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间土茶夏枯草

(2022-06-30 04:25:03)

摘自2022-6-29中国中医药报
张恤民 陕西省洋县县委宣传部
我的家乡在陕南汉中洋县,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誉。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中药材生长,夏枯草便是其中一种。
夏枯草又名榔头草、芒捶草、蜂窝草、棒柱头草、散血草、破血丹等,各地叫法不同。在我的家乡,乡亲们习惯叫它“牛对头”或“牛打仗”。这是因为初春时节山坡上没有其他青草,只有夏枯草露出地皮,很多牛头对头抢着吃,故得此名。
我家门前有一条河,叫大龙河,是汉江上游的主要支流。每年一开春,大龙河两岸的河堤上便长满密密的夏枯草,远远看去,一片茵茵绿色。到开花时节,紫色、紫蓝色、紫红色交织在一起,煞是好看,似一片花的海洋,微风一吹,淡香扑鼻。过了大龙河,便是连绵的山坡,到处都长满了夏枯草。
每年夏至过后,夏枯草的生命就结束了。在我们老家,采挖夏枯草是从端午节开始的活动。人们认为端午这天采摘的夏枯草药效最好。所以端午这天,天还没有大亮,河岸边、山坡田埂上,都是拔夏枯草的人。夏枯草一般是连根拔起,这样的夏枯草药效更好。
大龙河河水清澈,过去是小孩子们洗澡的最佳去处。每年端午节过后,我们一群年龄相仿的孩子中午放学后,便径直到河里洗澡,洗完澡,每人都会在岸边拔一些夏枯草,扎成一把一把的,并在河里洗净根部的泥沙。
夏至过后,大多数草木愈加葳蕤,而夏枯草却开始枯萎。这个与众不同的特性就是它名称的来由。夏枯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入药,有治疗目赤、肿痛、头痛的作用,还能清肝火、降血压、散结消肿,很多清热解毒类的中成药里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夏枯草成熟后,可煮茶喝。夏枯草茶在我的家乡是夏季最好的饮品,许多家庭招待客人也会用这个替代茶叶。20多年前,一个邻居婆婆在每年夏至前后,便每天早上都去坡上采夏枯草,中午在家整理扎把,等待小商贩来收购。夏天来村里做生意的外地人在村里歇息,她都会煮一碗夏枯草茶招待,以防中暑。去年夏天,在西安的儿子放暑假回来,我特意把家里的夏枯草和香薷草剪成两厘米长左右,让他带回学校,与同事们分享家乡天然“土茶”的醇香。
夏枯草,草如其名,春生夏枯。但枯萎并不预示着结束,它始终蕴含着一种顽强不死的精神。如今在我的家乡,许多人还把夏枯草的种子播撒在自家门前屋后,期待它能落地生根,来年开花结果。

夏枯草:清火明目散结消肿

 (2022-12-30 09:52:25)[编辑][删除]


时间:2020-08-2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王逊

  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干燥果穗。夏季果穗呈棕红色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夏枯草辛苦寒,归肝胆经。

  本品呈棒状,略扁,长1.5~8cm,直径0.8~1.5cm,淡棕色至棕红色。全穗由数轮至10数轮宿萼与苞片组成,每轮有对生苞片2片,呈扇形,先端尖尾状,脉纹明显,外表面有白毛。每一苞片内有花3朵,花冠多已脱落,宿萼二唇形,内有小坚果4枚,卵圆形,棕色,尖端有白色突起。体轻,气微,味淡。

  夏枯草在每年5~6月,当花穗变成棕褐色时,选晴天,割起全草,捆成小把,或剪下花穗,晒干或鲜用。置干燥处储藏。

  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全草含三萜皂甙,其甙元是齐墩果酸,尚含游离的齐墩果酸、熊果酸、芸香甙、金丝桃甙、顺-咖啡酸、反-咖啡酸、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K、胡萝卜素、树脂、苦味质、鞣质、挥发油、生物碱、水溶性盐类等。

