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9-29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冼绍祥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高先生有高血压、冠心病史,数月前开始出现活动后气短、乏力,走几步就需要停下来休息一下,自觉手脚发胀。他以为这些症状是工作劳累所引起,加上疫情宅家,每天活动量也有所减少,所以并没有进一步留意和就诊。直到双下肢浮肿无法消退、平躺时需要垫高几个枕头,坐下来都感觉到透不过气来时,才来到医院进行检查。一查吓一跳,心脏彩超检查发现,高先生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减低,伴发有严重的心律失常、下肢深静脉血栓。
高先生入院后马上就收到了病重通知,原来这次的呼吸困难、下肢水肿、乏力是心衰引起的。因为在心衰的状态下,人体各脏器都会受到影响,从临床角度看,各脏器之间的问题也会形成恶性循环。
由一些轻度不适发展到多器官功能受损,到最后病重住院,高先生感慨地说,自己在出现早期心衰的症状时,未能及时意识到风险,以致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以后一定学会关注自己的病情变化,有问题及早来医院就诊。
早期心衰可防可治
心衰是“心力衰竭”的简称,是由于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也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是常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疾病。很多人一旦被诊断为心衰,就出现心理压力过大,或过度紧张,或放弃治疗。事实上,心衰的症状是慢慢发展而成的,只要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心衰是可防可治的。
心脏是我们人体的“发动机”,主要任务是将心脏的血液泵到全身各器官,包括心脏自身、脑组织、四肢、胃肠道、肾脏等,为各个器官正常工作提供血液和能量。
早期心衰的病人,因为心脏本身的代偿和储备功能,通常进行一般的日常活动时并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当机体活动量增大或需要提高运动量,就会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或疲乏表现。
劳力性呼吸困难是心衰最早出现的症状。比如说有心血管病的病人,原来上4层楼都不需要休息,现在上1~2层楼就需要停下来休息;原来能够完成的日常工作,现在做起来总自觉疲劳、气喘或被迫停下来休息等;发生以上情况后均需引起注意。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部分患者早期还会出现睡眠时憋醒、咳嗽、不能平卧,需要高枕或强迫坐起方觉舒适。这也是心功能不全的一种早期表现。
需要强调的是,有些早期心衰患者可能会因出现其他系统症状而被忽视。如咳嗽、咳痰,误以为是感冒或气管炎、咽喉炎;腹胀、腹痛,误以为胃肠炎;厌食、肝部不适等,误以为是肝病;水肿、体重增加,误以为是肥胖等。
做好自我监测
当心衰出现之后,会影响到血液循环状态,甚至会引发肺水肿、下肢水肿、腹水等,严重威胁到人体健康,甚至会引发生命危险,所以对于心衰应提高警惕。
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随时都要预防发生心衰的可能。日常做好自我监测尤为重要。除了上述症状以外,建议常规做好血压、心率、尿量、体重(建议晨起如厕后)监测和记录;根据情况必要时加强血糖、进水量的监测,并每周进行总结。若以上数据出现明显变化,建议带好监测记录就诊。
如果一旦发现心衰的早期信号,要思考近期是否有相关诱因,如情绪欠佳、睡眠差、感染、高血压控制不良、心绞痛等。要及时带好监测数据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做相关检查,防止恶化。
常见心衰诱发因素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治疗缺乏依从性、心脏容量超负荷、严重感染、严重颅脑损害或剧烈的精神心理紧张与波动、肺栓塞、心肌缺血等。
“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防复”是中医治病防病的智慧。如果在出现早期心衰信号的时候,因为缺乏相关知识而不能及时识别,病情就会不断发展、加重,不仅需要急诊或住院治疗,还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冼绍祥)
