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居中医理论之源开经络研究之易

(2022-09-25 16:05:59)

开栏的话:“经络医学理论”概念由首都国医名师王居易提出。2013年本版曾开设“王居易经络医学”“验案赏析之经络医学”栏目,介绍王居易对经络本质及如何运用经络理论指导临床的诸多思考与实践,深受读者欢迎。今本版再开“经络医学实验录”栏目,特邀王居易的学生撰文分享其学习、运用经络医学理论的实践经验与心悟,以启迪后学。

时间:2022-03-1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  作者:王红民

•经脉具备两个特性:一是具有特定联系的通道,二是气血津液等物质转输其中,不断供应并调控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这是王居易对经络理论源头的认识,也是经络医学理论体系构建的起点。

•王居易提出建立以传统经络理论为指导的经络医学理论体系,内容可概括为经络本意、经络腧穴结构、经络气化、经络与症候结构、经络诊察、辨经、选经、配穴应用和手法探源等。

经络是什么?以何种状态存在?针灸临床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内科脏腑辨证能否指导针灸临床?各类针灸验方临床用之真的有效吗?这些疑问在目前针灸界普遍存在,经络理论的缺失已经严重地阻碍了针灸学乃至整个中医学的发展。对一个针灸临床医生而言,缺乏有力的理论支撑是最为苦闷的事情,相信很多同行都感同身受。

2013年的一次机缘,使我有幸跟随王居易教授学习经络医学理论,中医的许多基本概念在我脑海中渐渐清晰且融合起来。始知脏腑经络气血转输密切相关,六经气化失常才是各种疾病发生的基本病机,认识到“善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虚实”,应根据患者证候结构的特征与病变经脉对接,选择适当的经脉腧穴进行调整治疗。跟师学习期间,我与多位同门参与了《王居易针灸医案讲习录》和《经络医学概论》两本书的编写,将老师穷毕生心血创立的经络医学理论体系整理问世。这一理论体系颇为宏大,本文谨以恩师名讳为题,撷取其中精华,以飨读者。

从中医理论源头处回答“经络是什么,从何而来”

王居易老师提出经络理论有三大起源。

古代解剖生理学对经络的认识

从甲骨文到《黄帝内经》都出现了大量与解剖有关的内容。比如《内经》中的肠胃篇、经筋篇、骨度篇、脉度篇等,都是记述解剖学的专门篇目,其中对人体骨骼、各部位名称、脏腑、血管等,均有长度、重量、体积、容量的详细记载。古人对于消化道组成的认识甚至比西医早了2000余年。那为什么关于经络的解剖学却只有路径和长短的推算,而没有关于经络形态和结构的详细记录呢?王居易老师认为这是现代人对经络概念最大的误解。经络是属于解剖-生理学范畴的概念:《灵枢·经脉》“十二经脉,伏行于分肉之间”的论述,明确了经络的结构是皮脉肉筋骨所构成的缝隙;《灵枢·海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和《灵枢·本脏》“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则是指出了经络生理功能的基本特性。

古代医家的临床实践

中国古代医者的临床实践非常丰富,《内经》等古籍文献以及近年来在马王堆帛书、张家山竹简和绵阳木人经络模型等出土文物中都有令人震惊的发现。这些早期文献描述了经脉循行路线,还有灸法、砭术以及导引术等多种古老的医疗手段,而经脉就是这些医术施用时借助的治疗途径,同时也发现了人体某些体表部位被刺激后所发生的“循经感传”现象。《后汉书·华佗传》中的记载说明华佗的针灸临床已经将出现循经感传作为保证针灸疗效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古代医者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临床证候的出现与某条经络气化异常存在特定联系。例如“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的证候与前臂肺经路线异常相关联,从而总结形成了经络证候的内容,包括十二经“是动病”“是主病”,还有络脉病证、经筋病证、奇经八脉病证等。这些临床实践对丰富和完善经络理论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古代哲学对经络理论的影响

中国古代哲学“推天道以明人事”,具有“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这一哲学思想直接反映在《周易》《庄子》《道德经》等中国古代经典当中。《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这一思想也直接影响到同时期中医学对人体结构和生理、病理现象的认识。王居易老师经过深入思考提出,人是自然进化的产物,经络则是物种在长时间进化过程中的产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生命现象,不仅人体有经络,包括动物、植物甚至无机世界也都有经络现象的存在。他运用古人“格物致知”“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对传统经络理论进行了精彩解读。

