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宫牛黄丸
组成功效
安宫牛黄丸来自清·吴瑭《温病条辨》,由牛黄、犀角、黄连、黄芩、生栀子、朱砂、珍珠、麝香、冰片、雄黄、郁金组成。古方中牛黄、麝香为天然牛黄、天然麝香,现在多以人工牛黄、人工麝香替代,古方中犀角现多采用水牛角或者羚羊角代替。
本方君药为牛黄、麝香,牛黄味苦甘,性凉,气味清香,具有清心豁痰、开窍醒神、凉肝息风、清热解毒的功效;麝香辛散温通,为开窍之首药,与牛黄配合突出了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芳香开窍的特点。臣药为水牛角浓缩粉,清热凉血;黄连、黄芩、栀子性苦寒,可清热燥湿,辅助君药,加强了清热泻火、凉血解毒豁痰的作用。佐以朱砂、珍珠镇静安神通心窍,郁金理气舒肝,雄黄解毒辟秽,冰片芳香开窍。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豁痰开窍之功。
安宫牛黄丸多用于中风昏迷、小儿惊厥等邪热内闭的热病,典型表现为高烧、意识昏迷、谵语、面红目赤等。临床中,安宫牛黄丸是一个效果极佳的急救药,与至宝丹、紫雪丹统称为“凉开三宝”,“凉”字指的是总体药性偏寒凉,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开”字则是开窍之意。
服用禁忌
本药不适用于寒闭神昏、气虚、阴虚风动患者,老人、儿童、哺乳期妇女要慎用。因药物中有麝香,孕妇禁用。安宫牛黄丸含有兴奋剂成分,运动员慎用。
|
开窍醒神佳品 安宫牛黄丸又称牛黄丸,出自清代医家吴菊通的《温病条辨》一书,与紫雪丹、至宝丹合称为“凉开三宝”,是传统药物中最负盛名的急救方,由牛黄、郁金、犀角、黄连、朱砂、梅片、麝香、珍珠、山栀、雄黄、黄芩组成,有清热解毒、开窍醒神功效,用于邪热内陷心包证。对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舌謇肢厥、舌红或绛、脉数有力、中风昏迷、小儿惊厥属邪热内闭者有奇效。 安宫牛黄丸治以清热解毒,开窍醒神为法,并配辟秽安神之品。方中牛黄,清心解毒、辟秽开窍;犀角,清心安神、凉血解毒;麝香,芳香开窍醒神,通达十二经。三药相配,共为君药。黄连、黄芩、山栀,清热泻火解毒,增牛黄、犀角清热解毒之力,是为臣药之用。冰片、郁金芳香辟秽,通窍开闭,增麝香开窍醒神之功;雄黄助牛黄截痰解毒之力;朱砂、珍珠共奏清热镇心安神之效。金箔为衣取重镇安神之用,共为佐药。炼蜜为丸,和胃调中,是为使药。诸药配伍,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与芳香开窍并用,但以清热解毒为主,意在驱邪外出“使邪火随诸香一齐俱散也”。现代常用于治疗流行性乙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毒性痢疾、尿毒症、肝昏迷、急性脑血管病、肺性脑病、颅外伤、鼻窦炎、小儿高热惊厥以及感染或中毒引起的高热神昏等热闭心包疾病。 使用注意事项 过敏体质者慎用安宫牛黄丸;儿童、哺乳及月经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服用;黄连、黄芩、栀子是苦寒类药物,长期服用易伤脾胃,脾胃虚寒人群要慎服;朱砂、雄黄为矿物类药,含重金属,不宜过量久服;麝香有易致流产、堕胎之负效,备孕期间忌服。
安宫牛黄丸
