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夏枯草方

方药组成
功效主治
临床应用
丝瓜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本草纲目》介绍,用丝瓜烧炭存性,研成细末,用水调涂于患处,能治疗腮腺肿大。《仁斋直指方》介绍,治痈疽久不收口,将丝瓜捣烂取汁,频频抹之有疗效。《沈氏尊生书》及《寿域神方》均记载用丝瓜烧炭存性,研末,温酒调服,治疗妇女月经不来、腹部疼痛等症。现介绍用法如下:
方1用干丝瓜煎服治疗月经疼痛。
方2用老丝瓜烧炭成性,研末,每次用开水送服9克,治月经量过多。
方3用黄酒送服丝瓜粉,治疗乳汁不通。
方4用丝瓜粉加醋煮开,用红糖水送服,又可作为乳腺炎的辅助治疗。丝瓜老熟后,瓜瓤即成丝瓜络,有清热、化痰、通络的功效,煎水服,可用于热咳痰黄、乳汁不通。
方5丝瓜生长旺盛时,从粗壮的丝瓜藤靠近根部的地方剪断,流出的丝瓜藤液为天罗水,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用天罗水加白糖煮开饮用,可治疗咽喉肿痛、咳嗽痰稠。
方6收集散落的丝瓜花,用开水浸泡当茶饮,能清热止渴。
方7把新鲜的丝瓜叶洗净捣烂,涂搽患部,直到局部发红,可治牛皮癣(神经性皮炎)。
由此可见,丝瓜不仅是时鲜瓜菜,而且它的肉、瓤、藤、花、叶均有药用价值,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真是“丝瓜作药用处多”。(吴克)
皂荚树一般都长得高大,枝间多有粗壮棘刺,刺端尖锐,树叶呈长椭圆形,为偶数羽状复叶;其四五月开花,秋季采收成熟变黑皂荚,内有种子数颗,近球形稍扁,一端略狭尖,表面棕褐色,平滑而有光泽,剖开可见核中白仁两片。
皂荚
皂荚为皂荚树的果实,禀风木疏达之性而兼秋金开破之气,性温味辛烈,故可开冲通关、升散透窍,去污力甚强,为搜罗痰涎、宣通秽积、洗荡垢腻之快药。察《神农本草经》中,皂荚“主风痹死肌,邪气头风,泪出;利九窍”者,皆厥阴风木之病,皂荚得金气之厚而胜木,具辛散之性可利窍,木气平,关窍利,则风邪自散而诸症除。清医邹澍《本经疏证》指出:“皂荚之治始终只在风闭,风闭之因有二,一者外闭毛窍,如风痹、死肌、邪气;一者内壅九窍,如头风泪出而已。”
皂荚气浮而其子质坚较沉,大凡草木子实,其性顾根,实具坠降之意,故皂荚子能祛在下之风,风邪去则阴能伸其津润之权;皂荚子白仁黏而韧滑,故能利大便,亦兼得辛润之力而可通大肠燥结。
皂荚长约15~20cm,圆厚扁长若带状而微弯曲者,称大皂荚,皮薄多肉气浓;另有树木衰老或受外伤后所结小型不育果实为猪牙皂,呈圆柱形稍扁,弯曲如新月状。勾芒(可观种子萌发出土之嫩芽,头垂下勾屈,芒则为茸茸毛刺,具始生、长育之象)为风木之神,物禀其性而生勾刺芒角,故所治略有不同:用治风痰,以猪牙皂为胜;如疗湿痰,则大皂荚力优。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用皂荚丸(皂荚八两,刮皮酥炙,为细末,用蜜和丸,如梧桐子大小,以枣肉煎熬成膏,和汤服用)治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浊者,为浊痰,肺中痰涎颇多,随咳逆上气而时出,故频频吐浊;但痰虽出而咳逆喘满不减,卧则气逆更甚,所以只能坐不能眠,故以皂荚宣壅导滞,其性剽悍而专涤浊痰,去积年之油垢,通达其气;佐酥炙蜜丸,枣膏之甘者,以药性峻猛,缓其势,以安其正。
唐医孙思邈用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桂枝、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皂荚一挺,大枣十二枚,捣碎水煮去渣,分三服)治肺痿吐涎沫不止,用桂枝汤去酸收之芍药,可解表不留邪、温通不碍阳,藉皂荚利涎通窍,不令涎沫壅遏肺气而致喘痿,俾营卫宣行,则肺气振、涎沫止,为补中兼攻之剂。