高树中针药并用治顽固性心悸案一则
(2022-10-15
05:06:03)[编辑][删除]
摘自2022-10-14中国中医药报
马凤君 颜晓 张娜 曹洪福 孙萌 马玉侠 山东中医药大学
全国名中医高树中为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他在临床实践中,重视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应用的有机结合,倡导针药并用,内外合治,擅长治疗疼痛性疾病、胃肠病、男性病、不孕症、痤疮、时间性疾病及各种疑难杂症。现整理高树中针药并用辨治顽固性心悸经验。
患女,30岁,2015年10月31日初诊。心慌10年余,加重1年。现心慌,精神紧张、着急时加重,发作时心前区、后背部疼痛,平素胆小、害怕、喜悲欲哭不能自制,手脚发凉怕冷,右肾区疼痛,易烦躁,嗳气,脐周疼痛;14岁月经初潮,周期28天,经期5~7天,末次月经:2015年10月18日,平素月经量少,有血块,色可,无明显伴随症状;纳可眠差、入睡困难多梦,小便频,大便可,舌红苔薄,脉细涩。诊断为(心阳、心气不足型)心悸。治则:补心气、温心阳、宁心安神。针刺治疗取穴:印堂透心区、膻中穴、内关穴、巨阙穴、少海穴、太溪穴、筑宾穴、脐心穴,使用0.3mm×40mm不锈钢毫针,常规针刺,留针30分钟,每周3次。中药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桂枝15g,茯苓3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炙甘草15g,浮小麦9g,7服,水煎服,日1服,药渣再煎泡脚。
11月8日二诊:患者自述心慌、胸痛症状减轻。就诊时见后背疼痛发紧,易嗳气,自觉仍有紧张、恐惧感,一周内喜悲欲哭次数明显减少,纳可眠差,难以入睡,小便频,大便可,左关脉独大。继上针灸治疗,中药上方加合欢花15g,夜交藤15g,余不变,继服7服。
11月15日三诊:服上方4服,针灸2次后,患者自述心慌明显减轻,左背疼痛感稍减,气短减轻。继上针灸治疗,中药用上方加百合15g,枸杞子30g,大枣5枚,继服14服。治疗后病情已基本稳定。随访至今,病情基本稳定。
按
高树中认为本病经络辨证属心包经病,当从手厥阴心包经论治。高树中善用脐周穴位进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脐心穴为高氏奇穴之一,位于肚脐上约0.5寸处,此穴靶向治疗心系病证,故针灸方以印堂透心区、膻中、内关、巨阙、少海、太溪、筑宾、脐心以补益心气,疏导气血,理气止痛。二诊时患者左关脉独大且情绪不畅、入睡困难,遂加合欢花以解郁安神、夜交藤以养血安神。综上针药并用,内外合治,遣方用穴精确,方证相合,诸症自消。
时间:2020-12-0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
张志明,男,1964年出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甘肃省名中医。现任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曾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全国卫生系统玉树抗震救灾医疗卫生救援先进个人”和“甘肃省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科研课题14项,出版专著1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各科疑难、危重病症。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担任甘肃省中医药专家组组长。
组成
黄连3克,肉桂3克(后下),法半夏15克,陈皮12克,茯苓20克,胆南星9克,郁金12克,栀子12克,淡豆豉9克,灯芯草9克,莲子心9克,合欢皮12克,甘草6克。
功效
交通心肾,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主治
本方可用于焦虑、抑郁、失眠症证属心肾不交、痰热内扰者。症见入睡困难、时常觉醒,心烦,心悸,急躁易怒,疲乏,便干,舌淡黯,苔黄腻,脉弦滑。
用法
每日1剂,加水适量,大火烧开,小火慢煎,头煎30分钟,二煎40分钟,2次煎液混匀,分3份,早中晚各服1份,饭后半小时服用。
方解
《黄帝内经》指出失眠病机为阴阳失交,并提出了“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的治则。《辨证录》发明经旨,认为心肾阴阳失交为其发病之本,谓“日不能寐者,乃肾不交于心;夜不能寐者,乃心不交于肾也。今日夜俱不寐,乃心肾两不相交耳”。
