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花粉:通利祛湿解郁热

(2022-10-15 14:00:41)


燕京刘氏

时间:2021-09-2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  作者:王庆国

天花粉为葫芦科多年生宿根草质藤本植物栝蒌的干燥块根,性味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有清热生津、消肿排脓之效。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天花粉的记载。本品功效多样,历代本草书籍中皆有记载。笔者对于天花粉的功效一直有学习未尽之感,其生津止渴、排脓敛疮、清热除烦之效,皆易于理解,但其通经下乳、堕胎引产以及治黄疸之效,则不易理解。其后不断学习古代本草及名家论述,才慢慢得以通达,知其除清热、生津、消肿、排脓、祛痰、降气之外,尚有通利经络、利湿祛浊、活血破瘀之功。至此,在临床上再验之其疗效,方尽知其用药之妙。经多年探索,临床上主要用其以下八大功效。

止渴生津

生津止渴是天花粉的第一功效,此医皆知之,自张仲景遵《神农本草经》之旨,用其治热病消渴以来,历代医家皆用此功效,并将其拓展应用于各种渴证。

热盛烦渴本品善治热盛伤津之渴,如小柴胡汤证之渴,张仲景即去原方中之半夏,加本品四两、人参一两,意在生津止渴。而《金匮要略》中有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根汤,用治疟病发渴。再如《太平圣惠方》含化玉液丸,以本品与射干、升麻、乌梅等同用,治疗热盛伤津,心胸烦热,口干舌涩。《外台秘要》以本品与竹沥、双花合用,治疗伤寒化热,烦渴思饮者,《太平圣惠方》以本品研末,乳汁调服,治疗小儿热病之壮热烦渴,此皆是治实热伤津之烦渴。

杂病消渴本品甘寒养阴生津,《本草纲目》称其有“止渴润枯”之功,宜治疗阴虚内热、耗灼津液、脏腑燥热之消渴证。如治上消多饮,《千金要方》以本品单味制粉,入粥中食;同书治消渴,除肠胃热实,用本品与生姜、生麦冬、芦根、白茅根水煎服。而后世治消渴证亦用本品作为主要药物,如《外台秘要》以本品先用水煮,去滓加牛脂煎至水尽服;如《太平圣惠方》以本品与黄连同制蜜丸,或与人参同制蜜丸,麦冬汤送服。此方与当今治疗糖尿病之法十分相似。后来医家多用本品配伍其他药物治疗阴虚消渴,如《医学心悟》二冬汤,以本品与麦冬、天冬、知母等同用;《杂病源流犀烛》人参宁神汤,以本品与人参、生地、五味子等同用;《万病回春》玉泉丸,以本品与知母、黄连、生地等同用,《医学衷中参西录》玉液汤,则以本品与葛根、知母、黄芪等同用。这些都为现代临床上用本品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有益借鉴,笔者在临床上治疗消渴也常用到本品。

其他渴证本品不仅治疗热病烦渴与津亏消渴,对于其他类型的口渴症也有疗效。张仲景对于很多口渴证,不能明确归属于上述两类消渴者,均用本品治之。如“百合病渴不止者,栝蒌牡蛎散主之”,此证之渴,属于素有阴虚,但是用百合、生地、知母等药治疗后渴仍不解,属于药不胜病之口渴。故用本品与牡蛎相伍,以本品生津止渴于上,又用牡蛎咸寒镇潜,引虚热下行,使热不上炎,津生热降而口渴自解。再如“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栝蒌瞿麦丸主之”,属下寒上燥证,由于肾阳虚不能蒸化津液,津不上承,上焦反生燥热,故其人口渴,饮水不止;阳虚不化,水滞不行,故小便不利。本品生津润燥,故用治上渴,而其又有利尿功效,是一药而兼二用,再配以茯苓、山药、瞿麦、炮附子,则诸症悉除。

