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运气理论蕴含前瞻性疫病观

(2022-08-06 03:50:32)
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 宋咏梅

摘自2022-8-5中国中医药报
《素问》运气七篇以天人相应为总纲,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以干支相配为推算工具,构建了一套完整而复杂的气化时空图式,论证了天地与生命气化的紧密连结和内在感通,并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疾病观,建立了以五脏—五气为核心的内外气化环境交感致病机制,其中包含温疫的预测与防治,对后世医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运气七篇有关温疫发病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该篇以三阴三阳六气司天为纲,对六十甲子的气候、物候及疾病特点、治疗原则进行了归类和总结,指出“辰戌之岁,初之气,民疠温病”“卯酉之岁,二之气,疠大至,民善暴死……终之气,其病温”“寅申之岁,初之气,温病乃起”“丑未之岁,二之气,温疠大行,远近咸若”“子午之岁,五之气,其病温”“巳亥之岁,终之气,其病温疠”。通过对上述时段运气格局,尤其是客主加临的分析,发现温疫多发时段为初、二、五、终之气,与客气少阳相火、少阴君火密切相关。初、二之气,为一元复始,两阴交尽,阳气渐复之际,以自然、升发、条达为顺,若君相二火加临,阳气升发过早过快,则可见气大温,草早荣之象,人体受此影响则内生邪火,耗伤精气,疫毒乘虚而入。五、终之气,为两阳合明、一阴始生渐盛、阳气敛降封藏之际,若遇君相二火加临,则阳明燥金欲降,火气承之降而不下;寒水受相火扰动,冬应寒反温,桃李反花,受天时影响,人体则封藏失司,精气内耗,化生邪热,引发温疫。
天地之气的异常变化是温疫流行重要因素,也是发病后证候表现的主要影响因素。己亥年岁运少宫,上临厥阴,岁土不及,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风气大行,脾土受邪。初、二之气,逢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加临,春行秋冬之令,阳气欲升受阻,阳热郁结于内;三之气,厥阴风木加临少阳相火,气运相合,风胜伤土;四之气少阴君火加临太阴湿土,湿热相搏;五之气太阴湿土加临阳明燥金,燥湿更胜,沉阴乃布;终之气,少阳相火加临太阳寒水,畏火司令,应寒反温,冬行春夏之令,失时反候,人体闭藏失司,阴精耗散,卫外不固,疫疠之气乘虚而入。从六气六步来看,新冠肺炎在不同时段邪气的主次不同,其中火热贯穿始终,大寒节后寒湿外袭郁闭内热,内热伤阴化燥,寒湿困阻肺脾。复杂的病情不仅与个体体质相关,还与多种运气因子的动态变化密切相关。
运气七篇的疫病观体现了中医学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但我们不可简单拘泥于常数之推演,应不断深化五运六气的相关理论及实证研究,为中医药防治疫病提供前瞻性信息支持。

解读运气七篇应从“气、象、数、理”入手

 (2022-08-06 03:49:06)[编辑][删除]
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 鲁明源

摘自2022-8-5中国中医药报
五运六气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的“七篇大论”,是中医时间医学的典范,准确解读运气经文,是理解、掌握、运用五运六气知识的起点和基本功。但经文晦涩难懂,往往使初学者望而生畏。若能从气、象、数、理入手,可以较好地理解五运六气的理论原则、思维特点,以归纳解析六十甲子周期中复杂的运气格局变化。
气 气是天地万物的本源,《素问•天元纪大论》载“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提示天地源于一气,万物整体联系;而“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说明阴阳五行是天地万物运行的基本规则,即所谓“理”。析言之,天有寒暑燥湿风火,可用三阴三阳六气概之;地有生长化收藏,当以五行木火土金水统之。
象 三阴三阳与五行盛衰周而复始,即形成了万物不同的周期性节律变化,这种周期性变化可以显现为各种不同的“象”,在天有星象、在地有物象、在人有病象,但天地人三才同律律动,其象息息相应。
数 为了概括这种复杂的周期性变化节律,《内经》借助天干和地支作为工具进行推演,推“数”的方法属于传统算学的范畴,具有提纲挈领、易用难忘的特点。如凡2022年为壬寅之岁,则知“丁壬之岁,木运统之”,为木运太过;“寅申之岁,上见少阳”,是少阳相火司天。需要说明的是,五运六气理论提示了多种时间周期节律的存在,这些周期与五行星的运动规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经文也反复强调对日月星辰的观察,结合《史记•历书》“盖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的记载,说明古天文学应该是《内经》运气学说的重要科学依据,也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
理 即五行“盛衰、乘侮、胜复”之“理”。五行有盛衰乘侮,六气有亢害承制,其变化无非“盛衰、乘侮、胜复”,此可称之为分析运气格局的六字真言。《内经》对六十年甲子周期中每一年运气变化都有详尽的记载,这些经文分析的要点就是用五行“盛衰、乘侮、胜复”之“理”,解析天、地、人变化之“象”。如壬寅之岁,五运岁木太过,当有“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木盛极则有金气来复;六气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其基本特征是“火木同德”,司天相火为暑气,暑必兼湿而为雨,火盛极则寒气来复。故2022年的运气特点是风、火、凉、燥、寒、湿等诸气杂糅,其相应的诸多变化载于《素问•气交变大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等篇,但若以星象、物象和病象三分之,则纲举目张,条理分明。
所以,《素问》运气七篇论述五运六气的基本脉络可以概括为:三才合一,同步律动;理气象数,四位一体。研究的方法和目的就是观人与天地之象,推干支气运之数,明阴阳五行之理,悟流转更迭之气。

桑菊感冒颗粒

 (2022-08-02 03:41:20)[编辑][删除]

桑菊感冒颗粒疏风清热 宣肺止咳

组方及功效
桑菊感冒颗粒源于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的桑菊饮。原方由桑叶二钱五分,菊花一钱,杏仁二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八分,苦桔梗二钱,生甘草八分,苇根二钱组成。原书记载:“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
中成药桑菊感冒颗粒由桑菊饮原方加辅料蔗糖、糊精制成,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功,主治风温初起,表热轻证,症见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现代常用于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扁桃腺炎、肺炎、急性结膜炎、角膜炎等属于风热犯肺或肝经风热者。
方中桑叶疏散上焦风热,且善走肺络,能清宣肺热而止咳嗽;菊花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而肃肺。二者轻清灵动,直达上焦,协同疏散肺中风热,共为君药。薄荷辛凉,疏散风热,助君药解表之力;杏仁苦降,肃降肺气;桔梗辛散,开宣肺气,与杏仁宣降相合,恢复肺脏功能而止咳,三者共为臣药。连翘透邪解毒,芦根清热生津,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又祛痰止咳,为使药。全方疏风清热、宣肺止咳,能使表证解、咳嗽止,是治疗风热犯肺之咳嗽的常用方剂。
用法及禁忌
桑菊感冒颗粒为黄棕色颗粒,气微香,味甜、微苦。每袋装11g,每次1~2袋,每日3次,开水冲服。
服药期间,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不宜同服滋补类中成药。患有严重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以及孕妇、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过敏体质者慎用。风寒感冒咳嗽者不适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