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干燥代茶饮
干燥综合征发病隐匿,临床症状复杂多变,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常见泪腺和唾液腺,出现口眼干燥等。此外还可累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皮肤肌肉关节等。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就要警惕本病发生:
长期不缓解的口干、眼干;老年女性出现不典型的关节痛,又不符合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近几个月或几年迅速出现龋齿或牙齿脱落;成年人反复出现腮腺肿大;眼睑反复出现化脓性感染;远端肾小管酸中毒;不明原因的肺间质纤维化、肝胆管损害或慢性胰腺炎。
干燥综合征的治疗,先通过检查和临床症状评估病情,根据脏器受累情况,选择抗疟药、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生物制剂等药物来控制病情、缓解症状。还可以使用人工泪液或人工唾液来改善局部口眼干燥的症状。
下面介绍三款适合干燥综合征患者的代茶饮,根据症状选用。
口干——燥漱方
取葛根10g、天花粉10g、乌梅15g、甘草6g,水煎15分钟,冷服或漱口,胃肠功能较差的可以温服或漱口,对于缓解口干具有良好效果。
眼干——清热明目方
取金银花10g、菊花10g、决明子15g、干地黄20g,煎汤熏蒸眼部或用蒸汽熏眼仪熏蒸眼部。
皮肤干——滋阴润肤方
取百合30g、地黄30g、地肤子、30g、白茅根60g,煮水药浴或者熏蒸皮肤。
治肋软骨炎综合征方
胆南星、法半夏、制附子、制草乌、制川乌各30g。将上药研成细粉,用蜂蜜适量,调成糊状,取适量药粉膏外敷患处,每隔7小时调湿再敷。有瘙痒、皮疹等过敏反应者停用。
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方
生晒参200g,蛤蚧5对,沉香、杏仁、茯苓、当归各100g,川贝母、炙甘草各50g。上药混合研成细粉,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粉3g,温开水送服,早晚各1次,3个月为1个疗程。
治久咳气喘方
核桃仁、炒甜杏仁各250g,蜂蜜500g。将甜杏仁放入锅中,加水后以小火煮1小时,再放入切碎的核桃仁,煮至汁稠,然后加入蜂蜜,用小火一边加热一边搅拌,至煮沸即可。晾凉后装瓶备用,每次取5~10g,开水调服,每日两次。 (胡佑志)

世人都说“人生无非诗酒茶”,作家冯唐颇有见解:酒是火做的水,茶是土做的水。觥筹之后,人散夜阑灯尽羹残,土克火,酒醉用杯清茶解。茶喝多了,君子之间淡如水,可以在酒里体会小人之间的温暖亲切的活法。茶与酒都是水,又何尝不是生活?
留一分清醒,留一分醉,便是曼妙人生了。
酒是万丈红尘,茶是千秋大业
古语有云: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相较于前面六种必需品,茶似乎有些格格不入。然而,生活不能只沉浸在酸甜苦辣咸中,还需要一份清醒,一份雅趣。
郭沫若在重庆缙云山游玩,喝了当地甜味山茶,高兴吟诗一首:豪气千盅酒,锦心一弹花。缙云存古寺,曾与共甘茶。
无独有偶,文人骚客喝茶成瘾。林语堂喝茶,先要有聊得来的人,还得有舒服讲究的环境。
老舍直言:我是地道中国人,咖啡、蔻蔻、汽水、啤酒,皆非所喜,而独喜茶。有一杯好茶,我便能万事静观皆自得。
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喝的是一种自在。自古佳茗似佳人,饮后方知味乾坤。
酒里来酒里去的生活,解不了愁,茶能滤浮躁。清清浅浅的苦涩,不正是人生滋味吗?