安宫牛黄丸說安宫,让心安居其宫 安宫牛黄丸来自清代名医吴鞠通《温病条辩》。 吴鞠通从小苦读诗书,想走科举之路,得个功名,但19岁时,父亲生病死去,吴鞠哀痛欲绝。古人云,身为子女不懂医为不孝。在他看来,自己不懂医术,不能为父亲治病,简直无颜面在天地间立足。于是,他购买医书,终日苦读,坚持了整整十年,尽管感悟良多,仍不敢轻易治病。直到1793年,京城瘟疫流行,死者不计其数,在朋友的劝说下,他开始诊治病人,救活了几十人,从此声名大振。 吴鞠通总结出来的安宫牛黄丸在那场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病人高烧不退、神志昏迷、烦躁乱语病症,这药起到了清热解毒、醒神开窍的作用。中医认为,心在人体内犹如君主,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心包络犹如是挡在外面的宫城,保护心的神圣不可侵犯。温热邪毒攻心,心包便会挺身而出、代心受邪。“安宫”即安心之宫城。这丸药祛温邪、泻热毒,能使心“安居其宫”。此后,安宫牛黄丸还被用于治疗邪热内闭所致的中风昏迷和小儿高热惊厥等。 1956年,北京和河北等地爆发大规模乙型脑炎,毛主席在听取卫生部及大批知名中医学者的汇报后,了解到中医治疗比西医治疗效果好后,做出批示,鼓励使用中医手段治疗乙型脑炎。当时安宫牛黄丸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小小的药丸自此声名大震。 名药,精选道地药材 这一料丸药中采用了牛黄、郁金、犀角、黄芩、黄连、雄黄、栀子、朱砂、冰片、麝香、珍珠等药材,北京同仁堂生产时,严格依照处方,用规定的质量标准,选用上等的道地药材:牛黄,需要京牛黄;麝香,选择当门子,成颗粒状的,要去毛去皮;郁金,则要广郁金,全部要手工挑选;犀角,选用亚洲犀,不能用非洲犀;黄连,必须刮掉毛,拔掉须;珍珠,必须放在豆腐里煮2至3个小时,确保去净里面的脏东西。苛刻的原材料标准,保证了产品的疗效。 原药材打碎、混匀和坨后,就是制丸加工。在《本草中国》电视剧中,同仁堂安宫牛黄丸的生产技师将一坨药搓成细条,放在两块有深槽的木板中间,来回推捻,推捻间一丸丸药就滚了下来。小药丸顺着流水线进入到“穿金衣”的台子上,还要穿上一件金箔外衣。这金箔包装是同仁堂的独门秘笈,只见技师拿过一张邮票大小的金箔,将药丸放在上面轻轻一转,均匀地包上一层金箔。那是真正的黄金做成的金箔。黄金入药,其不传之秘在于工艺、亦在于剂量,这薄如蝉翼的金箔,起到的是清心坠痰的作用。最后,技师将穿上了“黄金甲”的安宫牛黄丸封进蜡丸里,确保不受潮。每个蜡丸上都用牛角盖上金章:安宫牛黄丸。为了保护珍贵野生动物,犀角已被列为严禁使用的中药,现在生产的安宫牛黄丸里,都是用水牛角来替代犀牛角的;其中一部分也不再用金箔做外衣了,但仍有可靠的质量和疗效保证。 配伍,终成传世名方 巧妙配方是安宫牛黄丸成为救治良药的重要保证。配方中,牛黄清热解毒、豁痰开窍、熄风止痉;犀角咸寒,清营凉血、安神定惊;麝香芳香,通达经络、开窍醒神,三味名贵药材同唱主角。郁金为草之香,冰片为木之香,雄黄为石之香,麝香为精血之香,四香合用,着力于透发闭固之邪热温毒,消弭内蕴之邪秽;黄连泻心火,黄栀子泻心与三焦之火,黄芩泻胆、肺之火,三黄并进,使邪火随诸香一并溃散;朱砂、珍珠镇静安神通心窍,合金箔坠痰而镇固,再用蜂蜜和胃调中。诸药合力,共奏清热解毒、镇惊开窍之功,应对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等种种危症。 我的老师、国家级名老中医潘澄濂,常将安宫牛黄丸用于热病急症的治疗,对于热陷心包、神昏谵妄、痰热壅盛,甚或痉厥,常在对证处方中配合使用,起到拯危救急的效果。如李女士,50岁,1972年6月29日入院。面目遍身发黄,神志昏迷不清已两昼夜,腹胀满,肝触及,小便失禁,舌质红,苔厚腻,脉象弦。肝功能化验:黄疸指数65单位,谷丙转氨酶400单位。湿热内蕴,肝失条达,移热于心,致陷昏迷。治法清热化湿,辛凉开窍。