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胸痛彻背
瓜蒌薤白白酒汤
背痛连胸
秦艽天麻汤
神希园
|
分类:
中医方剂、偏方
|
作者 神希园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些十分微妙的事情,比如胸痛连后背,这种中医称之为“胸痛彻背”,往往病情很复杂、很危重,中医所说的“真心痛”“胸痹”等疾病,大多都有这个症状,因此需要急救。但是如果反过来,背痛连前胸,中医称之为“背痛连胸”,这种情况下,虽然病情没那么简单,但是一般却没那么危重。
因此,在中医世界里,即便有些疾病的症状看上去相似,但往往病因病机和发病逻辑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治疗合预后也往往会有很大不同。如果是胸痛彻背,医圣张仲景有一个经典名方,效果良好,它就是瓜蒌薤白白酒汤。而治疗背痛连胸,清代名医程钟龄也有一个奇效良方,它就是秦艽天麻汤。
说到瓜蒌薤白白酒汤,可能很多人对它比较熟悉,因为现代它可以用于治疗胸痹、心肌梗死、心绞痛、陈旧性胸内伤等疾病[1]。但要说到秦艽天麻汤,可能很多人对它比较陌生,因为它没有瓜蒌薤白白酒汤那么出名,使用频率也没有瓜蒌薤白白酒汤那么高。即便如此,好方从不应该被埋没,应
标签:
背恶寒
腰部恶寒
四肢恶寒
半身恶寒
身热足寒
|
分类:
中医
|
口述/张海峰 整理/张晓萍
简介:张海峰
(1915—1988),江苏镇江人。江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中医师,著名脾胃病专家,毕业于江西中医专门学校。
张海峰生于世代医家,幼承家学熟读经典。1936年毕业于江西中医专门学校,先后在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江西省中医院从事临床教学。张海峰长于诊治内科疾病,对脾胃学说有较深研究。他治医严谨,又能融会新知,提倡中西医结合,擅长中医内科急慢疑难病的治疗,对中医阴阳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的研究造诣颇深,尤其对中医脾胃学说的研究卓有成就。发表医学论文数十篇,编写中医教材及专著数十万字。著有《脾胃学说临证心得》,撰有《辨病与辨证》、《五脏辨证施治纲要》等论文。
但寒不热的“恶寒”,是指全身恶寒,是阳虚的特征。“局部恶寒”在表现上与全身恶寒不同,它仅局限于身体的某一部分恶寒。原因也大多和阳虚有关,但治疗则因表现部位不同而各有其特点。
常见的“局部恶寒”有如下几种,谈谈个人在临床上的治疗经验。
一、背恶寒
标签:
脂肪瘤
黄芪
鸡内金
白芥子
|
分类:
中医
|
去年夏天,去上班的时候,我看见医院门口有个流浪汉,穿着破烂不堪的短袖,露出的胳膊上,有好几个鸽子蛋大小的疙瘩。
治了几十年病,我看了一眼就知道,他这是脂肪瘤。
我上前问了他的情况,陕西省渭南人,大概有60岁,不知为啥沦落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我在门口给他买了几个包子,吃完后带他进了医院。
检查完情况后,我发现他胳膊上、背上一共有20多处脂肪瘤,有大有小。
他一直小心翼翼的对我说:大夫,你不要给我治,我没有钱。
我对他说:你这病花不了几个钱,我给你掏了。
拟方:黄芪,鸡内金,白芥子。
(编者注参考剂量:黄芪30,鸡内金5-10,白芥子10)
他有点不相信的说:大夫,我虽然不懂医,但你想用三味药就能消除脂肪瘤,会不会有些少?
我对他说:中医治病,不在于药多,更不在于药贵,用对了,一味药都能治病。
结果呢?
他用了半个月,身上的脂肪瘤就开始有变软、变平的迹象,我让他继续用药,一个多月后,身上的脂肪瘤已经没有了,就好像没有来过一样。
标签:
脑梗
脑髓失养
痰浊上蒙清窍
|
分类:
中医
|
记得有一次,我去甘肃那边援医,遇见一位脑梗的村民。
他说他脑梗3年了,最初发病是因为一次争吵后晕倒,于是就出现了脸歪嘴歪的现象,去医院检查为'双侧脑梗塞’。于是就用了很多维脑路通、脉通等药物。
后来他半身经常有麻痹之感,慢慢的就出现半身不遂。而在这3年期间做过很多次溶栓,每当溶栓后,症状能够有所缓解,但是过不了多久,又回到原位。
刻诊,见患者言语迟钝且毫无逻辑,情绪不稳定。舌质偏红,苔薄白,脉象弦细稍数。
了解到情况后,我准备开一张行气活血的方,这时刚好隔壁村的土郎中找我借药材,看到我的方子后,一巴掌打掉,并说:这脑梗就是尿液上脑,通尿就行了!
