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防类风关
(2022-09-18 04:39:38)中医药治疗
中药内服
类风关属中医“痹症”范畴,以肝、肾、脾虚为本,以湿邪、痰瘀为标。类风关活动期患者如属湿热痹阻证,可见关节肌肉局部肿痛、重着,触之灼热,治宜清热除湿、宣痹通络,方用四妙丸合宣痹汤加减;若关节冷痛重着,畏寒尤甚,则证属寒湿痹阻证,治宜温经散寒、祛湿通络,方用乌头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若关节肿大晨僵,关节周围或皮下出现结节,则属痰瘀痹阻证,宜活血行瘀、化痰通络,方用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宜加用虫类药搜风通络;类风关迁延不愈者,多属气阴两虚、肝肾不足证,可用四神煎、独活寄生汤加减。
临床上,除辨证遣方用药外,还可选用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中药如全蝎、雷公藤、青风藤、山茱萸等进行配伍。
外用泡洗
可用青风藤30g、透骨草30g、芒硝30g、细辛10g。煎煮15分钟,温度在40左右,泡洗15~30分钟,出现微汗即可。不方便泡洗的部位可以用毛巾蘸上药水敷在患处。一服药可以煎煮2~3次。
中药湿敷方可用芒硝30g、雷公藤30g、细辛10g、红花10g。雷公藤、细辛、红花打成粉,将芒硝放进约100ml的开水中,放温以后与药粉搅匀成糊状敷在患处,以不滴落为准,敷的厚度大概2~3mm,用布或保鲜膜包裹住,停留半小时左右即可。每次湿敷部位不宜超过3处。
功能锻炼
本病患者如长期不锻炼会导致关节、肌肉废用和萎缩。因此,在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后需要加强关节功能锻炼。下面介绍三种关节活动操,尽量在康复科医生指导下进行,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肩关节活动操
划圆运动:上肢自然下垂,做划圆运动。随着功能改善,逐渐抬臂加大幅度。
环绕法:站立位,双肘屈曲,双手置于同侧肩部,双肩顺时针旋转5次、逆时针旋转5次为1组。反复做5~10组,每天可练习3~5次。
搭背法:站立位,左手摸右肩,同时右手置于身后腰部,保持1~2秒,双臂回原位,再右手摸左肩,同时左手置于腰后部,保持1~2秒,交替进行10~30次为1组,每天3~5组。
膝关节活动操
坐位伸膝:坐位,双足平放于地上,逐渐将膝关节伸直,小腿抬高,保持5~10秒,慢慢放下,双腿交替,重复20次。
推擦大腿:坐位,双腿屈曲,两手掌贴于大腿两侧,稍用力向膝关节处推擦10~20次,双腿交替进行。
指推小腿:坐位,双腿屈曲,一手放于膝盖处,另一手四指并拢与拇指分开,由上向下推小腿肚两侧至踝关节处10~20次,双腿交替进行。
手关节活动操
预备式:以一手拇指和食指从指根到指尖对另一手进行按摩。
逐一对指:一手大拇指指腹逐一与其余四指对指。
上下摆手:以腕关节为支点,手先向上抬起,做到最大摆动幅度;然后逐渐放下,并低于腕关节平面,前臂有向前牵拉的感觉。
左右摆手:肘关节支撑在桌面上,手掌自然伸展,手背面对自己,以腕关节为支点,手向左右摇摆。
握拳平展:以自身最大力量握拳, 后尽最大可能伸展。
腕关节活动:腕关节正反方向各缓缓旋转5圈。
起居注意
饮食宜忌
类风关患者在饮食方面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饮食要节制、清淡。宜进食进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饮食要定时、定量,食物的软、硬、冷、热均要适宜。经常受病痛折磨,以药物为伴,疾病发作时,更是茶饭不香,故食宜清淡。
第二,饮食不可偏嗜,五谷蔬果、鸡鸭鱼肉,应搭配合理。部分患者病程较长,过分忌口,日久会影响营养吸收,对疾病的康复不利。只要是新鲜、清淡的饮食,类风关患者都可适用。
防寒保暖
一场秋雨一场寒,本病切忌寒冷潮湿的气候环境、冷水的刺激都可诱发或加重病情,因此要格外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秋季要格外注意及时添加衣物,不宜用竹席,要注意保暖不受凉,切忌迎风而卧。
第二,平日可戴护膝,保护好关节,避免直接受风。
第三,衣着方面宜穿氯纶内衣,这种面料吸湿性低,有利于类风湿病患者日常保养。
第四,宜多在户外晒太阳,通气祛湿。适当锻炼,保持心情舒畅,以利疾病康复,避免疾病复发。
前一篇:杨震治疗肝病四季用药经验
后一篇:我们药园里的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