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草根一生徐福刚博客
草根一生徐福刚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8,541
  • 关注人气:2,9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控涎丹》

(2022-08-06 15:02:51)

   

   有些人看了火神派的著作后,眼里只有阴阳,没有虚实。看什么人都是阳虚,都想用附子、干姜、肉桂等。以下病案,专攻痰饮,并不温化。又如:血府逐淤汤所治病症多达数十种。诸多实证,也是如此!岂能执一法而统万病?

   道理摆在眼前,只是此时刻悟:病分二类,以寒热为主证者,从阴阳论治;以虚实为主证者,从补泻论治!

   

    控涎丹,又名子龙丸,由甘遂、大戟、白芥子组成,其性峻猛,能搜肠刮肚,涤荡痰浊,顽痰伏饮之证用之,功效卓越!

    某小孩,头额面颊生疮,常流黄水脓液,屡经消炎及中药治疗,皆暂时稍安,尔后依然如故。医用控涎丹予之,服后痰涎泻下,每泻一次则病愈几分。数次之后,症状大减,后稍加调理即愈。顽痰粘涎,寻常消痰之法,消之一分,又聚一分,随消随生,缠绵不愈。控涎丹直拔病根,将浊物尽泻于体外,故速效。

    某老妇,哮喘多年,每发作时,倚息不得平卧,整夜喘咳,至天将明时,疲极而睡,也仅能睡二三个小时,而后病又发作,坐卧不宁,烦燥欲死,求医多年,效果不显。其舌胖苔腻,涎多。服控涎丹后不久,大便即下痰涎,如鸡蛋花,喘咳即减。当夜即多睡数小时,醒后极为高兴,后服此药,加汤药调补,病愈。

    某人,后背恶寒,但周身不冷,脚亦不冰。《金匮》有言:心下有痰饮,其人背寒如手大,即此证也。初用苓桂术甘汤加半夏、停苈子治之,病稍减,后改用控涎丹,泻下二次即愈。

    某人患胸膜炎,胸腔积水。因其友人曾患此病,住院二个多月,西医用抽取法,反复抽取胸腔积液,人即消瘦,且动则气喘、出虚汗,病虽愈,但费用颇高,费时也久,故问中医能治否?控涎丹每日一次,另:西洋参15克、麦冬15克 五味子3克、厚朴15克、大枣6个、停苈子15克,二周即愈。

    某人患慢性肠炎,日腹泻六七次,所服方剂达数十种,或温阳、或化湿、或固涩、或升清,遍用诸法,久治不愈。问其所泻何物?答曰:如涕、有白冻及果冻状物。此顽痰浊饮,内聚粘肠,如青苔附壁,故易于滑泻。意通因通用,以控涎丹搜肠刮肚,涤荡痰浊,而后再温补脾肾。孰料,大泻几次后,病即愈。停药观察数日,也未再腹泻。

    控涎丹中,甘遂、大戟为大毒之品,泻下水饮之力极强,白芥子善祛皮里膜外之痰,诸药相配,药少而精,药力强悍,夺关斩将,锐不可挡。医谚有云:越是大毒之品,越是治病良药;非常之病,当用非常之药;信然!中医所谓之毒,乃是药之偏性。治病本为纠偏,偏性越强之药,用途往往越大!有毒之药,若能合理用之,以药伤病而不以药伤人,则为至善。所谓“有病则病受之”是也。

---------------------------------------------------------------------------------------------------

   附相关医案二则:

   1、李克绍:子龙丸消痰核稳妥可靠
  
   1957年我在威海市羊停卫生所时,一男孩,四岁。患舌下囊肿,经西医用针管抽出囊中液体,当时症状消失,但不久又肿胀如初,再抽再肿始终未能根治,某西医说,如需根治,需将囊肿摘除。但由于患儿太小,不能合作,逐将转至中医治疗。

   舌下囊肿,中医名舌下痰核,《医宗金鉴》主以二陈汤治疗。据我过去的经验,曾用二陈汤加味治一男性青年,连服四五十剂,痰核虽然有一定程度的缩小,但始终未能根除。今此儿只有四岁,即使其父母不嫌麻烦,每日坚持喂药亦有很大困难,因此改用丸方,为配制子龙丸30克,丸如黄豆粒大,每日2粒,日服2次,白开水送下。结果共服药不到20克囊肿即消无芥蒂,以后未再发。

   以后余曾用此方治疗过三例漆关节和一例胸腔积液患者,俱系成年人,令其每次服1克,日2次,热姜烫送下。结果三例囊肿皆消失,积液患者经X光透视积液亦全部吸收。服药期均未超过一个月。

