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韦:治膀胱癌及相关转移

(2022-08-05 04:16:26)

摘自2022-8-4中国中医药报
王三虎 陕西省渭南市中心医院
恶性肿瘤的特性之一就是周围侵犯和远处转移。如果一味药既能治疗本脏腑的肿瘤,又能治疗其周围侵犯和远处转移,则堪称难得。石韦就是治疗膀胱癌及其所导致的盆腔侵犯和肺转移的妙药。
《神农本草经》谓石韦:“味苦,平,主劳热邪气,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其中“五癃闭不通”就显然不仅仅是普通疾病了,这是石韦治疗膀胱癌等膀胱疾患的最早中药文献。《本草纲目》新增“主崩漏,金疮,清肺气”的功能记载,笔者认为这是提示对于盆腔受侵犯的阴道出血和肺转移痰热壅肺,石韦有一药三用之效。而《名医别录》记载石韦“去恶风”,何尝不是对“风邪入里成瘤说”的药物补充和病因提示。至少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石韦具有抗菌、抗病毒、镇咳祛痰等作用,也从侧面说明上述古籍论述的部分正确性。《现代中药大辞典》言“石韦煎液可增强机体吞噬细胞能力”,也可部分解释其抗癌机理。
《金匮要略》中有消痞化积、活血化瘀、疏肝解郁功效,当今用于治疗肝硬化、肝脾肿大、肝癌等病的鳖甲煎丸中也用了石韦,笔者认为《千金方衍义》中关于石韦“利水破结”的功效描述,可以解释石韦在鳖甲煎丸一方中的功效定位。

浮萍寄清水随风东西流

 (2022-08-06 03:18:49)[编辑][删除]


摘自2022-8-5中国中医药报
刘琪瑞 山东省郯城县人大常委会
夏天,故乡弯弯的小河里,清清的池塘中层层绿意,无限风光。一片片圆圆亮亮的浮萍,把夏日水乡渲染得清幽怡人。
浮萍种类达15种之多,常见的有青萍、圆心萍、苹果萍、微萍、紫萍、槐叶萍、水葫芦等。它们生于水长于水,无落地之根,或聚或散,随水漂流。中药浮萍为浮萍科植物紫萍的干燥全草,有发汗、利水、消肿毒之功,以带根全草入药,可治风湿脚气、风疹热毒、衄血、水肿、小便不利、斑疹不透等症。
关于浮萍的谜语,我小时候听村里老人讲过李时珍采药的故事,印象特别深刻。相传李时珍出门采药,来到河汊纵横的水乡,老渔翁让他猜一种神奇的草药:“天生灵芝本无根,不在山间不在岸。始因飞絮逐东风,泛根青青泛水面。”老渔翁的两个小孙子也争先恐后猜谜语,一个说:“有根不带沙,有叶不开花。最爱随风飘,江河都是家。”另一个道:“有根不着地,有叶不开花。整日随风飘,四海就是家。”这三个谜语的谜底都是浮萍。
浮萍漂浮在水面上,随波而动,古人常以此比喻飘泊无定的身世或变化无常的境遇。魏晋时期文学家曹植《浮萍篇》曰:“浮萍寄清水,随风东西流。”以浮萍起兴,比喻荏弱的女子命运如浮萍,飘忽不定,任人摆布,孤立无助。其兄曹丕作有《秋胡行•其二》:“泛泛绿池,中有浮萍。寄身流波,随风靡倾。”意为男子所爱恋的女子的身世像绿水之中半塘浮萍,一场风来,就会随风飘浮。

浮萍为浮萍科植物紫萍的干燥全草。别    青萍、田萍、浮萍草、水浮萍。6~9月采收,其辛,寒。归肺经。有宣散风热,透疹,利尿之功效。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水肿尿少。 
功能主治
  

