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4-0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王金亮
先父王培昌在50年的临床实践中,悉心研究方药,临症用药灵活独到,尤喜用土、单、验方,倡导精方简药。读其医案,常可获得意外收益。
糖心瓜蒌,润肺通腑
刘某,女,27岁。1998年10月28日初诊。患者产后半月余,外感风寒,初起发热。服解表药后,发热稍缓,但食欲不振,胸闷腹胀,小便黄短,大便难解,躁扰不安,口干欲饮,时有呕吐,伴咳嗽,咳痰不爽。舌红苔黄,脉滑数。症起产后,气血俱虚,又感外邪,肺胃痰滞交阻,气机不利。治当辛开苦降,通腑泄热。立方:糖心瓜蒌1枚(约30~40克),浙贝母9克,枳壳10克,半夏6克,甘草3克,川黄连5克。1剂,水煎服。药后解大便1次,便质先硬后溏,汗出身凉,气息平和,痰热已从下而解。投以平陈汤(平胃散合二陈汤),病向愈。
王培昌按:糖心瓜蒌,9~10月果实成熟时悉集,风干果壳,内瓤潮湿如糖心者入药,其有润肺止咳,通腑泻浊的功效。本案患者,肺胃痰滞互结,蕴而发热。取糖瓜蒌通腑泄热,伍以浙贝母、枳壳,共起开胸散结之效。贝母善治胸中郁结,瓜蒌主疗结胸,二药合用,其功效涤痰理气化结,实为良品。
萝卜汁快膈宽胸
成某,女,28岁。1998年3月初诊。停经2月余,恶心呕吐,嗜睡乏力。近2日突感风寒,恶寒发热,咳嗽频频,甚则气喘,痰气交阻,脘腹胀气,呕恶剧增。脉数滑,苔白腻。家父认为,症属早孕恶阻复加外感寒邪。妇人早妊,血聚于养胎,阴血不足,火气有余。肝旺脾虚,加之外感气机不利,故而咳喘。况早孕之际,治当以胎儿安全为重,不可乱投药品。立方:紫苏6克,杏仁10克,陈皮6克,川贝母5克,黄芩9克,甘草3克,白萝卜汁半茶碗,生姜浓汁数滴。2剂,水煎温服。药后咳喘渐平,可进流质饮食。仍以六君子汤2剂,健脾和中,诸症渐平。
王培昌按:药用白萝卜,其功能下气,消积化痰、消食化积。其用生克熟补,生用味辛甘性温,有宽胸快膈之效;热用味甘,有开胃和中之功。临床常用白萝卜连皮捣烂取汁,与姜汁同用,增加疗效。本案患者,早孕恶阻,又感外邪,致痰湿内壅、气机不畅、肺气不宣而成咳喘之症。白萝卜有化滞去痰之功;姜汁又可通中散气。医者云:“散气用生姜,下气有莱菔。”今二汁合用,可疏通气机,快膈宽胸。况又有紫苏、杏仁、陈皮、川贝母、黄芩,诸药宣肺化痰和中。药症相符,收效也速。
赤小豆善利水消肿
刘某,女32岁,1999年11月初诊。患者产后月余,腹胀,小便不利,颜面四肢轻度浮肿。面色白光白,食纳不佳。舌淡苔白,六脉濡缓。治当健脾化湿,温阳利水。立方:桂枝6克,云苓皮15克,炒薏仁12克,猪苓9克,陈皮6克,泽泻9克,赤小豆40克。煎汤代水煎服,2剂。药后小便自利,身有微汗,四肢已消肿,可少进饮食,脘腹稍胀。前方加焦白术15克,砂仁5克,大腹皮6克,仍以赤小豆水煎药,3剂。药后,唯见精神不振,面白少华。此乃气血不足之象。嘱以赤小豆30克,红枣8枚,红糖少许,煎汤调补。半月后患者面色红润如常人。
王培昌按:赤小豆属谷类,医家谓其有行水、通乳、排脓、止痢之效,尚可补元气、健脾胃、和五脏、安心神,实乃药食兼用之良品。赤小豆虽非补药,但其泻中有补。其色赤可入心,有受气取汁变化而赤之义,故也用于气血不足之症。赤小豆临床用量较大。若入方与诸药同煎,需多加水量,则患者不易服下。故常先用赤小豆煎汤,用该汤入诸药共煎,方为适当。
猪脬善治遗尿
耿某,女,18岁,1996年12月初诊。患者已值青春之期,常言腰膝酸困,怠倦乏力,每晚常遗尿在床。其14岁月经按期来潮,余无所苦。观其舌淡苔白脉细弱,此乃肾气虚弱,下元不固所致。立方鲜猪脬一具,茯苓、桂圆肉各30克,慢火煎40分钟。3剂,每晚睡前服。患者药后,遗尿好转,只在偶有劳累后发作。嘱其继服5剂,以巩固疗效。后经随访,遗尿消除,再无复发。