我听到他说的话,感到十分的不可思议,便激动和他对了起来,最后我还说了一句:你这方子要是有用,我倒立翻过山头去你家找你。
而土郎中却说:年轻人你懂得辩驳是好事,我就看你到时候怎么倒立找我。
而患者也将信将疑的拿着土郎中的方子,结果应用7剂,精神状态大大改善,头脑反应开始趋于正常,语言也流利不少。最终不到1个月时间,患者言语自如
标签:
体气
川芎茶调散
开鬼门洁净府
高鹏翔
|
分类:
医案
|
作者 高鹏翔
高鹏翔,男,1949年9月生。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吉林省名中医。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6部,其中主编1部,副主编3部,参编卫生部规划教材2部。
向年工作期间,余在门诊遇到过两例“体气”的患者,因病例较为特殊罕见,今介绍如下。
病例一
李某,女性,41岁,2009年4月初诊,患者就诊时有一种熏人的气味,一旁人闻之皆受不了。
患者自述10年前因生小孩后而得,10多年来,这种异常气味一直困扰着自己,上班时别人不愿意就近坐,自己的内衣一日不换,第二天自己闻着都穿不了。
为此,她就诊于省内外各个大医院的皮肤科、内分泌科,求诊于多位中西医,均未能明确诊断。有的医生也曾给开过一些中西药,均未能见效。经友人介绍来我院门诊,请余诊治。
笔者视患者身体较健,体态略胖,面色红润,查体排除腋臭症。舌质暗红,苔黄腻,脉象濡,呈浮而细软。追问其平时不爱出汗,二便正常。
实言,余以前也曾见过此证,余反复询问病史后,得知李某10年
标签:
舌质紫暗
青紫舌
潘文奎
瘀血
阳虚
|
分类:
中医
|
作者 潘文奎
舌质紫暗一般均从瘀论治,且近年来更从微循环检验发现青紫舌乳头襻顶瘀血、微血管丛扩张、血细胞聚集,证实微循环瘀滞与青紫舌之间有密切关系,更进一步肯定了紫舌作为活血化瘀法的指征之一。
然而,余积30年之经验,从临床诊察发现青紫舌诚然有血流减慢瘀滞的病理,但其却存有阳虚气不运血的病机,尤其在冬寒之季,阳虚之病机更为多见,故主用温阳通脉之法,不采活血化瘀之技,频频获效,兹略述此诊治体会。
舌质紫暗是为瘀血之象征,如何从中窥测其存有阳虚之病机?余从四方面予以辨识:
一是舌质之紫暗是全舌抑系局部。若系瘀血之由,其常可见瘀斑或紫斑,全舌之青紫色深浅不匀,而阳虚所致常全舌一片紫暗,色泽均匀,且紫色泛青,有缺氧之兆。
二是舌下青筋是迂曲努张还是仅现青筋。凡血瘀者此舌下静脉大都努张且延伸至舌尖部,而阳虚者常可见青筋始于舌中部,坦直前伸,末端不达舌尖,翘舌以视之,呈上尖下粗之锥形。
三是舌面。瘀血者常呈苔净而质偏干,阳虚者多
标签:
舌心疼痛
脾湿心火
泻黄散
导赤散
高建忠
|
分类:
医案
|
整理/徐春丽、冯文全
高建忠,山西中医学院傅山学院副院长,长期担任山西中医学院传统中医班导师,从事中医经典方剂治疗疑难杂病的临床研究,临床上擅长使用中医“霸道法”治疗急性危重病,使用“王道法”治疗慢性疑难病,于2013年5月在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开设“经方门诊”。提出“明辨外感、内伤,经方、时方并重”的学术主张。撰有《临证传心与诊余静思》《读方思考与用方体会》等专著。
教材中的辨证用方是标准和规范的,临证中的辨证用方是鲜活和灵动的。跟随老师抄方,每每能体会到临证辨证用方的艺术性。
一、医案举例
杨某,男,29岁。2010年9月11日初诊。
主诉舌心疼痛3天,无明显诱因,余无不适,纳可,便调。舌质暗红,舌苔白,舌心未见异常,脉弦缓。
该患者表现为舌心疼痛,无明显诱因,也无其他任何伴随症状,舌象、脉象似乎也不具备典型特异性。如果从直接的辨脉证来看,几乎无证可辨。
类似病例在临证中并非少见。老师临证特别重视方证对应,但在辨
标签:
白痰有泡沫
肢体酸痛
眼眶痛
舌红苔垢腻
动则汗出
|
分类:
中医
|
新冠肺炎的三十种辨证论治法
时光危机 2020年2月24日07:32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一直都在思考:我们作为一名医生,为什么要学医?而人类作为世界上最高等的智慧生物,人类为什么要有医学?