消痰降气

《滇南本草》载本品“治痈疮肿毒,并止咳嗽带血”,《本草汇言》说天花粉可治“痰火盛而咳嗽不宁”,《医学衷中参西录》更明确指出,“为其能生津止渴,故能润肺,化肺中燥痰,宁肺止嗽,治肺病结核”。本品消痰降气,治疗肺热痰咳与阴虚燥咳皆效。如《医学入门》山栀地黄汤,以本品与知母、贝母、丹皮、白芍同用,治痰热咳嗽有血。《石室秘录》宁肺汤,以本品与麦冬、桔梗、百部等同用,治疗燥病初起,咳不已,痰不吐者。《温病条辨》沙参麦冬汤,以本品与麦冬、沙参、玉竹、甘草、桑叶相配,治疗燥伤肺胃阴分,津亏咽干,干咳痰少,发热脉细。

排脓去毒

天花粉性味虽微苦微寒,但其素为排脓治痈肿之要药。《名医别录》云其除肠胃中积热;《日华子本草》称其排脓,消肿毒,生肌长肉,可治乳痈、痔瘘疮疖;《滇南本草》曰其治痈肿疮毒;《本草正》称其有凉心肺、消乳痈肿毒之功。按照《医学衷中参西录》的观点,本品“又善通行经络,解一切疮家热毒,疔痈初起者,与连翘、山甲并用即消,疮疡已溃者,与黄芪、甘草(皆须用生者)并用,更能生肌排脓,即溃烂至深旁串他处,不能敷药者,亦可自内生长肌肉,徐徐将脓排出”,真可谓治疗痈肿从初起至溃后的圣药。

痈疽肿盛对于痈肿发背,疔疖疮毒,初起热盛红肿者,天花粉为对症之药,最具代表性的即为《校注妇人良方》之仙方活命饮。方中以本品配伍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炒)、穿山甲(炙)、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等,治疗阳证痈疡肿毒初起,症见红肿焮痛、身热凛寒、舌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者。又如《医宗金鉴》化疔内消散,以本品与穿山甲、重楼、白及等配伍,治疗疔毒轻证。《外科正宗》牛蒡甘桔汤,以本品与牛蒡子、甘草、桔梗等同用,治疗发颐,耳项结肿。当代用本品配伍双花、公英、地丁、牛蒡子、皂刺等治疗乳腺炎、腮腺炎等,均有良效。

脓成未溃对于痈肿脓成未溃者,《证类本草》以本品配伍赤小豆,治痈未溃;《万氏女科》托里解毒汤,以本品与皂角刺、白芷、青皮配伍,治疗乳痈脓成未溃。

久溃不愈痈肿久溃不愈多与气血不足有关,本品可以配伍扶正养血药以治之。正如张锡纯所说,“疮疡已溃者,与黄芪、甘草(皆须用生者)并用,更能生肌排脓,即溃烂至深,不能敷药者,亦可自内生长肌肉,徐徐排出”。

退五脏郁热

《本草汇言》指出:“天花粉,退五脏郁热,如心火盛而舌干口燥,肺火盛而咽喉肿痛,脾火盛而口舌齿肿,痰火盛而咳嗽不宁。若肝火之胁胀走注,肾火之骨蒸烦热,或痈疽已溃未溃,而热毒不散,或五疸身目俱黄,而小水若淋若涩,是皆火热郁结所致。惟此剂能开郁结,降痰火,并能治之。”本品不仅清热,而且能开郁、降痰,对于五脏及三焦郁热者都可以用之开郁泄热。《中华临床中药学》通过汇总诸家文献,整理出了天花粉泄五脏郁热的方剂,可供参考。

心经郁热《类证治裁》芩连清心汤,以本品与黄芩、黄连、石菖蒲配伍,治疗痰火扰心,癫狂烦躁。《医学纲目》清心导痰汤,以本品与白附子、天南星、黄连、僵蚕同用,治舌纵流涎,口眼斜,手足痿软。

肺胃郁热本品除治疗胃热烦渴、肺热咳喘外,还可治疗肺胃郁热,上冲咽喉,咽喉肿痛。如《喉科紫珍集》三黄凉膈散,即以本品与黄芩、射干、薄荷同用,治疗热毒上攻,咽喉不利,红肿疼痛。《重楼玉钥》银锁匙,以本品与玄参同用,治疗喉风心烦,口干作渴。《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清音丸,以本品与诃子、川贝母、葛根等同用,治疗肺火炽盛,咽喉不利,失音声哑。

