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中医瑰宝成都中大临床医学院2022届毕业的讲话
——在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2022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摘自2022-6-24中国中医药报
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 刘毅
今天是是开启青春与梦想双向奔赴的时刻,是一段美好而特别的生命旅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初心使命,赓续着“医者仁心、济世救人”的精神力量;“大爱逆行”时的感动。这一切都融入临床人的血脉、写入成中医的记忆。开启新的人生旅程之时,“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中医瑰宝”,提三点希望——
一,勇毅前行,赓续精神
建校之初,李斯炽先生顶住中医存废之争,从教育界迈入中医学,秉持“誓与国医共存亡”的决心,年复一年,自身捐款、借贷度日、义务上课等办法,开办四川国医学院,尽管自身负债如山,也毫无追悔之意。勇毅前行,挽救中医药于危难之间。这是中医药人的志气、底气、更是骨气。同学们生逢百年盛世,肩负传承祖国医学与中华文明之使命,希望你们在医学的道路上,赓续前辈勇毅之精神,不畏艰难,守正创新。
二,胸怀天下,心系苍生
学校内分泌科主任陈秋老师始终潜心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研究。用奋斗书写着青春之美,用每一个“小我”成就了捍卫生命健康的“大我”。一生谨守医学大义,常怀恻隐之心、普救含灵之苦。
三是止于至善,追求卓越
在求医道路上,至诚至善,追求卓越。潜心溯源,深耕经典;躬身临床。用精湛的医术止于至善,用不懈的追求臻于卓越。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要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发扬中医瑰宝,时代使命与担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盛夏六月,扬帆起航,勇毅前行,拥抱未来!
坚定信念、自信果敢、以信立身
——在2023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摘自2023-7-17中国中医药报
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 陈忠
仲夏已至,草木葳蕤,骊歌唱响,青春远航。毕业季如期而至。圆满学业、即将开启人生新篇章!
你们把最美丽、最宝贵的青春年华镌刻在了富春山下,把最难忘、最动人的岁月播撒在了钱塘江畔。校园中留下了渴求真知的眼神,实验室里留下了你们刻苦钻研的身影,运动场上留下了你们青春绽放的精彩。你们用熠熠生辉的青春岁月,丰富了浙中大的光阴故事,为浙中医药大故事里最独特的篇章。
求学这几年,无上荣耀的。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主动请缨,努力彰显浙中大学人的青春风采。
你们是无比幸福的与学校一起成长,开启了“特色鲜明、守正创新”中医药大学奋斗征程的新篇章。
毕业典礼,共话离别,展望未来。以“信”为题,离别赠言。
坚定信念、用担当激扬青春。让青春在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新时代铸造新征程,新青年肩负新使命。坚定信念、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厚植家国情怀、奋力建功立业必备的“干粮”。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走上社会后,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用真情讲好中医药故事,用行动弘扬中医药文化,成就精彩人生。
自信果敢、不惧风雨,用奋斗成就未来。人生之路不会一帆风顺,有平川也有高山,有丽日也有风雨。面对不同的境遇,唯有灵活应对,自信坚毅,行稳致远,笃定前行。穿过岁月的风尘,无数先贤面对人生苦难境遇所展现的自信和坚毅,在历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辉,司马迁忍辱负重发奋著书,苏东坡无惧风雨登高抒怀,徐霞客壮游天下书写人生。对未来的挑战,自信豁达、果敢坚强,激扬奋斗的热情,追逐梦想,走向辉煌。以自信勇毅的意志迎接挑战,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逆境,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以信立身、以诚待人,用大爱拥抱世界。诚信的人懂得自爱和爱人,诚信的人魅力无穷、自带光芒。“大医精诚”精神的熏陶和洗礼,做大爱精神的传播者。诚诚恳恳做人,坦坦荡荡做事,努力做到身行一例、一诺千金。对病人真诚友爱、竭尽所能救死扶伤,用仁心仁爱去抚慰病患的心灵;做科研,就要坚守学术道德,做到守正创新,为人类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才华和青春。做到以诚立身,以信立业,坚守独立和自由的人格,以奋斗姿态去拥抱未来,去成就自己别样人生。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无论未来奔赴何方,拥有怎样的风雨灿烂,浙中大是梦想的起航地,是永远的心灵港湾。山水有相逢,来日皆可期,不负少年心,不负白头志,所遇皆挚友,所行化坦途,多喜乐,长安宁!