夕阳西下,唯茶清心。酒与茶,皆是生活
醉生梦死酒,人间烟火茶,都是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酒是一群人的寂寞,茶是一个人的狂欢。
头苦,二甜,三回味……懂得品茶之人,必是懂生活之人。
生活不易,披荆斩棘到了现在,该好好休养生息了。没有“采菊东篱下”的条件,也要有“茶亦醉人何必酒”的觉悟。酒不醉人人自醉,茶不清心心自清。
冯唐先生有句话:不是冤家不聚头,说不尽的茶与酒。在这似茶般有味无味的日月中,只愿你我间或有酒得进。
愿你我:人生上半场,松花酿酒,只谈乾坤风月,不论人间是非;人生下半场,春水煎茶,慢品人间烟火,闲观万事岁月。

![[转载]酒逢知己千杯醇茶遇知音万众香 [转载]酒逢知己千杯醇茶遇知音万众香](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酒逢知己千杯醇茶遇知音万众香 [转载]酒逢知己千杯醇茶遇知音万众香](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酒逢知己千杯醇茶遇知音万众香 [转载]酒逢知己千杯醇茶遇知音万众香](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讲茶道 学中医
茶,自古以来名称繁多,最早称为“荼”,在《诗经》中多次出现。茶在《神农本草经》被称为苦菜,性寒味苦,可祛五脏病邪,治疗胃胀之食欲不振,有补气提神的作用。陆羽《茶经》记载:其名,一曰茶,二曰槚(ji),三曰蔎(shè),四曰茗(míng),五曰荈(chun)。至于茶的功效,陆羽《茶经》记载:“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意思是说,茶寒性较大,与精进修行之人相类,宜于情操高尚之人饮用,如患发热口渴、头痛目涩、胸膈烦闷、肢节烦痛,喝上四五碗茶,有醍醐灌顶、甘露润喉的功效。但也提醒,若采摘修治不得法或有杂质,喝了也会生病。
中国几种常见茶的功效
目前我国的茶叶分为六大类,包括绿茶、红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
白茶:白茶最为珍贵,采摘后直接烘干或晒干,不发酵,无烟火气,目前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老君眉等。此种茶不经火,所以在诸茶中性最寒,清火之功最著,清朝周亮工《闽小记》记录:太姥有绿雪芽茶……性寒凉,功同犀角,是治麻疹之圣药。所以白茶具有退热、抗菌抗病毒作用。
绿茶:绿茶是没有发酵的茶,在我国产量最多,饮用广泛。绿茶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作用。
乌龙茶:乌龙茶与绿茶同源,是由2~4叶组成的茶叶。乌龙茶又称青茶,属于半发酵茶,其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的浓鲜味,又有绿茶的清芬香,品相为“绿叶红镶边”,铁观音是比较著名的乌龙茶。乌龙茶的寒性较绿茶弱。
黄茶:人们在炒青绿茶时杀青、揉捻后干燥不足或不及时,叶色便变黄而成为黄茶,因此黄茶是“信手偶得之”,属于发酵茶的一种,黄茶的叶绿素受到较多破坏,而淀粉水解为单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所以黄茶的苦涩味道很轻,形成黄茶醇厚香甜滋味。黄茶在“闷黄”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消化酶。寒性较乌龙茶更弱,微温,黄茶具有醒脑提神,消食化积等作用。最著名的黄茶当属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形细如针,茶芽内面呈金黄色,外层白毫包裹,雅称“金镶玉”。有“金镶玉色尘心去,川迥洞庭好月来”的茶联。
红茶:红茶属于发酵茶,性温,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祁门红茶是最著名的红茶。红茶能促消化、促食欲,红茶偏温,较适合冬天和胃寒体质者饮用。红茶可加糖、奶,但红茶不宜放凉饮用,否则会影响暖胃效果。