清医陈士铎治心痛,方用炒皂荚、炒栀子各一两,炙甘草五钱、白芍二两、广木香三钱,为细末,用老黄米煮粥为丸,如米粒大,热水送下即愈。方中皂荚并非治心疼之药,乃借其开窍以引入心中,使诸药能直攻其邪。
清医曹颖甫治一男子痰饮顽疾,其心下坚满,痛及胸胁,喘促时作,咳声连连不止,频吐稠凝浊痰,甚则不得平躺安卧,曾取多方不效。因其时吐痰浊,剧则不得眠,与仲景皂荚丸证大旨相同,遂用皂荚炙末四两,以赤砂糖代替枣膏以和汤,与射干麻黄汤间服八剂,痰除而喘平,诸症尽消。
皂角刺
皂角刺是皂荚树上的干燥棘刺,以体轻、头刺极尖、质坚硬、难折断而锐长者为佳。其治风杀虫,功与荚同,但其锋锐可直达病所。凡痈疽未成者,能引之以消散;将破者,能引之以出头;已溃者,能引之以行脓。乃诸恶疮乳疳及疠风要药。
清代程国彭治痈毒内已成脓的透脓散,吴谦治肝气郁结胃火而成之乳痈的瓜蒌牛蒡汤,宋代陈自明所创“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的仙方活命饮,均善用皂角刺破溃之力。
皂荚、皂角刺皆为攻散峻厉之品,能开关导滞,故对暴病气实、痰闭症用之效殊。但多用则耗损气血,虚证者当细审慎用,孕妇忌服。(曹俣
蝉蜕质轻性凉,入肺经而疏散风热,宣肺利咽。治温病初起发热、咳嗽,常与薄荷、前胡、牛蒡子等同用,以宣肺散邪,如治风热郁肺,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常与薄荷、桔梗、甘草等同用,以宣肺气,利咽喉,开声音。
麻疹初期,透发不畅:常与葛根、升麻、牛蒡子、薄荷等同用,共增透疹之效。治风疹瘙痒,常与防风、白鲜皮等同用,以祛风止痒。
风热目赤多泪翳障:蝉蜕有疏散风热,退翳明目之效,常与菊花、桑叶等同用,以散风热。治风热攻目,翳膜遮睛,常与谷精草、密蒙花、木贼草等同用,以散风热,退翳明目。
小儿惊风及破伤风:蝉蜕功能祛风止痉,治小儿惊风及破伤风,可单用本品研末,黄酒冲服;或与僵蚕、全蝎、天麻、南星等同用,以加强祛风止痉之效。治小儿夜啼,惊哭不安,与薄荷、钩藤、朱砂等同用,以定惊安神。
蝉蜕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研末调敷。
“水蛭有毒”之说由来已久老师就告诫我们:水蛭有毒,不可轻用;以水蛭为主药的抵当汤也因之被误认为伤人气血,损人正气,药力峻猛,不可轻用。《药典》中,明文规定水蛭有毒,限量应用,不可超过6g,过用要医生签字负责。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清代医家汪昂在其《医方集解》中抵当汤条下明文指出:“水蛭即蚂蟥,咸寒有毒,乃食血之虫,能散肝经聚血,最难死,虽炙为末,得水便活,若入腹中,生子为患。”
《神农本草经》云:“水蛭味咸平,主逐恶血、瘀血,月闭(御览作水闭),破血瘕积聚,无子,利水道。生池泽。”至东汉末年,张仲景水蛭为主药的抵当汤,用于治疗因瘀血所致诸病症(抵当汤加黄芩、生地、杏仁、蛴螬,改汤为丸名为大黄虫丸,以适应久病慢图之治)。张仲景抵当汤原方水蛭用量为30个,这个用量是令今人吃惊的:水蛭,小的约4g左右,大的约7g左右,计算起来,30个约为120g~210g,取其中间量大约在160g,可见医圣张仲景认为水蛭无毒,可大量地应用于诸瘀血病症。这就出现了与水蛭有毒、不可轻用之说的矛盾,孰是孰非,水蛭究其有无毒性这个问题必须要弄清楚。