——在2023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摘自2023-7-17中国中医药报
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 陈忠
仲夏已至,草木葳蕤,骊歌唱响,青春远航。毕业季如期而至。圆满学业、即将开启人生新篇章!
你们把最美丽、最宝贵的青春年华镌刻在了富春山下,把最难忘、最动人的岁月播撒在了钱塘江畔。校园中留下了渴求真知的眼神,实验室里留下了你们刻苦钻研的身影,运动场上留下了你们青春绽放的精彩。你们用熠熠生辉的青春岁月,丰富了浙中大的光阴故事,为浙中医药大故事里最独特的篇章。
求学这几年,无上荣耀的。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主动请缨,努力彰显浙中大学人的青春风采。
你们是无比幸福的与学校一起成长,开启了“特色鲜明、守正创新”中医药大学奋斗征程的新篇章。
毕业典礼,共话离别,展望未来。以“信”为题,离别赠言。
坚定信念、用担当激扬青春。让青春在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新时代铸造新征程,新青年肩负新使命。坚定信念、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厚植家国情怀、奋力建功立业必备的“干粮”。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走上社会后,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用真情讲好中医药故事,用行动弘扬中医药文化,成就精彩人生。
自信果敢、不惧风雨,用奋斗成就未来。人生之路不会一帆风顺,有平川也有高山,有丽日也有风雨。面对不同的境遇,唯有灵活应对,自信坚毅,行稳致远,笃定前行。穿过岁月的风尘,无数先贤面对人生苦难境遇所展现的自信和坚毅,在历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辉,司马迁忍辱负重发奋著书,苏东坡无惧风雨登高抒怀,徐霞客壮游天下书写人生。对未来的挑战,自信豁达、果敢坚强,激扬奋斗的热情,追逐梦想,走向辉煌。以自信勇毅的意志迎接挑战,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逆境,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以信立身、以诚待人,用大爱拥抱世界。诚信的人懂得自爱和爱人,诚信的人魅力无穷、自带光芒。“大医精诚”精神的熏陶和洗礼,做大爱精神的传播者。诚诚恳恳做人,坦坦荡荡做事,努力做到身行一例、一诺千金。对病人真诚友爱、竭尽所能救死扶伤,用仁心仁爱去抚慰病患的心灵;做科研,就要坚守学术道德,做到守正创新,为人类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才华和青春。做到以诚立身,以信立业,坚守独立和自由的人格,以奋斗姿态去拥抱未来,去成就自己别样人生。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无论未来奔赴何方,拥有怎样的风雨灿烂,浙中大是梦想的起航地,是永远的心灵港湾。山水有相逢,来日皆可期,不负少年心,不负白头志,所遇皆挚友,所行化坦途,多喜乐,长安宁!
