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肖承悰:以和法病证结合治妇科病

(2022-08-05 04:17:30)

摘自2022-8-4中国中医药报
汤玲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肖承悰既崇尚中医经典,又重视现代医学,坚持病证结合,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学术理论特色鲜明。她继承发扬了燕京萧氏妇科“和合灵动”的学术思想,重视以“和”为贵。认为活学活用中医经典,不单纯是背一首方、治一种病,不能只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结合妇女的生理、病理特点以方测证,探讨病机,病证结合,辨证施治。
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肖承悰既崇尚中医经典,又重视现代医学,坚持病证结合,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学术理论特色鲜明。她继承发扬了燕京萧氏妇科“和合灵动”的学术思想,重视以“和”为贵,强调“肾气统合女科气多血少”的学术创新,将经典古籍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融汇中西,不断挖掘学术思想内涵,总结临床经验,在当今妇科疑难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的形势下,不断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阴平阳秘 以和为贵
选药力求平和,用药精妙,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动静结合,讲究平衡和谐,贵在一个“和”字
阴平阳秘,是指阴阳动态平衡,《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记载:“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此段经文揭示了阴阳协调平衡是维持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肖承悰在临床上注重肾中阴阳平衡,讲究“中庸之道”。凡肾中阴阳不衡,肝脾不和,气血失调导致妇科疾病时,即用和法,调其偏胜,扶其不足,达到肾中阴阳平衡之目的,使病去人安。例如:辨其肾中水火之盈亏,病证之虚实,而调其阴阳,恢复肾中阴阳平衡。肾阳虚者要用中性偏阳的药物,肾阴虚者要用中性偏阴的药物,以达到调和阴阳、阴平阳秘的目的。
肖承悰认为女子为阴柔之体,常常处于“血不足、气有余”的状态,更应“以和为贵”,遣方用药必时时顾其阴血元气,不能采用刚强猛烈之药,用药应讲究平和、轻柔,要养护女子的阴气和精血。选药力求平和,用药精妙,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动静结合,讲究平衡和谐,贵在一个“和”字;女子以和为贵,和则气血顺畅,月事应时而下。肖承悰用药一向反对一派苦寒,寒主收引、主凝滞,过于苦寒有碍气血流通,再者苦寒伤脾胃,不利于机体的运化功能;有毒药物从不应用,小毒药物酌情少量短时、配伍减毒使用;未避孕患者用药“双保险”,确保如若受孕万无一失。肖承悰用药赞同《素问•五常政大论》中所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其用药绝大多数都是医家最常用的,极少用生僻之品,却能在临床上每获良效,很多疑难病症患者都能获得满意的疗效,无不体现肖承悰深谙中药药性及药理又具独特临床见地的特点。
衷中参西 病证结合
月经产生的路径是“肾气-天癸-冲任-胞宫-月经”,与现代医学的下丘脑-垂体-卵巢内分泌途径反馈作用系统的作用机制是相符合的
肖承悰坚持中医为主,西医为辅,一切以疗效为标准,同时主张利用现代理化检测手段明确西医诊断,进而明晰发病机理、病理生理的改变、疾病的发展与转归、就诊病患所处的病程节点,然后融入中医的辨证施治,中西医结合规范治疗。正所谓“子当辨记,勿谓不然”。肖承悰在疾病的诊治中充分运用了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参照西医诊断,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和随证加减以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肖承悰重视“肾气-天癸-冲任-胞宫-月经轴”对女性生理、病理的调节作用。早在1979年5月,肖承悰在全国中医妇科师资进修班讲义中写道:因肾气是产生月经的最开始的环节,所以它很类似下丘脑产生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作用,而天癸则似垂体前叶所分泌的促性腺激素(FSH及LH),并代表了卵巢的一部分功能。冲任二脉直接作用于胞宫是产生月经的最后环节,故类似卵巢所分泌的雌、孕激素的作用。督脉任脉循环往复,维系人体阴阳脉气的平衡,维持月经的周期性,很类似卵巢与下丘脑-垂体的反馈作用。而心主神明、肝主谋虑、脾主思虑的生理功能又与大脑皮层的功能相类似,对月经周期是有影响的。所以说月经产生的路径是“肾气-天癸-冲任-胞宫-月经”,与现代医学的下丘脑-垂体-卵巢内分泌途径反馈作用系统的作用机制是相符合的。而且在近60年的临证中,肖承悰一直将中医“肾气-天癸-冲任-胞宫-月经轴”理论与西医“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理论结合,治疗妇科生殖内分泌疾病。