1994年至2015年这21年间,期刊发表与水蛭有关的文章多达1000篇以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广西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周维官将这些对水蛭专题研究科研论文汇集其精髓,著成《水蛭与水蛭素》一书。书中囊括了近30多年来国内外用现代医学手段研究水蛭的科研专项报道共86篇,笔者将相关研究结论概括如下:1.全世界水蛭约有600多种,我国国内有记载的共有93种。2.水蛭是环节动物蛭纲动物的总称,从水蛭的食性上分类,水蛭可分为吸血类水蛭和非吸血类水蛭两种。3.时至20世纪80年代,现代医学发现水蛭是世界上天然物质中抗凝血最强最安全最有效的,没有任何副作用和毒性。1984年,英国威尔士医学院海克拉特首先发现水蛭咽部具有水溶性抗凝血物质,1995年德国马克奥德特才从欧洲医蛭头部分离出天然“水蛭素”之纯品。4.我国中医临床合法使用的水蛭有4种:水蛭科动物蚂蟥(又称宽体金钱蛭)、柳叶蚂蟥、水蛭(又称日本医蛭)、金边蚂蟥(又称菲牛蛭)。其中前两种属于非吸血类水蛭,后两种属于吸血类水蛭。5.近30年来对水蛭的研究结果表明,水蛭没有任何毒性,吸血类水蛭中的水蛭素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天然物质中作用最强、最有效、最安全的凝血酶抑制剂,是西医临床常用的肝素、阿司匹林不可比拟的,研究显示其抗静脉血栓作用强度约为肝素的4倍,其抗动脉血栓作用强度约为阿司匹林的50倍,其抗DIC(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作用强度约为肝素的两倍以上。6.吸血类水蛭体内含有水蛭素,可活血化瘀,即现代医学所说的对凝血酶有抑制作用,然而非吸血类水蛭体内不含有水蛭素和抗凝血酶物质,但它同样有活血化瘀作用,到目前尚未明确是何种成分发挥药效。这就提示了用现代医学方法研究中药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完全揭示中药的药理作用。7.水蛭中含有的水蛭素对人类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脑血管等血栓性疾病有特效。世界医学界对天然水蛭素防治人类脑血管病疗效是公认的,可用于治疗脑梗死、脑出血后继发的损伤、心肌梗死和急性冠脉综合征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还可以抗肿瘤、降血脂等。8.孕妇、女子月经出血、脑出血、胃肠道出血等有出血倾向者禁用水蛭。
由此可见,“水蛭有毒”之说需要纠正。水蛭不仅无毒,反而对人体有补益作用,研究表明水蛭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有7种是人体必需的,还含有多肽,可以说水蛭是一种对人体有补益作用的活血化瘀之品。
为“水蛭有毒”之说平反,正确大胆地应用水蛭来治疗很多与瘀血有关的疑难杂病甚至危重症。
近10年来,笔者在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方剂就是抵当汤,用它来加减治疗因瘀血所致的各种疑难杂病,其水蛭用量少则在每剂20g左右,最多用至60g,收到了满意疗效。现时与瘀血有关的病症较多,虽以瘀血为主,或兼湿、或兼痰、或挟热,最常见的如结节性肝硬化,包括早期肝癌切除术后遗留的结节性肝硬化,以及缺血性脑血管病(腔隙性脑梗、脑血栓、脑梗死)、冠心病、肺结节病变、乳腺结节病变、子宫肌瘤、胃息肉、胆息肉、结肠息肉等,均可用抵当汤加减治疗,舍抵当汤不用是难以奏效的。
笔者为“水蛭有毒”之说平反,其最终目的是让中医人对水蛭以及以水蛭为主药的抵当汤类方有正确的认识,进而能在临床上大胆正确地应用于那些瘀血证患者,使其得到有效救治。(裴永清 北京中医药大学)
这几年,吃膏方的人越来越多,我每年都要开出大量的膏方,其中包括慢性病调治、亚健康调理、美容保健、性功能保健、小儿益智、中老年抗衰等。但是,在有些人心里,总是会担心身材的问题。那天,一位胖乎乎的女孩进入我的诊室,喊着要开膏方。旁边候诊的人群里就有人说了,已经这么胖了,还吃膏方?那姑娘倒很想得通:为什么不能吃,我爱吃,膏方方便!
