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卫建治疗慢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经验

(2022-10-15 08:37:09)


时间:2021-09-2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曹颖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体检的普及,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胃癌前病变的检出率越来越高。目前公认的胃癌的发生模式为: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异型增生属于临床上难治性消化系统疾病,目前现代医学对于慢性胃炎伴异型增生尚无疗效确切的治法,主要以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抑酸、保护胃黏膜等对症治疗为主。而中医治疗本病独具优势,可阻止甚至逆转胃癌前病变。

陈卫建是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带头人,擅长脾胃病的中医诊治,对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的诊疗,有丰富的经验。健脾、祛湿、解毒、化瘀为陈卫建治疗本病的四大要点,并创三草调胃汤治疗本病,临床疗效良好。

根本病机

本病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陈卫建认为脾胃虚弱为根本病机,湿浊、热毒、瘀血、气滞是疾病发展的病理因素。脾胃居中焦,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生化乏源,运化失司,气血失调,则致气虚或气滞、血虚或血瘀、阴虚或阳虚,湿浊、热毒、瘀血等有形之积阻于胃腑,诸症皆生。肝与脾胃密切相关,肝主疏泄,若情志不畅,疏泄失常,肝木乘脾,横逆犯胃,则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可见气机郁滞,日久化热。脾胃虚损日久,或因饮食不节,饮酒过多,或因外邪侵袭,酿成湿热,均可推动慢性胃炎向异型增生、胃癌发展。本病病程长,病情重,久病入络,病理见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患者皆可有血瘀,且瘀血的严重程度与病理表现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用药思路

本病病因病机复杂,陈卫建认为湿浊、瘀血阻滞胃络,胃体失养,胃腺萎缩,逐渐恶变,导致慢性炎症发展至恶性肿瘤,凭借多年的诊治经验,提出了健脾、祛湿、解毒、化瘀这四大治疗方法。健运脾胃是治疗的根本方法,临证以健脾益气的药对作为君药,苍术、炒白术用于脾虚湿阻证者,湿邪较盛者,再伍生薏苡仁、白扁豆、茯苓等;生黄芪、太子参、山药用于脾胃气虚者,阳虚者伍肉桂、桂枝、干姜等。以清热祛湿解毒的药对作为臣药,常用药对有白花蛇舌草与土茯苓,仙鹤草与石见穿,半枝莲、黄连与蒲公英。以疏肝行气、活血化瘀药为佐使药,活血常用莪术、丹参、生鸡内金,理气常用预知子、枳壳、佛手,气郁化火者,可配伍柴胡与焦栀子,对于异型增生者运用活血化瘀法,可贯穿于治疗的始终。

典型病案

患者,女,43岁,首诊时间为2020年10月29日。因胃脘胀痛不适3月余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胃镜报告为:(胃窦)重度慢性浅表性、活动性胃炎,灶区腺体轻度异型增生;(胃角)重度慢性浅表性、活动性胃炎伴糜烂。症见胃脘隐痛,不剧,胀闷不适,口干,有口气,胃纳尚可,夜寐安,二便基本正常,舌红苔黄腻,舌下静脉迂曲,脉弦。

诊断:(脾胃湿热型)胃痛(西医称为慢性胃炎伴轻度异型增生)。

治法:健脾祛湿,理气活血。

方药:北沙参15g,炒白术30g,生黄芪30g,茯苓12g,蜜桂枝12g,皂角刺10g,蒲公英15g,炒黄芩9g,麦冬15g,仙鹤草15g,白花蛇舌草15g,石见穿15g,土茯苓30g,半枝莲15g,枳壳9g,丹参15g,莪术15g,郁金10g,白芍15g,炙甘草6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温服。

嘱患者注意饮食调护,忌辛辣生冷油腻之品,保持心情愉悦。

二诊:上述症状减轻,胃脘隐痛好转,舌脉大致同前。继服前方。

三诊:初诊症状明显改善,舌苔黄腻较前改善,原方半枝莲加量至30g,加强清热解毒抗癌之力。患者无胃脘痛,去白芍,炙甘草减为3g,加干姜6g以温中,制约清热药之苦寒。

患者定期调方,均以此方加减,连服5个月,不适症状消失,纳寐佳,二便正常。2021年4月19日复查胃镜报告为:(胃窦)慢性浅表性胃炎;(胃体)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轻度肠上皮化生,轻度活动性胃炎。患者诸症消失,异型增生消失,逆转为轻度肠化,嘱继续巩固治疗。

小结

患者中年女性,平素饮食、作息习惯不佳,日久脾胃受损,气机不行,水谷不运,内生湿热,故出现以上表现。本病案以陈卫建自拟方三草调胃汤加减,炒白术、生黄芪健脾益气,患者口干故予北沙参、麦冬滋养胃阴,蜜桂枝温中暖脾,五药共为君药。茯苓健脾宁心、利水渗湿;白花蛇舌草、土茯苓、半枝莲、蒲公英清热解毒;仙鹤草、石见穿、皂角刺解毒散结,皆为臣药。丹参、莪术活血化瘀;枳壳、郁金调畅气机,气行则血行;患者胃脘隐痛,用白芍、炙甘草柔肝止痛,取“芍药甘草汤”之意,为佐使药。全方润燥相济,寒温并用,共奏健脾祛湿、理气活血之功。(曹颖)

