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医名方六君戊己砂胡汤

(2022-10-09 10:14:00)

摘自2022-9-23中国中医药报
夏斌,1945年出生,重庆市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重庆市合川区中医院主任医师。从医57年,擅长诊治中医内科疑难杂症,对痰饮、肺胀、胸痹、心悸有深入研究。著有《雅俗医学》《夏斌医论集》等作品。
组成:党参12g,白术12g,茯苓12g,法半夏9g,陈皮9g,黄连6g,吴茱萸3g,白芍15g,砂仁6g(后下),延胡索9g,炙甘草3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600ml,分早、中、晚3次温服。
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化痰,养血祛瘀,清肝和胃。
主治:脾胃虚弱,肝郁化火,痰饮内停,气滞血瘀的胃痛。证见胃脘疼痛,灼热烧心,胁肋胀满,口苦咽干,渴而少饮,嗳气吐酸,纳呆肠鸣,大便不爽,小便短黄。舌暗红,苔黄,脉沉弦或沉缓。
方解:方中党参健脾益气,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健脾渗湿,陈皮理气化痰,半夏燥湿化痰,砂仁醒脾化湿,黄连清肝泻火,吴茱萸疏肝解郁,白芍养血缓急,延胡索活血化瘀,炙甘草益气补中。
胃痛之病,临床以五行生克制化无序,病情虚实夹杂者最为常见。虚以脾胃气虚,痰湿内生为主。实与肝郁化火,气滞血瘀相关。肝属木,主疏泄;脾胃属土,主受纳运化;木性升发,土受木制。若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横逆犯胃,导致木郁土虚;或脾胃虚弱,肝气有余,乘脾犯胃,导致土虚木乘,胃痛之病即成。
胃痛病机多为脾胃虚弱,肝郁化火,痰饮内停,气滞血瘀。治疗应当健脾益气,燥湿化痰,养血消瘀,清肝和胃。六君戊己砂胡汤由香砂六君子汤、戊己丸化裁而成。香砂六君子汤出自《医方集解》,由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香附、砂仁组成,原为脾胃气虚、痰湿滞于中焦而设,有健脾和胃、理气止痛之功。该方对脾胃病有以补为主、补中寓疏的治疗优势。《伤寒绪论》说:“盖人之一身,以胃气为本……是知四君、六君为司命之本也。”戊己丸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黄连、吴茱萸、白芍组成,有疏肝理脾、清热和胃之功,主治肝脾不和证,症见胃痛吞酸、腹痛泄泻等。临床以六君戊己砂胡汤治疗此类胃痛,收效满意。
加减运用:肝胃不和明显者,酌加柴胡、香附、枳壳疏肝和胃;脾胃气虚明显者,酌加黄芪、山药、莲子益气养胃;胃阴不足者,酌加沙参、玉竹、石斛滋养胃阴;脾胃虚寒者,去左金丸,加黄芪、桂枝、干姜益气温中;气滞血瘀较甚者,伍丹参饮行气祛瘀;肝脾不和较甚者,视其寒、热、虚、实情况,调整戊己丸比例疏肝和脾。
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中晚期胃癌、慢性胰腺炎、慢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等病,凡证属脾胃虚弱、肝郁化火、痰饮内停、气滞血瘀者,均可予六君戊己砂胡汤随证加减治疗。
(重庆市合川区中医院 陈有军 秦莉 整理)

真武汤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2018-05-08 15:56:42)[编辑][删除]


王波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三院

冯某,女,40岁。2016年11月8日,因多年腹痛病史,在西医院确诊为“肠易激综合征”,并经多方治疗无效,任由病情纠缠发展,只用西药止痛药、抗焦虑抑郁药维持。诉腹痛腹胀十余年,尤其是左下腹和脐周隐痛。喜温喜按,腰膝酸软,下肢冰冷,烦躁易怒,并伴有严重头晕头痛,失眠多梦,查:舌胖大,苔白,脉沉弦。