  降压作用:犬静脉注射夏枯草煎剂100mg/kg,有明显降压作用,但易产生快速耐受现象,羊静脉注射1~1.5g的降压作用与犬相似,慢性带皮桥犬,每日2次,每次2g/kg 灌胃,亦有降压作用。肾型高血压犬,服药2周也有一定的降压作用,但停药后恢复原水平,亦有认为其降压作用与本品所含的无机盐有密切关系。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本品可能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因而对某些由于免疫过程引起的病理损伤可能具有潜在的治疗意义。长期、大量服用本品,对防止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降血糖作用:从夏枯草中提取的一种未鉴的化合物(暂名降糖素)。以降糖素50mg/kg皮下注射给于小鼠,可明显抑制由四氧嘧啶损害所引起的小鼠血糖升高(P<0.001)。其最低有效量为15mg/kg(小鼠)。作用强度为100mg降糖素,相当于22.6u胰岛素。

  防治肺结核:身体感染了肺结核的疾病,用夏枯草能够有效的改善发烧、咳嗽、咳血、咳痰、胸痛等不适。

  抗菌、抗病毒作用:体外试验表明,本品煎剂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及人型结核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本品提取物,体外有抗I型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

  抗肿瘤功效:夏枯草主要用于甲状腺癌、乳腺癌、肝癌及脑肿瘤,也可用于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及多种良性肿瘤,如乳腺纤维状瘤等。并可用于减轻放疗副反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夏枯草具有诱导癌细胞凋亡、抗肿瘤的作用。

  功能主治

  夏枯草辛、苦,寒;归肝、胆经。内服煎汤,6~10g;还可熬膏或入丸、散。外用可煎水洗或捣敷。

  清肝明目:本品苦寒泻肝火,消肿止痛,肝火得清,则阴血上荣,所以有清肝明目之功。

  目赤肿痛为多种眼部疾患中的一个急性症状。古代文献根据它的发病原因、症状急重和流行性,又称“风热眼”“暴风客热”“天行赤眼”等。该病常见于西医学的急性结膜炎、假性结膜炎以及流行性角膜炎等,由细菌或病毒感染,或过敏而导致。

  散结消肿:可以治疗颈部淋巴结核。颈部淋巴结核中医认为跟肝火,痰瘀有关。本品还可以治疗甲状腺结节,一般配伍昆布,元参。妇女乳腺炎初起,本品可以配伍蒲公英外敷治疗。还用于乳腺炎、腮腺炎,可配柴胡、赤芍、浙贝母。用于瘰疬(如淋巴腺结核)、瘿瘤(如单纯性甲状腺肿大),常配牡蛎、浙贝母。

  用药禁忌

  有的患者对夏枯草煎剂过敏。临床曾有口服夏枯草煎剂5分钟后,引起过敏反应的报道,表现为全身皮肤颜色及面部、两眼红紫、咽喉、舌头、嘴唇肿胀、鼻塞流涕、语言謇涩、气喘心慌,对症处理后可以缓解。也有的患者内服本品1小时后,全身现散在红褐色粟米样丘疹,并伴有瘙痒的报道,停药后症状可自行消失。

  本品苦寒,脾胃虚弱的患者不宜久服多服,最好能选择性地配伍一些扶助正气的药物,如人参、黄芪、西洋参、党参、太子参、白术等,否则可能出现胃脘部不适、饭量减少、解稀便等损伤脾胃阳气的表现。(王逊 孙桂芝肿瘤研究所)

夏至到来此草枯

时间:2020-06-1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8版  作者:丁兆平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这首名诗很多人都会背诵。大凡草木,多荣于春而枯于秋,有一种草则例外,时间短得似乎只能用“半岁一枯荣”来形容。随着夏天到来,它就提前跑到了一岁的终点,“至夏而枯”。祖先因此而命名它为“夏枯草”。正所谓:“葳蕤景致绿遮眼,夏至到来一草枯。”