用药茵陈、黑山栀、郁金、石菖蒲、厚朴、制大黄、枳壳、黄柏、白茅根、荷包草,配用安宫牛黄丸2粒。服用1剂,大便得通2次,神志转清。6月30日,上方去厚朴、大黄,加茜草,继进2剂,神清欲食,腹胀足肿亦消。又如潘女士,22岁,面目遍身发黄,神昏狂乱,身热37.7,纳呆呕恶,大小便失禁,舌苔黄燥,脉象滑数。肝功能报告:麝浊10单位,谷丙转氨酶500单位,黄疸指数50单位;血象:白细胞8200/立方毫米,中性76%,淋巴23%,嗜酸1%。湿热炽盛,热蒙心包,肝胆郁结,胃失和降,汤剂以茵陈蒿汤加减,配用安宫牛黄丸2颗。连服2剂,神志转清。 说到安宫牛黄丸的救治效果,刘海若的案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位香港凤凰卫视著名女主持,2002年在英国惨遭车祸,被西医诊断为脑死亡。刘妈妈坚定地把女儿转回国内治疗,她说:“若是中医说我女儿脑死亡,我才信。”结果,在国内医生的精心治疗下,刘海若从昏迷中奇迹般地苏醒过来。据介绍,刘海若昏迷期间,高热不退,连续服用安宫牛黄丸,一周后知觉逐渐恢复,三个月后可开口说话,后来身体逐渐恢复,生活可以自理,并开始正常工作。当时这个成功案例震惊了世界。
事实上,安宫牛黄丸作为急救良药,在内、外、妇、儿及骨伤、皮肤病等多有应用,所以,它被列入中医医院必备抢救用药,也成为许多家庭的备急中成药。药能取效,贵在对证,安宫牛黄丸的应用指征是高热、惊厥和昏迷。早在1973年,海南岛某地发生森林火灾,一位救火战士被严重烧伤,高烧不退,神昏谵语,病情危急,用了安宫牛黄丸,神志清醒,高烧退去;1976年唐山大地震,卢桂兰从废墟下救出后,由于受伤感染,高烧昏迷不退,医生把安宫牛黄丸调成糊状后,从口中灌进去,用了两丸后高热即退。两例都有神昏谵语、高热烦躁的症状,所以服用安宫牛黄丸能得神效。
中医成药:二妙丸
所谓此种类型的阴道疾病,罪魁祸首乃是湿热。盛夏,湿热最易在体内捣乱,下焦湿热会导致诸多疾病。对于女性,最明显的就是阴道问题(痛痒火辣,或伴有白带色黄量多),对于男性,则以阴囊潮湿见多,均可以以二妙丸解决掉此类难言之隐。 二妙丸,中成药祛湿剂,来源于元·朱震亨《丹溪心法》一书,具有燥湿清热之功效。用于湿热下注,足膝红肿热痛,下肢丹毒,白带,阴囊湿痒。 方中以黄柏为君药,取其寒以胜热,苦以燥湿,且善袪下焦之湿热。湿自脾来,故臣以苍术燥湿健脾,使湿邪去而不再生。两药相合,清流洁源,标本兼顾,使湿热得除,诸证自解。 二妙丸广泛应用于湿热下注引起的炎症、红肿、渗出等症。临床中在各科都有应用,只要是辨证为湿热证,尤其是湿重于热证,均可使用。 二妙丸疗效显著的疾病有:
皮肤科:湿疹、脚气、阴囊湿疹、生殖器疱疹、带状疱疹、手癣、臁疮、脓疱疮、脚癣、下肢急慢性湿疹、皮炎、肛门搔痒症、老年瘙痒症、酒糟鼻。 妇科:阴道炎、白带多、急慢性泌尿系感染、月经不调、盆腔炎。 内科:腹泻、急性细菌痢、肠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胃炎和胃溃疡、失眠多梦。 外科:足膝红肿热痛、风湿性关节炎、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溃疡、糖尿病足、下肢丹毒、坐骨神经痛、湿热腰痛。 泌尿科:泌尿系统感染。 口腔科:口臭、口生疮、牙龈炎、牙周炎。 耳鼻喉科:慢性咽炎、慢性鼻窦炎、慢性上颌窦炎等。 男科:阳痿(湿热下注)、睾丸炎或附睾丸炎。阴囊潮湿,实际上是阴囊部位附近的区间有组织发炎的现象,炎性物资透过组织内膜呈现渗出现象,所以才导致阴囊的潮湿。二妙丸对于此种炎症、红肿、渗出等症效果非常明显。 治疗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口服二妙丸,10天为1个疗程,与西药保肝药同时应用,能明显的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治疗妇女白带多,5天为1个疗程,一般用药2-3个疗程后,症状即可消失。