肝胆郁热肝胆郁热多挟湿邪,临床症见目赤肿痛、耳道流脓、黄疸尿少等。如《原机启微》黄连天花粉丸,即以本品与黄连为主药,配伍栀子、黄芩、黄柏等,治疗目赤肿痛。《医学纲目》止痛散,以本品与柴胡、当归、生地等相伍,治疗两额角痛,目睛痛,时见黑花,目赤肿痛。《辨证录》润胆汤,以本品与玄参、石菖蒲、栀子等同用,治疗两耳忽肿痛,流清水,渐成脓血。《医醇賸义》导黄汤,以本品与茵陈、萆薢、薏苡仁等同用,治疗湿热阳黄。《广利方》以生栝蒌根捣汁和蜜温服,治疗小儿发黄,皮肉面目皆黄者。《新修本草》中说其可除“八疸身面黄”,应与其宣泄肝胆郁热有关。

大肠郁热《圣济总录》神妙汤,以本品与淡豆豉、萆薢、五倍子、甘草同用,治疗痔疮肿痛,肛门重坠。

三焦郁热《活人心统》朱砂良膈丸,以本品配伍滑石、黄芩、黄连等同用,治疗三焦积热,肠胃燥结,热应睛红。《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本品配伍郁金、栀子、连翘、雄黄同用,治疗脏腑积热,烦躁多渴,舌颊生疮,咽喉肿痛,面部烘热,目赤鼻衄,丹瘤结核,痈疮肿痛,伏暑燥热,疮疹余毒,及大便下血。

小儿胎热小儿胎中受热,热毒内郁,发为目赤多眵,目闭不开,疮疡身肿,惊啼不安等证,天花粉善解郁热可治上证,如《赤水玄珠》清上散,即以本品配伍桔梗、葛根、薄荷叶等同用,治疗小儿胎热,目赤粪黄,啼哭不安,身上红肿,头顶生疮疖,耳出脓汁。

通络下乳

天花粉在很多方书中用作下乳之药,应与其善通乳络有关,本品既能清热,又善通乳络,故对于乳少或乳络不畅积热而发之乳痈初起有效。如《幼幼新书》载乳无汁方,用栝蒌根切一升,酒四升,煮三沸,去滓,分三服。同书治产后乳汁不通,用天花粉炒黄为细末,每服二钱,以红饭豆煎浓汤调服,每日二次,其乳流溢。《徐大椿医学全集》载栝蒌散,治乳汁不行,脉涩数者,用本品与薄荷为散,葱丝牛蹄羹下。

通经利尿

《名医别录》载本品“通月水,止小便利”,《医林纂要》云“清膀胱热,止热淋小便短数”,《本草汇言》说“小水若淋若涩,是皆火热郁结所致”,可以天花粉治之,而《本草新编》更明确指出,“天花粉……利小便而通月水”。如此可知,本品有通经利尿之功。如治月水不通,《傅青主女科》有开郁种玉汤,以本品与白芍、香附、当归、白术、丹皮、茯苓配伍,治疗因肝、脾、任、带四脉不通所致的不孕,其功在“开四经之郁,而开胞胎之门”。对于小便不利,因其有清热生津之功,故主要用于治疗下焦阴亏有热,症见热淋小便短小、涩滞不畅者,可配伍猪苓汤及车前子、瞿麦等同用。而《金匮要略》之栝蒌瞿麦丸治口渴而小便不利,已如前述,不再赘言。

堕胎引产

天花粉有一个特殊的功效即堕胎引产。20世纪70年代初,笔者在辽宁中医学院(现辽宁中医药大学)读大学时,本校附属医院就有用天花粉作中期引产之药,而且效果不错。此法本得之于民间,经整理后用于医院。一开始是用天花粉1克、猪牙皂0.5克,加水调成糊状,纱布包扎,放入阴道后穹窿处,经24小时能迫使中期妊娠、死胎、葡萄状胎块等自然排出。有研究报道,用此法治疗147例,有效率达93.2%。后经研究发现为天花粉蛋白起主要作用,改为天花粉蛋白注射法,治疗上述流产诸症,效果也很可靠。