本期聚焦:高质量中医诊疗
医患双向奔赴 完成治愈之旅
摘自2023-9-7中国中医药报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藏医药研究所\北京藏医院 罗辉
医生和患者共同面对着病痛的挑战,寻求着治愈的道路。医生通过仁心和医术来治疗疾病,而患者则通过信任和配合来达到治愈的目的。医生和患者之间,最好的关系是双向奔赴,朝着同一个目标作出各自的努力,完成对疾病的治愈、对健康和生命的守护。
医患关系中信任贵比千金。信任是力量,它让医生更加专注于治疗,带给患者信心和希望。信任是情感,感受到中医的人文关怀,体会到生命的尊严和价值。医患同心,并肩作战,共同完成疾病的治愈。
医生角度的奔赴
专心诊治,不应瞻前顾后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患者的健康是医生最重要的责任。因此,专心诊治,尽可能减少非医疗因素对诊疗行为的不必要干扰和影响。这不仅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医生自身职业素养的体现。
《大医精诚》,是最高目标,对诊疗行为规范有深刻的论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舍灵之苦……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告诫医生在治病不要瞻前顾后,担心自己的安危利弊,将心比心,以仁爱之心全力以赴,不顾困难艰辛,全力疗愈患者。
医生和患者在第一次就诊沟通中,医生全心全意、一心赴救的真诚,患者在无形之中自然会感受得到,就能建立起对医生的信任、良好的依从性,为以后坚持复诊打下了基础,有助于实现疾病的早日治愈。
有效沟通,关心患者感受
以患者为中心,对症状体征、主观感受非常重视,关注情绪状态和饮食起居习惯,为辨证论治考虑因素。望闻问切,处方用药、情志疏导、生活建议,与患者密切互动,让患者有被重视的感觉,体现人文关怀。
慢郎中”。这个“慢”并不是起效慢,而是指看病节奏相对的“慢”。需要耐心倾听主诉,有效沟通,详细问诊,了解病情症状、病史、生活习惯、饮食、心情等各方面的情况,再加上察色、望舌、闻声、按脉等,细心辨证,以了解病情,找出病因,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因此,采集四诊信息和辨证用药的过程,都需要足够的时间,往往初诊看一个患者需要一二十分钟甚至更长时间。这种诊疗模式相对于西医来说确实是“慢郎中”,也体现了中医诊疗的温度与深度。
医患纠纷多数不是疗效不好,而是患者的就医体验差,常见原因之一等待时间长,而医生看病的时间过短,患者觉得病情还没说清楚就被医生草草打发走了,于是心生不满去投诉。医患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因人而异,优化治疗手段
中医治疗手段主要包括中药、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不同疗法,有各自的适用病种。汤药作为疗法,制备不方便、部分患者不习惯中药口感难以坚持。针灸相对简单方便,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中医临床并没有标准化的疗法,因人制宜,根据疾病治疗的需要,设法为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手段。对于慢性病的治疗,如果让患者长期服用中药汤剂,一是不便坚持,时间成本过高;二是开销大,患者的医疗负担重。这种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成药,或者将患者的个体化处方做成丸剂、散剂、代茶饮等形式,既降低了成本,也更加便利患者,适合慢性病的长期维持治疗。有些疾病除了中药,还适合外治。
治疗乏效,及时推荐他医
当医生治疗几次效果都不好时,需要考虑是治疗没有对症所以未见效,还是疾病本身的特点。有些慢性疾病或者疑难杂症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得到缓解或者治愈。如果医生对自己的治疗方案有信心,可以与患者坦率沟通,告诉其耐心地继续坚持。自己没有足够经验来处理患者的病情,及时推荐更高明的医生。
患者角度的奔赴
谨慎择医,选择合适医生
一个靠谱的医生。评价靠谱的标准,可以从诊疗过程、处方、药后反应3个方面来判断:
一是望闻问切,细心诊治。耐心地询问症状、起因、经过、饮食等,看舌象,把脉等。脉诊应该在1分钟以上,才能仔细辨别脉象,识别异常。二是药简而精,价格不贵。除非病情特殊,药味数在20以下。避免使用价格贵,大处方。初诊中药,以1周为宜,慢性病也不应超过1个月。因为复诊需要根据症状的变化,及时调方。三是看药后的反应。一切以疗效为评判标准。好转和舒适。
理解信任,形成良性互动