  “夏至、冬至乃天地阴阳交接之大时”。农历干支计时的二十四节气,年中的夏至时节,正是农作物生长旺盛、野草也疯长繁茂的时节。但随着夏至的到来,夏枯草停止了生长,开始慢慢枯萎,不管先前它是如何茂盛、葳蕤。夏枯草这种不同于众草的特征,像一位固守着清规戒律的居士。只因夏至日到来,阴气始盛而阳气始衰,而夏枯草生长须禀纯阳之气,故当它感受到阳气始衰,便停止了生长,逐渐走向枯萎。

  夏枯草选择在夏天就全身而退,在它的心中最该是有秘密的——它立志做一味良药,秉时而退,让自己的一身阴寒,留待对付那些致病的阳邪。中药药性理论对其药性的总结是——夏枯草性寒,味甘、微辛、微苦。特殊的秉性让其能够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清泄肝火的功效,为人疗病愈疾。夏枯草用它那干枯的枝叶花穗,俯身瓦罐药钵之中,用慈悲和救赎来扶助病痛的躯体以恢复健康。

  夏枯草因此而得到称赞,明代医家薛己对其评价为:“其草易得,其功甚多。”清代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第十一卷中专门写了一篇《夏枯草赋》,对夏枯草的独特品质作出了高度评价:“余伟兹草,不与众卉俱生,不与众卉俱死,有特立之概。枯于暑而能祛暑,得严重之气。乃为赋曰:苕黄箨零,乃蕃滋兮。苦雾悲泉,甘以怡兮。冻荄温萼,贯四时兮。与麦为秋,避恢台兮。百英炜煌,独沉寂兮。喜肃畏嬴,自忻戚兮。离景风而就不周,其不与诡激兮。非无俱无闷之俦,孰能敌兮。”

  结合夏枯草的植物学特性,笔者不妨对吴其濬的《夏枯草赋》作出演义式的试释:当冬季寒冷到来时,多数草本植物都叶黄枝枯,渐呈凋零。冬至后开始生长的夏枯草,地下根茎却已在蔓延扩展,长出新叶,新株集聚成丛。虽处在浓雾严霜、干湿无常、土壤瘠薄等恶劣环境,它却展示出不怕艰难、顽强生长的气概,如同人们具有甘愿吃苦、以苦为乐的精神。从冬季种子在土中生根时就经受冷冻,春温后孕蕾抽穗开花,夏至后果实成熟又落入土中,连贯成它的一生四季。其植株枯萎与麦收同时,避开了夏秋间他种植物繁盛的季节。不与百草争妍,独自销声匿迹。就好像有些人不爱繁华,喜欢肃穆安静,自我内心充实为求,不以困难寂寞为悲。这种乐于离开优越环境,敢于去面对困苦艰难的举动,难道不认为是怪异偏激,不同于寻常的现象吗?它是对恶劣环境无所畏惧,且抗逆性极强的植物。如同那些不贪图享乐、胸怀坦荡、迎难而上、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而勇往直前的高人,它独特的品格又有谁能与之比拟呢?

  《易经》中有“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的论述,天地阴阳与植物阴阳也有交换与互动。夏枯草以阴为胜,它在生长期间已经适应了天地间纯阳之气的热烈,所以夏枯草能够对付火热,药用能够祛暑、泻火、清解热邪。

  如此独特的夏枯草,成就为一味优良的中药材。夏枯草的果穗是最佳的用药部位,在夏枯草半枯时采收了它,果穗、枝叶分别晒干或烘干,新的药材就可以上市了。(丁兆平 山东中医药大学)


夏枯草
摘自2023-8-14中国中医药报
周超凡 中国中医科学院
清肝泻火治目痛,目珠夜痛渐轻松。
散结消肿平肝郁,瘰疬瘿瘤与乳痈。

夏至到来此草枯

 (2023-01-18 14:25:22)[编辑][删除]


时间:2020-06-1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8版  作者:丁兆平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这首名诗很多人都会背诵。大凡草木,多荣于春而枯于秋,有一种草则例外,时间短得似乎只能用“半岁一枯荣”来形容。随着夏天到来,它就提前跑到了一岁的终点,“至夏而枯”。祖先因此而命名它为“夏枯草”。正所谓:“葳蕤景致绿遮眼,夏至到来一草枯。”