呃逆治法【草根一生】

 (2015-07-24 20:01:39)[编辑][删除]


     呃逆之症有虚实之分,实证呃声响亮,气冲有力,连续发作,脉多弦滑;虚证呃声低长,时断时续,气出无力,脉象虚弱。此方为治实证而设,虚证则不宜也。                                                                                  方药:赭石30克,陈皮、旋覆花、太子参、天冬、白芍、枇杷叶各15克,竹茹、丁香、柿蒂、甘草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另外,翳风穴,是治疗呃逆的特效穴位,无论证之虚实,皆可针刺,实证宜强刺激,虚证宜弱刺激,都可获得满意疗效。也可以指代针,用双手的两个食指分别点按双侧翳风穴,点按的同时嘱患者深吸气,待到不能再吸时屏住呼吸片刻,忍耐不住时立即将气呼出,再深吸气、屏气、呼气,如此反复进行3、5次,则呃逆可止。

   此外,京城名医沈中圭立有一方,为治疗胃阴虚所致的呃逆而设,名曰治噫气声声不除方。其症状表现为呃声短促,口干咽燥,烦躁不安,不思饮食,大便干燥,舌红脉细。该方药物组成如下:旋覆花(包)、姜半夏、茯苓、麦冬各15克,橘红、西洋参、砂仁、枇杷叶(去毛)各10克,代赭石30克,沉香末1.5克(冲服)。水煎服,每日一剂,2次分服。

打嗝巧治【草根一生】

  呃逆治法【草根一生】 (2015-07-15 07:20:11)[编辑][删除]
标签: 

健康

                                                           http://www.100yangsheng.com/uploads/allimg/130628/1-13062R20130360.jpg                                                                                                                                                                                                    呃逆多属寒证,生姜味辛,性温和,有祛寒和胃降逆的功效,  打嗝不止,将一块生姜洗净,然后放到口中咀嚼,10分钟后吞服汁渣,或切片含服,能立止。适用于寒性呃逆,多伴有恶心、腹胀、腹泻,得温则减等表现,不适合因胃热导致的呃逆。

    每次生姜用量不宜太少,无生姜时,可用干姜代替。

 呃逆主要是膈肌痉挛,膈肌的阵发性痉挛可因肺神经局部受累如炎症仅瘤侵及膈神经;迷走神经受刺激如胆囊炎、胃部及腹腔其他脏器疾患而引起;或由中枢神经引起如炎症,中毒等。按诱发部位的不同,呃逆的病因可分为中枢神经性和周围神经性两大类。

  一、中枢神经性

  1、神经性 常见的原因有:脑炎、脑膜脑炎、脑肿瘤、脑出血脑血栓形成、颈的脊髓癣癫痛早期、手足搐搐症、狂犬病破伤风等。流行性或感染性呃逆患者,吸道可持续数天,甚至可以致死。

  2、中毒性 可见于酒精中毒、环丙烷、铅。巴比妥类中毒。全身感染而伴有显著毒血症者,如伤寒肺炎球菌肺炎等。痛风伴有肾衰竭尿毒症的晚期可引起呃逆,提示疾病预后差。:

  3、精神性 瘟病或神经过敏者可引起频繁的.呃逆。

  二、周围神经性呃逆

  1、胸肺部疾患 见于使膈神经受刺激的各种原因,如纵膈肿瘤、食管肿瘤或纵膈淋巴结肿大心包炎、肺胸膜或支气管疾患等。

  2、膈肌疾患 肺炎并胸膜炎、膈迹等。

  3、腹腔内疾患 能使腹内压增高或使膈肌受刺激的任何原因均可引起呃逆,如胃扩张。饮食过饱、胃肠胀气、胃炎、胃癌A 下脓肿肠梗阻、肝胆疾患、腹部手术后腹胀急性阑尾炎。出血性卿炎、弥漫性腹膜炎等。腹部因素可引起神经反射性吸道,也可直接刺激膈肌引起呃逆。

  机 理

  膈肌的神经支配来自于膈神经、第6-12对肋间神经和神经丛(腹腔神经丛的分支)。膈神经主要由颈(部分)及颈4一神经根组成。左右腿神经各支配其同侧的膈肌,均由传入及传出神经纤维组成。信息传入后通过反射将冲动传出,使膈肌痉挛而产生呃逆。实验证明,刺激迷走神经或其他脑神经的传入纤维,可引起膈神经的短暂兴奋。

 

  腹肌局部、膈神经或迷走神经受刺激可发生呃逆。呃逆时两侧的膈肌痉挛的程度不一定完全相等。这种神经反射在一定程度上受中枢神经的影响。健康者进食或饮水过快或过多使胃骤然扩张,大笑、饮酒或姿位改变时肋间肌或隐肌所承受的压力骤然改变都

可导致呃逆。

  中医认为呃逆为胃气上逆、寒气蕴蓄、燥热内盛、气机不畅、气郁痰阻、正气亏损引起。

 

 “指针”的方法:医者用双手的拇指或食指按压患者的双耳后凹陷处翳风穴,向前内方向用力,使其产生强烈的酸胀感,持续按压片刻,打嗝即可被制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