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养生饵所用之品,其味醇正,甘平可口,补而不腻,久服不厌,老少咸宜,现介绍如下。
春:莲子白木耳羹:莲子(去皮心)20g,白木耳10g,加水400ml,文火煮烂,入冰糖少许,每日清晨食之,食后稍事活动。
功效:莲子性平,归脾、肾、心经,善补脾胃之虚,可治形瘦食少、脾虚泄泻等症。白木耳味甘、淡,性平,能养胃生津、滋阴润肺,常用于咽干、口干、便秘、干咳、咯血等症。二味合用,补脾养胃,顾护中焦,可防止春季肝木生发太过出现肝木克脾土的情况,诚春季养生之妙品也。
夏:百合汤:鲜野百合(去枯尖,洗净)100g,加水300ml,煮烂,入白糖少许,每日下午食用。
功效:百合有补中益气、养肺宁嗽、清心安神之功。酷暑之令,挥汗如雨,肺脾之气阴皆损,汗为心液,汗多亦心营受耗,故见口渴多饮、心烦少寐、纳食减少等症状。夏季与心相应,关乎肺脾,一味鲜百合汤,具有养心、益肺、补中三用,夏季服之有“养长”之功。
秋:山药糊:鲜山药250g,煮烂,捣如糊状,加糖、甜桂花卤少许拌和,午后食用。
功效:山药味甘性平,入肺、脾、肾三经,常用于治肺虚自汗、咳嗽,脾虚食少、泄泻,肾虚尿频、遗精等,亦可作为养生保健食品,秋季食用最为适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谓:“秋三月,此谓容平……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这段话指出秋令肃杀之气对人体有一定影响,必须注意收敛神气,调摄身心。秋为金令,肺属金,山药入肺经。秋季常服山药,有补肺作用,并能补脾益肾,是合乎“以缓秋刑”之义也。
冬:核桃糖泥:核桃2枚,去壳取肉,加白糖少许,同捣成泥。早晚各服一次。
功效:核桃肉为补肾妙品,善治肾虚咳嗽、气喘、便秘、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等症。健康人食之有补脑作用,尤其适宜于冬令服用。冬为“闭藏”之令,“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素问·六节藏象论》),肾之生理功能与冬季相应,若冬令进补,核桃肉是不可或缺之品也。
白露秋燥润肺“藏娇”
(2022-09-09
05:05:13)[编辑][删除]
摘自2022-9-8中国中医药报
韩良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白露节气的到来意味着气候正式转入了秋天模式,呈现风清冷、云高远、气干燥的状态。这时天高云淡不再闷热,本应身心倍感舒适,但也有很多朋友发现,每年到这个季节都会出现一些不适,比如哮喘、过敏性鼻炎复发,或干咳、皮肤干燥、畏寒无汗等症状,其实这些都是肺经功能失常导致的。
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而白露节气暑去而凉生,草木始凋,燥邪风寒渐长,肺易失宣降,容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在此向大家推荐几个滋阴润肺、宣发肺气的好办法,“藏”好娇嫩的肺脏,让肺气能正常宣发肃降,维持人体气机协调。向上散布精微,滋养皮肤毛发;向外宣发卫气,固护体表进而“温分肉,肥腠理,司开阖”。
食补滋阴
秋梨可以润肺,煮梨汤饮用是秋季养生必不可少的方法,熬煮梨汤时还可放入适量百合、麦冬、枇杷、酸枣仁,能起到生津解渴、润肺止咳的作用。除了秋梨以外,生活中还有很多熟悉的果蔬也有滋阴润肺功效,如金橘、无花果、莲子、杏仁、冬瓜、莲藕、白萝卜等。若气温骤降,体寒身痛,参考各地习俗,可用羊肉、白萝卜、胡椒做汤,或食新鲜龙眼,饮用米酒来温补散寒。
呼吸吐纳
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肺为华盖,主表,主气,主呼吸,主宣发肃降。深呼吸、歌唱呐喊等动作能让肺气宣发,舒畅调达。大口呼气可以呼出体内浊气,深吸气有助于获取更多清气,而体内的清气正是构成宗气的主要部分,宗气可以输布到脾,滋润脏腑,让正气生化有源。晨起时可用鼻深吸气,再大口呼出,反复数次,可觉神清气爽,有助于通畅肺部气机。
适当运动
运动时要注意适量,不建议暴汗,大汗容易耗伤阴液,疲劳伤气。运动到微微汗出其实正合适,且汗出后注意保暖,防止风寒邪气乘毛孔打开而侵袭人体。气候合适的时候,不妨外出骑车、散步,让身体微微发热,浅浅汗出。微微汗出可让毛孔打开,打通气机,也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秋冻”要适可而止
“春捂秋冻”并不是让人们秋天刻意少穿,而是指避免过早加厚衣。千万不要因此谚语而盲目追求挨冻,尤其天气变化或汗出以后,肩颈上肢等肺经循行处的保暖尤为重要,可防止肺经直接感受风寒。若夜风或空调直吹颈肩,极易阴寒入肺经,加重鼻炎、哮喘、肩周炎、颈椎病等病症。
代茶饮推荐
中医认为,肺朝百脉,主通调水道,肺若为风寒邪气所侵,痰凝阻滞,水道不通,则无汗少尿,头面皮肤水肿。治疗皮肤浮肿、水液内停、尿少、汗少,可用宣肺解表法来利水消肿。代茶饮方可以选用桔梗、麦冬、百合、茯苓、陈皮各10g,柴胡5g。泡水分次代茶饮,可起到养阴润燥、宣肺理气、益气生津、利水消肿的功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