心属火,过热则火炎于上,而不能交于肾,肾属水,过寒则水沉于下,而不能上交于心,故以黄连清心泻火,肉桂温肾散寒,两者相伍交通心肾阴阳,共为君药。心火过盛,引动肝火,可致心肝火旺,蒸湿生痰,痰火郁结,心烦不寐,故以胆南星清热化痰、法半夏苦温燥湿、陈皮理气化痰、茯苓健脾利湿,此四者清热化痰,共为臣药;灯芯草清心降火,莲子心清心安神、交通心肾,合欢皮解郁安神,郁金清心凉肝,栀子清心泻火、淡豆豉清宣郁热,此六者清心凉肝、解郁安神,共为佐药。使以甘草甘缓,调和药性。
加减
痰热内扰,心悸、夜寐易惊者,加天竺黄10克、珍珠母30克镇惊安神。肠腑积热,大便秘结者,加酒大黄10克釜底抽薪。肝火旺盛,急躁易怒者,加重郁金为15g、胆南星为15克,再加夏枯草15克清泻肝热。心火炽盛,心急烦躁,坐卧不宁者,加重黄连为6克、栀子为15克直折心火;热伤心阴,心悸、出汗、口干、舌苔干者,加天冬15克、黄柏15克清热养阴;热入营血,彻夜不眠,急躁不安,舌红绛而干者,加丹参15克、琥珀6克凉血清心、养心安神。肾阳偏虚,夜尿频多,迟寐早醒,常觉似睡非睡,舌黯胖者,加重肉桂为6克,再加夜交藤15克交通心肾。(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王鑫 甘肃中医药大学 王淼 张丽敏 整理)
心力交瘁:心力透支而致精气血大伤
(2022-10-13
08:39:39)[编辑][删除]
摘自2022-10-12中国中医药报
徐文兵 北京厚朴中医诊所
瘁,偏旁是病字边,本意是床。生病时卧床不起,所以与生病有关的字都用这个偏旁,而医生看病叫“临床”;“卒”是死的意思。病危快不行了,就是瘁。心力交瘁的意思就是劳心劳力过度,透支到了极限,人快不行了。
“瘁”指心与力的过度透支
诸葛亮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的也是这个“瘁”字。还有一个类似的字“悴”,发音和“瘁”一样,常与“憔”连在一起用,即“憔悴”。中医认为“其华在面”,“憔悴”的意思是,内心的损耗表现在容貌颜色上,就是一副焦黑干瘪、没有光泽的样子。《史记》中描写屈原自杀前“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心力交瘁”用的是“瘁”,而不是“悴”。因为“悴”偏内心,而“瘁”兼顾心和力两者。
孟子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按说劳心者不用出力,劳力者不用操心,现代人理解,劳心就是动脑子,考虑问题,是脑力劳动。但这么理解问题就过于简单了。中国人把理性思考称为后天意识;而把先天本神,比如直觉、抽象、动情绪、动感情的思维称为动心,这与理性思维是两码事。理性思维也会带来巨大的气血消耗。在20世纪中日围棋擂台赛上,聂卫平出场,一人单挑日方五人,在比赛白热化的时候,聂卫平要求吸氧,最后戴着氧气面罩赢了比赛。据说每次比赛下来,棋手的体重都会减少几公斤,这不光是身体的损耗,还有炼精化气、物质变意识造成的消耗。当然比赛有胜负,胜负代表国家形象,背后又有民意,这些都给棋手带来了无形的心理压力,可谓既烧脑又劳心。
心力透支时,身体有警示
判断脑力劳动是否超负荷有个简单的标准,就是是否感觉到“烦”。烦的本意是火上头,内心也产生了厌恶、烦躁的情绪。碰到这种情况,就该给自己提个醒,做减法,该休息就休息。
判断是否劳心过度也有几个标准。早期看情绪是否稳定,中期看情感是否可控,晚期看饮食和睡眠如何。如果寝食俱废,那真的离死就不远了。就拿诸葛亮来说,他和司马懿相比,不提战功、政绩,单说寿命就差了20岁。据《资治通鉴》记载:“亮遣使者至懿军,懿问其寝食及事之烦简,不问戎事。使者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已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至数升。’懿告人曰:‘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诸葛亮从吃得少、睡得少,到吃不下、睡不着,从寝食不安到寝食俱废,这些都是将死的表现。清朝的雍正皇帝除了勤于政务以外,还得防着亲兄弟和近臣。烧脑用心,寝食俱废,最终精力不济,靠吃丹药兴奋续命,最后暴死,活了不到六十岁。
应对虚劳,调养是关键
劳心过度会导致虚劳。一个人什么都没干,却累得精疲力竭,原因在于内心波澜起伏,体内精气血大为消耗。
治疗虚劳的方法可以服用中药,也可以饮食调养,还可以采用静坐、站桩、针刺、艾灸、按摩等非药物疗法。
现代人生活在大都市,一般都在做体面的脑力工作,但是其中各种算计和谋划,基本上都在烧脑劳心。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有饮食和睡眠的问题。可悲的是,这些人不是找医生去调养身心,而是认为自己的运动量不够,所以就去劳力,健身“撸铁”、高温瑜伽、健走快跑,甚至来个半马、全马。很多人练着练着,跑着跑着,一头栽倒猝死了,中医称之为心力交瘁。