王培昌按:遗尿是青少年常见病症,虽不严重,但影响其身心健康。中医学认为,遗尿是由于肾气虚弱,下元不固所致,同时与心脾不足也有关系。猪脬,甘咸平,主治遗尿。《本草纲目》言其能治“梦中遗溺”“疝气坠痛”。《千金方》也云:“猪脬洗,炙食之,治梦中遗尿。”方用茯苓甘淡,能补能渗,小便多者能止,涩者能通。桂圆肉甘温补心脾之品,三药合用相得益彰,标本兼顾,故显奇效。(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说到牛黄上清丸、牛黄解毒丸与牛黄清火丸这三种中成药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其功效相似,常用于人们的实热(实火)证候。那么,我们又应该如何来选用这三种不同的中成药呢?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下这三种中成药的区别。
牛黄上清丸
为非处方药,带有OTC标识,其安全性比较高,组方成分中不含有特殊中药(如雄黄)成分,适用人群比较广泛,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服用。牛黄上清丸药性寒凉,具有清热泻火、散风止痛之功。常用于热毒内盛、风火上攻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口干口苦、牙龈肿痛、大便燥结等症。其清热力较强,既可用于清泻三焦实火而通便,也可以治疗风热感冒。临床上还常用于急性咽炎、急性口炎、复发性口疮、急性牙龈(周)炎、急性智齿冠周炎、急性结膜炎等属热毒内盛、风火上攻所致的。
牛黄解毒丸
为处方药,其安全性不及牛黄上清丸高,组方成分中含有毒性中药雄黄,不宜久服,中病即止。牛黄解毒丸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常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等症。以清泻里热、清泻上焦火热、清热解毒为主,作用相对较牛黄上清丸缓口,通便之力较弱,多用于治疗热毒炽盛证。
牛黄清火丸
为处方药,其安全性也不及牛黄上清丸高,组方成分中含有雄黄,不宜久服。牛黄清火丸具有清热、散风、解毒之功效。常用于肝胃肺蕴热引起的头晕目眩、口鼻生疮、风火牙疼、咽喉肿痛、痄腮、耳呜肿痛等症。
以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为主,既可用于三焦里热较重,也可以治疗外感热病和风热感冒等。 (王文)
江海涛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发热,是常见的一种病理现象,人体从体表到内脏都有可能发热,不同部位的发热从病机到治疗都不相同,需要区别对待。
体表的发热一般是受到了外邪的侵袭,气机被束缚住,不能正常流通,造成郁滞而发热。由于所受外邪有寒热的不同,发热的伴随症状也不同,简单来说就是感受寒邪的怕冷重、感受热邪的怕热明显。受寒的需要辛温解表,民间常用的生姜红糖水就属于这一种,通过发汗把寒邪散出去,体温自然恢复正常;受热的需要辛凉解表,如口服银翘解毒片。辛凉解表的目的并不是发汗,而是把体表的郁滞解开,最后虽然也出汗,但那是气机通畅之后的表现,这是与辛温解表的不同之处。
如果邪气在体表时没有被赶跑,邪气就有可能进一步到脏腑。肺在脏腑中位置最高,主皮毛开窍于鼻,所以最先受影响。无论是风热直接袭肺,还是风寒郁而化热,都能形成肺热,常表现为发热、咳嗽、胸痛、咯痰等。清肺热有捷径,由于肺主皮毛,热可以从皮肤中散出,用宣肺解表的药物,往往药到病除。如果侵犯肺脏的是风热邪气,可选用桑菊感冒饮之类;如果是风寒郁而化热,用药相对麻烦,因为要寒热并用,既要用石膏清肺热,又要用麻黄、细辛散肺寒,也就是中医说的表里双解。
