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认为,所有的慢性肾炎的患者,最后都要进入肾衰阶段。
什么时候会得慢性肾炎(我们这里说的慢性肾炎,指的是慢性肾小球肾炎)。
西医认为,这是细菌或者病毒(主要是溶血性链球菌),在人体内造成了免疫反应,产生了免疫复合物,来到了肾脏,沉积在肾小球的基底膜等部位,引起了局部病变,这就是肾炎。西医对于一个病常常会有很多种学说,大家都是在做猜测与验证,我们现在采用的只是主流学说的说法。其实很多西医资料中干脆说此病病因尚不明确。
西医对于慢性肾炎的治疗,一般除了激素之外,基本就没有什么有效的方法了。西医检验的非常细致,一个患者,可以通过西医给确诊,这是西医的优势。
还有一些其他的病因,比如某些毒物的影响,有些人是用了一些有肾毒性的抗生素,还有使用了有肾毒性的中药(比如关木通)。
中医认为,这是外感邪毒,留滞体内,潜伏在肾经,导致的疾病。
一般如果在急性期,叫急性肾小球肾炎,一般发病比较急,小儿比较多见,具体的症状是感冒过后,发烧,浮肿,尤其是眼睑浮肿严重,尿量改变,有时候尿液变成红色,这就是肉眼血尿了,腰酸腰痛。很多时候血压会升高。如果孩子出现这些问题,就需要去医院验一个尿常规,很简单,就可以发现问题。如果尿中红细胞高、尿蛋白高,主要是尿蛋白高,则可以向肾炎方面分析。现代医学在检验方面比较有优势,一般很快就可以发现问题。
但是如果反复发作 ,最终容易转变成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的症状比较复杂,不容易被发现,所以很多人都是到了肾衰的阶段才发现的。
一般慢性肾炎的症状表现有:浮肿、尿液改变、高血压、头晕、腹胀等,这些症状并不同时出现,这是以症状判断为主的中医的盲区,所以,此时西医的检验手段非常关键,尿常规检查、肾功能检查等都很重要。一般尿中如果出现尿蛋白或者大量变形的红细胞,则高度怀疑此病。
以前,其实以往中医治疗肾病的效果是不好的,很多人认为肾炎就是肾虚,因为患者腰酸腰痛,所以大多采用补肾的方法来治疗,很多还用补土的方法,因为浮肿就是水湿泛滥,补土可以祛湿利水。
但是,这样治疗效果很不好,中医对此一直也很困惑,在古代,这个问题也是一大难题。
这个问题最后的解决者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已故温病学家赵绍琴教授。
赵老的家学渊源很深,他的父亲赵文魁先生是清宫太医院的御医,是清宫太医院最后一任院长(院使),民国时期,赵文魁先生让其他出宫的御医比如瞿文楼先生等御医培养赵绍琴,后来托付民国四大名医之一的汪逢春先生培养赵老。汪先生的药方那是一绝,当年汪先生指定一家药店叫鹤年堂抓他的药,鹤年堂的老掌柜曾经对我说过,他说汪老当年特别喜欢赵绍琴,“赵绍琴小孩儿特聪明”,所以汪老很愿意传授。
赵老后来成为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元老之一,温病学家。
赵老在治疗肾病过程中,发现了几个问题。
第一:腰酸腰痛往往不是虚的,而是湿热阻滞了经络,尤其是肾经,是瘀阻的疼痛,实证多,虚证少。这让赵老开始怀疑,慢性肾炎不应该是虚证,应该是湿热阻滞的实证。
第二:患者的脉往往越往下按越有力气,这应该是实证的表现,说明病邪潜藏很深。
第三:患者往往舌质红,舌苔厚腻,这也是湿热的表现。等等。
总之,赵老开始怀疑传统的治疗慢性肾炎的方式,他认为应该用温病的理论来清透湿热,凉血通络治疗。
首先,是祛湿,赵老采用的是祛风祛湿的方法,用防风、荆芥、白芷、独活、藿香、佩兰等药,一般用量很少,防风和荆芥一般必定用,其他是选用的,荆芥往往用炭,赵老用药量很小,一般六克就够了,多了,他认为是助热了。
