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诗赏析

合欢花吟时间:2022-07-11
(杨晓明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
朝开夜合翠羽奇,绒花旖旎沁心脾。理气舒郁又安神,赠君蠲忿最相宜。
咏小蓟
时间:2022-06-23
麦黄秧碧夏渐浓,小蓟繁生绽娇容。药食同源皆可用,古今佳句咏奇功。
味苦甘凉归肝心,散瘀凉血又消痈。小蓟饮子血淋剂,通淋止血此方宗。
如梦令·当归
时间:2022-03-21
调经止痛圣药,润肠通便治燥。损伤或跌跤,风湿痹痛酒炒。虚劳,虚劳,身补尾活应晓。
白头翁歌
时间:2022-05-12
满头白发一老翁,秦皮连柏组合用。仲景笔下治热痢,清肠化湿有奇功。
玫瑰花赋
时间:2022-04-21
嫣红浅颦带刺开,芳香醒脾漫书斋。行气解郁兼和血,调经止痛养颜来。
山药吟
时间:2021-12-22
小叶根深绿满丘,疏松沙土布芳洲。皮黄肉白生黏液,养胃滋阴补肾求。
消渴善饥绵芪入,妇人带下扁豆投。痰涎乏力喘咳急,药食两宜皆可谋。
渔歌子·山茶花
时间:2021-12-02
绿叶经霜独放华,浓妆凌雪绽如霞。清肝火,润肺阴,凉血止血散瘀佳。
鹧鸪天·月季花
时间:2021-11-25
万紫千红四季花,枝虽有刺也奇葩。重霜嫩蕊寒仍吐,轻雪新芽冷亦发。
芍药愧,牡丹羞,活血调经举世夸。消肿解毒又镇痛,祛瘀行气效颇佳。
咏绿萼梅
时间:2021-09-09
嫩苞欲滴含翠蕊,傲雪凌霜绽花眉。解郁化痰和胃脘,调畅气机润心扉。
防风
2022-08-31 (邓力
四川省成都市中草药研究所)
胜湿止痛羌防共,祛风解表荆芥同。便血崩漏炒炭用,止痉祛风献辅功。
半边莲
2022-08-19 作者:邓力
全草入药效强力,消肿解毒治疳积。利水清热入方剂,消炎止血更生肌。
木通2022-08-01 作者:邓力
清心除烦此为良,利尿通淋入膀胱。破积通利血脉畅,通经下乳效非常。
姜 黄时间:2022-07-06 作者:邓力
芳香健胃利肝脏,止血消肿治创伤。下气破血行经畅,温经止痛通胸阳。
天净沙·益母草
2022-03-30 作者:邓力
美颜活血调经,祛瘀消肿生新,解毒明目益精。辛苦凉性,皆源一握方茎。
如梦令·萱草
2022-02-17 作者:邓力
黄花芳绕北堂,洒满一庭春光。持怀忧已忘,尽揽心胸宽畅。甘凉,甘凉,清热除烦有方。
石斛吟 2022-05-06
作者:邓力
旁倚仙草入仙境,摇扶金钗犹未醒。碎月之下香扑侵,琼楼雅士有诗情。
杜兰姿容争相竞,千年润得草木清。枫斗敛邪石前定,益胃清热更强阴。
白芷吟
时间:2021-11-12 作者:邓力
袅袅香缨恋虚襟,岁岁苻蓠动芳馨。王庭草厦莫独行,千古流芳岂骄矜。
定国头上痛难禁,都梁丸出月复平。祛风解表邪不侵,燥湿止带存古今。
咏合欢
时间:2021-10-18 作者:邓力
祝融赤旗夜合追,灼灼枝头烙红姿。安得五脏和心志,蠲忿开颜自佳宜。
古来雅客挥健笔,天上人间尽皆知。一遇青裳和合起,从此便是最佳期。
谐趣含妙喻
意蕴藏工巧
摘自2023-4-3中国中医药报
——古代药名诗赏析
王贵林
吉林省白城中医院
古代文人不但常以药名入诗作赋,吟诵咏怀,衍生成药名诗,而且诗文写得谐趣含妙喻,意蕴藏工巧,融知识性、思想性、文学性于一体,其中意蕴深而措辞婉的名篇佳作亦不胜枚举。
历史上以药名入诗作赋的可远溯自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早的药名诗则首推南朝齐著名文学家王融所作的《药名诗》:
重台信严敞,陵泽乃闲荒。石蚕终未茧,垣衣不可裳。
秦芎留近咏,楚蘅搢远翔。韩原结神草,随庭衔夜光。
诗中共嵌入重台(玄参,别名玄台)、陵泽(甘遂,亦名陵藁)、石蚕(别名石蠹虫,石蛾的幼虫)、垣衣(墙壁上的苔藓)、秦芎(陕西地产芎)、楚蘅(别名杜衡)、神草(人参)、夜光(夜光蝾螺,别名萤火虫、甲香)八味中药名。诗作中,作者对这八味中药的生物习性、地理环境、自然形态给以真切平实的客观描述,于语短情长之中道及药名物象,在药名寓意之外发乎惆怅凄情。表面上看似白描写真的药名诗,实则隐喻着作者的“上智利民,大贤强国”的政治主张不为齐武帝采纳而发出的一声声无可奈何的感叹!这首诗语义双关,隐喻时务,但作者并没有直陈己见,发表宏论,而是把内心的忧国忧民之情寄托、隐含在对药名的描写之中,达到了鲜明的政治倾向和含蓄的文学表现手法的巧妙结合。同时也显示了作者自身中医药文化造诣的沉淀和厚重。
其后,唐代诗人权德舆写有一首《药名诗》:
七泽兰方千里春,潇湘花落石磷磷。有时浪白微风起,坐钩藤阴不见人。
这首诗虽短短四句,通观只有28个字,也仅引入泽兰、落石、白微、钩藤这4味中药名,但却映衬成趣,连缀成诗,好似一幅工笔勾勒出的含露凝香的丹青画,给人以音韵美、辞藻美、意境美的艺术享受。
之后,又有唐代文学家皮日休、陆龟蒙合写的《药名联句诗》:
为待防风饼,须添薏苡杯。香然柏子后,尊泛菊花来。
石耳泉能洗,垣衣雨为栽。从容犀局静,续断玉琴衰。
白芷寒犹采,青葙醉尚开。马衔衰草卧,鸟啄蠹根回。
雨过兰芳好,霜多桂未催。朱儿应作粉,云母讵成灰。
艺可屠龙胆,家曾近燕胎。墙高牵薜荔,障软撼玫瑰。
麝鼠啼书户,蜗牛上研台。谁能将藁本,封与玉泉才。
诗中共嵌入防风、薏苡、柏子、菊花、石耳、垣衣、从容(肉苁蓉)、续断、白芷、青葙、马衔(草)、鸟啄、兰芳、桂(子)、朱儿(朱砂)、云母、龙胆、燕胎、薜荔、玫瑰、麝鼠、蜗牛、藁本、玉(竹)20余种植物、矿物及动物药材名,不仅蕴涵丰富,比喻精粹,对仗工巧,而且给人以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多种美妙的享受。加之药名含义和诗意相得益彰,恰如其分,使得整篇如诗如画,清隽雅致,散发药香。
宋代文人戴昺则用药名写就一首五言律诗,题为《山家小憩即景效药名体》:
柴门通草径,茅屋桂枝间。修竹连翘木,高松续断山。
仰空青阴密,扫石绿花斑。傍涧牵牛饮,白头翁自闲。
诗中引通草、桂枝、连翘、续断、青阴、石绿、牵牛、白头翁药名,并巧用药名的字面含义构成了一幅诗与画合,情与景协,绚丽多姿的天然景观图。
更有趣的是,宋代还出现了药名杂合诗,就是将药物名称拆开,分别使用在诗句的首尾;或将拆开的药物名称分别使用在第二句的尾首,亦即将第二句的前句最后一个字及后句第一个字连接,构成药名。其代表作是宋代文学家程俱写的《西安谒陆蒙老大夫观著述之富戏用蒙老新体作》:
白头书生黑头翁,长安时花幽涧松。
远飞近啄虽异志,天命厚薄无雌雄。钩深采博燥喉吻,守此一亩蓬蒿宫。
杜门不出交二仲,木阴涧曲遥相通。紫囊贝叶资艺菀,款关一见逾三冬。
葶葶漫吏多所苈,干死书萤心似漆。王门宾阁不留行,赭颜趼足搜泉石。
茅檐正欲结云根,竹叶榴花荐余沥。当从元亮赋言归,木茹麻衣永投笔。
诗中的白头翁、长松、远志、天雄、钩吻、守宫(壁虎)、杜仲、木通、紫菀、款冬、葶苈、干漆、王不留行、赭石、茅根、竹沥、当归、木笔,都是常用的中药材。这首药名杂合诗语言宛转,承转流畅,寓情、寓理、寓识,一韵到底,意趣盎然,成为宋代药名诗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宋代以后的药名诗更多,而且词语简单,富有韵律,易于上口。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十分娴熟中药知识的北宋诗人黄庭坚写就的《荆州即事药名诗八首》:
其一
四海无远志,一溪甘遂心。牵牛避洗耳,卧著桂枝阴。
其二
前湖后湖水,初夏半夏凉。夜阑香梦破,一雁度衡阳。
其三
千里及归鸿,半天河影东。家人森户外,笑拥白头翁。
其四
天竺黄卷在,人中白发侵。客至独扫榻,自然同此心。
其五
垂空青幕六,一一排风开。石友常思我,预知子能来。
其六
幽涧泉石绿,闭门闻啄木。运柴胡奴归,车前桂生鹿。
其七
雨如覆盆来,平地没牛膝。回望无夷陵,天南星斗湿。
其八
使君子百姓,请雨不旋复。守田意饱满,高壁挂龙骨。
诗人将远志、甘遂、牵牛、桂枝、前胡(前湖)、半夏、兰香(阑香)、杜衡(度衡)、千里(光)、归鸿、半天(半边苏)、人森(人参)、白头翁、天竹黄(天竺黄)、人中白、独(活)、自然同(铜)、青幕(清黛)、排风(金钱草)、石友、预知子、石绿、啄木、柴胡、车前子、覆盆子、牛膝、无夷(芜夷)、天南星、使君子、旋复花、守田(半夏)、龙骨等30多味中药名组构成诗,妙笔生辉,别有韵味,把本属单调、抽象思维范畴的药名精致地运用于形象思维领域里,给人以奇妙的美学感受和独特的文学魅力。
凡此种种药名诗,虽然不如先秦诸子百家或唐宋八大家的作品那样引人入胜,但却以素雅天然的药香,清高拔俗的风韵,在古诗百花园中占有一席之地。
药名诗的存在,是中国传统诗词园林里的一朵奇葩。领会中药名背后的深刻内涵,走进中医药世界。品读鉴赏药名诗,不仅可以感受其文学性、独特性,而且还可知晓诸多的中医药知识,乃至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人文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