山奈、白蚤休、藤黄、阿魏、樟脑各适量。用法:共研细末,撒于胶膏上,1周1换。

04、各种肿瘤枳壳30克,干漆(炒)6克,五灵脂15克,郁金、白矾、仙鹤草、火硝各18克,制马钱子12克。用法: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次服1.5------6克,日3次。

05、各种肿瘤马钱子(去毒)120克,全蝎30克,明天麻(酒泡24小时)、麻黄(酒泡24小时)、甘草、木香、陈皮、姜活、杜仲、乳香、没药、巴戟天各15克。用法:诸药研成极细末,陈醋、面粉为糊作丸如绿豆大。每饭后服0.3------0.5克,每日3次,白开水送下。每服6天停药1天,万不可多服。

06、晚期肿瘤炙黄芪、生白芍、党参各15克,当归、延胡索各12克。川楝子、半夏各9克,陈皮、炙甘草。木香各6克,降香3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07、肺癌、喉癌、胃癌、食管癌乳香、没药各50克,牛黄1.5克,麝香7.5克,马钱子9克,象牙屑2.5克,壁虎20克,蟾酥1克。用法:共研细末,每料用大米面55克,打糊为小丸,如火麻仁大,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3--------5克。对症选用中药煎水为引。

08、肝癌、肺癌、食道癌、胃癌、直肠癌、鼻咽癌、子宫癌、乳腺癌、淋巴肉瘤,急性白血病炙川乌、瓜蒌、法半夏、白蔹、白及、川贝母、炙藜芦、炙大戟、海藻、甘草、黄连、黄芩、云防风、五灵脂各适量。用法:水泛为丸,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8-----12粒。12天为1疗程,每疗程间停药2天,2个疗程为1治程,治程间停药4天。脾胃虚弱可兼服六君丸,肾气亏损兼服六味地黄丸、肾气丸。

09、肠癌、胃癌、乳腺癌、脑癌、口腔癌、鼻咽癌、膀胱癌、甲状腺癌、肺癌、贲门癌、性器官癌、肝癌、食管癌、肾癌、胰腺癌等各种癌症川穹、葛根、牛膝各30克,地龙、三棱各15克。用法:水煎服,每周服6天停1天,2---------3个月为一疗程。

10、脂肪瘤、纤维瘤、组织增生症、肺癌、肝癌、卵巢癌、转移癌1.樟脑、2.阿丁粉(阿魏、丁香、山奈、白蚤休)。3.藤黄、上药各等量。用法:共研细末。根据肿块大小和疼痛部位,将药末按1.、2.、3.的顺序分别撒于胶膏上,敷贴于患处,随即用60度左右的热毛巾在药膏上敷半小时(以不烫伤皮肤为度)。每天热敷3次,5------7天换药1次,反复用药至症状,体征改善止。

11、乳腺癌、甲状腺癌、黑色素瘤生牡蛎210克,夏枯草,海藻各105克,海带84克,玄参63克,蜈蚣31.5克,象贝42克。用法:加糖制成水膏,每瓶500毫升,口服。

12、恶性淋巴瘤、消化道癌、乳腺癌、睾丸精原细胞瘤、甲状腺癌、鼻咽癌、卵巢癌、肺癌、黑色素瘤、多发性骨髓瘤等中、晚期肿瘤。于手术或化疗时作为扶正治疗。生黄芪30克,女贞子、当归、鸡血藤、枸杞子各15克 ,陈皮粉6克。用法:上药制成浓缩糖衣片,每片0.5克(含生药3克),每日3次。每次6------10片。

13、甲状腺瘤。子宫肌瘤、乳腺增生才胡9克,生牡蛎30克(先下),丹参、赤芍、玄参、当归、夏枯草、海藻、昆布、海浮石(先下)、牛膝各15克,川贝3克(冲服)。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若胸软骨炎、乳腺增生加蒲公英30克;甲状腺肿瘤加桔梗10克和小金丹(1日3次,每次1丸);有烦躁汗出者适当配服栀子豉汤;妇女更年期子宫肌瘤,月经过多加牛膝10克,泽兰叶15克,芜蔚子30克。

14、鳞状上皮癌、恶性黑色素瘤、汗腺癌、基底细胞癌、乳腺癌、肉瘤菊花、海藻、三棱、莪术、紫草、黄连、党参、黄芪、银花、蚤休、制马钱,马蔺子、山豆根、山慈姑、熟大黄、制蜈蚣、漏芦、紫石英各适量。用法:将上药研为细末,制成菊藻丸似梧桐子大,每次服25-----30粒。日3次。饭后温水送下。

15、宫颈癌、胃癌生菱肉20----------30枚。用法:加足量水,文火煮成浓褐色之汤,分2-----3次饮服。

16、卵巢癌、膀胱癌、胃癌、胰腺癌、乳腺癌、皮肤癌山豆根、山慈姑、土茯苓、银花、连翘、虎杖、焦栀子、半枝莲、浙贝母、三棱、莪术、丹参、赤芍、穿山甲、鳖甲、党参、黄芪、焦三仙各10克。用法:水煎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