医学没有好医学和坏医学之分,只有能不能救人之分。医学是人类和疾病斗争的过程当中产生的一种救死扶伤手段而已,不是拿来做门派的斗争,又不是武侠小说。即使是武侠小说,峨眉派也好,崆峒派也好,你天下功夫还是一样的出少林。
而医学呢?不管你伤寒派,内经派,温病派,火神派,补土派,你天下中医它都是一个道理,它的目的只有一个,都是在与疾病的斗争过程当中治病救人。
这次疫病当中,我就发现,适合用伤寒方的有效,适合用温病方的也有效,既然它们都有效,那你还分什么伤寒和温病呢?你只分你把人救活了没有,这才是重点!
有这么一句话“外邪感人,受本难知,因发知受,发则可辨”,这段话的意思很明显,只要是邪气侵袭人体,本来我们是不知道它会出现哪些情况,只有它发生了症状
(2022-12-24 21:45)
作者 陈存仁
一、药食类
陈皮
陈皮是柑橘类的皮制成的,因为陈久之后,没有燥烈的性质,对化痰有专长。还有一种中药,叫做半夏,也是以陈者为佳。
这两种药配合起来,名为“二陈汤”,是化痰的名剂。通常可以单独用陈皮作为饮料,也可以与半夏同煲为茶剂,对化痰有益。
橘皮
橙、柑、橘、柚的皮,都能通气化痰,其中以橘红最良;但橘红价昂,可用普通橘皮培干煲水,亦有相当功效,这是适应大众的经济方法。其实进食橘皮,不但能化痰,它含有的丰富维生素C还有养生的价值。若干国家,将橘皮制成橘皮酱或橘皮啫喱,也算是高贵有益的食品。我们在平时进食橙、橘、柑、柚时,保留它的皮,也是废物利用的经济良法。
冬季上市的潮州柑、四川柑、蜜柚橘、新会橙、沙田柚,除了皮之外,还有一层白色内膜,名为橘白或柚白。这种东西,也有轻微化痰的作用。在橙橘之内,还有一种网络状的细丝,名为“橘络”。本草书说它能化痰通络,只是效力微不足道,而且售价相当昂贵。
橘红
橘红是大型的橘
作者 陈允斌
儿子去年冬天就得了一次感冒,记得那天夜里他烧到39,吃什么吐什么,给他喝了一小杯蚕砂竹茹陈皮水,第二天早上一点事没有了,很精神地上学去了。
我的曾外祖父传下来一个退烧的秘方,全家几代人一直在用,效果十分神奇。
母亲年轻时候,有一次因为急事走了三十多里路,当时正好是冬天,吹了一路冷风,回到家就发高烧了,头暴疼。那时父亲还在跟母亲谈恋爱,见她烧得厉害十分着急,外婆很镇定地给妈妈吃了一剂自己配的退烧药,第二天早上她就神清气爽了。
父亲亲眼目睹此事,感觉不可思议的神奇,从此以后对我家的祖传医术深信不疑。母亲常常得意地跟我们说:“这么多年来,不管我给你爸爸端上一碗什么东西,他问都不问,就一口喝下去,因为他太相信我们家的医术了呀!”
这个退烧的药方其实很简单,一共只有三味药:蚕砂、竹茹和陈皮。
蚕砂虽然是中药,但是日常生活也常用到。它可以做成蚕砂枕头,好多百货商场里边都有卖的。睡觉用这种枕头可以清肝明目。蚕砂枕头里边装的一粒粒黑色的像小沙粒一样的东西就是蚕砂。
蚕砂又叫做蚕矢,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