临床运用二妙丸治疗白带过多患者27例,经用药10天后治愈者达22例,占81%。 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7天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忌盐饮食,注意休息,预防感冒。在恢复期症状消失后,不得停药过早,应继续服用6天后停药。 治疗口腔溃疡将二妙散研为极细末后,加入蜂蜜中混合均匀(比例为1:5),涂于溃疡处,每日3次,含药15分钟后咽下。含药后1小时内不宜进食。此法治疗口腔溃疡,溃疡面多可在3~5日内消退。 治疗慢性胆系感染内服二妙丸,5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至症状消失时为止。 治疗坐骨神经痛,主要有臀部、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疼痛,屈伸不利,黄酒和白开水各半送服,7天为1个疗程。 治疗脓疱疮外涂二妙散软膏,内服二妙丸。先将二妙散和凡士林按1:5调和均匀,涂于患处,每日1次;内服二妙丸,每次6克,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一般在2~5天内可获治愈。 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一般服用2~4天可获治愈。 服用禁忌:二妙丸配方简单,副作用很小,但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另,黄柏中含有含小檗碱(黄连素),孕妇服用可导致新生儿溶血症,儿童服用可引起急性溶血、严重黄疸。孕妇儿童应慎用。——摘自此生安乐的新浪博客
中医祛湿“二妙散”的作用好! 南方因为天气炎热且多雨水,湿气弥漫。所以,容易感受湿热邪气,湿邪性质黏腻重着,为阴邪,善于侵袭人体下部,所以感染湿邪容易在人体下部出现病变,而且迁延难愈,治疗起来难度大。专门治疗湿热下注证,有很好的清热燥湿作用。叫做二妙散,由黄柏、苍术组成。 黄柏,味苦,性寒。能入肾、膀胱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能够治疗热痢、泄泻、消渴、黄疸、痿躄、梦遗、淋浊、痔疮、便血、亦白带下、骨蒸劳热、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等病症。内服煎汤,一般剂量3-12g,外用适量。由于炮制方法不同药物作用特点也不同,生黄柏苦燥性寒,泻火解毒、清热燥湿作用强;盐黄柏味咸,可入肾经,泻相火、退血热的效果好。黄柏炭,兼有涩性,清热止血较好。药物寒凉容易伤及脾胃,脾胃虚弱的人不能使用。 苍术,味辛、苦,性温。能入脾、胃经。具有健脾燥湿、解郁、辟秽的作用。能够治疗湿盛困脾、倦怠嗜卧、脘痞腹胀、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痢疾、疟疾、痰饮、水肿、时气感冒、风寒湿痹、足痿、夜盲等病症。煎服3-9g。生用燥湿作用更强,炒用燥性稍弱。药物味辛能散、性热温,所以阴虚内热、气虚汗多的人不可使用。 二妙散,就是有炒黄柏、苍术各15g组成。服用时,将两味药物研成细末,混合均匀,每次3-5g;或者做成药丸,每次5g;也可以做成汤剂,用水煎服。主要治疗湿热邪气侵袭人体下部,出现筋骨疼痛,或者脚痿软无力,或者足膝疼痛,小便短赤,舌苔黄腻。女性还可以见湿热带下,下部湿疮等症状。常常运用在痿痹、脚气、带下、湿疮等疾病的辨证论治当中。 