肖承悰认为作为一名现代中医,先辨病,力求达到中医及西医病名的吻合,再辨证,才是现代中医应具备的临床思维模式。如果在临床上遇到一时难以辨病的疾病时,就要暂时按辨证治疗,在治疗的同时尽快明确辨病。中医学宝库浩瀚无边,只要认真学习及思考必定会找到中西医病名的对应。例如,肖承悰针对现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又称试管婴儿技术)中冷冻胚胎植入子宫的过程,提出中医“冷症”的概念与之对应。肖承悰还指出,关于卵巢囊肿,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人已经作出了形象描述,在这些描述中不仅准确、通俗地阐述了卵巢囊肿的形成和临床表现,还明确地指出了卵巢囊肿的发病原因及机理,如《灵枢•水胀》云:“肠覃何如?……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瘜肉内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也,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
调情理志 心平气和
女性患者心理极易波动,且多虑敏感,所以遣方用药要兼顾疏肝理气、养护肝血,以期患者心平气和
肖承悰在中医妇科病因学及临床治疗上都十分强调和重视情志因素。《素问•阴阳别论》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肖承悰对此经文的理解是:应作为倒装句,即“有不得隐曲,二阳之病发心脾,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来加以理解分析。隐曲是一个多义词,出现于古代文献中,多指隐私,如阴部、房事,还有难言之隐的意思。肖承悰认为在此经文处应理解为“难言之隐”。中医学五脏之间有相生相克的关系,女子因有了“隐曲”(难言之隐)就会产生精神抑郁,进而发生肝气郁滞,肝木克脾土,脾主运化为气血之源,脾土化源不足,继而造成闭经。木郁克脾土、脾土克肾水,肾精亏损亦可致闭经。脾病而致肌肉干瘦,如风消之物,是为“其传为风消”,脾土生肺金,母病及子,肺气虚弱,不能运布,水精留于胸中化为痰,导致气息贲冲,是为“其传为息贲者”。
肖承悰指出,现代女性社会生活及工作节奏快,职场竞争激烈,生活压力也大,一旦理想与现实产生较大落差时,就会致使女性经常处于紧张、不满、焦虑、抑郁等情绪之中,从而大大增加了患病风险。因此,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患者的焦虑程度与治病有效率成反比。女性患者心理极易波动,且多虑敏感,所以在患者就诊时对其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遣方用药要兼顾疏肝理气、养护肝血,以期患者心平气和。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本,肝肾同源,肖承悰在辨治妇科疾病时十分重视女性肝血的养护和肝气的调理,临证时多选用药对调治现代女性之肝气不舒、郁结成疾。例如,夏枯草、郁金二药合用,既能疏肝、清肝,还取其散结化瘀功效,多用于治疗闭经、痛经、癥瘕等病证;白芍、赤芍二药合用,二药均归肝经,白芍养肝血,赤芍泻肝火,白芍扶正气,赤芍行瘀滞,是补泻兼施调养气血的精良药对,广泛应用于女性经、带、胎、产、杂病的治疗;潼、白蒺藜合用,潼蒺藜既能温补又能滋补肝肾二脏,白蒺藜则清肝解郁,二药一补一清,既补又通,二者合用治肝肾不足所致阴血亏虚夹瘀之月经失调、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兼有肝热证见痤疮者,既补肾又疏肝,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药物施治的同时配合细致的心理疏导,常能宽解患者郁闷情绪,使气顺血调,疾病向愈,从而获得满意疗效。
传承创新 和合灵动
继承发扬燕京萧氏妇科“和合灵动”思想,创新提出以“肾-天癸-冲任-胞宫”环路制化为核心,总立“治肾五法”主宰环路制化运行
肖承悰为京城四大名医之首萧龙友的嫡孙女、燕京萧氏妇科第三代学术继承人,自幼在祖父萧龙友身边长大,得到祖父及叔伯的亲自指点,又经中医院校教育的学习,先后跟随刘涵九、秦伯未、任应秋等名师、大家学习,完善并创新了燕京萧氏妇科的学术思想及内涵。肖承悰重视古籍的学习,对傅青主的学术思想尤为推崇,她继承并发扬了燕京萧氏妇科“和合灵动”的学术思想,强调“肾气统合女科气多血少”,创新提出以“肾-天癸-冲任-胞宫”环路制化为核心,总立“治肾五法”主宰环路制化运行;主张天癸根于肾精,发挥调癸嗣育、制化血水的作用;重视冲任作为环路制化的枢机作用,专立理冲之法、安任之法以承上启下;胞宫作为环路制化之下端,为环路制化功能的集中体现,以“通胞脉”之法疏通冲任与胞宫之间的血脉,以维护环路制化的生生不息。
肖承悰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继承发展、独具匠心,自拟方、古方化裁、古方活用等临床疗效甚佳。她认为活学活用中医经典,不单纯是背一首方、治一种病,不能只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结合妇女的生理、病理特点以方测证,探讨病机,病证结合,辨证施治。肖承悰中肯地指出,对于传承保留至今的各个流派、各家学说的学术观点,我们既要看到它们的独到之处,又要明察他们的偏颇之地。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去其偏颇,为我所用,才是正确的对待方式。
对于学术研究,肖承悰赞同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的客观论述:“研究也者,非徒输入欧化,而必于欧化之中,为更进之发明;非徒保存国粹,而必以科学方法,揭国粹之真相。”肖承悰总是说:“向经典致敬,与时代同行,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用。”无论西医还是中医,临床疗效是根本,传承、发扬、推广更离不开临床疗效。从临床疗效上找突破、下功夫、练内功,才是传承中医、振兴中医、发扬中医所需要的。中医药历经数千年而长盛不衰、生机盎然,不断适应实践、守正创新是根本动力。实践证明,面对未来人类可能面临的未知挑战,我们必须有更大的信心和决心,重视和发掘中医药中蕴含的博大智慧和精深理论。