脉,《说文解字》中解释其表意部分为水自然流淌之象,加“月”偏旁,即为人体内体液物质流淌的状态。结合《灵枢》“伏行于分肉之间”的描述,经脉的本意便清晰起来,它具备两个特性:一是具有特定联系的通道,二是气血津液等物质转输其中,不断供应并调控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这是王居易老师对经络理论源头的认识,也是经络医学理论体系构建的起点。

提出“经络医学理论”概念,恢复经络在针灸学理论中的核心地位

《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时代有关经络理论的内容已经涵盖了经络概念、基本原理、组织构造、生理功能、病理特点、诊断防治方法等系统的理论体系,已经达到了一门独立学科的水平,但是《内经》毕竟年代久远,文中寓意已经很难为今人所理解。王居易老师对《内经》《难经》中古典经络理论的解读,为我们揭去了经络理论神秘抽象的面纱,使之可视可见,人体经络系统的虚实盛衰更可以被医生的双手触摸按压所感知。

以王居易老师对《灵枢》中十二经的称谓的解读为例。《内经》对手太阴肺经的称呼与现代人不同,“肺手太阴之脉”这一名称中应该含有以下四个层次的内容:“肺”,经脉气化的动力来源;“手”,经脉循行影响的部位在上肢;“太阴”,经脉气化功能的概括,太阴为三阴之表,生理功能主开,完成对阴精物质的宣散和布化;“之脉”,循行于中府到少商的上肢肌肉缝隙中,是进行和调控经络气化功能的场所,经络气化功能异常可以在此反映出来。

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一条经都与其所联系的脏腑功能密切相关,反之,脏腑功能状态也可以在其经脉循行中反映出来,并被经络气化所调控。经脉、络脉、经别、经筋、皮部以及奇经八脉在特定的联系下构成复杂有序的经络系统,调控全身气血津液运行。脏腑经络一体化的思维,构成中医的整体观。这也是王居易老师所创立的经络诊察法的理论依据。

王居易老师提出,要恢复经络在针灸学理论中的核心地位,必须建立起以古代传统经络理论为指导的经络医学理论体系,内容可概括为经络本意、经络腧穴结构、经络气化、经络与证候结构、经络诊察、辨经、选经、配穴应用和手法探源等。这些内容相互印证,有机联系,成为一套可以指导中医针灸临床甚至内科用药的理论利器。

王居易学术临床特色

“察经辨经,选经配穴”的临床思维特点

王居易老师的每一次临床治疗,都是在详察经络的基础上,结合临床证候分析,辨析经络异常,而达到深刻认识疾病的目的。尤其是辨认经络的标本传变和虚实盛衰,更是充满艰辛,复杂的病例需要反复不断进行诊察和辨经,甚至将之前的判断推倒重来。在这样严谨的临床思辨实践中,王居易老师总结出了针灸临床常用的五种选经配穴的方法,并形成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对穴组合。

王居易老师曾诊治一70岁女性患者纪某,患者主诉“腹泻十个月”,每日晨起如厕而泻,伴有腹痛,心烦不宁,不欲饮食,夜眠不实,舌苔白,脉弦而细。曾吃黄连素,服中药几十剂无效,再后来吃中药补益资生丸,症状有所好转,但遗有“五更泻”。王居易老师给该患者察经,第一反应就是要察足太阴、足少阴。但是察经之后,却并非如此,而手阳明经的曲池、手三里,足阳明经的足三里、上巨虚,任脉的建里均有异常。追问病情,得知患者泻下时肛门坠胀,且脉有弦象,据此判断此病虽久却并未入阴,当属阳明蕴热,于是改变之前判断的脾肾阳虚之腹泻。予针刺手三里、足三里、建里治疗,次日即泻止。

反思总结此病,应属阳明主阖的功能不足,不能腐熟水谷而泻。由于经络诊察提供了非常客观而确切的依据,纠正了之前以脾肾阳虚辨证施治的错误。“三个里”的对穴组合从此被王居易老师频繁用于临床,治疗阳明虚证而出现的各种消化不良和急慢性胃肠病变。