外科诸症

除上述功效外,天花粉还可外用治疗很多疾病。

痈肿治疗痈肿,以天花粉为末,苦酒涂纸上摊贴(《永类钤方》);治疗乳头溃疡,天花粉研末,蛋清调涂(民间验方);治疗天泡疮,天花粉、滑石等分为末,水调涂(《普济方》)。

压疮有研究报道称,以肉桂天花粉组方(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黄芪、珍珠、白及等)研粉,均匀撒布在疮面上,治疗压疮,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跌扑损伤本品善通经络、消肿痛,治疗外伤肿痛有效,如《肘后备急方》以鲜天花粉捣烂敷于患处,治疗“折伤肿痛”。《医学发明》复元活血汤,以本品与桃仁、红花、当归、大黄等配伍,治疗“跌打损伤,内瘀便秘”。

疝气囊肿《本草蒙筌》明确指出本品可“治偏疝”,并附方,以醇酒浸天花粉微煎,置冷饮下,治疗疝气痛,睾丸偏坠。《全幼心鉴》则将天花粉与炙甘草同煎,入酒服,治疗“小儿囊肿”。

瘰疬《医学启蒙》载有内消瘰疬丸,以本品与玄参、贝母、夏枯草、连翘等相伍,治疗“瘰疬痰核瘿瘤,皮色不奕,或肿或痛”。

天花粉口服常用量每日10~25克,外用适量。本品性寒凉而润,脾胃虚寒,大便素溏者慎用。(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

桂花: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

 (2022-10-19 09:42:20)[编辑][删除]


时间:2021-09-0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8版  作者:陆家仕 钟竹

夜半闻得一阵清香,乃觉时令入秋已久,此时正是桂花盛开的时节。对于桂花,我有一种特殊的偏爱。

桂花外形平实而不张扬,却拥有世上最纯美最醉人的气息。宋代诗人杨万里《芗林五十咏·丛桂》诗云:“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我小时候,乡下老家的院子里就栽有两棵桂树,一为金桂,一为银桂,常年枝繁叶茂。一入秋,金桂、银桂相继结蕾,小而密集的花粒渐次绽开,幽幽的芬芳也随之变浓。

桂花别名木犀、岩桂、山桂、九里香、秋桂,为木犀科植物木犀的花。桂花味辛、性温,归肺、脾、肾经,有温肺化饮、散寒止痛之功效,可用于痰饮咳喘、脘腹冷痛、肠风血痢、经闭痛经、寒疝腹痛、牙痛、口臭等的治疗。《本草纲目》中记载桂花“能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明代《本草汇言》谓桂花能“散冷气,消瘀血”。

在桂花盛开的时节,人们常采集桂花阴干密贮于瓶内备用,可用来泡茶、酿酒、做药膳,其中桂花酒历史最为悠久。早在战国时屈原《九歌》有“援北兮酌桂浆”,“桂浆”即桂花酒,楚人习惯用桂花酒来祭祀神灵。桂花酒大多以金桂为原料,配以优质米酒陈酿,色泽金黄、芬芳馥郁、甜酸适口。汉代桂花酒就是敬神祭祖的佳品,祭祀完毕,晚辈向长辈敬桂花酒,祝福长辈延年益寿,所以古人誉桂花酒能“饮之寿千岁”。苏东坡曾作《桂酒颂》赞其“香味超然,非人间物也”。桂花酒有开胃怡神,平肝散瘀之功。桂花酒好喝,但也不可过量。

桂花还可薰制成桂花茶,“桂花点茶,香生一室”,具有温胃散寒的作用,能祛除胃部寒气,达到止痛效果,是冬日上佳饮品。我爱饮的桂花茶,就来自明顾元庆的《茶谱》。“木樨花,须去其枝蔓,及尘垢虫蚁。用瓷罐一层茶,一层花,投间至满。纸箬絷固,入锅重汤煮之。取出待冷,用纸封裹,置火上焙干收用”。这种方法做出来的凉茶确实脍炙人口,清香宜人。