肖承悰:萧氏妇科的“侠女婆婆”

 (2022-08-05 04:40:36)[编辑][删除]

摘自2022-8-4中国中医药报
本报记者 孙学达

肖承悰,1940年出生于中医世家,其祖父系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京城四大名医之首萧龙友。萧氏妇科第三代传承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首席专家,京城妇科泰斗。她幼承庭训,投身杏林,坚持中西医并重,从事中医妇科临证逾半个世纪,学验俱丰,愈人无数,培养了一大批中医妇科领军人才。
1940年的一天,京城四大名医之首的萧龙友迎来小孙女的诞生。
此后的20年里,孙女在祖父萧龙友的言传身教和殷殷期望之下,顺利走上了中医之路。并在日后逐步成长为一名中医妇科圣手,擎起燕京萧氏妇科的旗帜。
她,就是如今已82岁高龄却依然躬耕在临床一线的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肖承悰,患者眼中亲切又直爽的“侠女婆婆”。
听祖父的话,坚定地走上中医之路
作为萧龙友的嫡孙女、萧氏妇科的第三代传承人,肖承悰(萧姓后简化为肖)的人生受祖父影响可谓至深至远。
肖承悰从小在祖父身边长大,和祖父有20年的人生交集。她出生时,祖父已经70岁高龄,但这之后的岁月正是萧龙友为中医药事业拼搏奋斗的黄金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萧龙友主动把别号“息翁”改为“不息翁”,表示内心愿景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的转变。恰如萧龙友所言:“新中国诞生,万事欣欣向荣,中医亦感枯木逢春,予焉能息?”肖承悰就是在这段流金岁月里,看着祖父为中医药事业奋力建功,内心悄然植下了中医的种子。
在肖承悰记忆中有两件小事,让她感慨祖父的心是始终跟国家、跟人民连在一起的。萧龙友是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有次参加人代会宴请,回来后他拿着一个红苹果递给十几岁的肖承悰,跟她说:“这是共产党的恩情,要感谢党,一定要对党、对国家一心一意。”那时的人大代表每月有50元的补贴,萧龙友曾嘱咐自己的长子萧世琛(肖承悰的大伯父)联系相关机构,希望将这笔钱还给国家,后来因返还无门,萧龙友便用这笔钱买了一辆双喜牌自行车送给孙女肖承悰,并对她讲:“这是我作为人民代表的‘报答’,你必须好好学习,将来要好好学中医!”
医之大者,为国为民。1954年,萧龙友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发言时,提出设立中医学院、培养中医人才的提案,该提案随后被采纳并付诸实践,我国于1956年先后成立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所中医学院,开启了中医药高等院校教育的时代。那一年肖承悰正读初三,但萧龙友已在内心为她“填”好三年之后的高考志愿,期待她步入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神圣殿堂。
高考前,肖承悰原本给自己制定的学业规划是先学西医,再西学中,走中西医并重的路子,但父亲萧璋嘱咐她务必要“听爷爷的话”,先学中医。1959年,也就是萧龙友去世的前一年,肖承悰如祖父所愿考上了北京中医学院。6年大学期间,肖承悰系统学习了中医基础课程以及较为完整的西医课程,还有幸跟随秦伯未、任应秋、刘渡舟、颜正华、董建华、王绵之、程士德、印会河、陈慎吾、赵绍琴、李介鸣、祝谌予、施汉章、孔光一、周信有等中医大家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医学功底。
“做人要品德正直,行医要心正意诚”
“小时候,祖父除了常对我讲解一些医学知识和经验外,讲得最多的还是医者仁心和医乃神圣之业的道理。他说,做人要品德正直,行医要心正意诚,医疗技术是有限的,但对病家的爱和责任心是无限的、无条件的。”肖承悰每每回忆起祖父,这些教导都言犹在耳。她也曾多次撰文回忆祖父,并敬称其为“先生”,平淡质朴的文字中厚植深情与敬重。
在肖承悰记忆中,祖父一直是性情极为平和的人,唯一一次见祖父“发脾气”的经历,令她至今记忆尤深。那天下午祖父像寻常一样外出出诊,临走之前留意到门口不远处的大槐树下蹲着一位妇女,当时没有多想,到了傍晚回到家时,发现那个妇女还在大槐树下蹲着,蜷缩着身子似有不适,走上前去询问才知对方因为腹泻严重几近虚脱。祖父当时又急又气,用手杖重重地戳地几下,跟管事发脾气道:“她从早晨到现在一直在这蹲着,为什么没人过来问问怎么回事?为什么不关心一下她?”随即便将这位妇人请进家中,为其把脉开方,施医送药。几天后,肖承悰又目睹这位患者痊愈后亲自登门向祖父致谢。长大后,尤其是走上中医之路以后,每每回忆起祖父这次“发脾气”的经历,肖承悰都感触至深,原来这就是医者仁心。
肖承悰工作后也和祖父一样亲近患者,同情患者,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据肖承悰的学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汤玲回忆,有一次她跟随肖承悰老师出门诊,从山东乡下来了一位带着小米等土特产来看望肖老的年轻人,经肖老解释,才知这年轻人正是当年在萧龙友家干活的阿姨的孩子。萧家当年虽然家境优渥,但萧龙友常教育后代,待人不论贫贱富贵都应一视同仁,而且要同情帮助,因此肖承悰在之后数十年的岁月里一直和这家人保持着联系,并时常给予关爱和照顾。
当被问起祖父对她最大的影响是什么时,肖承悰毫不犹豫地说:“是低调淡泊,是心正意诚,这是我们的家风。”萧龙友曾凭借精湛的医术获赠匾额无数,但却从不将这些荣誉高调挂起,而是放在不起眼的角落,甚至将匾额留作修补家具之用;他爱好收藏文物却不据为己有,在遗嘱中嘱托家人将其收藏的140余件珍贵文物悉数捐与北京故宫博物院。2011年,肖承悰把祖父留传下来的保存完好的道光、咸丰、民国3个年代的阿胶全部无偿捐献给在山东省东阿县的中国阿胶博物馆,其中年代最为久远的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的阿胶,距今已有176年的历史,极有可能是现存可考证年份最老的阿胶。肖承悰的父辈还曾把现位于北京金融街的老宅也无偿捐给了国家。
亲切直爽,患者眼中的“侠女婆婆”
“侠女婆婆”这个称号,是多年来患者朋友们“亲颁”给肖承悰的。
她不求回报,只为帮助比自己弱小的人。
据肖承悰回忆,20世纪60年代她在农村参与巡回医疗,常常骑着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车把上挂着手术包,大梁上还载着同事,赶到北京郊区的农村,在炕头上为患病的妇女看诊。那时候条件艰苦,但她却从没有委屈和抱怨,甚至还苦中作乐。近些年,在坚持出门诊的间隙,已经是耄耋之年的肖承悰还坚持下基层义诊,甚至远赴西南、西北贫困地区为妇女患者服务,不辞劳苦,更不计任何报酬。
她待患者如至亲,真正地为患者着想。
肖承悰传承祖父之风,常以药王孙思邈“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之言为训导,诊病不问贵贱贫富,极为认真详细,每每开具处方时总是再三斟酌,既要疗效好又要药价廉。“肖老的方子小、用药精、疗效好,价格还不贵,她总是尽可能地为患者着想,药效差别不大肯定要用便宜的药,这一点很难得。”曾经跟师侍诊于肖承悰身边,如今已经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的孔军辉如是说。
她真诚幽默,诙谐的谈吐令患者情志舒畅。
在门诊,肖承悰常常用她的真诚、幽默化解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她诙谐的谈吐时常引得在场的医患捧腹大笑。“我觉得当今社会的妇女很不容易,生育压力很大。作为妇科大夫要关心、疏导、爱护她们,千万不能使她们再郁闷了。”肖承悰认为让患者情志舒畅,以情治情是很重要的,患者克服了恐惧心理之后,其依从性会非常好,进而能够收获极好的诊疗效果。
她侠骨柔肠,为女性患者仗义执言。
