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15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 作者:薛征
小儿肺脏娇嫩,不耐寒热,卫外不固,极易感邪。因此,肺系疾病占儿科疾病十之六七,及时准确的治疗尤为重要,一旦失治,娇肺遭伤不易愈。首届全国名中医、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贾六金针对肺系疾病总结出“治肺六杰”,即具有特殊功效的六味中药:麻黄开肺闭、黄芩清肺热、黄芪补肺气、葶苈子泻肺实、甘遂逐肺饮、皂荚消胶痰。
麻黄有发汗、开闭平喘、利水之功,为治肺要药。《本草纲目》言:“麻黄乃肺经专药,故治肺病多用之。”经方中多有用之,如麻黄汤、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等。贾六金擅长用麻黄治疗诸多肺系病证,特别是咳喘病,不论新久,均可用之,常与杏仁相使,“麻黄常常以杏仁为助臂”。麻黄非特治表证,凡里病可使从表分消者,皆可用之,故贾六金用生麻黄于气阳不足者,每获良效,称麻黄为治肺杰出要药。
黄芩苦寒,集清热燥湿、清热泻火、清热解毒于一身,主入肺经,专清肺热。黄芩治肺热是李时珍的亲身经历。《笔花医镜》称黄芩为清肺猛将,贾六金称其为清肺第一要药。承张仲景用黄芩之三法:协柴胡清气分之热,协芍药泄迫血之热,协黄连能解热生之湿。温热病和肺热咳嗽是必用之品。除协柴胡以解热自拟银柴退热汤外,协菊花以清热通窍于风热鼻鼽,伍皂刺清热解毒于肺热痤疮,同黄连、茯苓等配伍治湿热泻泄痢。
黄芪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之功。黄芪为补气要药,通过补益肺气,使卫气充分发挥“温分肉,肥腠理,司开合”之功,使人体正气健旺。贾六金临证擅长重用黄芪,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汗证、遗尿等病证;并以黄芪治疗小儿烂乳蛾,取托毒生肌之功,疗效显著。
葶苈子大苦、大寒,作用峻猛。《本经》言:“主癥瘕积聚……破坚逐邪,通利水道”,故凡水气坚留一处有碍肺降,宜用之。葶苈子泻肺实、逐痰水,为治肺要药,主治渗出性胸膜炎、胸腔积液、咳喘、水肿等病证。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葶苈子除止咳平喘外,有强心、利尿及抗菌等药理作用。
甘遂有毒,有泻水逐饮、消肿散结之功,可用于身面浮肿、大腹水肿、胸胁积液及风痰癫痫的治疗。甘遂性径直行,祛经络隧道间水,上至胸中,下至于腹。贾六金师张仲景之法,擅用甘遂主治悬饮,作用显著,因其泻水之力峻猛,称其为“破水饮”之要药。
皂荚祛痰作用强,药力峻猛,可用于顽痰阻塞、胸闷咳喘、咳痰不爽之胸中痰结证,西医称痰栓。《金匮要略》称皂荚丸所治之“痰”,其性黏、浊、老、顽,用皂荚宣壅导滞,利窍涤痰。《本经疏证》言皂荚于“肺有寒邪,黑痰胶固不可拔而为喘咳膺胸咽喉之疾者宜之”。因其祛痰作用峻猛,贾六金继承《经方实验录》经验用于顽痰壅滞胸中咳逆上气者。因有小毒,宜中病即止。(薛征
上海市中医医院)
虚人肺炎方【草根一生】
(2015-06-03
04:26:25)[编辑][删除]

肺部感染之典型者如急性肺炎,乃风温热邪入于气分,若素体虚弱,或产后、术后患者,每因气阴两伤,以致邪势留恋,其体温高,呼吸促,脉搏虚数,胸闷痛,咳嗽咯痰,或为铁锈色,或黄稠,一般情况较差,治疗必当邪正兼顾。 组成及用法:红参9克,生石膏24克(先煎),炒知母6克,桔梗6克,前胡9克,杏仁12克,川贝母9克,瓜蒌壳15克,连翘9克,茯苓15克,鱼腥草30克, 白前9克, 法半夏9克,冬瓜仁15克,芦根21克,薏苡仁15克,甘草3克,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虚人、产后、术后之肺部感染。
解析:本方乃白虎人参汤、千金苇茎汤加味,可益气养阴清宣肺热。若舌红而苔不腻,当去茯苓,加山药、泡参。在加败酱草、金荞麦等以解肺热之毒。