湿热邪气下注人体下焦,邪气侵袭关节,则出现筋骨疼痛、足膝红肿或者脚气肿痛;湿热下注到带脉、阴部,出现带下臭秽;湿热下注下焦,泛溢皮肤,则罹患湿疮;湿热滞留日久,伤津耗液,导致筋脉松弛,两足痿软无力成为痿证。舌苔黄腻就是湿热的征象。所以,黄柏寒凉苦燥,其性沉降,擅长清下焦湿热,苍术辛苦而温,性质燥裂,既可以健脾助化湿而治本,又可以芳香苦燥除湿而治标。两个药物配伍相须为用,清热燥湿,标本兼顾。使用时,加入姜汁,借用生姜的辛散特性协助药力发挥作用,增强通络止痛之功,还可以防止黄柏苦寒太过伤及脾胃。 二妙散,其实就是一组药对,有很好的清热燥湿的作用。以这个方子为基础方,一些医家还继承发挥,往其中加入牛膝,称为三妙丸;加入牛膝、薏苡仁,称为四妙丸。对于辨证治疗下肢痿痹、麻木无力等病证有很好的疗效。——摘自喜悦阅斋的360空间
白带带血,特别在同房或大便后,也可能是“宫颈糜烂”,也可能是“宫颈癌”。
“宫颈糜烂”正确医学名叫“慢性子宫颈炎”,肉眼看上去的糜烂状态其实是充血的毛细血管,离“宫颈癌”还早。 “宫颈糜烂”一般白带多、有异味,与子宫的局部感染有直接关系。中医认为这些都是“湿重”的范畴。 象“宫颈糜烂”这样的慢性炎症,根本问题是“脾虚”,因为“脾虚”易“湿重”。“宫颈糜烂”经常有腰部坠胀感,这是“脾虚”不能托住内脏的表现。 清代名医傅青主有个方子叫“完带汤”,针对女性白带量多、清稀如涕、身体倦怠、便溏肢肿、舌淡、苔白腻等。 傅青主认为,白带多因脾虚湿盛所致,方中大补脾胃之气,使“脾气健而湿气消,自无白带之患矣”。原方为:白术、山药各30克,人参6克,白芍15克,车前子、苍术各9克; 甘草3克,陈皮、黑芥穗、柴胡各2克 此“完带汤”并无成药,但“参苓白术丸”和“二妙丸”共用也可以近乎达到效果。 “参苓白术丸”针对脾虚。“二妙丸”可燥湿,一般女性白带多、男性阴囊瘙痒等下部的湿热都可以用它。 以“参苓白术丸”和“二妙丸”合用,一天2次,待白带颜色不再发黄可停,因有清热之效,不可久用。“参苓白术丸”药性平和,白带清稀、量多的,可多吃几天祛除体内湿气。——摘自此生安乐的新浪博客 二妙丸(汤)的加减 二妙丸是由炒黄柏、炒苍术等成分研末、姜汁泛丸而成。主治湿热走注、筋骨疼痛或湿热下注、下部湿疮、湿痹等症。 临床上,我常用此方加减治诸湿之症颇得心应手。黄柏味苦、性寒、泻相火,具有清下焦湿热之特性,并善益阴坚肾。苍术味苦、性温、燥湿,健脾兼能祛风胜湿,两药合用,相须相佐,苍术辛燥,制黄柏而不甚寒,黄柏抑苍术而不伤阴,苍术辛燥能散,黄柏苦燥能泻,苍术能燥脾虚所生之内湿,又能胜风寒之外湿 ,黄柏泻相火,益阴坚肾,又能燥湿郁之虚热。 治疗脚气湿肿,二妙丸常配牛膝引药下行,名曰三妙丸加防己效果更佳。 治肾球风常配以五加皮和六一散为妙。 风胜瘙痒者加防风、姜虫、或蝉蜕。 热胜者合泻肝汤同服。 治白带症。常配以白果、蛇床子、海蛸。 赤带症配以赤芍、丹皮、紫草、苦参、白扁豆。 治热赤淋症,配以滑石、木通、茅根。 治阳黄症,配薏苡仁、茵陈、大黄、栀子、丹草。 治阴黄症,加附子、干姜、垂盆草。 治上焦疮痒,取黄柏益黄芩、黄连、紫草、苦参、赤芍、姜虫。 下焦湿疮重黄柏、加薏苡仁,黄连、川军、白蔹、地肤子。 肾阳虚,水湿泛溢加肉桂、桂枝茯苓。 脾阳虚水湿不运,减黄柏加附子、干姜、白术、云苓。 外感风湿,上肢痹痛,去黄柏加羌活、当归、川穹、血藤、桂枝。 外感风湿,下肢痹痛加独活、秦艽、当归、薏苡仁、牛膝。 精血虚损加熟地、枸杞、首乌,补而不腻。 痰湿内生去黄柏,加二陈汤扶脾逐浊。 二妙丸的加减变通重在辨证。一是辨湿;二是辨热。辨湿主要是辨内湿、外湿、风湿、寒湿;辨热主要是辨湿热和湿热所在的脏腑。只要辨证精当,临床加减,药效如神。 愚治一青年,年方十八,高中就读,秋末得弥漫性湿疹,颜面、躯干、四肢,湿疮淋漓,衣裤沾身,最重阶段,湿水从裤脚滴下,痛痒不堪,延医诊治,网效。愚用二妙丸加减,两剂速愈。并嘱六味丸善后。——摘自旺旺的新浪博客 二妙丸新用:甩掉脚气、治疗阴囊潮湿和肛周湿疹 二妙丸,是以炒制的苍术、黄柏按照1:1的比例粉碎后,按照传统水泛丸的工艺制成的中药成方制剂。二妙丸是中医用于燥湿清热的基础名方,广泛应用于湿热下注引起的炎症、红肿、渗出等症。临床中在各科都有应用,只要是辨证为湿热证,尤其是湿重于热证,均可使用。 二妙丸(散)新用途