诊断:腹痛(肝郁脾虚,上热下寒证)。

处方:潜阳封髓丹合四逆散加减。并尊东垣之法,合入风药:黑附子15克,干姜15克,肉桂10克,砂仁15克,吴茱萸6克,黄柏10克,元胡20克,柴胡20克,白芍20克,枳壳20克,香附20克,防风15克,羌活15克,加生姜10片,大枣7枚。先服2剂,以观药效。

2016年11月11日二诊:服药之后腹胀更加严重,头晕也更加明显。考虑患者头晕严重,颇符合《伤寒论》水气病特点,予以真武汤加减:茯苓45克,桂枝30克,炒白术30克,白芍30克,黑附子15克,炙甘草15克,党参20克,干姜15克。2剂。日2次。

2016年11月15日三诊:患者服上方之后,头晕,腹胀,脚凉等症状均有明显好转,但仍有轻度脐周疼痛,时有心悸心慌症状,加元胡20克,柴胡15克,以疏肝缓急止痛。阴邪未去,必用阳药,黑附子增量为18克,2剂。

2016年11月18日四诊:患者自述服上药2剂之后,腹痛、精神焦虑等症状均明显缓解。药已中的,效不更方,仍然嘱患者以三诊处方继服3剂以巩固治疗。

此例病人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属于典型心身疾病。处方用药中,初诊处方行气药太多,犯了“虚虚实实”之戒,虚胀之人行气,药后腹胀更重。二诊果断重新审视病情,按照中医水气病论治,以真武汤为底,合入苓桂术甘汤之意。方中入党参,炙甘草以补中焦之虚,易生姜为干姜,守而不走,温阳散寒利水。四诊之后,十余年顽症,就此而基本消除。(王波)

高龄多发性结肠息肉治验

 (2019-10-08 04:46:12)[编辑][删除]


时间:2019-09-27 

  时某,男,79岁,初诊2013年6月13日。患者在2003年腹胀肠鸣、便秽不畅,肠镜检查发现多发性结肠息肉。从2003年~2013年,先后4次通过肠镜高频电及氩气刀电凝切除息肉,病理均为肠腺瘤。但切除后息肉反复再生,虽反复切除,终不能治愈。第5次于2013年3月26日,电子肠镜检查所见:距肛门口60cm横结肠终段,见一直径约0.3cm山田一型,表面黏膜光滑,距20cm处以下,共见10余枚直径约0.2cm、0.3cm扁平隆起,表面黏膜光滑,色泽正常,仍于肠镜下进行结肠多发息肉电切术。因畏惧息肉复发及恶变,遂于2013年6月13日来老年科求中医治疗。既往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伴高脂血症,经西药控制,病情一直稳定。

  现症:间有腹胀肠鸣,无腹痛,矢气频多、臭秽,大便不爽,日2~5次,成形或稀便。自感内热口干、溲黄、全身乏力等,舌红绛有津,苔根腻黄,舌下脉迂曲,脉细弦。

  诊断:癥积(多发性结肠息肉)。

  辨证:脾阴不足,湿热内生,肠燥失传,浊毒稽留,瘀滞为积。

  治则:养阴清热,运脾化湿,通腑泻毒,行瘀散积。

  处方:鲜地黄30g,沙参30g,生白术30g,生薏米30g,败酱草15g,黄连6g,炒瓜蒌子30g,陈皮10g,鸡内金10g,桃仁10g,威灵仙15g,山甲珠6g,丹参30g,仙鹤草30g,紫芝6g,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莲15g,莪术30g。叮嘱患者一定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尤其饮食要避免辛辣刺激、油炸香窜之品,要素多荤少,结构均衡合理,忌食剩菜剩饭及饮烈性白酒(开具饮食处方)。