“循摸取穴,精准施针”的针灸施治标准

准确取穴是产生良好针感的前提。王居易老师对腧穴结构有着深入细致的研究和认识,临证时每穴必经反复切循揣摸才确定进针位置。他认为腧穴是在皮脉肉筋骨这些有形组织的结合部位,由于组织的交错分支而形成的特殊结构,比如对内关穴位置结构的认识,缘于一次针刺治疗。

王居易老师曾诊治一位50余岁的男性患者,该患者出现胸闷憋气,察经脉发现心包经出现显著异常,当时立即取心包经内关进行治疗,取内关时穴感非常明显,王居易老师也能感觉到手下有明显缝隙凹陷,进针后患者突感胸腔开放,憋闷感一下就消失了。可是后来再取时,总也找不到这样的效果。王居易老师对此穴观察了很久,大约有两三年,终于发现内关在两条肌腱之间还有一根血络斜穿过去,内关就在筋节和血脉交叉之处,就是《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谓“节之交,神气之所游行出入”的精细腧穴结构。

王居易老师对于摸穴的要求非常严格,他认为腧穴会因为个体差异以及病变性质发生变化,就是在同一个人身上也不会一成不变,所以要准确取穴必经反复循摸。笔者曾经目睹王居易老师给一位30多年风湿病患者针刺天柱穴,竟然因为没有满意的针感而重复进针5次。

王居易老师在腧穴结构方面对原穴、络穴、郄穴以及募穴和背俞穴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他对腧穴的认识来源于对临床病例的观察,和对腧穴结构与功能特性的深刻思考,他的研究大大丰富了腧穴学的内容。

“调整经络、呵护经络”的针灸治疗原则

经络“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的功能是与生俱来的,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脏腑经络之气会被不断耗损,外感内伤以及情志刺激也会不断干扰经络运行的状态。针灸临床必须要遵循“精准少”的施治原则,针法也要轻柔和缓,补泻得当,万不可过度耗竭经气,粗鲁施针。王居易老师在教学中对此反复强调,对于很多粗暴针灸的做法进行了直接的批评,并且经常以实际案例验证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笔者在临床也看到过很多由于过度针灸而导致的多年面瘫后遗症患者,由于经络状态被破坏,后续治疗非常艰难。老师告诫我们,在临床治疗中必须选择适当的调整方法,呵护经络,使经络灌渗气化平稳和谐有度,才能保证人体生命状态的生生不息。

2017年3月,王居易老师已经病重,他却加快了思考的进度,他在病床前跟弟子们说:“关于经络医学理论的思考仅仅是一个开端,这个理论体系的构建需要更多的同道们加入,我只是给大家引一条路,你们要站在我的肩膀上继续向前走,不断思考、发现并且修正。”同年仲夏,王居易老师驾鹤西去,弥留之际他对经络医学依然留恋不舍,留言:“此生有经络医学陪伴,可以安心。”我明白老师的心愿,老师毕生钟爱的经络医学理论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中医界同行的认可,经络医学理论一定会一代代传承并发扬下去。(王红民 北京市盲人学校)

9首读书古诗作者:-壶润-茶香-

 居中医理论之源开经络研究之易 (2022-09-25 03:16:25)[编辑][删除]

关于读书的9首古诗

关于读书的9首古诗

关于读书的9首古诗

关于读书的9首古诗

关于读书的9首古诗


关于读书的9首古诗
关于读书的9首古诗

关于读书的9首古诗

关于读书的9首古诗

秉烛夜读,读的是一种闲适,读的是一种心境,读的是一种乐趣,读的更是一种对人生的感悟。

   当夜张开翅膀在如水的月光下自由自在地遨翔,当小虫儿在幽静的田野里的无拘无束地歌唱,当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响着鼾声进入梦乡。我喜欢远离一切纷扰,远离一切喧嚣,亦远离现代文明。孤灯自守,一杯茶,一卷书,在摇曳的烛光中,静读古韵,其乐融融。如水的闲情与心魂对白,和圣者交游,心神飘飘在一片寥默里,思绪在无尽的黑夜里蔓延。

   夜色迷离,树影婆娑,摇曳无奈的孤寂;点点繁星,微弱光亮,呢喃久藏的心语。灯火阑珊处,打开凄美记忆;化为枕边的滴滴清泪。心中袅袅升起一缕缕思慕,悯伤不能自已,多少慨叹上心头,辗侧难成眠。幽梦深深,心却遥遥,不忍弄破一池皎月。