发汗,祛风,行水,清热,解毒。治时行热病,斑疹不透,风热瘾疹,皮肤瘙痒,水肿,癃闭,疮癣,丹毒,烫伤。

用法用量

3~9g。外用适量,煎汤浸洗。

相关论述


1、《本经逢原》:“浮萍发汗胜于麻黄,下水捷于通草。恶疾疠风遍身者,浓煎浴半日多效。其性轻浮,入肺经达皮肤,故能发扬邪汗。”
2、《唐本草》:“主火疮。”
3、《本草纲目》:“主风湿麻痹,脚气,打扑损伤,目赤翳膜,口舌生疮,吐血,衄血,瘫风,丹毒。”
复方
  

治时行热病,发汗:浮萍草一两,麻黄(去节、根)、桂心、附子(炮裂,去脐、皮)各半两。四物捣细筛。每服二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不计时候,和滓热服。(《本草图经》)

治皮肤风热,遍身生瘾疹:牛蒡子、浮萍等分。以薄荷汤调下二钱,日二服。(《养生必用方》)

治身上虚痒:浮萍末一钱,黄芩一钱。同四物汤煎汤调下。(《丹溪纂要》)

治热渴不止,心神烦躁:水中萍,洗,曝干为末,以牛乳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三十丸。(《圣惠方》)

治消渴:干浮萍、栝蒌根等分。上二味为末,以人乳汁和丸如梧子。空腹饮服二十丸,日三。(《千金方》浮萍丸)

治热毒:浮萍捣汁,敷之令遍。(《子母秘录》)

治大风疠疾:浮萍草,三月采,淘三、五次,窨三、五日,焙为末,不得见日。每服三钱,食前温酒下。七月取紫背浮萍,日干为末,半升,入好消风散五两。每服五钱,水煎频饮;仍以煎汤洗浴之。(《十便良方》)

治痈:紫萍适量,打汁,红茴香(山木蟹)根皮打粉,一食匙。上药调匀外敷,中薄外厚,中间留孔。(《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治小便不通,利膀胱胀,水气流肿:水上浮萍,暴干,末,服方寸匕,日三服,(《千金方》)

治急性肾炎:浮萍草二两,黑豆一两。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治疮疹入眼,痛楚不忍,恐伤其目:浮萍草,阴干为末,每服一、二钱,用羊子肝半斤,入盆子内,以竹杖子刺碎烂。投水半合,绞取肝汁,食后调药服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浮萍散)

治汗斑癜风:紫背浮萍,晒干。每以四两煎水浴,并以萍擦之。或入汉防己二钱亦可。(《袖珍方》)

治粉滓面酐:沟渠小萍,为末,日敷之。(《圣惠方》)

解蛇咬毒入腹:浮萍草捣绞汁饮之。(《品汇精要》)

治鼻衄不止:干浮萍草末,吹入鼻中。(《圣惠方》)

治胬肉攀睛:青萍少许,研烂,入片脑少许,贴眼上。(《世医得效方》)

各家论述
  

《本草衍义补遗》:"水萍,发汗尤甚麻黄。"

《纲目》:"浮萍,其性轻浮,入肺经,达皮肤,所以能发扬邪汗也。"

《本草经疏》:"水萍,其体轻浮,其性清燥,能祛湿热之药也。热气郁于皮肤则作痒,味辛而气清寒;故能散皮肤之湿热也。寒能除热,燥能除湿,故下水气。酒性湿热,而萍之质不沈于水,其气味辛寒,轻清而散,故能胜酒。血热则须发焦枯而易堕,凉血则营气清而须发自长矣。《别录》主消渴者,以湿热之邪去,则津液自生,而渴自止也。其曰下气,以沐浴生毛发者,亦以寒能除热,凉血之验也。"

张寿颐:"浮萍,轻浮最甚,故上宣肺气,外达皮毛,发汗泄热,下通水道,《本经》、《别录》、大明诸家主治,无不在此范围之内。然不仅专入气分,而兼清血热,故《圣济》以治吐血不止,《圣惠方》又治鼻衄,濒湖以治目赤、口疮,既善清火,而又导热下行,其效良捷。近人止以为发汗之药,而不知清热正其专长,殊觉未尽其用。且其质最轻,气味皆薄虽曰发汗,性非温热,必无过汗之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