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德化苍生馨香百代

(2022-09-16 10:44:43)


——纪念国医大师颜德馨

时间:2022-05-16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8版  作者:屠执中

http://image.cntcm.com.cn/data/1/images/2022/0516/16526697100231790_600x398.jpg

国医大师颜德馨。

2017年4月17日,我的老师、国医大师颜德馨不幸逝世,享年97岁。如今老师已离去5年,思念日甚,特写文以纪念。

追忆老师学术思想发展历程

现在讨论颜德馨的学术成就,多集中于他后期的学术思想。颜德馨的学术思想前期是孟河学派的底子,重脾胃学说,并重六淫致病学说,江南地处卑湿,六淫中尤重湿淫,湿淫亦与脾胃相关,这些观点与颜老父亲亦鲁公一脉相承。他还重用附子、祝氏用药法则,认为湿重伤阳,中土上荣心肺、下益肝肾,全靠脾阳为之斡旋,这都是颜老父亲的经验。

颜德馨在急症治疗上屡投附子、大黄,倚重“乱世之良将”;扶不嫌稳,重症每出大剂人参、熟地,仰仗“治国之良相”。他推崇张景岳“药中四维”和“人之大宝一息真阳”等说,由此发现了相辅相成、相反相成带有哲学思辨的平衡观,创立“衡法”。

颜老的后期学术思想总体是活血化瘀,但细究仍可再细分为前后两部分。其后期思想的前半部分是活血化瘀的临床探索。大约到文革后期,他把活血化瘀引入冠心病的治疗,在心血管病治疗上颇有建树。其后期的后半部分,将临床深化,上升到理论,在活血化瘀中找到节点和拐点,将焦点放到化瘀,提出化瘀十法、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人体衰老与瘀直接有关等新思想。彼时,上海还有两位重要人物不能不提——姜春华和刘树农。三老将王清任活血化瘀疗法全面开发,不单单用于心血管疾病,而是延伸到内、妇、儿各领域,带有明显海派风格,已从经验上升到理论,重点体现在颜老《活血化瘀临床实践》一书中。

医学与哲学虽属两个学科,但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哲学的思考。颜老常说,“用舍由时,行藏在我”,哲学赋予医学以智慧,医学提供哲学以实证。形式逻辑是一种框架结构,颜老后期思想的后半部分是在活血化瘀中找到了节点和拐点,他着重研究了“化瘀”这个分枝,这是具备开拓思维的创举,其间发表了“化瘀十法”,接着提出“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人体衰老与瘀直接有关”等新思想。

这里又要说到他带我们首届名老中医学术继承研究班的事。颜老的儿子颜乾麟是我的大师兄,他把“久病、怪病有瘀”衍展到一切难治病,把“化瘀”的学术思想往前又推进了一步。二师兄魏铁力在治疗心脑血管病方面总结、推广颜老经验也做出了成绩。我选题于急症,最早是整理颜老白血病治疗上首用雄黄治疗急性淋球菌感染、犀角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阐发我在急症上的研究;而对于高热的研究,后来在SARS治疗中派上了用场;治疗痛证打破“不通则痛”单一论述,又发掘出“不荣则痛”。以上这些都是颜老思想的结晶,也是他的后期学术思想精华,很有深入研究价值。

回忆为老师写《墓志铭》《像赞》的往事

用文字来体现人的一生一世便于后辈敬仰,在古代有行状贴、墓志铭和神道碑。行状贴相当于现代人所说的自传的浓缩版。我第一次读到老师1956年进入上海铁路医院时所书写的自传全文,内心非常震动。老师那时正处盛年,已有相当成果,而且怀着热衷中医事业、献身中医事业的赤子之心。

我依此自传材料,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百年百名中医》丛书颜德馨卷写了一篇先生的小传,并草拟序头:“颜德馨诞生的年代,距辛亥革命成功已九年,距五四革命运动一年余。祖父颜佐枢很有文名,大伯父颜也愚与邵力子合办《民国日报》于上海。父亲颜亦鲁为一代良医,母亲汪兰珠系出名门。家庭在道德规范上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而在思想意识上又接受了科学渐进的西方文明影响,是典型的诗礼传家和新旧兼容。‘无平不陂,无德不复’是颜氏生平思想的宗脉,是医学上形成‘衡法’理论的原始。”序头得到了老师的认可。

很可惜,我为老师写的墓志铭和神道碑的文字内容,老师没能看到。当初和乾麟师兄商讨行文时,我曾讲过,宋代大学问家范仲淹在晚年让自己最得意的学生富弼做了神道碑(神道碑立于墓穴之前,上方有刻像,下方为赞词,故又名“像赞”),让另一学生欧阳修做了墓志铭。乾麟师兄说:“你来做一下吧,也为完成老师最后的一点心愿。”乾麟师兄嘱咐我说,他父母最终归葬一处,《墓志铭》和《像赞》要将二人同时写进。

《墓志铭》全文如下:

“国医大师颜德馨先生是孟河医派代表人物,被誉为江南第一圣手马培之世传弟子,马培之传贺季衡,贺季衡传颜亦鲁,至先生为第四代;先生夫人刘庆云亦传承有序,马培之传丁甘仁,丁甘仁传丁济万,至刘庆云也是第四代,俱得马氏真传。夫妇俩的从医经历是家传师授和正规中医大学毕业三者兼而有之,这在近代中医行伍里是属于极其稀有的种子,非常珍贵。由于他俩的超人颖悟,更成就了他俩日后成为当代海派中医领军人物和海派中医颜氏内科的核心力量,毫无疑义。先生生于1920年11月21日江苏丹阳,祖籍山东曲阜,是亚圣颜渊的嫡裔73世孙。13岁随父颜亦鲁学医,17岁插班考入上海中国医学院,20岁毕业,师从秦伯未、祝味菊、盛心如等大师名医,正式投身中医临床研究。几乎与先生经历一样,夫人刘庆云与先生不仅同乡同岁而且同操医业超过75年,在中医界被称颂为耄耋夫妇。他俩于1942年结为伉俪,育有4男3女,继承中医事业者4人,不坠家声。入室弟子屠执中拜撰,丁酉春分”。

《神道碑》今改名《颜子夫妇像赞》,塑先生和师母半身并肩铜像。

《像赞》全文:

“医林儒生,同乡同庚;伉俪携手,相辅相成;终生研究,首创平衡;人身所赖,气血为本;此说一出,咸庆昌明。藏元赋序,翼正扶真;洞察精微,稽原疾证;持脉虚静,九候分论;理贯三才,古法推陈;自然之数,有复有胜;高卑定位,以平为准。用道修世,用术济人;普度群黎,德化苍生;馨香百代,惠及子孙。丁酉仲春餐芝吐哺室主人屠执中拜撰。”

颜老的伟大,首先在于为中医事业奋斗一生,知行合一,信念一刻未曾动摇;第二,探索精神贯穿其一生,临床、教学、科研均站在时代的前列;第三,心里总是牵挂着病人,一心为病人着想,一生为病人着想。颜德馨老先生终其一生,真正做到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若要我为老师的一生作评价,只有八个字——德化苍生,馨香百代。(屠执中  同济大学中医研究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