午后的小院越发静谧,花香越来越浓,花色越开越艳,悠长香气令我心醉神迷。此时我闲适的心情正像唐代诗人王维描述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颐园金桂竞芬芳,轻舞秋风淡素妆。育得黄花千万朵,不娇不媚吐幽香。

我爱桂花那独特的花香,更喜欢它芬芳的生命和无私的品质。此时,金桂、银桂万花怒放,那清可绝尘、浓能远溢的桂花香令人神清气爽,给人们带来净化心灵的愉悦。(陆家仕 钟竹 广西壮族自治区钟山县中医医院)

龙胆草

 (2022-02-24 05:05:23)[编辑][删除]

龙胆草,其功专于利水、消湿、除黄疸,其余治目、止痢、退肿、退热,皆推广之言。

但本品过于分利,未免耗气败血,水去而血亦去,湿消而气亦消,初起之水湿黄疸,用之不得不亟;久病之水湿黄疸,用之不可不缓,正未可全恃之为利水神丹,消湿除瘅之灵药。

或谓龙胆草治湿热尤利,瘅病正湿热之病也,然用本品以治黄疸,多有不效者,何也?

黄疸实不止湿热一种,有不热又成黄疸者,非龙胆草所能治。龙胆草泻湿中之热,不能泻不热之湿。

龙胆治湿已化热之病奏效甚捷,惟燥而不润,故血热者须与润药同用,以燥血可以伤气而助热。

凡目疾、吐血、衄血、二便下血、惊痫、眩晕,因肝胆有热而致病者,龙胆草皆能愈之。

胆经郁热,令人头角额尖跳痛如针刺,非酒洗胆草不能除。

龙胆草乃是厥阴、少阳之正药,大能泻火,但引以佐使,则诸火皆治。

凡下焦有湿,草龙胆、防己为君,甘草、黄柏为佐。

龙胆草得苍耳子,治耳中诸实证;得柴胡,治目疾;配防风,治小儿盗汗;佐大麦芽,治谷疸;和鸡子清,治伤寒发狂;拌猪胆汁,治病后盗汗。

一说以柴胡为主,草龙胆为使,治眼疾必用之药。

龙胆草,中医谓苦寒败胃,西医谓苦味健胃,其说相反。然胃有炎症,以本品消之,胃功能因之恢复,则健胃之说可通。又治小儿惊风,以虫类药祛风,龙胆草可为副药。

龙胆草是治疗高热神志不清的要药。如高热,目赤,神志昏迷,或越床而起,状如发狂,甚至脱衣,作跳跑状,此因高热扰乱中枢神经,如不加阻止,愈后不良。应及早重用龙胆草15~21克及配服三黄汤。

又如伤寒症、疟疾、急惊风,可以用龙胆草30克,煎成浓液,日夜分4次灌饮,能在24小时内,令患者神志清醒。

治疗慢性乙肝活动期,除疏肝理气外,常在方中加入以龙胆草为主的泻肝火药,疗效可有提高,尤对长期转氨酶持续不降者,效果更好。且本品用量宜大,常用9克,并无苦寒败胃之虞。

一说对于肝胆郁热之慢性肝炎或迁延性肝炎,尤其是转氨酶增高时,用龙胆草6~9克后,疗效很好。

十一

龙胆草,《本草新编》谓其“功专利水、消湿”,《神农本草经》记载“主骨间寒热”,《本草正义》称其“疏通湿热之结”。

通过不断摸索,体会到龙胆草是治疗膝关节积液的要药。

治此症,可重用龙胆草为主,加桂枝和营通阳,加陈皮行气化痰,或合三妙散、四妙散以清热利湿等。以此为主,据其证情加减组方,每获良效。

现代医学认为,关节积液与组胺释放及变态反应有关。据日本学者研究,龙胆草对热证表现为主的变态反应有抑制作用,故推测以龙胆草为主治疗膝关节积液有效可能与此有关。

十二

龙胆草治疗湿热痹效果尤为显著。

十三

龙胆草过用易伤胃气,而少量应用(煎剂用5克左右)则能养胃气,助其运化,为治疳积要药。

十四

对于食少纳呆者,可在辨证方药中加龙胆草2克,大黄1克,能收苦寒健胃,增强食欲之效。

十五

用龙胆草小剂量(0.3~0.9克或更少)治疗某些虚热证,获得良好效果。

十六

夜盲症初期,夜间不能见物,用龙胆草、黄连各30克,研成细末作为1料,分3日进服,约服6~7料有效。

青光眼,眼压升高,可每日服龙胆草12克,并常服羊肝,有相当效果。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临证本草》,陶御风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5.3。

