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雨”之象认识人体正常汗出
(2022-10-14 05:06:01)摘自2022-10-13中国中医药报
刘璐 杨婉 张英栋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一场春雨,这场春雨有如下特点:1.持续时间长;2.分布范围广;3.速率均匀适中、不疾不徐;4.程度似下非下、似有若无。
以下诗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场春雨:1.“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句诗中的重点是“一夜”:雨整晚下不停,形容时间之长。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2.“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这句诗帮我们理解范围,其中重点当是“一山”,春雨下遍满山,催开了漫山的花朵,形容春雨下得范围广。3.“柳絮风轻,梨花雨细”,这句诗中的重点是“轻”,细雨若柳絮纷飞,雨下得很从容,不紧不慢,轻轻暖风吹得柳絮纷飞,细细春雨打湿梨花。4.“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其中的重点是“欲”,雨似下非下,似有若无,欲沾湿衣裳,一个“欲”字把雨量之小描述得淋漓尽致。上述这些诗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春雨”的四个方面。
《伤寒论》桂枝汤方后注:“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对人体正常的汗出提出以下几点要求:1.出汗的时间是“一时许”,是希望汗出能持续较长时间;2.出汗的范围是“遍身”,希望出汗的范围越广越好;3.出汗的速率为“漐漐”,强调不疾不徐。4.出汗的程度为“微似有汗”,即出汗量要少,无限趋近于零。如果出汗可以满足以上四点要求,那么汗便是“正汗”,它不仅能滋润全身皮肤,还是人体健康的标志。
一位来自东北的博士患者写下的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身体内的这场“春雨”。雨从身体内下到皮肤里面,润透皮肤,体现在皮肤外面即是“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实际上体现的是身体整体的控制和协调能力。患者刘某,男,33岁,自述:“在住院期间,我明白控汗的标准是:感觉不到皮肤凉。标准如下:时间持久,范围全身、均匀,速率不快不慢,程度为微似有汗。我控汗的体会如下:1.时机:最爱出汗的时候无汗,例如运动、走路、吃饭、喝水后,身体无汗;2.范围:最爱出汗的部位,包括前胸后背腋下无汗,这两个极端情况把握住,其他情况应该也能得到较好控制。感受就是,用手背抚摸皮肤,暖而不干,就应该是无汗——将汗、欲汗却又无汗,达到一滴汗出遍全身的效果。”
春雨的“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正常的汗出。在治疗疾病时,以正常的汗出为目标,采用各种方法使机体整体恢复健康状态,这就是广汗法治疗各种疾病的核心机理。不论是各型糖尿病,还是银屑病,甚至癌症患者术后的治疗,我们都会用到“测汗”——测量目前的状态与正常汗出的距离,然后以前文所述“正常汗出”为指引,努力调整,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前一篇:丁樱:序贯辨治小儿肾病
后一篇:心衰的早期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