身为女性,肖承悰对自己经诊的妇科患者自然更加理解、同情和关爱。在门诊,她常常为女性患者仗义执言,有人说她“刀子嘴豆腐心”,她却不以为然:“我是性情中人。有些妇女来就诊,婆婆给的压力特别大,或者做丈夫的不讲理,我就说他们两句。另外有的妇女不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明明是男性的生理问题,她还往自己身上揽。有时候那些丈母娘带着过来(就诊),就给我使眼色,把女婿叫过来让我说说他,那我就只能‘刀子嘴’了。”她用一颗真诚的心驾驭直率的语言,再加上精湛的医术,令患者和家属们心服口服地“受教”,也让本来严肃的诊室多了几分欢声笑语。
肖承悰就是这样直爽、开朗,她常言自己说话“不会拐弯”,但面对患者,她始终牢牢记着祖父“心正意诚”的教导,纵使世事人情复杂,亦始终不改其简单的心性和善良的本色。
继往开来,做好燕京萧氏妇科的擎旗人
2021年9月,燕京萧氏妇科被确定为北京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如果说祖父萧龙友是燕京萧氏妇科的开山鼻祖,那肖承悰就是萧氏妇科名副其实的擎旗人。萧氏妇科在中医界产生的广泛影响,离不开肖承悰在中医妇科领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耕耘。
自1965年从北京中医学院毕业后进入东直门医院工作,肖承悰57年来始终没有离开中医妇科临床一线。她全面继承燕京萧氏妇科“和合灵动”的学术理念,创新性地提出了以“肾—天癸—冲任—胞宫”环路制化理论。在临床上,她继承传统不泥古,开拓创新不离源,打磨出一个个承古宜今、疗效显著的临床验方,建立了妇科病全系列、全周期诊疗体系,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在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主任委员期间,肖承悰更是亲力亲为,承上启下,为传承、发扬中医妇科学术思想,尤其是在教学、教材、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了极大贡献。她曾担任《现代中医妇科治疗学》(2004年5月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妇科学》(2004年4月学苑出版社)、《中医妇科临床研究》(2008年首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卫生部规划研究生教材)、《中医妇科名家经验心悟》(2009年2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书主编,以及《中医妇科学》(2008年1月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审。
在传承祖父萧龙友深厚学术思想和50余载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肖承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观点和治疗方法。她治疗妇科疾病提倡“以和为贵”,创立治肾五法、调癸理冲安任法、通调胞脉等基本治疗法则,收获了很好的临床疗效。与此同时,肖承悰还不断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中西医发展前沿的理论和技术,不断丰富和发展妇科疾病辨证论治的内涵,系统总结了萧氏妇科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并创新发展了燕京萧氏妇科学术流派。她和弟子们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北京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等平台,通过著书撰文、学术交流、科研教学等,对萧氏妇科进行继承和弘扬。
即便为传承祖父萧龙友的学术精粹和宝贵经验、为发展建设萧氏妇科付出了如此多的心血,已经耄耋之年的肖承悰依旧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肩上的责任让她不敢停下来。2021年1月9日,京城萧氏医馆开业典礼暨燕京萧氏妇科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市东城区金宝街8号京城萧氏医馆举行。会上,作为京城萧氏医馆主要发起人之一的肖承悰,深情回顾了祖父萧龙友的生平事迹,并表示使命在肩、责任重大,“我和爷爷感情太深了,建这个医馆,既是我对他的怀念,也是一种传承中医的决心与承诺。”京城萧氏医馆以继承发扬萧龙友的学术思想和诊疗体系为主线,以燕京百年萧氏妇科流派为特色,以医教协同为路径,致力于为患者带来优质的中医医疗服务,并为中医药名家学术思想传承、中医药特色文化传播以及临床专业人才培养作出新的探索。
全副身心扎在临床,传承中医毫无保留
萧龙友治学踏实勤奋,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晚年时曾说:“我将以不息为时习,锲而不舍才能得到真理实学。虽然有人说我老了,而我自己不觉得,再能活多少年是不知道的,假使我能再活多少年,我就要再学多少年。”正所谓身教重于言传,祖父的这些言行举动被肖承悰看在眼里,内化于心,并成为她多年来不暇功名利禄,一心只系患者,全副身心扎在临床的根本动力。
受祖父的影响,肖承悰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对学习医学新知识新技术的热情。身为一名中医,她并不拘泥于中医的知识和治疗手段,而是一直不断更新自身的现代医学知识。“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就得不停地学习。从患者那里也能学,比如说患者从协和医院、301医院、北医三院来的,她说在这些医院接触过的一些新的检测方法和治疗方案,对于其中不懂的,我就马上记下来并且去研究学习。在带教中也是学,跟患者也是学,教学相长,医患相长。”肖承悰向自己的患者和学生“学习”起来,也是心正意诚如赤子。
多年来,肖承悰先后培养出百余名来自海内外的国家级传承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等,学生涉及妇科、诊断、内分泌、心理学、肿瘤学等多个领域,其中不乏岐黄学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中医人才、北京市名中医等高层次人才。“我这辈子,一为患者,二为学生。”这是肖承悰勤劳耕耘、诲人不倦的真实写照。在教育教学、培养人才方面,她可谓鞠躬尽瘁,毫不吝啬、毫无保留地向学生们传授自己的治疗经验与心得,为的是能让学生们成为惠泽一方的好医生。出诊时,虽然患者较多,但只要有机会,肖承悰就会耐心细致地向学生们讲述疾病相关知识,很多时候甚至不辞辛劳地从最基础的医学知识讲起。
对于中医传承和带教,肖承悰的观点很是通透。“我觉得传承,一个是传承医德医风,一个就是要传承医术。我临床50多年,自己揣摩了一些临床经验,而且到耄耋之年,就更应当把医术毫无保留地传下去,不然记忆越来越不好,还怎么传?”除了自己的入室弟子,对于一些到东直门医院妇科实习或者规培的学生,肖承悰也会耐心地给他们讲自己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妇科一区副主任医师陆义芹曾有幸跟随肖承悰学习中医妇科数年,肖承悰将其深厚的中医妇科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倾囊相授。“肖老师熟谙中医辨证论治本领,临床经验丰富,对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不育等多种妇科临床疑难杂症研究深入,创立了很多名方,临床运用疗效非常好。”这不仅是陆义芹对老师的评价,也是很多同门的心声。好的医技医术授之于人,可以造福更多患者,这正是传承的意义所在。
萧氏妇科有位“侠女婆婆”,她示人以真诚直率,待人以侠骨柔情,用自己精湛的医术谱写着一段段悬壶济世、杏林春暖的故事。