   子龙丸,陈无泽《三因方》名控涎丹,方用甘遂、大戟、白芥子各等分,研细,炼蜜和匀,作成小丸。

---------------------------------------------------------------------------------------------


   2、误服子龙丸三钱,痹证获愈

   子龙丸,即控涎丹,由甘遂、大戟、白芥子组成,性至毒烈,而治病收效也快。   

   1961年9,El中医院住院部万济舫医生治一痹证,关节肿痛,当时医嘱“用子龙丸一钱吞服99 9值班护士不知药之毒性,未经仔细查对医嘱,即称三钱给病人服。万医生关心病人服药否,查询护士,乃知错给药3钱,即三倍量。全科人员惊慌失措,怕出事故,有的建议急需洗胃,我不同意,因服药已近2小时,药已溶化吸收,亦容易增加患者恐惧心理,反为不美,嘱严密观察。结果至午后,患者毫无不良反应,大家乃放心。患者睡至半夜,腹泻一次,亦无其它痛苦。第二天痹证疼痛大有减轻,并逐步治愈。

   最后总结其教训说明:子龙丸毒性不大,3钱并不致造成危害。保护性医疗,如果当时惊慌洗胃,乱成一团,患者恐慌更甚,其后果不堪设想。患者因祸得福,病得治愈,此中有经验,有教训,值得一记。

                                                             ------《章真如中医临床经验集》

失音与失语辨治验案

 (2018-07-05 13:58:36)[编辑][删除]


肝郁内热失音症验案

王某,女,47岁,1988年3月24日诊。诉咽干、音哑2天。于2天前因生气郁怒后,自觉咽喉内有异物,欲咯不出,喉中干燥而梗塞,继则声音嘶哑,说话困难,发音不清,心烦,失眠,便干便难,3天解1次。脉弦细数,舌质红,苔薄白微燥。

诊断:失音(肝郁化热,腑气不通)。

治则:清热润燥,通腑泻热。沙参麦门冬汤加减:沙参20g,麦冬15g,天冬15g,射干15g,丹皮12g,栀子12g,白芍15g,金银花12g,连翘15g,生地黄20g,贝母12g,大黄18g。3剂。水煎服。

3月28日诊:上药服后大便通畅,喉中异物感和口干症状基本消失,发音较前清晰,但声音稍有嘶哑,治疗同原方去大黄,再进3剂,巩固疗效。

按:失音乃蕴热于里,腑气不通,肝郁化热,外热与内热亙结,热郁更甚。肺与大肠相表里,腑气不通,热邪上逆,凝结肺系于喉,声欲出而不达则失音,虽失音但能转运舌本,治疗用沙参、麦冬、天冬、贝母、金银花、生地,清肺经热邪而润燥;白芍、丹皮、生地、栀子,平肝清热解郁;大黄通腑泻热,腑气通,郁解热清,声音嘶哑消失。

痰浊瘀血失语症验案

马某,女,60岁,1982年9月15日就诊。代诉不会说话数小时,于本日黎明睡醒后欲言不得,虽勉强说话,只能发单词,声音低微而不清楚,其他无殊。脉沉弦无力,舌质红,苔薄白。

诊断:失语(痰浊瘀血,阻滞脑络)。

治则:活血化瘀,化痰开窍。

处方:当归12g,川芎10g,赤芍12g,丹参15g,田三七6g,半夏10g,胆南星10g,郁金12g,僵蚕12g,菖蒲12g,天竺黄12g,远志10g。2剂。水煎服。1日2煎,分3次服,加服复方丹七片,每次5片,每日3次。

9月16日复诊:声音较前日有力清晰。原方继服3剂。

9月20日复诊:中药停用,继服丹七片以善其后,2个月后随访无复发,一切良好。

按:失语者多因劳伤过度,阳气虚衰,精气内夺,痰浊瘀血阻滞脑络致使语言不利或伤失。舌强不能转运舌本,不能语言,或不会说完整的语言,虽能发音,但发音含糊,语言呈謇涩状。《指直方·血论篇》曰:“血尤水也,水行乎地中,百川理则无壅遏之患。人之血脉,一或凝滞于经络,肠胃之间,百病由此而根矣。”故失语症是由气血痰浊壅遏,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窍,当归、川芎、赤芍、田三七等,以活血化瘀;佐以僵蚕、半夏、郁金、菖蒲、胆南星等化痰开窍。使血活、瘀化、痰祛、络通,则语言自如。(郭俊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