  在经过上方加减调治(患者1月来诊1次),腻苔在服药后1月已全部消退,舌质红绛也逐日转淡,自云感觉舒适,口已不干,也无内热,无腹胀腹痛,大便日1~2次,成形便。但当过食油腻或粗纤维食物后,仍有大便稀臭秽现象,故在原方基础上加入炒扁豆、炒山楂、马齿苋等消食导滞之品,大便恢复正常。至2015年6月18日电子肠镜检查所见:循腔进镜80cm达回盲部,回盲瓣光滑、唇样,阑尾开口未见异样。退镜观察,所见结肠及直肠黏膜光滑完整,血管纹理清晰,未见新生物,证实肠息肉未复发。故从2016年8月12日后改服原汤剂2日1剂,以作善后。随访至2017年9月,病情一直稳定。2017年10月19日复查肠镜,报告循腔进镜80cm,达回盲部:回盲瓣光滑,唇样,阑尾开口清,所见结肠及直肠黏膜光滑完整,血管纹理清晰,结肠袋完整,未见溃疡、狭窄等明显异常。所见结肠、直肠未见异常。

  讨 论

  超过90%结肠癌由肠息肉转变而来,及时发现并防治甚为重要。本案病史达10余年,中医治疗前经5次肠镜下电切除,息肉不断生长,这与患者的禀赋及后天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经笔者辨证为脾阴虚湿热,浊毒瘀滞为积,予中药养阴清热,运脾化湿,通腑泻毒,行瘀散积,并改善生活方式,息肉未再复发。

  该病属中医“癥积”范畴。《景岳全书》曰:“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医宗必读》曰:“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从患者临证及舌脉分析,癥积来源于常年脾阴不足,既可因脾虚失运而生湿浊,又可致肠燥传化失司而大便异常。由此湿浊久蕴,化生热毒,稽留肠腑,瘀滞为积。遂循积病“坚者削之”“肠腑为传化之官”“六腑以通为用”理论,在健脾养阴治本基础上,必须化湿行瘀,通腑气,解积毒以治标。汤钊猷院士对此曾提出肿瘤“种子/土壤学说”,发表抗癌新观点,要“改善肠胃局部微生态环境,使之不利于细胞变异和肿瘤生长,消灭与改造并举。”

  患者已年逾古稀,在选择药物及剂量上要把握好扶正与祛邪的尺度。故方中选用地黄、沙参、生白术、陈皮、内金、瓜蒌子、生薏仁之健脾养阴化湿,又用丹参、莪术、威灵仙、山甲珠、桃仁以行瘀软坚化积,更用蛇舌草、半枝莲以抗瘤解毒。方中选用灵芝是取其滋补强壮、扶正固本作用。因为灵芝具有双向调节人体机能平衡,以提高免疫功能,恢复人体内脏和细胞达到标准化,从而达到预防肿瘤生成和遏制肿瘤扩散和生长的作用(尤其其中灵芝多糖)。上海药物研究所通过大量实验提炼出一种新的抗癌机理,就是端粒酶论,灵芝能使癌细胞端粒酶失去存活条件,促进了癌细胞的自然死亡,也就是说,灵芝能够“杀死”癌细胞。此外,灵芝对患者原有的冠心病还有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保护作用。仙鹤草又名“脱力草”,方中用其即可调补气血,又可防止息肉引起出血之虑。

  本案之所以取得较好疗效,得益于患者的依从性很好,能坚持治疗,持之以恒。通过药物不断调整机体内环境及调动患者自身内源性抗肿瘤能力。也得益于患者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使肠道的微生态逐步恢复正常,从根本上改变了息肉的生长环境,使之无处可长,达到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必求于本”的目的。(黄柳华 中日友好医院)

蜣螂,鳖甲,薏仁,僵蚕,茯苓蛋壳粉

治疗子宫息肉:升麻,罐中碳,老中碳,荆芥穗,苍术。

此条信息来自西瓜视频。

 

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