邪气再向里“进攻”就到了胃。如果外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入侵,胃也迅速集中气血,给予强有力的反击。此时,邪气和它一旦开战就打得非常激烈,火热立刻燎原,体温较高,出现口渴欲饮、小便黄、大便秘结等症状,通便可迅速解热。如果病邪缓慢侵犯胃部,胃热就不再引起体温升高,而是遗留胃脘部,引发灼痛、呕吐酸苦、渴喜冷饮等症状。胃热如果很旺盛,就需要使用大寒的药物,如黄连、大黄等,可以口服三黄片或清胃黄连丸之类的中成药。因此,人们确定自己有胃热才能用三黄片,随便服用会致胃寒。
如果邪热继续进攻,就到达了肝肾。肝藏血,肾藏精,都储藏着身体中极为重要的物质。因为肝属厥阴、肾属少阴,阴经的抵抗能力不强,所以邪气侵入后首先损伤阴津,造成肝肾阴虚,可选用加味逍遥丸等,病情到了这一步,一定要找医生治疗。(江海涛)
初某,女,35岁,2016年6月28日初诊。
主诉 产后八个月,因产后抑郁症心理治疗,间断出现发热症状,情绪稍有不畅即感到身体潮热,测体温多在37.5左右,伴见心烦意乱、坐卧不宁、胸胁胀满、睡眠不宁、口干口苦、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稍数。考虑患者产后气血亏虚,调养失当,肝血益损,疏泄失调,郁热化火,加之多种抗抑郁药的毒副作用在体内代谢,亦可损气耗津,加重郁热不退。依据舌脉症状辨证,诊为气郁发热,方用疏肝解郁汤化裁。本方遵《内经》“火郁发之”“木郁达之”之旨,以疏达发散郁火为法,解除气郁发热。因患者病起于产后抑郁,故在上方的基础上加用九节菖蒲、牡丹皮、炒栀子以醒神开窍,清心除烦。
处方 柴胡,黄芩,紫苏梗,厚朴,郁金,九节菖蒲各15克,茯苓30克,牡丹皮15克,炒栀子10克,青蒿30克,青皮15克,黄芪30克,甘草10克,生姜3片为引。水煎2次,取汁混合,分2次温服。并嘱其家人配合患者调节情绪,解除思想负担,分散精力,多与其交流,适当外出活动,注意汗后避风寒,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复诊
服药期间曾出现二次潮热现象,持续30分钟左右可自行消退,心绪略有平稳,能够正常与人交流,胸胁苦满减轻,纳食增加,仍有睡眠不宁、口干苦、大便干,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予上方加大黄5克,以通腑泄热。
又诊 上方又服10剂,未再出现潮热现象,要求继续调治睡眠不宁,究其发病因素为产后体弱、情志不遂、忧愁思虑所为,治宜解郁清心、安神定志。
处方:茯苓30克,九节菖蒲15克,郁金15克,牡丹皮10克,炒栀子10克,百合30克,合欢皮30克,酸枣仁30克,莲子心10克。每日1剂,水煎服。并配合心理、饮食、运动等方面的自我调节,连续治疗月余告愈。
气郁发热与情绪关系密切,忧思郁怒、精神苦闷是导致本病的原因所在,故心理卫生和精神调养非常重要,针对性格比较内向,培养积极进取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多参加社会活动、集体文娱活动,培养豁达的性格,胸襟开阔,不患得患失,知足常乐。注意劳逸结合,早睡早起,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在饮食方面选用具有理气解郁、调理脾胃功能的食物,如大麦、燕麦、苦瓜、白萝卜、洋葱、玫瑰等。少食收敛酸涩之物,如石榴、杨梅、酸枣、李子、柠檬等,以免阻滞气机,气滞则血凝。忌食辛辣、刺激品。亦不可多食冰冷食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