潘梅鸪治疗妇科病验案四则

 (2022-09-30 05:18:33)[编辑][删除]


时间:2022-02-09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张彩凤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潘梅鸪治疗月经病、不孕症、先兆流产、子宫内膜异位、慢性盆腔炎、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疑难杂症,独辟蹊径。尤其是近十多年来,运用经方治疗妇科病得心应手,效如桴鼓。现分享验案四则,以飨同道。

医案一:妊娠病

尹某某,女,28岁,2012年8月23日初诊。患者已孕5月余,近1月余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口、鼻、眼干燥、发热、瘙痒,伴烦躁,口苦,恶心,纳差等,自觉痛苦不堪,欲引产终止妊娠。望诊:肤色暗黄,体型适中,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治则:清热安胎。

方药:当归芍药散合小柴胡汤加减。

方药组成:当归10g,白芍10g,川芎6g,泽泻6g,茯苓10g,白术10g,柴胡10g,黄芩15g,连翘15g,清半夏10g,甘草6g。6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

9月6日二诊:患者服上药后,症状明显缓解,要求继续服药,查舌质红,苔黄稍厚,脉滑数。中药守上方加苏梗6g,6剂。

9月20日三诊:患者自诉症状已完全缓解,现无不适,近期查B超提示:宫内妊娠,活胎,符合孕24周+,余无异常发现。查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缓滑。守9月6日方,6剂。

按患者妊娠5月余,根据其口、鼻、眼干燥、发热、瘙痒等症状,诊断为妊娠窍病,因其伴有烦躁、口苦、恶心、纳差,脉弦滑数,舌红苔黄等,辨证属“小柴胡汤”适应证,故应用当归芍药散合小柴胡汤加减,实收桴鼓之效。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病的代表方,少阳病的特点是缠绵不愈,多见于疾病的迁延阶段。少阳病五大症状即: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和口苦咽干、目眩。而这些症状可见于很多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小柴胡汤配伍科学合理:柴胡、甘草治疗寒热往来与胸胁苦满;黄芩主治心烦;半夏、生姜治喜呕;人参、甘草、大枣治默默不欲饮食。黄煌指出:小柴胡汤的使用着眼于“证”,而非“病”,在“病”和“人”之间,更注重特定体质的人,柴胡体质对正确使用小柴胡汤有着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柴胡体质的特点是: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微暗黄,缺乏光泽,舌质不淡胖,舌苔正常或偏干,患者主诉以自述症状较多,女性多月经周期不准,经前多出现胸闷、乳房胀痛等。因此小柴胡汤的临床使用很广,几乎涉及全身各个系统的疾病,但只有出现小柴胡汤证时,使用起来才会安全有效。

医案二:不孕症

董某某,女,30岁,2015年2月5日初诊。诉未避孕不孕2年余。患者平素月经紊乱,形体偏胖,近二年未避孕未孕,日感乏力,耳鸣。舌淡红、苔薄,脉沉细。原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及2型糖尿病。

诊断:(痰热瘀结型)不孕症。

方药: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

药物组成:柴胡10g,制大黄10g,枳实10g,黄芩10g,清半夏10g,炒白芍10g,桂枝10g,茯苓10g,桃仁6g,丹皮10g,葛根30g,甘草6g,6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2次温服。之后3个月,先后在上方基础上加减治疗。

6月18日五诊:月经逾期未至,自测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阳性。2016年3月剖宫产1子。

按大柴胡汤与桂枝茯苓丸皆为《金匮要略》之名方,前者有化痰通腑、清热散结之功,后者有活血化瘀、缓消瘕块之效。方中柴胡、桂枝、半夏枳实辛开行气化痰以通经;牡丹皮、桃仁、赤芍味苦而微寒,既可活血以散瘀,又能凉血以清退瘀久所化之热;柴胡与黄芩相配,既可疏肝,又可清解肝郁;茯苓甘淡平,渗湿祛痰,以助消癥之功,健脾益胃,扶助正气;枳实、酒大黄行气通腑;大枣生姜相配,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胃。全方内外兼攻以去其痰实,挫其标热,化其瘀滞。

黄煌认为,大柴胡汤有清热、止痛、除胀、通便、降逆等功效,适用于实热性体质的调理。在临床上常用用其加减,治疗符合该体质的多囊卵巢、闭经、乳腺增生等妇科疾病,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医案三:产后发热

陈某某,女,40岁,2014年12月13日初诊,诉产后发热十余天。患者于2014年12月2日足月剖宫产一女婴,产后出现午后发热,体温波动在37.5~38.2,在某医院使用抗生素治疗5天,因无明显疗效,又用益气养血清热中药3天,体温仍无明显改善。望形体稍胖、肤白、皮肤湿润。舌质淡,苔白润,脉濡缓。辨证:患者每日午后发热,为柴胡证;因患者为产后病人,肤白,皮肤湿润,故为桂枝证。方用柴胡桂枝汤加减:柴胡10g,黄芩10g,清半夏10g,党参10g,桂枝10g,炒白芍10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4枚,6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2次温服。