   古代很多有关读书的事情,“雪映窗纱”、“凿壁偷光”、还有“头悬梁,锥刺骨”之类,不胜枚举。读书使人明智,使人巧慧,使人善辩,使人深刻。一卷在手,古今往来事,东西南北情,俱呈眼前;既可去海底观光,也可去大漠跋涉,还可在星空遨游,先哲的睿智思想亦汨汨入我脑中。

   夜读李贺,他人生坎坷,悲天悯己,思落天外,又峭拔不羁,愤激凄恻,他呕心沥血,勤奋苦吟,不到十八岁的李贺即已头发斑白。请看这样的诗句:“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夜读岳飞,他是名标青史的伟丈夫。夜读八百年前的岳飞。我读出古人的傲然脊梁,读出民族的浩然正气,读出历史的巍然丰碑。

   夜深人静,独坐书斋,一杯清茶散发着淡淡的馨香,和书的墨香融在一起。在书堆里随意遨游,寻觅自己的旷代知己,咫尺诤友,让沁人心脾的书香洗去人生苦旅的俗尘与疲惫。书中那妙言佳句,机智睿敏的雄辩,旷达不羁的诗情,逗人捧腹的幽默,化浓为淡的闲笔,令我陶然。在书中,我领略了大山的雄浑,翠竹的豪情,松涛的旋律,山泉的甘醇,生命的绿韵。

   夜已深,人未静,谁能与君鸣;风渐止,雨愈骤,伊将共谁眠?伴你桃花树下听雨,柔情地把细雨串成婉约的诗;陪你芭蕉叶下听雨,让翠绿的雨声缱绻而清脆,一起分担那芭蕉漏雨的幽伤。和你齐眉共案,研磨抚琴,体会林黛玉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悱恻悲绝;感悟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和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诸诗人的那份心境,真是一声声地滴,一更更地愁。
 
   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人未眠。秉烛夜读,抚琴伴雨,让我拾起那久违的听雨的心情。斜风细雨敲窗时,好想与你,把一点一点相聚的快乐和甜蜜写成故事,待我们年老没落,夕阳泛黄的时候,让你轻轻靠在我的怀里,斜倚窗前默数滴落的雨点,静观黄昏凄美的残霞。

走上坡路的顶级思维

  (2022-09-25 03:32:47)[编辑][删除]

独处,才是最好的增值期。没有人不想变得更好。但真正做到的人却不多。
要么懂得道理做不到,要么甚至连道理都不懂,以至于走弯路,走错路。
5个关于成长的顶级思维,能扎实,沉稳,日日进步,一直走上坡路。

01、你是谁,就会遇见谁。

朗达·拜恩在《力量》中写道:“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磁场环绕,无论你在何处,磁场都会跟着你,而你的磁场也吸引着磁场相同的人和事。”
心理学上的《吸引力法则》中有这样一句话:“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和能量。”与凤凰同飞,必是俊鸟;与虎狼同行,必是猛兽。
你是谁,就会遇见谁。余下的日子,努力提升自己,去遇见更优秀的人。

02、聪明的人,先从自身找原因。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人与人差异是:愚蠢的人,习惯于把过错推给别人,而聪明的人,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道人短。这就是反思的力量。
遇事抱怨,消极应对,只会让事情越变越糟。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沉淀自己,提升自己,才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

03、批评你的人,才是你的贵人。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经常夸赞你的人,让你陷入迷失,变得自大,我们一定要警惕;敢于指出自己错误的人,往往是帮助你进步的人,是你的贵人。

批评的话虽然刺耳,却是人生路上不可缺少的良药。真诚的批评,远远比虚假的赞美可贵。
一个人,唯有始终保持海纳百川的姿态,开阔胸襟,善纳诤言,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04、遇事不较劲,是一种智慧。

人这一生,会有静浪,也会有摇晃。活着,难免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别总是揪着过去不放,这样既伤害了别人,也迷失了自己。遇事别较劲,学会放下和宽容,放下过去,跟自己和解。才是拥有快乐人生的大智慧。



05、独处,是最好的增值期。

庄子说:“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很多时候,独处才是一个人最好的增值期。把狂欢关在门外,才能与自己的灵魂碰撞出火花。独处时能涌现深刻而内省,发现更好的自己。