1、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用二妙丸的水提取液進行体外抑菌实验显示,该药对多种细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用以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疗效满意。 具体用法是:口服二妙丸,每次6克,早、晚各服1次,温开水送服。一般服用2~4天可获治愈。在服用本药时,饮食宜清淡,忌油腻及生冷之食物。 2、治疗白带过多:有报道称,临床用二妙丸治疗白带过多患者27例,经用药10天后治愈者达22例,占81%。 具体用法是:取二妙散5克,用开水冲服,每日2次,5天为1个疗程,一般用药2~3个疗程后症状即可消失。 3、治疗口腔溃疡:将二妙散加入蜂蜜混合均匀(二妙散与蜂蜜的比例为1:5),装入瓶中备用。用时将上述药膏涂于溃疡处,每日3次,含药15分钟后咽下。含药后1小时内不宜進食。此法治疗口腔溃疡,溃疡面多可在3~5日内消退。 4、治疗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的主要表现为臀部、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疼痛,屈伸不利。 具体用法是:每日口服3次,每次8克,黄酒和白开水各半送服。7天为1个疗程。 5、治疗脓疱疮:先将二妙丸和凡士林按1:5调和均匀,涂于患处,每日1次。内服每日3次,每次6克,温开水送服。一般在2~5天内可获治愈。
二妙丸帮你甩掉脚气 脚气可分为三类
二妙丸治疗阴囊潮湿和肛周湿疹
一、西医治疗: 1、雌激素治疗
2.局部用抗菌药
3.抹洗阴道
阴道局部用药,pH4弱酸配方的 女性护理液 冲洗阴道,每日1次,提高阴道酸度。炎症较重者,辅以外用 雌激素 制剂治疗。可选用仅有局部作用的雌三醇软膏,每晚阴道用药0.5g雌三醇。还要注意饮食方面多补充 纤维素 。 二、中药治疗 以滋补肝肾,清热止带为主。对肝肾阴虚者可用熟地黄15g,山药15g。山茱萸15g,茯苓10g,牡丹皮10g,泽泻10g,知母10g。或用中成药治带片,每次服5~8片,2~3次/d。或知柏地黄丸口服,每次1~2丸,2次/d。中药治疗讲究预防与调护,注意外阴清洁,忌辛辣饮食,调和情志,保持乐观心理。 (仅供参考,具体需要询问医生) 验方: 处方 (《实用男女病性病临床手册》):白鲜皮30克,鸡血藤30克,首乌30克,生地30克,麻黄9克,红花6克,仙灵脾15克。 上药水煎2次,去渣,合并药液。坐浴,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处方 (《实用男女病性病临床手册》):野菊花30克,金银花30克,淫羊藿30克,当归15克,紫草30克,黄柏15克,蛇床子15克,赤芍15克,丹皮15克,丝瓜叶30克,冰片3克。 将上药水煎2次,药液合并,每日熏洗外阴2次。本方具有清热解毒止痒,益肾养血凉血的功效。 处方 (《女病外治良方妙法》):椿树叶100克。 水煎外洗阴部,每日2次。 内服方:生地、熟地、山萸肉、薏苡仁各15克,山药、枸杞子、茯苓、泽泻各12克,当归、知母各9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用。 