12月16日二诊:服上方1剂后热退,近两天未反复,仍自汗,乳汁不足。舌脉同前。照上方加白芷20g,王不留行10g,3剂,巩固疗效。

按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第146条,主治“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该方为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方,剂量减半,由柴胡、党参、红枣、半夏、黄芩、生姜、桂枝、白芍、甘草组成。柴胡桂枝汤临床使用的机会很多。小柴胡汤和解表里,桂枝汤调和营卫、调和气血,两方一合,人身表里内外、气血上下,治疗的范围就广泛了。本例患者因反复发热入院,辨其为气血虚弱而致卫表不固,营卫失和,且中焦升降失宜而出现少阳胆府郁火,是太阳经表证与少阳证同见,以桂枝汤调和营卫,以散未尽之表;小柴胡汤和解枢机,而祛少阳之邪,加益气养阴之药,鼓舞正气,令太阳与少阳之邪同时而解。二诊时因其乳汁少,故中药加味白芷、王不留行以活络通经下乳。

医案四:卵巢囊肿

仝某某,女,40岁,2014年12月16日初诊。诉发现盆腔包块1月余。患者于2014年11月9日行清宫术,术前彩超示:左侧附件区可见一个80×59mm大小囊性肿物,建议其手术切除,患者本人要求中药治疗。当日彩超示:左侧附件区囊性肿物75×72mm。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缓。

诊断:(血瘀型)癥瘕。

治则:活血化瘀消癥。

方药:桂枝茯苓丸合当归芍药散加减。

药物组成:桂枝10g,炒桃仁6g,茯苓10g,丹皮10g,生白芍10g,生赤芍10g,当归10g,川芎6g,生白术10g,生泽泻10g,制鳖甲20g,生牡蛎20g,清半夏16g,炒薏苡仁30g,6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2次温服。

2015年1月14日二诊:患者服用12剂中药后,彩超示:左侧附件区包块消失,右侧附件区可见24×21mm大小无回声(卵泡?)。患者要求继服中药治疗。处方:守上方,12剂。

按桂枝茯苓丸联合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单纯性卵巢囊肿,依从活血、利水、散寒、破血、祛瘀、养血的治疗原理。桂枝茯苓丸是桂枝类方中的活血化瘀剂,后世将本方的使用范围明显扩大了,凡有瘀血证的许多妇产科疾患及内外科疾患均可以使用本方。

当归芍药散在《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中就有记载:“妇人怀妊,腹中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也记载道:“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本方药味精简,组方考究,以当归、芍药冠名为君药,能够发挥养血和血的作用;白术作为臣药,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的效果,君臣相配,共奏调气血、和脏腑、平阴阳的功效,具有养肝健脾、补血利水的显著作用;泽泻、川芎、茯苓为佐使药,助上药活血利水。

临床应用桂枝茯苓丸合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瘀血阻络所致的疾病,均有效验。(张彩凤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

疏肝补肾 活血行气
王海燕治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验案一则
摘自2023-7-28中国中医药报
黄嬿燕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金熙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主任医师王海燕系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第二批广东省中医师承指导项目继承人,其注重中医文化传承及临床实践,临床中擅长使用经方加减治疗多种疾病,尤对妇科疾病如月经紊乱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匪浅,现将其治疗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验案一则整理分析如下。
患者吴某,女,27岁,2023年3月5日初诊。主诉:间断闭经1年余。患者末次月经时间为2022年12月15日,伴大便排便不爽,微汗,纳眠可。舌尖红,苔白厚,脉弦。2022年1月15日做子宫附件彩超检查,检查结果提示双侧卵巢多囊样改变。
诊断:西医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诊断为闭经(肝郁湿热证)。
处方:银柴胡5g,黄芩片10g,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30g,麸炒枳实25g,焦栀子10g,淡豆豉10g,当归10g,川芎10g,土茯苓10g,土牛膝10g,醋延胡索15g,淫羊藿30g,制仙茅15g,姜黄10g,蛇床子20g,净山楂30g,益母草30g,荆芥炭10g。7剂,每日1剂,分2次温服。
3月11日二诊:服药后月经仍未至,乳房胀痛,舌尖红较前减轻,苔白厚,脉弦。上方去银柴胡、川芎、醋延胡索、姜黄、荆芥炭,加柴胡10g、橘核10g、醋香附10g、醋青皮10g、墨早莲20g。7剂,煎服法同前。
3月18日三诊:3月11日月经来潮,6天干净,经期乳房胀痛,汗多。舌尖红,苔白略厚,脉弦滑。上方去淫羊藿、制仙茅、蛇床子、净山楂、益母草,加银柴胡10g、仙鹤草20g、炒稻芽10g、浮小麦30g、麦冬15g。14剂,煎服法同前。
4月22日四诊:服药后患者无乳房胀痛,汗多症状较前稍减,末次月经时间为4月21日,色暗,血块较多。舌尖红,舌苔白略厚,脉弦细转弦。二诊方去黄芩、焦栀子、淡豆豉、土茯苓、牛膝、青皮、蛇床子、山楂、墨旱莲,加黄连10g、黄芪10g、麻黄根10g、醋五味子10g、仙鹤草20g、白茅根20g、滑石粉20g、煅牡蛎25g、郁金10g。7剂,煎服法同前。
2023年5月随访,患者诉月经周期基本正常。
按 中医古籍中并无多囊卵巢综合征这一病名的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闭经”“月经量少”“月经后期”“不孕”等范畴。王海燕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基本病机为脾肾阳虚、胞宫寒凝,如《金匮要略》谓:“妇人之病,因虚、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
王海燕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可根据患者体型是否肥胖分为肥胖型与非肥胖型。其中非肥胖型患者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多毛、痤疮等,在基本病机的基础上多兼肝郁血瘀,表现病机为肾虚肝郁、气滞血瘀,应以疏肝补肾、活血行气为治法。
本案患者为年轻女性,因“间断闭经1年余”就诊,病属中医“闭经”范畴,结合患者症状及舌脉,辨证为肝郁湿热证,选用柴胡温胆汤加减,行气健脾、通畅气机、活血祛瘀。方中以青蒿易柴胡为君,增强原方芳香透邪之功,配伍黄芩透解少阳郁火,加焦栀子、淡豆豉清热除烦,当归、川芎养血活血,延胡索、姜黄行气止痛,山楂、益母草、蛇床子活血调经,牛膝、淫羊藿、制仙茅补益肝肾,全方共奏疏肝补肾、清热活血调经之功。
患者在月经期间出现乳房胀痛,遂用柴胡、橘核、醋香附、醋青皮加强行气散结,加墨早莲清热凉血、制行气药之温燥;患者经期乳房胀痛未解,后出现汗多症状,考虑为患者素体肾水不足,加之肝郁气滞、气郁化火,水不涵木所致,遂将君药柴胡改为银柴胡以清虚热,加浮小麦、炒稻芽以固表止汗,加麦冬以生津。