独处。看书,练字,弹琴,喝茶等活动充实着他的闲暇生活。因为独处,有更多的时间来提升自己,变得更有深度。
“真正优秀的人是孤独的,他们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优秀正是来源于那段独处时光。”
社交是一种能力,而独处更是一种能力。在独处中静心思考,找寻到属于自己的世界。
与其在热闹人群中不知所云,不如选择独处。让自己忙起来,做自己一直想做却没做的事,不断地增加生命的厚度,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人走茶凉别在意

  (2022-09-27 04:39:25)[编辑][删除]


      人在红尘,人走茶凉本是人生常态。既然人走了,何必眷恋那杯身后的茶,是否依然为你而热,也许本身就是一种贪恋。该来的时候,它热情地迎接你,这也足以感恩。

既然都走了,凉就凉了罢!人走茶凉,物是人非,道尽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人海茫茫,不论是一次偶然的擦肩而过,还是无意中的一次对视,人来人往中的一次相逢,都是一次难得的缘分,都应该珍惜。但当缘分过去,也不必执著,不必去在意人走茶凉,物是人非。只有适时地放手、恰好地转身,才是淡定的选择。

人走茶凉,你走了,肯定会有别人要来,如果还一直为你热茶,那新来的人怎么办,如果人走茶不凉,那该有多累,所以你走了,茶自然就凉了,如果有机会回来再给你把茶热上,这才现实。人一走,茶就凉,是自然规律,没有什么可感叹的。其实物是正常,人非也是对的,什么都正常,不正常的是心态。

人走茶凉,换人换热茶。想不开,看不透的人情世故。可是,人生的因缘际会确实如此,一路相逢,一路告别。人的精力就那么多,君子之交一二知己,其余那些路过的人和事,过去了就过去了。

纵使人走茶凉,你也要宽容,这样彼此才能找到各自的生存道路。生活为什么无奈?只是执拗不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活着而已。想要拥有的越多,害怕失去的就越多。

世界是变化的,万事不断更新,不断推陈出新,勇于接受改变。人走茶凉,离开意味着重新开始,一个新环境的降临,一段新情感的产生。过去的不能挽回,无需再耿耿于怀。以前的好与坏都会随着你的离开而变得越来越淡,就像一杯茶一样。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秋至枫必落,曲终人定散;物虽在,人却非,无须感叹,无须遗憾。把酒畅饮世间情,物是人非尽随风。生命是不断飘移的,你我所路过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都将成为驿站,成为过客;所以,别太在意人走茶凉、物是人非。

董氏奇穴(转)【草根一生】

  ——山西省针灸医院40载传承针灸魂脉 (2015-06-30 09:12:11)[编辑][删除]
标签: 

杂谈

 临床常用灵骨大白合肩中治疗膝痛,针入痛止,大见奇效。

  本人认为要针健侧的骨灵、大白和肩中,肩中穴针尖向膝盖。
  其实针对侧内关合小肠的合穴效果也非常棒,下针后一定要活动患肢关节.  
首先中医没有骨刺之说,再者“削骨针法”疗效欠佳。若笔者治疗沙先生的病例,当首选风府,后点三金,余治疗同上。并在局部施以火针疗法,其效必彰。
  三金的放血宜一周2次为佳。  
 
               

【灵骨穴】

穴位:在手背虎口、拇指与食指叉骨间,即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与重仙穴通。

解剖:浅层分布手背静脉,桡骨神经浅枝。深层分布正中神经的固有掌侧指神经、肺支神经、心及肾神经。

取穴:握拳取穴,在拇指与食指叉骨间,第一掌与第二掌接合处。可透重仙穴。

归经:入心肺大肠经。

穴性:通经活络,清调肺气,通降肠胃,通气清瘀。

主治:肺气不足引起的肺炎、肺气肿、肺癌、坐骨神经痛、腰痛、背痛脚痛、半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头痛、月经不调、经痛、难产、冠心病、心律不整、狭心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肾盂炎、大小肠炎、面疤、眼疾、耳鸣、耳聋。