  “夏至、冬至乃天地阴阳交接之大时”。农历干支计时的二十四节气,年中的夏至时节,正是农作物生长旺盛、野草也疯长繁茂的时节。但随着夏至的到来,夏枯草停止了生长,开始慢慢枯萎,不管先前它是如何茂盛、葳蕤。夏枯草这种不同于众草的特征,像一位固守着清规戒律的居士。只因夏至日到来,阴气始盛而阳气始衰,而夏枯草生长须禀纯阳之气,故当它感受到阳气始衰,便停止了生长,逐渐走向枯萎。

  夏枯草选择在夏天就全身而退,在它的心中最该是有秘密的——它立志做一味良药,秉时而退,让自己的一身阴寒,留待对付那些致病的阳邪。中药药性理论对其药性的总结是——夏枯草性寒,味甘、微辛、微苦。特殊的秉性让其能够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清泄肝火的功效,为人疗病愈疾。夏枯草用它那干枯的枝叶花穗,俯身瓦罐药钵之中,用慈悲和救赎来扶助病痛的躯体以恢复健康。

  夏枯草因此而得到称赞,明代医家薛己对其评价为:“其草易得,其功甚多。”清代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第十一卷中专门写了一篇《夏枯草赋》,对夏枯草的独特品质作出了高度评价:“余伟兹草,不与众卉俱生,不与众卉俱死,有特立之概。枯于暑而能祛暑,得严重之气。乃为赋曰:苕黄箨零,乃蕃滋兮。苦雾悲泉,甘以怡兮。冻荄温萼,贯四时兮。与麦为秋,避恢台兮。百英炜煌,独沉寂兮。喜肃畏嬴,自忻戚兮。离景风而就不周,其不与诡激兮。非无俱无闷之俦,孰能敌兮。”

  结合夏枯草的植物学特性,笔者不妨对吴其濬的《夏枯草赋》作出演义式的试释:当冬季寒冷到来时,多数草本植物都叶黄枝枯,渐呈凋零。冬至后开始生长的夏枯草,地下根茎却已在蔓延扩展,长出新叶,新株集聚成丛。虽处在浓雾严霜、干湿无常、土壤瘠薄等恶劣环境,它却展示出不怕艰难、顽强生长的气概,如同人们具有甘愿吃苦、以苦为乐的精神。从冬季种子在土中生根时就经受冷冻,春温后孕蕾抽穗开花,夏至后果实成熟又落入土中,连贯成它的一生四季。其植株枯萎与麦收同时,避开了夏秋间他种植物繁盛的季节。不与百草争妍,独自销声匿迹。就好像有些人不爱繁华,喜欢肃穆安静,自我内心充实为求,不以困难寂寞为悲。这种乐于离开优越环境,敢于去面对困苦艰难的举动,难道不认为是怪异偏激,不同于寻常的现象吗?它是对恶劣环境无所畏惧,且抗逆性极强的植物。如同那些不贪图享乐、胸怀坦荡、迎难而上、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而勇往直前的高人,它独特的品格又有谁能与之比拟呢?

  《易经》中有“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的论述,天地阴阳与植物阴阳也有交换与互动。夏枯草以阴为胜,它在生长期间已经适应了天地间纯阳之气的热烈,所以夏枯草能够对付火热,药用能够祛暑、泻火、清解热邪。

  如此独特的夏枯草,成就为一味优良的中药材。夏枯草的果穗是最佳的用药部位,在夏枯草半枯时采收了它,果穗、枝叶分别晒干或烘干,新的药材就可以上市了。(丁兆平 山东中医药大学)

半夏
摘自2024-9-13中国中医药报
周超凡 中国中医科学院
燥湿化痰咳痰净,
湿痰寒痰效尤灵。
痰饮眩悸常选用,
降气止呕治胃病。
消痞散结梅核气,
消肿止痛外敷灵。
妊娠恶阻要谨慎,
半夏乌头勿相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龙胆泻肝丸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