外洗方:淫羊藿、蛇床子、地肤子、何首乌、当归、百部、蝉蜕各15克,赤芍、黄柏、龙胆草、金银花各10克。每日1剂,水煎取液,坐浴,每次20分钟,每日2次。7日为1个疗程。一般用药1-3个疗程即可愈。 【加减】内服:虚火旺者,加黄柏、丹皮;湿热者,加薏苡仁、车前子、茵陈;尿痛、尿频者,加生地、淡竹叶、椿根皮、白茅根。阴道灼热伴点滴出血者,加旱莲草、地榆;阴道干涩者,加枸杞子、淫羊藿、当归。 【偏方组成】苦参、生百部、蛇床子、地肤子、白鲜皮、紫槿皮各30克,龙胆草、川黄柏、川花椒、苍术、枯矾各10克。加水2500毫升,煎煮10~15分钟,先熏后洗,每日1剂,早晚各1次。10天为1疗程。也可用核桃大小消毒棉球缚以长线、饱吸药液,于睡前坐浴后塞人阴道并于次晨取出。燥湿止痒,清热解毒。主治老年性阴道炎。 黄柏苦参治老年性阴道炎 蛇床子30克,黄柏12克,苦参12克,雄黄10克,鹤虱10克。每日1剂,加水2500毫升煎取溶液2000毫升,分2次外洗。 【功能主治】清热噪湿,杀虫止痒。主治老年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淋菌性阴道炎,外阴尖锐湿疣。 每天晚上用0.5%甲硝唑溶液100毫升冲洗阴道后,局部用普罗雌烯软胶囊。连用1-2周即可。 滴虫性阴道炎辨治
1.全身治疗
(2)替硝唑
用于泌尿生殖道及口腔感染,首剂加倍,每天1次,用药5~6天。
(3)曲古霉素么 每天3次,共用药5~7天。
2.局部治疗
(1)滴虫性阴道炎
滴维净、卡巴胂或甲硝唑,任选一种塞入阴道后穹隆或喷洒阴道内,每晚或隔夜一次,7~10天为1疗程,可连用2~3个疗程。
(2)口腔清洁
萆薢渗湿汤加减
萆薢、赤茯苓各12克,苍术、白术、黄柏、薏苡仁、牡丹皮、泽泻、木通、地肤子各9克。湿重者加苦参9克,柴胡
6克;阴痒剧者加白鲜皮、鹤虱各9克。
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柴胡各6克,泽泻、黄芩、栀子、牡丹皮、车前子(包)、木通各9克,茵陈15克。湿热重者加黄柏9克,白花蛇舌草15克;带多者加椿根皮、芡实各12克;伴尿频 、尿急者加金银花10克,瞿麦12克,车前子(包)15克。有泻肝清热、杀虫止痒的功效,适用于肝经郁热型滴虫性阴道炎。 知母黄柏汤泽泻、山药、茯苓各15克,知母、黄柏各10克,牡丹皮、山萸肉各12克,生地黄20克。有滋阴降火的功效,适用于 肝肾阴虚型滴虫性阴道炎。 止痒方成灵仙15克、归尾15克、蛇床子15克、陈鹤虱30克、苦参15克、狼毒15克,煎水熏洗坐浴。 【偏方组成】生百部、野菊花各15克,川柏、土槿皮各12克,韭菜20根。 【用法用量】水煎滤汤,熏洗坐浴,每日1次。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滴虫性阴道炎20例,治愈14例,一般患者用药2~3次即见效。 【偏方组成】制苍术、金银花、白鲜皮、蛇床子、白芷各15克,黄柏、荆芥各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并用苦参30克,百部、蛇床子各15克,椒目、生甘草各10克,水煎取液,坐浴(或冲洗阴道),每次10~15分钟,每日1~2次。均每日1剂。7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日。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患者105例,3个疗程痊愈63例,好转39例,无效3例。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