针刺法:直刺一—二寸,可透刺重仙穴。亦可向外斜刺二—三寸。

针感:局部酸胀麻木感。孕妇禁针,因此穴有强烈收缩子宫作用,恐流产。

配穴:(一)治疗肺癌、肺气肿、肺积水时配大白穴、心常一、二、三穴,奇效。

     (二)半身不遂配大白穴、上三黄穴、通肾穴、通关穴、通背穴、通山穴、正会穴。

     (三)治疗经痛配门金穴、四花上穴特效。

             http://ugc.qpic.cn/adapt/0/9ff9aad8-1d8e-752e-17b0-87894adadc44/0

【大白穴】

穴位:手背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之间,距灵骨穴一寸。可透重子穴。

解剖:此处为第一手背侧骨间筋、有桡骨动脉、桡骨神经、肺支神经。

取穴:手握拳当拇指与食指间横纹尽头向外一寸是穴,即灵骨穴下一寸处。

归经:入肺经。

穴性:发汗解表,清肺宽胸,清理上焦,肃肺疏表,理气化瘀。

主治:头痛、偏头痛、肺癌、肺炎、肺气肿、肺积水、坐骨神经痛、腰痛、背痛。又治小儿气喘、发高烧、急性肺炎。

针刺法:直刺五分—一寸半。或以三棱针治小儿气喘、发高烧、肺炎特效。

针感:酸胀麻电感。

应用:本穴配灵骨治疗甚广,凡属气滞血淤之症均有效。若人气滞与气虚,则将导致血瘀血滞。

      血瘀上焦则肺疾胸痺;血瘀中焦则为症瘕、血瘀下焦则为少腹疼痛、妇女疾病;血瘀经络则关节痺痛、风湿诸病、半身不遂;瘀血内蓄则性情变化而为神经诸疾。所以取用灵骨穴、大白穴通气补气,而能散滞消瘀。

           http://ugc.qpic.cn/adapt/0/0a3b08ca-f2ae-1bc2-ba8e-d13c2c5dde5e/0

【肩中穴】

穴位:肩中穴肩峰穴直下二寸、肱骨上。即十四经肩髃穴下二寸半处。

解剖:此处为三角肌中央下缘、有上膊动脉、头静脉,心之分支神经。

归经:入心经。

穴性:活血祛瘀,通经活络。

主治:膝盖关节炎、膝盖扭伤、皮肤病(颈项皮肤病及臂部皮肤病)、小儿麻痹、半身不遂、心悸亢进、肩痛、五十肩、流鼻血、血管硬化、瘰疬清血。

取穴:肩中穴,手臂自然下垂,自肩骨正中央横纹直下二寸五分处是穴。其下二寸取建中穴。

针刺法:直刺一寸—二寸。肩中可配建中一齐下针。

针感:酸胀感。

配穴:(一)肩中配建中穴有清血作用,用以治疗胆固醇过高效果甚佳。

     (二)肩中配建中穴治疗膝盖疾病特效。须配合动气左右传针法。

     (三)肩中配三重穴治疗瘰疬特效。

(四)肩中配通天穴、通关穴、建中穴、肾关穴治全身关节炎、尿酸性关节炎、游走性风湿病。

(五)本穴配中白、下白、灵骨、大白治坐骨神经痛。

 

  有歌诀云“腿脚有病风府寻”,治膝痛有据。另歌赋中有尺泽,曲池治膝痛,又有大杼治膝痛之说,对应取穴有效古人已验,惜未明说示人罢了,望各位明察,举一反三为是!     

 

                膝关节疼痛一针疗法

 

    膝关节疼痛一针疗法总结膝关节疼痛为针灸临床所常见。膝关节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髌骨软化症、半月板损伤、脂肪垫劳损、其它膝关节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等等为常见病因。患者膝关节或红肿、或疼痛、或有功能障碍,不一而足---针灸治疗此疾有大优势。其中,一针疗法具有取穴精少、见效迅捷、安全可靠、易于操作之优点!
       现将膝关节痛一针疗法的选穴总结如下,以飨针友,并请专家指正。
1.痛在内侧特别是疼痛靠近阴陵泉附近,选穴取尺泽(对侧)或隐白(患侧)。
2.痛在内侧特别是疼痛靠近曲泉穴附近,选穴取内关(对侧)。
3.痛在外侧特别是疼痛靠近足阳明胃经循行线上,选穴取曲池(对侧)或大巨(患侧)。
4.痛既在内侧又在外侧,而非全膝者,选穴取手逆注(肘关节与腕关节连线之中点)+曲池。
5.风湿性膝关节痛选膏肓俞灸之。
6.膝痛不可屈伸,有功能障碍,选穴取大杼。