刘启廷运用《金匮》胸痹心痛三方经验
(2022-02-24
09:25:36)[编辑][删除]
摘自2022-2-23中国中医药报
刘荔 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
山东省名中医刘启廷从事中医临证70余年,对中医经典潜心研究,娴熟于胸,善于借经方之精练、时方之轻灵,临床用药量少效著,直中病所,以简便廉验著称。今总结介绍刘启廷运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三方经验,供同道参考。
临证经验
瓜蒌薤白白酒汤治阳虚胸痹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条文: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辨证要点:胸闷气短,呼吸迫促,气不接续,咳嗽吐痰,胸背牵痛,脉沉细,舌淡苔白。证属胸阳不振。
药用:瓜蒌实30g,薤白15g,白酒适量。上三味,同煮,取400ml,分温再服。
方解:方中瓜蒌开胸通窍,荡涤痰浊,为君药;薤白辛温通阳,豁痰下气,以宣通上焦之阳;白酒温经通络,引药直达病所。
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痰瘀胸痹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条文: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辨证要点:胸闷气短不得卧,心痛彻背。证属痰饮壅盛。
药用:瓜蒌30g,薤白9g,半夏15g,白酒适量。上四味,同煮,取800ml,温服200ml,日3次。
方解:本病病机为胸阳不振,痰湿壅塞胸中。治法为通阳散结,豁痰下气,逐饮降逆。方中瓜蒌开胸涤痰,薤白疏滞散结,半夏逐饮降逆,祛痰开结,白酒温经通络。因本病机较瓜蒌薤白白酒汤重,故于前方加半夏以加强豁痰降逆之力。
枳实薤白桂枝汤治气结胸痹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条文: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
辨证要点:胸痹,心中迫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气逆上冲心胸。
药用:枳实9g,厚朴12g,薤白9g,桂枝3g,瓜蒌15g。上五味,以水2000ml,先煮枳实、厚朴,取1200ml,去渣,纳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方解:本条胸痹有心下痞、胸满、胁下逆抢心等症候,痞气较重。胸痹是有形的痰水,故痛而不满。痞气是无形之气,故满而不痛。如果既痛又满,就是痰水与结气相兼。对有形之痰水,用瓜蒌、薤白豁痰开结,对无形之气,则用枳实、厚朴来消痞泄满降逆。用桂枝温通阳气,兼能振降逆气。诸药合用,祛邪即可安正,养阳即可逐阴。
以上三方为治疗胸痹的主要方剂,胸痹为胸阳不振,痰浊水饮上居胸位所致,其主要临床表现有胸闷、气短,或胸痛彻背,背痛彻心,或见心悸、喘咳,舌苔白腻,脉弦滑,或寸弱关强。寸弱为胸阳不振之象,关强为中焦有痰饮、阴寒内盛之征。故用瓜蒌薤白白酒汤通阳散结,豁痰下气,可作为治疗胸痹的基础方。在临证时,若见痰涎壅盛,胸闭塞较甚者,在瓜蒌薤白白酒汤的基础上加半夏,即为瓜蒌薤白半夏汤,以逐其痰饮,降其逆气。也可将本方与苓桂术甘汤合用,以增逐痰饮之功,气滞者,加陈皮、枳实、香附;瘀血者,加丹参、降香、红花、赤芍、川芎、郁金等。若痰浊上乘,胸阳痹阻的同时,气滞现象较为明显,气滞较重,影响胃腑,旁及肋胁,故其证候特点是胸满,心下痞,胁下气逆冲胸,腹胀,大便不畅,舌苔厚腻,脉弦紧。治疗应在宽胸开结的同时,重用理气之品,如枳实、厚朴,以理气降气,除满消痞。
典型医案
案一
陈某,男,51岁,2015年11月5日就诊,医专教师。主诉:胸闷、气短,胸痛彻背,背痛彻心,经多方治疗无效,来院就诊。患者面浮体胖,呼吸气短,舌质淡,苔白腻,脉滑紧。证属胸阳不振,水湿内停。治以通阳化气,化痰逐饮。方用瓜蒌薤白白酒汤,药用:瓜蒌30g,薤白15g,白酒适量。先煮前两味,煎好后趁热入白酒,温服。5剂后,患者诉服药后胸闷、气短明显减轻,胸背痛症状减轻,仍有呼吸气短,予上方加茯苓30g、桂枝15g,通阳化气利湿,继服5剂。5天后复诊,患者面浮减轻,自觉身轻,呼吸一如常人,嘱患者停药观察,注意饮食调节,可多食萝卜、生姜,行气化痰除湿,以防复发。
案二