马兰治病方

  (2022-02-24 05:09:53)[编辑][删除]

韦良渠 北京丰台医星中西医结合医院
1.治吐血:鲜白茅根四两(120克)(白嫩去心),马兰头四两(120克)(连根),湘莲子四两(120克),红枣四两(120克)。先将茅根、马兰头洗净,同入锅内浓煎二、三次滤去渣,再加入湘莲、红枣入罐内,用文火炖之。晚间临睡时取食一两(30克)。(《集成良方三百种》)
2.治衄血不止:蟛蜞菊鲜叶一握。用第二次淘米水洗净,捣烂取自然汁,调等量冬蜜加温内服。(《福建民间草药》)
3.治肺结核:蓑衣莲根四钱(12克)。炖猪心肺服。(《云南中草蓟》)
4.治小儿热痢:鱼鳅串二钱(6克),仙鹤草三钱(9克),马鞭草三钱(9克),木通二钱(6克),紫苏二钱(6克),铁灯草二钱(6克)。煎水服。(《贵阳民间药草》)
5.治打伤出血:竹节草、早莲草、松香、皂子叶(即柜子叶,冬用皮)。为末,搽入刀口。(《摘元方》)
6.治诸疟寒热:赤脚马兰捣汁,入水少许,发日早服,或入沙糖亦可。(《圣济总录》)
7.治传染性肝炎:鸡儿肠鲜全草一两(30克),酢浆草、地耳草、兖州卷柏各鲜全草五钱至一两(15~30克)。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8.治水肿尿涩:马兰菜一虎口,黑豆、小麦各一撮。酒、水各一盅,煎一盅,食前温服,以利小水。(《简便单方》)
9.治绞肠痧痛:马兰根叶细嚼,咽汁。(《寿域神方》)
10.治胃溃疡、结膜炎:马兰鲜根二两(60克)。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11.治喉痹口紧:马兰根或叶捣汁,入米醋少许,滴鼻孔中,或灌喉中,取痰自开。(《孙一松试效方))
12.治咽喉肿痛:马兰全草一、二两(30~60克)。水煎频服。(《江西民间草药》)
13.治乳痈:毛蜞菜叶捣烂敷患处。(《闽南民间草药》)
14.治外耳道炎:马兰鲜叶捣汁滴耳。(《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15.治急性睾丸炎:马兰鲜根二至三两(60~90克),荔枝核十枚。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16.治疔疮炎肿:蟛蜞菊鲜叶一握.洗净和冬蜜捣匀涂贴,日换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17.治缠蛇丹毒:马兰、甘草。擂醋搽之。(《济急仙方》)
18.治腮腺癌:马兰头根(白),野胡葱头各适量捣烂外敷。(《中草药治肿瘤资料选编》)
19.诸疟寒热。用马羊兰捣汁,再加一点水,发病日早晨服。药中高精亦可加沙糖。
20.绞肠痧。用马兰根叶在口中细嚼,将汁咽下。
21.打伤出血。用马兰、旱莲草、松香、皂树叶(冬日无叶,可用树皮)共研细,搽入伤口。
22.喉痹口紧。用马兰根(或叶)捣汁,加几滴醋滴入鼻孔中,或灌入喉中,痰邮,口自开。
23.水肿尿涩。用马半、黑豆、小麦,加酒、水各一杯,煎成药一杯,饭前温服。
24.丹毒。用马兰、甘草,磨醋搽患处。
25.痔漏。春夏取生马兰,秋冬取干马兰,白水煮食,连汁喝下。又方:马兰,酒煮,焙、研后加糊做成丸子。每天服适量,米汤送下。另用马兰煎水,加一点盐。每天熏洗患处。
(摘自 《百度网》)

春蔬马兰摇春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