开对了处方
人体的肥胖分两种,有单纯性和继发性。单纯性肥胖即原发性肥胖,与遗传、饮食和运动习惯有关。继发性肥胖,多由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等方面的疾病导致。肥胖同时会出现诸多并发症,造成内分泌代谢方面的紊乱,表现为痛风、脂肪肝、高脂血症、性功能差等。还有一些人并不是真正的肥胖,往往只是局部脂肪层略厚,自己主观认为是肥胖,也要求减肥。
不论是自认为胖也好,真的胖也好,我们中医都有办法,膏方都能应对。
按中医辨证观点,肥胖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形成的。后天与饮食失节、劳作失宜关系密切,其病理又与气虚脾弱、痰湿壅阻相关。
饮食不节,多食甘美,积聚成浊。饮食损伤脾胃,精微不化,水湿停聚,痰浊内生,发为肥胖。《素问。奇病论》载:“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素问。通评虚实论》载:“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肥胖人多食膏粱厚味,日久必致脾虚,脾虚不主运化,若再多饮酒醇,必然痰湿内生,湿浊积聚。这是对肥胖发病的病理认识,同时为治疗肥胖提供了健脾祛痰湿的用药思路。
营卫返魂汤
有女性常见,全身长满肉疙瘩,中医叫“痰核流注”,西医叫“脂肪瘤”,多见于躯干部位。很多人很恐惧,担心是癌症,绝对不是癌,赘生物是否是判断癌症的方法很简单,能够推得动的,底下没有根的就不会是癌症。
这个病的起因有三个因素:
一、外感寒邪,就是俗称的感冒,每次没有完全好,余邪留在皮肤经络,日久了形成的。
二、情志不畅,情绪长期处于郁结的状态。
三、是脾胃不好,痰湿不能运化导致的,多数情况这三者原因都存在。
很多人手术,不久就会长回来。这个方子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免去手术之苦,彻底解决“脂肪瘤”
何首乌 15—30 当归 15---30
加减法:
1.如果多见于脂肪瘤多见于上,去掉木通加川芎,头疼者亦如是。
2.如果脾胃虚弱,畏寒者可酌加附子 白术、3.如果有发热,加升麻 苏叶
这个方子灵活加减,还可以治疗跌打损伤、痈疽,因为疗效非常卓越,古人称之为是仙人所传,信者自有。
摘自2021-12-22中国中医药报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
田某,女,54岁,因赴深圳定居,当地天气潮湿闷热,十分不习惯。一月前发现全身酸胀、困重,渐渐身体多处出现脂肪结节,大者如花生,小者如麻豆,肘、腕、腋为多,腹部皮下也有大量较为细小者。扪之有韧性,推之可移,按则酸胀疼痛,伴全身少力,口苦,心烦不安,腹胀,大便黏稠,小便黄赤,舌淡胖苔黄腻,脉涩不利。辨证系痰热结聚之证,宜清化痰热。
处方:连翘30g,三棱15g,熟大黄9g,薏苡仁30g,土茯苓15g,炒苏子15g,炒神曲12g,竹茹12g,元参12g,法半夏15g,桔梗9g,黄芩9g,射干9g,石菖蒲9g,3剂。
二诊:服药后大便次数略增,然排泄较为通畅,腹部胀滞明显减缓,心中稍觉清静,咽部红肿也明显缓解,舌苔仍厚腻。去元参加车前子15g,3剂。
三诊:服药后小便量明显增加,多处脂肪结节酸胀疼痛感已明显减轻,扪之变小,其黏连绵韧的感觉也有松解意,腹部结节竟消失大部分,已无酸胀困重之感,全身顿觉轻松。处方不变,服5剂来诊,全身脂肪结节基本消失,惟肘部可扪及数枚如豆大者。
该例病者形体素胖,系痰湿体质者。深圳一地温度较高,湿气甚重,顾患者全身气机不能宣畅,体内本来弥散之痰湿渐渐结聚形成有形之痰核,留滞皮下而成脂肪炎症性结节,其未曾结聚成形者散于经脉肌膜等处,故全身胀滞酸痛,难言于表。本例所用方多化痰清热药不赘谈。连翘清热解毒,散诸经痰结血瘀气聚最是良药,故以之为君而重用之。