然后是凉血,赵老往往用炒槐花、生地榆、芦根、白茅根、小蓟等,这是温病中经常用的药物,用量也不大,一般十克左右。赵老认为慢性肾炎是湿热留滞肾经,需要祛湿清热凉血才能解决问题,这和以前大家的补肾的思路大有不同。
然后是活血,这是赵老最绝的地方,他认为此时经络阻滞,需要通开,所以要化去瘀血,无独有偶,现代医学在做病理分析的时候,也是发现肾小球局部的瘀血情况严重。这也是中西医得到同样结论的地方,赵老使用的药物是:丹参、茜草等药,用量也就十克左右。
对于腰酸腰痛,赵老坚决不补肾,他用的是桑枝和丝瓜络,来通经络,效果非常的好,立竿见影。
然后,赵老认为病人的脾胃最是关键,不能因为治病伤了脾胃,于是在方子里面加入了焦三仙各十克,这是一位医学大家的手笔,时时顾护脾胃,保留正气。
这样的方子十分的简单,但是力道很大。
赵老治疗肾病有三大法宝,第一,他认为,患者的病是湿热导致的实证,所以不能补肾,所以他基本不让患者服用补肾的药物,其他一切补品都不能使用,要以驱邪为主。
同时,赵老还创造了两个思路,比如要走步,以前一般都让患者卧床,要绝对休息,这是现在西医的通常做法,我自己的母亲患病的时候,曾经在西医医院住院,卧床两个月,最后回家上楼是两个人搀着上的,腿部的肌肉一碰像豆腐一样,毫无力量,这是卧床的结果。
但是赵老认为慢性肾炎是局部瘀阻,所以要活血,散步时候两腿运动,直接带动腰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病的康复,所以赵老让患者每天必须坚持散步一个小时左右。实践证明,走步的患者恢复得就非常的好。
这是赵老以前学习拳法走圈悟出来的道理,他后来自己也每天早晨走步,身体一直非常的好。
第三个法宝,以前的西医认为尿里面有蛋白丢失,我们需要多吃蛋白就能补充上,但是赵老早期在东直门医院治病的时候,发现那些条件好能吃肉的患者最后病情都危重了,而只能吃的起粥的人确恢复得很好,于是悟出了需要控制蛋白的摄入,他举例子说:肾脏漏蛋白就好比渔网漏了,我们应该拼命往里面放鱼吗?其实越放渔网会漏洞越大的,我们应该先不放鱼,等把渔网补好了再放鱼。
于是赵老让患者控制吃肉,一般他都让慢性肾炎患者吃素,不能吃豆制品,结果,这样坚持的患者恢复得就好。
后来,西医也开始发现这个问题了,现在很多西医建议控制蛋白的摄入了。
最近,我又看到了西医的临床报告,发现尿蛋白有可能不是病理产物,而可能是病因,就是说,尿蛋白有可能是引起肾病或者加重肾病的原因。西医实验已经证实了这个观点。而这些,都远远地滞后于赵老的发现,赵老早已经去世了。
以前大家认为慢性肾炎不遗传,但是赵老认为这是毒邪深入血分,甚至进入髓分,这叫伏邪,会遗传给孩子。后来,西医也开始发现了很多遗传的现象,后来又研究出了一些遗传基因表达,这也滞后了若干年。所以,一般我会提醒家里有慢性肾病患者的血缘亲属,要注意防护,及时发现问题。
但是,在所有的这些理论内容之上,我最佩服的是赵老的境界,一般人,我发现了一些方法,我要保密,自己一个人治疗多好啊,自己多赚钱,但是,赵老是大家,中医大家的想法绝对是高出一格的,赵老从来都不保守,他把自己的心得,全部都写出来,在他的《赵绍琴临床经验辑》中,他把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全部写出,一点都不加以保留,而且,他把自己的心得全部传给了中医药大学的弟子们,在这里,我看到了李东垣当年对罗天益说的话:这些书传给你,不是为了我李东垣,也不是为了你罗天益,而是为了天下后世的人啊,你一定要传下去,不要让它湮灭了!
