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扁豆花:健脾和胃清暑化湿

(2022-07-09 04:37:08)

摘自2022-7-8中国中医药报
王恒苍 陈永灿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碧水迢迢漾浅沙,几丛修竹野人家。
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
——清•查学礼《扁豆花》
诗词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扁豆花盛开时乡野风光的诗。诗人走在田间湖畔的小路上,看到碧绿的湖水荡漾,清澈得可以看见水下的泥沙,一丛丛竹林围绕在山野人家的房前屋后。秋风吹起,秋雨绵细,拍打着篱笆外刚开放的娇嫩的扁豆花,让人心生怜惜。扁豆花盛开在篱笆之上,它的藤蔓恣意攀长着,不畏风雨。扁豆花并非娇花,故而面对秋风秋雨的磨砺,它摇曳生姿,不愿平庸地随俗沉浮。
养生解读
到了夏天,许多农家庭院围墙上、篱笆上都开满了蝴蝶状的扁豆花。扁豆花又称南豆花,为豆科植物扁豆的花,呈扁平不规则三角形,质软体轻,气微香,以朵大、色黄白、气香者为佳。扁豆花有白花、紫花和红花三种不同颜色。每当一阵风吹过,扁豆花摇曳于藤蔓之间,便姹紫嫣红连成一片,故有联赞曰“一听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
中医认为,白扁豆花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和胃、清暑化湿、利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痢疾、泄泻、赤白带下、夏伤暑湿等症。《本草纲目》载其“焙研服,治崩带;作馄饨食,治泄痢;擂水饮,解中一切药毒。功同扁豆”。《本草便读》记载:“(扁豆花)赤者入血分而散瘀,白者入气分而行气,凡花皆散,故可消暑散邪,以治夏月泄痢等证也。”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扁豆花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粗纤维、微量元素、维生素B2、胡萝卜素等,还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如芦丁、花青素、木犀草素等。其中芦丁对心脑血管有多种保护作用,芸香苷能维持及恢复毛细血管的正常弹性,用于防治脑出血、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有研究发现,白扁豆花水提取液在体外实验中有抑制痢疾杆菌生长的作用。
膳饮品鉴
白扁豆花冰糖水
材料:白扁豆花9朵,冰糖适量。
做法:将白扁豆花放入玻璃杯中,冲入适量开水,放入冰糖调味,稍搅拌,放温即可品饮。
功效:本饮品具有清暑化湿、健脾和中的功效,适合夏季脾胃湿热、胃口不开、头身困重的人群饮用。
白扁豆花陈皮茶
材料:白扁豆花9朵,陈皮丝3g。
做法:将白扁豆花和陈皮放入壶中,冲入适量开水,放温即可品饮。
功效:本药茶具有健脾开胃、行气化湿的功效,适合脾胃虚弱、面色萎黄、消化不良的人群饮用。
白扁豆花馄饨
材料:白扁豆花90g,瘦猪肉120g,白面粉150g,胡椒6粒,葱1根,油、酱油、食盐适量。
做法:采摘新鲜白扁豆花,将其择干净后放在清水里冲洗,焯水。焯扁豆花的水装入盆中冷却后,倒入白面粉,和面。将猪肉剁碎成肉泥,葱切碎,胡椒用油炸过后碾成细末,加入适量酱油、盐等拌成馅。将和好的面擀成面皮后切成小三角形,包成小馄饨,入锅煮熟即可食用。
功效:本品具有健脾祛湿、调理气血的功效,适合脾虚有湿,如慢性腹泻、消化不良的人群食用。
白扁豆花蒸糕
材料:白扁豆花15g,去芯莲子肉75g,糯米60g,豆沙馅30g,冰糖、白糖、桂花酱、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摘取新鲜扁豆花洗净,焯水。在煮熟的糯米饭中放油、扁豆花、桂花酱、白糖,拌匀。将去芯莲子放入开水焯后,置于大碗中,加适量白糖和开水,上屉蒸至六成熟时取出,再放进蒸锅蒸透。碗内抹植物油,将莲子码入碗内,将冰糖末撒在莲子上,另取拌好的扁豆花糯米饭放在莲子上,摊平,中间稍凹,放入豆沙馅,反扣在盘内即成。
功效:本品有健脾补肾、养心安神之功,适合脾胃虚弱易腹泻或睡眠欠安者。

芦苇诗太美

 (2022-07-09 09:45:16)[编辑][删除]

水边的芦苇,诗一样的存在,因此总是成为诗人们吟咏抒情的对象……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先秦《诗经·蒹葭》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唐·司空曙《江村即事》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宋·戴复古《江村晚眺》

芦叶梢梢夏景深,邮亭暂欲洒尘襟。

昔年曾是江南客,此日初为关外心。

思子台边风自急,玉娘湖上月应沉。

清声不远行人去,一世荒城伴夜砧。

——唐·李商隐《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

如练如霜干复轻,西风处处拂江城。

长垂钓叟看不足,暂泊王孙愁亦生。

好傍翠楼装月色,枉随红叶舞秋声。
最宜群鹭斜阳里,闲捕纤鳞傍尔行。

——唐·罗邺《芦花》

连素穗,翻秋气,细节疏茎任长吹。

共作月中声,孤舟发乡思。

——唐·耿湋《芦花动》

眇眇临窗思美人,荻花枫叶带鸡声。

夜深吹笛移船去,三十六湾秋月明。

——宋·郑克已《芦花》

深溪高岸罩秋烟,飒飒江风向暮天。
凝洁月华临静夜,一丛丛盖钓鱼船。

——宋·钱易《芦花

冗花焦叶袅风漪,乱展江乡白渺瀰。

两岸水枯鸥宿处,一天雪衮雁衔时。

羌儿削管吹边远,淮俗编帘障屋危。

岂特絮氈堪御冻,津头拾取作薪炊。

——宋·董嗣杲《芦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