处方: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炙甘草3g,陈皮10g,法半夏20g,土贝母30g,橘核10g,当归10g,白芥子30g,路路通10g。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方解:本方具有健脾益胃,疏肝养血,祛湿除痰之功。主治多发性脂肪瘤。
月经来潮加熟地、何首乌;非行经期加穿山甲、海藻;大便有不消化食物加麦芽、山楂;失眠加夜交藤、远志;白带多加薏苡仁。
临床应用本方治疗1例,患者身上有833枚脂肪瘤,最小0.5厘米,最大6厘米。服药50剂,体积最小的瘤体消散,100剂中等瘤体消失,130剂时,全部脂肪瘤消散痊愈。十分神效。
“一人中风,全家瘫痪”,而血脂异常则是其中的关键危险因素。血脂是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TG)和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实际上也包括低HDL-C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临床上,血脂异常的常见分类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TG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及低HDL-C血症,其主要危害是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发病危险。
血脂异常危害巨大,就像蚕食桑叶,慢慢侵蚀人们的血管。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每降低1.0毫摩尔/升,可显著减少心血管病不良事件;其中,主要冠脉事件可下降21%,冠脉血运重建下降24%,卒中下降15%,心血管病死亡率下降12%,全因死亡率下降9%。
把血脂管理好,保持理想水平,远离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纯中医疗法调节血脂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备急要方》中记载:“五脏未虚,六腑未竭,血脉未乱,精神未散,服药必活;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势已过,命将难全。”从预后的角度,强调了在疾病初起或疾病尚未严重阶段进行调治的重要性。血脂也是这样,越早管理,获益越多。
菊花决明粥:取白菊花、草决明各10克,大米100克,冰糖少许。将草决明炒香,与菊花同煎取汁,放入大米煮成稀粥,待熟后调入冰糖,再稍煮即可。每日服食1次。此粥可清肝、明目、降压,还可治疗目赤肿痛、怕光流泪、头痛头晕、大便秘结等。
玉米大米粥:取玉米粉50克,大米100克。先将大米淘净,加水适量,文火熬至九成熟时,将玉米粉倒入,边倒边搅,煮至粥熟。每日早、晚餐食用。此粥益肺宁心,调中和胃,还可治心悸、气短、纳差、乏力等症。
何首乌粥:取何首乌30~60克,红枣3~5枚,大米100克,红糖适量。将何首乌煎后去渣取汁,再加大米、红枣同煮,待熟时,调入红糖或冰糖少许,再煮一会儿即可。每日服食1~2次,连服7~10日,间隔5日后,再开始下一个疗程。此粥补肝肾、益气血,可治高血脂、肝肾亏损、须发早白、头昏耳鸣、腰膝酸软、大便干结等症。