黑茶:黑茶属于全发酵茶,茶叶较老,发酵后色黑,为做茶砖的原料,黑茶能够长期保存,而且有越陈越香的特点,具有一定收藏价值。黑茶有“红、浓、陈、醇”四大特点。“红”指茶汤色透红、“浓”指茶味酣畅;“陈”指越陈味越浓;“醇”指滑润甘甜。最出名的黑茶当属云南普洱茶。牧民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之说。
饮茶虽好也有宜忌
每种茶都有不同的功效,应根据不同功效和自身情况选用。饮茶虽有诸多好处,但是也要注意禁忌。
茶苦寒,最能降火,火降则上清,若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茶宜常饮,适量不间断,茶的保健作用属细水长流,日久建功。茶还要择时而饮,俗话说:“饭后茶消食,午茶长精神”。
忌饮凉茶。饮之宜热,冷则聚痰;忌空腹饮茶。空心饮茶直入肾经,且冷脾胃,乃引贼入室也。虚寒及血弱者,忌长期喝茶,饮茶既久,则脾胃虚寒,形成痰饮、痞胀、呕逆、泄泻等症;心慌、失眠之人忌饮浓茶,茶中的咖啡会导致失眠加重,心动过快;缺铁性贫血者不宜喝浓茶,茶中的鞣质影响铁在胃肠道的吸收;服药忌饮茶。饮茶解药之说源于一句话“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当时所谓的毒指药物。茶具有利尿作用,可以促进一些药物成分排出体外,降低药效,茶中有些成分有较强的生物活性,易与药物发生反应,所以不要用茶水送服药物,吃中药时避免喝浓茶。
总之,喝茶秉持“茶即是水”的原则,饮茶是为了饮水,不宜放大量茶叶,也不要大量喝茶水,而要陶冶情操,颐养心情,加之了解茶的历史文化知识,会增加无穷的乐趣。(魏陵博)
酒:入药活血 过饮伤身
摘自2024-3-7中国中医药报
吴力强 江苏省太仓市中医医院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人们在与亲朋好友一起聚餐畅谈时,难免推杯换盏、沟通情感。其实酒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味中药,入药治病有活血行气之效,但多饮则伤身。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云:“酒,天之美禄也。面曲之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因此在参加聚会宴饮时,千万不要贪杯。
过饮伤心肺
心主血脉,肺主呼吸,两者同居于上焦,共同维系着血液和呼吸的正常运行。肺合皮毛,秋冬寒凉,少量温饮黄酒,可抵御寒冷,有助于预防感冒。但酒性偏热,过饮容易引动相火,灼伤咽喉及肺络,出现反复咳嗽咯痰、汗多易泄等症状。西医认为,过量饮酒会使心率加快,增加心脏负荷,容易诱发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疾病,同时也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高血压、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过饮伤脾胃
脾、胃位于中焦,脾主升清,胃主和降,脾胃运化有常则胃肠功能良好。过量饮酒易助湿热,湿困脾,热伤胃,则影响脾胃的运化和升清降浊功能。如脾虚湿困可导致困倦乏力、腹痛腹泻等,而胃火上扰可表现为上腹灼热、恶心呕吐等症状。西医认为,过量饮酒,尤其是白酒,容易灼烧食道和胃黏膜,导致食管炎、急性胃炎,大量饮酒还会导致酒精中毒、消化性溃疡等疾病。
过饮伤肝胆
肝藏血,主疏泄,胆附于肝,以降为用,肝胆互为表里。俗语道“酒壮怂人胆”,长期饮酒之人容易肝火偏旺,脾气暴躁,伴有失眠、头痛等病症。酒后虽因胆火旺而令人忘惧,但也会影响胆腑的正常通降功能,出现胆汁返流、消化不良等。酒精主要在肝脏内进行代谢,长期过度饮用会损伤肝细胞,早期可表现为酒精性脂肪肝,后期会发展成为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甚至转变成肝癌。
此外,长期过度饮酒还会诱发痛风、痔疮等疾病。清代医家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说:“其久(指长期饮酒)也病深,或为消渴,为内疽,为肺痿,为痔漏,为鼓胀,为黄疸,为失明,为哮喘,为劳嗽,为吐衄,为癫痫,为难治之病。”所以说,酒虽有佳酿的美誉,但也有“狂药”的别称,过饮伤身,切莫贪杯。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