行经泄泻

 (2022-08-01 09:49:16)[编辑][删除]

 


脾虚型 [证见] 月经将潮或正值经期,大便溏泄,脘腹胀满,纳差神疲,或面浮肢肿。经行量多,经色淡红,质稀。面色黄,唇舌淡红,苔白,脉细缓。 [治法] 健脾益气,化湿调经。 [方药] 1、主方:健固汤(傅山《傅青主女科》)加减 处方:党参20克,白术15克,云苓30克,巴戟天15克,生薏苡20克,砂仁6克(后下),木香10克(后下),白扁豆30克,山楂子20克,石榴皮15克。水煎服。 若腹痛必泻,两胁胀痛者,为脾虚肝木乘之,治宜扶脾柳木,方用痛泻要方(《丹溪心法》)加减。 处方:白术15克,白芍20克,陈皮6克,防风15克,云苓20克,郁金15克,佛手12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 理中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2) 参苓白术散(丸、胶囊),口服,散剂每次6克,每日2次;水泛丸每次6克,每日2次。胶囊剂每次3粒,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 加味理中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处方:党参12克,白术9克,炮姜6克,炙甘草6克,木香6克,砂仁3克,橘皮6克,麦芽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2) 补脾止泻汤(赖天松等《临床方剂手册》)    处方:人参10克(另炖),白术12克(炒),云苓18克,附子9克,肉桂9克,吴茱萸9克,山萸肉10克,车前子15克,菟丝子12克。水煎服。 肾虚型 [证见] 经前或正值经期,大便泄泻如水样,常于五更天亮前泄泻。腰酸膝软,头晕耳鸣,畏寒肢冷。月经可后期,经色淡,质稀。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法] 温肾扶阳,暖土止泻。    [方药]    1、主方:四神丸(陈自明《校注妇人良方》)合健固汤(《傅青主女科》)加减    处方:补骨脂15克,吴茱萸15克,肉豆蔻10克,五味子9克,党参20克,白术15克,云苓30克,巴戟天15克,生薏苡仕0克,炮姜9克,石榴皮15克,白芍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丁蔻附桂理中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3、单方验方:温肾健脾汤(宋文海《四川中医》1986.11)    处方:仙茅12克,仙灵脾24克,茯苓18克,白术10克,山楂12克,台乌20克,砂仁6克(后下),干姜8克,防风10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大枣18克。水煎服,每日1剂。
调月经 消多囊 育卵泡 保胎安
“四步”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摘自2025-8-20中国中医药报
陈伟民 浙江省杭州胡庆余堂第三中医门诊部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临床常见的发生于育龄期女性的内分泌代谢异常性疾病,特征是双侧卵巢各有8~12个以上的幼稚卵泡,而未能发育成1~2个正常的优势卵泡。本病临床表现主要为月经稀少或闭经、多毛、痤疮、不孕,多数患者肥胖。对于本病的治疗至今还缺乏特异性疗法,因此多主张中西医结合,且中医药治疗在临证中已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
本病在中医多归属“月经不调”“闭经”“不孕”等范畴。笔者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体会到治疗该病要掌握好四个步骤:一是调月经,即通过疏肝理气、养血调经、活血通络等治法,使月经周期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二是消多囊,即通过健脾燥湿、化痰散结、活血祛瘀的方法,消散多囊。三是育卵泡,即采用补肾填精、调理冲任、增益天癸的方法,培育正常卵泡。对于已孕患者,还需采取第四个治疗步骤,即保胎安。因为本病患者卵巢功能普遍较差,中医称之为先天不足、脾肾两虚、天癸失充、肾气不固,容易出现胎动不安、胎停流产等情况,所以对已孕者必须予以益气补肾、固冲安胎治法,以保正常孕育。下面举两个病例加以阐述。
案一
黄某,女,27岁。某市级医院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予天然维生素E、辅酶Q10口服,嘱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配合治疗。2024年5月30日因月经量极少、色暗黑2个月来我处首诊。仔细询问病史,曾怀孕两次,第一次妊娠自行流产,第二次怀孕后一直孕酮低亦流产。观其形体肥胖,体毛长密,脸色白,面颈部痤疮。自述心烦焦躁,倦怠乏力,喜食寒凉。舌质淡红、舌体胖,苔白腻,脉细滑。半个月前外院血化验促卵泡刺激素5.97mIU/mL,促黄体生成素7.74mIU/mL,睾酮0.61ng/mL,雌二醇22.42pg/mL。即作B超复查示:子宫内膜厚10mm,双侧卵巢均可见10~12个卵泡回声,大小均小于10mm。