菊粥:取药菊嫩芽(或幼菊)15克,大米100克,冰糖适量。将幼菊洗净,切细,大米淘净,冰糖打碎,三者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以武火烧沸后转文火煮成粥。每日早、晚各服食1次。此粥可清肝明目,降低血压,还治疗头目眩晕、视物昏花、鼻出血等症。
山楂粥:取山楂30~40克(鲜果60~90克),大米100克,砂糖10克。山楂水煎取汁,加大米同煮成稀粥,待熟时调入砂糖,稍煮即可。每日上、下午同服用。山楂粥可健脾胃、消食积、散淤血、降血脂。
形成肥胖的另一病理因素是痰湿壅盛。清代名医叶天士说,湿从内生,必其人膏粱酒醴过度,或嗜饮茶汤太多,或食生冷瓜果及甜腻之物,其人色白而肥,肌肉柔软。
痰湿壅聚,有饮食因素,还与疏于劳作、运动不足有关。《金匮要略》载:“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望诊遵经》载:“富贵者,身体柔脆,肌肤肥白,缘处深闺广厦之间。”正是说明养尊处优,四体不勤,久坐久卧,脏腑功能不能正常发挥,营养精微不能消耗,水湿不化,日积月聚,导致发胖。所以,控制饮食、让肢体动起来,是控制体重的有效办法,而温通助脾运,祛湿化痰饮,消脂行瘀滞,则是中医减肥的有效对策。
给胖人开膏方
关于减肥膏方,我的处方思路常是温通助脾运,以参苓白术散为主方,选用生晒参、党参、白术、茯苓、砂仁等;袪湿化痰饮用二陈汤、平胃散,湿热重用连朴饮,选用陈皮、姜半夏、苍术、茯苓、厚朴、石菖蒲、制半夏、焦山栀等;消脂行瘀滞用血府遂瘀汤、桃红四物汤,选用桃仁、红花、桂枝、制大黄、当归、川芎等。
浙江绍兴上虞的吴女士,今年49岁,2009年感觉头重、身体不适、咳嗽、进食稍多即胃胀,我采用健脾化湿浊、益肺祛痰浊、疏肝行气滞法。生晒参、茯苓、薏苡仁、炒陈皮、瓜蒌皮、厚朴花、炒当归、丹参、砂仁、浙贝、地龙、野荞麦根、西红花、炒山楂、荷叶等,配用鳖甲胶、龟板胶、木糖醇熬膏服用。至今已坚持9个年头。连年的膏方调治,使她面色红润,精神饱满。她说,特别是2011年,吃膏方后体重减轻了七、八斤,身体状况很好。
浙江杭州余杭的阮先生,有五年的肥胖病史,三年前发现有脂肪肝,易疲劳、头晕、遇冷风偏头痛、胃胀时作、睡眠质量下降,我采用益气健脾、祛湿化浊、活瘀消脂法。山参、茯苓、陈皮、制半夏、当归、川芎、苍术、红花、丹参、桃仁、水蛭、炮山甲、炒蒲黄、灵芝破壁孢子粉、鳖甲胶等。吃膏方一段时间后,见到他的朋友都说怎么瘦了,他自己明显的感觉是不容易疲劳了,偏头痛也很少发作了。
这两个案例辨证用药的着眼点都在于健脾祛湿,吴案配用肃肺祛痰,阮案重用活血化瘀、辅助消脂。
开膏方时,为了调和口感,往往会用到糖,冰糖、红糖、饴糖、蜂蜜均是很好的调味剂,但又会助湿生痰,不利减肥。所以我在减肥膏方中主张改用木糖醇,有甜味之用,而无痰湿之弊。当时我在为阮先生开膏方时说,为了减肥不放冰糖,改用木糖醇。阮先生说木糖醇也是糖,自己不怕苦,就不要放了吧。说到底还是减肥心切,怕糖影响减肥效果。
有一天,女儿和闺蜜动起了熬膏的脑筋,阿胶、核桃肉、绍兴老酒、冰糖,准备得不亦乐乎。真的要动手了,担心起发胖的问题,向我求教。我说,不要放冰糖,改用木糖醇,还可以取陈皮、茯苓、车前子、决明子煮水浓缩入膏方,健脾祛痰湿,利水行湿浊。我的这个建议让两个小女人乐癫癫地熬制起来。再说到膏方中的胶类药,从减肥考虑,如果不是血虚明显的情况,主张用鳖甲胶,软坚散结、消脂化浊,特别对于肥胖兼有高脂血症、高胆固醇、高尿酸、动脉硬化、脂肪肝、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的病人,还有辅助治疗的效果。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