7.髌骨软化症所致膝痛,选穴取阳陵泉透阴陵泉。
8.膝上一点痛,用彭静山之法,取皮内针一枚埋之。方法:患者裸露膝关节上缘,再上2寸这一部分,曲膝以手抱膝使皮肤绷紧,用手指普遍按压,找出最痛点,埋皮内针一只,大多当时可止痛。
9.委中穴刺络拔罐法。
10.膝关节之关节鼠(关节内的软骨游离体)所致疼痛选穴取手三里。
11.以上九法在辩经取穴之前,宜让患者裸露双膝,医者细观之。局部若有青筋暴露、清晰可辨之浮络,此时用刺经之法难有效用,可用细三棱针点刺浮络,血变而止。

                       

    针灸选穴,务求精当。要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亦即,要知其出处。如:

(1)膝关节不可屈伸,有功能障碍,选穴取大杼,源自《素问.骨空论》: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背内。另,此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骨会大杼,膝为骨之属,故取之。
(2)选穴取曲池、尺泽,出自《治病十一证录》:肘膝痛时刺曲池,进针一寸是相宜。左病针右右针左,仅此三分泻气奇。《肘后歌》:鹤膝肿劳难移步,尺泽能舒筋骨疼。更有一针曲池妙,根寻源流可调停。
(3)选穴取内关,理由如下:

A.《灵枢·阴阳应象大论》: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左治右,以右治左。又及《灵枢·终始》:病在下者,高取之。结合运动针法,取八脉交会之在上之内关穴,善调在下之脾经及冲脉病症。
B.内关为心包经络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C.内关穴通阴维脉:善解疼痛里急之苦。
D.内关(心经、肾经同气相求):故可接调肾经之气。肾主骨,膝为骨之属也。而心包经与肝经也同气相求,故取之。
E.治疗上足六经均过膝部,而本病以脾、胃经为主,符合《内经·终始》:“从腰以下者,足太阳、阳明皆主之”之意。
F.《窦文正八法流注》:内关配艮,足太阳、足阳明配八卦均为艮,二者同气相求。《易经》:彖日:艮,止也。象日:敦艮之吉,以厚终也。故取内关有止膝痛,恢复膝关节正常屈伸功能之意。
G.选膏肓腧治风湿寒性关节痛出自宋·庄绰《灸膏肓穴法》一书。通过此书并经实践证明:此穴可治诸虚皆损。膝关节痛大多为气血亏虚所致。临床体会,膏肓腧可攻可补。既有很好的补正作用,同时又有祛散外邪的功能。所以,对感受外邪的膝关痛大为适宜。
H.髌骨软化症选阳陵泉透阴陵泉治之是因为阳陵泉为八脉交会穴之筋会,膝痛为筋之病也。膝痛患者往往迁延日久,复感风寒湿邪,而阴陵泉善治湿邪重着之症也。故取二穴。
I.以上诸穴要辩证用之,不可拘于一端,否则非患者之福也,其为祸也!而且,各针灸方家务必重视补泻手法之运用,因为这直接影响针刺的疗效啊!《针灸大成》的作者杨继洲的医案可证明此言不虚也!
正是:

一针疗法世间稀,《灵枢》医家有所依。勤研古训多躬践,立起沉疴何足奇?

 

正文字体大小:  

针刺肩周炎特效穴【草根一生】

   董氏奇穴(转)【草根一生】 (2015-06-30 08:49:10)[编辑][删除]
标签: 

健康

                                                            针刺肩周炎特效穴【草根一生】                                                                                                                                          1,鱼际、外关:对于肩胛内沿疼痛、外展障碍效佳,可以左右手交替使用;
http://www.byb.cn/uploads/image/2011/01/110128182147_6825.jpg
                                                                                                                   2,阳陵泉、三里下(足三里下1寸,胃经穴):疼痛部位以肩胛外侧为主,胳膊内收障碍效佳。
针刺肩周炎特效穴【草根一生】
3,听宫、养老:对于胳膊不能抬高者效佳。
以上穴位在针刺时可以让患者轻轻活动患肢外旋、内收、抬举,有的患者当场可以见效,或者疼痛减轻或者活动范围略有扩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