辨证:肝脾失调,脾虚湿滞,冲任失养。
处方:生黄芪25g,生晒参9g,炒白术15g,柴胡10g,当归15g,茯苓18g,炒苍术12g,厚朴10g,生白芍15g,川芎12g,鸡血藤25g,益母草25g,玫瑰花10g,路路通15g,制香附12g,陈皮9g。14剂,水煎服,日1剂。
6月13日二诊:患者反应服药后无不适,倦怠乏力减轻,白腻苔转薄。原方有效,续服14天。
6月27日三诊:1周前月经已至,量增多,色较前鲜红。舌转为淡红,苔薄白腻。可见脾虚湿阻已明显减轻,在原方基础上修改。处方:去炒苍术、厚朴,加淫羊藿15g、菟丝子15g、川牛膝15g。14剂。
7月12日四诊:服前方14剂后,全身感觉轻松,精神转佳,心情欣然,原方续服14剂。
8月4日五诊:因月经延迟半月未至前来复诊,尿HCG化验阳性,复查证实怀孕。因该患者卵巢功能较弱,于是在出现妊娠反应时即予中药益气固冲、安胎保胎。处方:生晒参10g,黄芪20g,白术15g,山药20g,砂仁(后下)6g,紫苏梗10g,佛手10g,炒杜仲15g,桑寄生15g,续断15g,黄芩10g,白芍15g,阿胶(烊化)6g。此后多次就诊,微调此方剂量连续服用3个月左右才停药。今年4月7日产一男婴,全家欣喜。
按 本例已婚女青年,肥胖且多毛,平时面颈部易发痤疮,以为是“上火”,常服寒凉生冷食物,久而导致脾主运化功能失调,滋生痰湿,日久成瘀,痰瘀互结阻滞胞宫。正如清代《灸法秘传》所谓“或因体盛痰多,脂膜壅塞胞中,皆不能成孕也”,亦如清代《女科要旨》所载“若经水既调,身无他病,而亦不孕者,一则身体过于肥盛,脂满子宫而不纳精也”。该女又因数次流产,致肾气不足,天癸不充,冲任失调,故血海不能按时满溢,导致本病的发生。治疗上先采用调和肝脾、疏肝理气之逍遥散合健脾燥湿、运中和胃的平胃散,再加鸡血藤、益母草、路路通、玫瑰花、制香附等理气导滞、养血活血之品。月经基本正常后转为健脾补肾、化痰浊、祛瘀血为主,以消除多囊。尔后促排卵则加用血肉有情之品与温肾生精诸药,以促优势卵泡发育。至于怀孕后的益气安胎方,亦系笔者自拟经验方,由益气安胎之生晒参、黄芪、白术、山药,理气安胎之砂仁、紫苏梗,佛手,固肾安胎之炒杜仲、桑寄生、续断,养血安胎之阿胶、白芍等药组成。考虑到本例患者卵巢功能较弱,故坚持煎服保胎方药3~4个月。
案二
陈某,女,21岁,大学生。2023年8月20日因停经1个半月来诊,观其人不胖,但体毛较长,面部痤疮。患者当时正在潜心专注准备考研,经常熬夜,精神压力大。纳眠可,二便调,无其他不适。予抽血化验与B超检查,化验结果显示促黄体生成素与睾酮均略增高,B超检查示两侧卵巢各有10~12个幼稚卵泡,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
辨证:肾气不足,天癸失充,肝气郁结。
处方:生黄芪20g,炒白术15g,炙枇杷叶20g,皂角刺15g,苦参12g,鸡血藤25g,益母草25g,生地黄20g,赤芍15g,当归12g,川芎10g,川牛膝15g,路路通15g,制香附12g,桔梗10g,凌霄花12g。14剂,日1剂,水煎服。
9月3日二诊:服药后脸上痘痘色淡、变小、变平,无不适,续服14剂。
9月17日三诊:4天前月经来潮,但量不多,脸上痘痘消退。继续巩固调月经,并结合第二步消多囊治疗。原方中去枇杷叶、皂角刺、苦参,加浙贝母12g、猫爪草15g、炙鳖甲15g以化痰散结。14剂。此方微调剂量约服药2月余。12月9日患者去某医院做B超复查,多囊消失。2024年1月10日再复查B超,报告卵巢确无多囊。
2024年1月12日四诊,开始第3步育卵泡,对原处方作了调整:去浙贝母、猫爪草、鳖甲,增加调补冲任药物鹿角片、炙龟甲片、紫河车、淫羊藿等,以促优势卵泡发育。处方:生黄芪20g,炒白术15g,鸡血藤25g,益母草25g,生地黄20g,赤芍15g,当归12g,川芎10g,川牛膝15g,路路通15g,制香附12g,桔梗10g,凌霄花12g,鹿角片9g,炙龟甲片9g,紫河车(研吞)3g,淫羊藿15g,菟丝子15g,巴戟天15g。14剂。后此方微调剂量,坚持服药3个月(春节期间曾停药1周),5月复查B超检查,卵巢内可见一直径约1.8cm的卵泡;6月、7月再做B超,分别显示有直径2cm与直径2.2cm卵泡。自此停止服药治疗。
在整个治疗期间,笔者嘱咐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熬夜,不劳累,不食辛辣刺激与肥腻烧烤食物,适当锻炼等,患者配合良好。2025年8月初随访,患者说1年多月经一直正常,脸色也红润,去年已毕业工作,生活顺利,心情舒畅。
按 本案患者为未婚女青年,不肥胖,与先天禀赋肾气不足、天癸失充有关,且当时患者备考,精神压力大,致肝气郁结。正如《女科要旨》所谓:“经水所以不调者,皆由内有七情之伤、外有六淫之感,或气血偏盛、阴阳相乘所致。”加之肾水匮乏,不能涵木,故经血量少,直至经闭。治疗上先予疏肝理气、养血调经而取效。月经基本正常后,转以补肾益精、调养冲任为主,故加用鹿角片、炙龟甲片、紫河车之类血肉有情之品,配以淫羊藿、菟丝子、巴戟天等温肾填精诸药,促成正常卵泡滋生。坚持服药数月,B超多次复查确认卵泡发育正常而治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