赵绍琴教授的治疗方法,我的评价是效果非常好的,适用于绝大多数的慢性肾炎,我发现一般女性的效果非常的好,只要坚持治疗,都可以康复,我的母亲就是例子,后来,我母亲又把方子给了一些患者,居然也痊愈了,比如,有一次我母亲在药店,遇到一位妇女,向店员诉说自己的肾病,我母亲就把方子给了她,然后留了电话,告诉她坚持吃,后来,没有多久,这位妇女也康复了。
但是,我在给别人调理过程中发现,男性慢性肾炎患者却往往康复较慢,我很长时间里面都不知道为什么,我隐约感觉到了,但是需要证据充分才能发言,现在我收集了一些病例,基本得出的结论是:男性的问题往往出在性欲上,要控制性欲,因为性欲一动,相火即生,这种相火导致湿热难清。所以朱丹溪老人家说的,需要找个安静的地方调养才好。
痛风导致的肾炎,这种肾炎需要调理脾胃,去除瘀浊,才能恢复,这是新发现的一个病因,需要治疗痛风的同时,才能恢复。这种病越来越多了,西医认为这种痛风性肾病最后也都是肾衰,所以要引起重视,现在中医也开始研究这个问题了。现在这种肾病的治疗效果还不是很明确。
不要一味补肾,不要乱吃偏方,其实有了这些治疗思路,一般中医都可以正确处理的。只有我们把肾病消灭在肾炎阶段,才不至于发展到肾衰,才不至于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彭建中老师,杨连柱老师等,他们都是赵绍琴老师的入室弟子,可以找他们咨询。
栝楼瞿麦丸加减治疗老年淋证
摘自2025-8-21中国中医药报
崔亚新 山西省河津市中医医院
治疗疾病就像钥匙开门,扣准病机,稍稍用力即锁转门开。现分享笔者最近运用中药治疗老年淋证验案1例,口服中药治疗后效如桴鼓,立竿见影。
侯某,男,75岁,2025年7月14日初诊。主诉:反复尿道烧灼感、疼痛1年余。症状时好时坏,劳累干活后易发作,口服中成药银花泌炎灵片、西药消炎药等效果欠佳,化验尿细菌、血常规等均阴性。患者自20余岁时就常感恶寒怕冷,乏力,疲倦思卧,食欲不振。今年前半年易反酸。身材偏瘦,体形修长。既往史:2021年、2022年常在劳累干活后出现尿道烧灼疼痛;2024年出现尿血,检查后诊断“膀胱癌”,化疗10余次。刻下:自觉尿道烧灼疼痛,小腹憋胀,劳累干活后加重,食欲不振,恶寒怕冷,疲倦思卧,大便不成形,不易上火,舌红有裂纹,苔白,脉细缓。
诊断:淋证(太阴脾气亏虚,少阴肾阳亏虚,虚热下扰证)。
治法:温补太阴、少阴,利水清热。
方用栝楼瞿麦丸合乌贝散、香砂六君子汤、桂枝汤加减:天花粉30g,茯苓30g,山药30g,黑顺片15g(先煎),瞿麦30g,炒白术15g,海螵蛸30g,瓦楞子30g(先煎),浙贝母15g,党参15g,甘草10g,黄芪30g,木香10g,砂仁6g,桂枝10g,白芍10g。5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患者服药3剂后尿道烧灼感、疼痛大减。嘱继续口服剩余2剂。
7月19日复诊:患者反馈尿道症状极大减轻。考虑患者自年轻时便脾肾气虚,继续上方巩固治疗。
按
栝楼瞿麦丸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趺阳脉数,胃中有热,即消谷引食,大便必坚,小便即数。”“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必便血。”“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栝楼瞿麦丸主之。”
栝楼根2两,茯苓、薯蓣各3两,附子1枚(炮),瞿麦1两。上五味,末之,炼蜜丸梧子大,饮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
患者“自觉尿道烧灼、疼痛难忍”属于中医“淋证”范畴。中医内科学教材中关于淋证有热、石、气、血、膏、劳的区别,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对淋证的病机进行了高度概括,指出“诸淋者,由肾虚膀胱热故也”。对比教材,本案有气淋、虚证、劳淋的成分,应治以健脾补气益肾。选方为补中益气汤、无比山药丸。无比山药丸组成为六味地黄丸去丹皮,加巴戟天、牛膝、杜仲、菟丝子、肉苁蓉、赤石脂。
下面分享笔者治疗此案时的处方思路,在本案中,见尿道烧灼疼痛属于中医淋证,病位在肾与膀胱,病机为太阴脾气亏虚,少阴肾阳亏虚,虚热下扰证。患者身材偏瘦,体形修长,劳累干活后加重,食欲不振,疲倦思卧一派太阴脾气虚征象,胃易反酸亦为太阴脾虚之象。口服西药银花泌炎灵片、消炎药等效果欠佳,说明其属于虚热,而非实热。患者自20余岁时就常感恶寒怕冷,乏力,疲倦思卧,食欲不振,《伤寒杂》记载“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故该患者基本属于阴证,三阴(太阴、少阴、厥阴)递进,一层比一层深入。患者平素太阴脾虚日久,逐步递进至少阴肾虚,肾为一身元阳之根本,与膀胱相表里,肾阳虚故平素恶寒怕风冷,肾精亏虚,虚热扰及膀胱,故表现尿道烧灼、疼痛。舌红有裂纹,苔白,脉细缓,一派精气亏虚之象。
观张仲景栝楼瞿麦丸组成:附子直达少阴,温补肾中元阳;山药、茯苓入太阴脾经,平补脾气,且山药亦入太阴肺经、少阴肾经,平补肺脾肾;栝楼(天花粉)、瞿麦养阴利水清热,直扣太阴脾虚、少阴肾虚、膀胱虚热病机,故能立竿见影,效如桴鼓。因患者脾肾亏虚日久,太阴脾虚日久,故在此方基础上加大补气健脾的药物黄芪、党参、白术、木香、砂仁、桂枝汤。胃亦反酸,故合乌贝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