治疗肺炎的秘方:清肺饮(谢昌仁)
2021-08-25 阅 1 转 21
【组成】金银花12g,连翘12g,薄荷6g(后下),荆芥8g,杳仁10g,冬瓜仁12g,薏苡仁12g,桃仁6g,黄岑10g,浙川贝母10g,芦根20g。
【功效】疏风清肺,化痰泄热。
【主治】肺炎,属风热犯肺,痰热蕴结者。症见发热微恶寒,咳嗽痰自或黄,咽痛,胸痛,口渴欲饮,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滑数。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方解】方中金银花、连翘辛凉透表,清热解毒;薄荷疏散风热而利咽;剂芥穗辛而微温,开皮毛而助发散表邪:冬瓜仁、惹苡仁上清肺热而化痰,下利大影而渗湿;黄芩清泄肺热,燥湿以助消痰;査仁、肃肺下气;桃仁活血润肠;浙川贝表,又可内化痰热而治肺;既可上清肺热而化痰,又可下利大肠而渗湿,使痰热从
母、芦根既可清肺化痰,又可润燥而治热伤阴津。诸药合用,既可外疏风热而解大便而解,共奏疏风清肺,化痰泄热之功。
【加减】若热甚加石膏;口渴加花粉;气喘加桑皮;便秘加大黄;痰稠加金麦。
【点评】本方系由银翘散合千金苇茎汤化裁而成。对风热犯肺,痰热蕴结之风温证甚为合适,临床应用,多获良效。
【验案】卫某,女,34岁。2周前汗出受风,开始发热,夜间尤甚,体温39,微恶寒,明痒,咳嗽吐痰,黄白相间,量多,左下胸部隐痛,口干欲饮,者中根黄厚,脉滑数,大便8日一行。近来体温高达40.8,西医诊断:左下肺炎
证属风温犯肺。治宣疏风清肺、化痰泄热,予清肺饮。连服4剂,体温渐降,已不恶寒,有汗不多,咳痰稠而量少,胸痛不显,苔黄腻渐退,脉濡滑不数。原方去薄荷、荆芥,加鸡苏散12g,豆卷12g,赤白芍、赤茯各10g。又服4剂,发热已平,微咳,痰少色自,左胸不痛、苔薄黄,舌质偏红、脉濡。上方去豆卷、信,加沙参、丝瓜络以乳固疗效。
【简介】谢昌仁,生于1919年,江苏南京人。先承其父传,1946年毕业于南家国医传习所,1953年毕业于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曾任江苏中医学会理事,南京市中医学会副会长等取。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描导老师,主任中医师。从医6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精研医理,崇尚实践,重视辨证论治,擅长治疗急重及内、妇科杂症,尤擅长治牌胃病、时令病、中风及各种疑难杂症。发表论文30余篇,有10余篇医案录入《中国现代名医医特华内,另有5篇列入《当代名医临证精华》专辑之中。
通信地址:南京市金陵路一号,南京市中医院 邮编:210001
作者
古道瘦马王幸福
患者:周某某,女,12岁。
病史:患大叶性肺炎,在咸阳某医院住院治疗三天,发烧不退。
刻诊:脸微泛红,高烧39.6°C,微咳,痰少,胸不适,口微渴,食欲不佳,大小尚可,舌微红苔薄白,脉浮濡数,西医诊断大叶性肺炎。中医辩证:肺热咳嗽,痰瘀阴伤。
处方:柴胡30g 黄芩25g 鱼腥草30g 金荞麦25g 生石膏50g 半夏12g 北沙参30g 生薏米30g 生姜6g 生甘草15g 桔梗10g 大枣3枚(切)三剂,水煎服,日四次,温饮。
一剂热退,三剂后,咳痰消失。又以小柴胡汤原方加焦三仙,三剂,痊愈。
——古道瘦马医案
古道瘦马按:
此方为《伤寒论》中小柴胡汤加减而成,经方大家胡希恕老先生,生前最喜用小柴胡汤加石膏治疗肺炎,且效果显著。
浙江名医杨继荪先生一生治疗痰热咳嗽,善用黄芩、鱼腥草、金荞麦角药,号称清肺热“三板斧”,疗效卓越。我吸取二位前辈经验将二方合为一体,加入甘草桔梗汤,专治肺热咳喘证,取效更速。
附:肺炎有效方
【主方】柴胡30g 黄芩30g 鱼腥草30g 金荞麦30g 生石膏50g 半夏12g 党参30g 桔梗10g 生姜10g 甘草15g 大枣3枚。
【主冶】高烧、咳嗽、胸痛、痰多之肺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