张某某,男,56岁,2015年5月6日就诊。主诉胸闷憋气、胸胁胀痛放射至背痛,阵发性发作,每劳累受凉则加重。平时痰多,呼吸气短,查见患者形体虚胖,面色紫黯油光,口角流涎,舌体胖大,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滑。证属胸阳不振,寒湿内遏,痰涎上泛。治宜温阳化湿,化痰消饮。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药用:瓜蒌30g、薤白15g、半夏15g,白酒适量。先煎前三味,取汁,服用前加白酒适量,趁热温服。服药5剂后,自觉胸闷憋气、胸痛彻背减轻,仍有痰涎较多,治疗上方加茯苓30g、制南星15g、生姜3片,以利湿燥痰,取药5剂,依上法服用。5天后复诊,自述痰涎明显减少,仍稍有气促感,舌苔白腻,寒湿尚存,故予前方继服。又5天后复诊,喘促、胸痹、痰涎均明显改善,体力恢复,食欲增加。嘱患者停药,进行生活调理,多运动,饮食清淡,多食生姜萝卜,健脾以化痰湿。
案三
齐某某,男,65岁,2015年3月24日就诊。主诉胸闷气短,胸胀憋气,自觉有气流从胁下上冲胸部刺痛不舒,伴见心烦意乱,焦躁不安,多次诊疗效不显。查见患者形体虚弱,面色晦暗,舌质紫黯有瘀斑点,脉滑而紧。证属胸阳不振,气滞血瘀。治宜温阳化气,行气活血。方用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味,药用:枳实15g,厚朴12g,瓜蒌15g,薤白12g,桂枝10g,丹参30g,桃仁15g,赤芍15g,降香15g,红花15g。每日1剂,水煎,分四次温服。服药5剂后,自觉胸闷憋气稍有缓解,仍有胸背痛,活动后则心慌气短明显,治疗前方加檀香15g,水煎服,日1剂。又5天后来诊,患者自觉胸中气畅,憋闷缓解,疼痛消失,能够从事一般劳作,舌质红,苔白,脉缓。嘱患者停药观察,要保持情绪稳定,饮食清淡,戒烟戒酒,适当运动,并以生姜、大枣代茶饮。
以上3例患者胸痹的形成均为寒湿内遏、胸阳不振,导致痰湿血瘀、络脉痹阻,引起胸痛彻背、心悸气短。故治疗采用温阳化气,开胸化瘀,理气活血为大法。方选瓜蒌薤白白酒汤加味,以瓜蒌宽胸化痰,薤白温阳豁痰下气,白酒引药上行,又可活血祛瘀,加用桂枝通阳化气,茯苓化湿祛浊,枳实、厚朴宽胸下气,半夏化痰降浊,降香、檀香、丹参、桃仁、赤芍行气散瘀,活血通络止痛。
摘自2022-2-25中国中医药报
李岩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对农民来说,雨水节气是春季田间管理、备耕的关键时期,春天的播种决定着一年的收成。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雨水节气也是播下健康、幸福种子的关键时期。
进入雨水节气,很多人容易出现体倦乏力、失眠的症状,可以练习舌操进行调整。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舌不仅与心息息相关,与五脏都关系密切,所以中医通过观察舌色、舌体、舌态、舌苔,可以洞察人体气血运行的情况。《医学入门》云:“心之本脉,系于舌根;脾之络,系于舌两旁;肝脉循阴器,络于舌本;肾于津液,出于舌端。分布五脏,心实主之,故曰:诸经皆会于口。”运动舌尖可调理心肺,心为“神之舍”,神安就能很好地入睡;舌根属肾,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运动舌根可以补肾、健脑、醒脑;舌旁属脾,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锻炼舌两侧肌肉可健脾强胃,活跃气血,使气色良好,精力饱满。下面就来一起学学如何练习舌操。
伸舌运动
舌向口外缓慢,用力伸出。主要锻炼舌垂直肌和部分舌外肌功能。
卷舌运动
舌尖抵至上犬齿龈,沿着硬腭用力向后卷舌。主要锻炼舌内肌群中的舌上纵肌和部分舌外肌功能。
顶腮运动
舌尖用力顶在左腮部,复位后同法用力顶在右腮部。主要锻炼两侧舌内肌群及其舌横肌和峡部各肌群等。
咬舌运动
用上下齿轻咬舌面,边咬边向外伸,同法缩回口内,咬一下发一声“da”。主要锻炼舌内肌群中的舌垂直肌,部分舌外肌和口轮匝肌等。
弹舌运动
舌尖抵至硬腭后快速在口内上下弹动。主要锻炼舌内肌群中的舌上下纵肌和部分舌外肌。
以上每个动作八拍为一组,每日练习1~2组即可。
吞津运动
在上述操练中,每当津液盈时,可分3次缓缓咽下。
春天乍暖还寒,雨水之后,气温仍然偏低,由于空气中水分增加,导致气温不仅低,而且寒中有湿。这种湿寒的气候对人体内脏和关节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体质偏弱、有心血管病和关节病的朋友要注意“春捂”,护卫生发之阳气,尤其注意腿脚的保暖,可以遵循“下厚上薄”的穿衣原则,将保暖的重心放在下肢,能更好地防止春季疾病的入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