医学是充满不确定性和风险的领域。即使医生经验丰富,也无法保证每次能成功。医患是生命共同体,唯有信任,才能共赢。患者多一分信任,医生就会多一分冒险的勇气,形成医生与患者的良性互动,医生没有顾虑,就会迎“险”而上,为患者赢得生机。患者多一分怀疑,医生就会多一分退避的顾虑,就会采取防御性医疗措施,例如让患者做多余的检查、对高危患者进行转诊、放弃风险大但价值高的治疗等。
医患双向奔赴 完成治愈之旅
摘自2023-9-7中国中医药报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藏医药研究所\北京藏医院 罗辉
医生和患者共同面对着病痛的挑战,寻求着治愈的道路。医生通过仁心和医术来治疗疾病,而患者则通过信任和配合来达到治愈的目的。医生和患者之间,最好的关系是双向奔赴,朝着同一个目标作出各自的努力,完成对疾病的治愈、对健康和生命的守护。
医患关系中信任贵比千金。信任是力量,它让医生更加专注于治疗,带给患者信心和希望。信任是情感,感受到中医的人文关怀,体会到生命的尊严和价值。医患同心,并肩作战,共同完成疾病的治愈。
医生角度的奔赴
专心诊治,不应瞻前顾后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患者的健康是医生最重要的责任。因此,专心诊治,尽可能减少非医疗因素对诊疗行为的不必要干扰和影响。这不仅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医生自身职业素养的体现。
《大医精诚》,是最高目标,对诊疗行为规范有深刻的论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舍灵之苦……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告诫医生在治病不要瞻前顾后,担心自己的安危利弊,将心比心,以仁爱之心全力以赴,不顾困难艰辛,全力疗愈患者。
医生和患者在第一次就诊沟通中,医生全心全意、一心赴救的真诚,患者在无形之中自然会感受得到,就能建立起对医生的信任、良好的依从性,为以后坚持复诊打下了基础,有助于实现疾病的早日治愈。
有效沟通,关心患者感受
以患者为中心,对症状体征、主观感受非常重视,关注情绪状态和饮食起居习惯,为辨证论治考虑因素。望闻问切,处方用药、情志疏导、生活建议,与患者密切互动,让患者有被重视的感觉,体现人文关怀。
慢郎中”。这个“慢”并不是起效慢,而是指看病节奏相对的“慢”。需要耐心倾听主诉,有效沟通,详细问诊,了解病情症状、病史、生活习惯、饮食、心情等各方面的情况,再加上察色、望舌、闻声、按脉等,细心辨证,以了解病情,找出病因,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因此,采集四诊信息和辨证用药的过程,都需要足够的时间,往往初诊看一个患者需要一二十分钟甚至更长时间。这种诊疗模式相对于西医来说确实是“慢郎中”,也体现了中医诊疗的温度与深度。
医患纠纷多数不是疗效不好,而是患者的就医体验差,常见原因之一等待时间长,而医生看病的时间过短,患者觉得病情还没说清楚就被医生草草打发走了,于是心生不满去投诉。医患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因人而异,优化治疗手段
中医治疗手段主要包括中药、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不同疗法,有各自的适用病种。汤药作为疗法,制备不方便、部分患者不习惯中药口感难以坚持。针灸相对简单方便,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中医临床并没有标准化的疗法,因人制宜,根据疾病治疗的需要,设法为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手段。对于慢性病的治疗,如果让患者长期服用中药汤剂,一是不便坚持,时间成本过高;二是开销大,患者的医疗负担重。这种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成药,或者将患者的个体化处方做成丸剂、散剂、代茶饮等形式,既降低了成本,也更加便利患者,适合慢性病的长期维持治疗。有些疾病除了中药,还适合外治。
治疗乏效,及时推荐他医
当医生治疗几次效果都不好时,需要考虑是治疗没有对症所以未见效,还是疾病本身的特点。有些慢性疾病或者疑难杂症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得到缓解或者治愈。如果医生对自己的治疗方案有信心,可以与患者坦率沟通,告诉其耐心地继续坚持。自己没有足够经验来处理患者的病情,及时推荐更高明的医生。
患者角度的奔赴
谨慎择医,选择合适医生
一个靠谱的医生。评价靠谱的标准,可以从诊疗过程、处方、药后反应3个方面来判断:
一是望闻问切,细心诊治。耐心地询问症状、起因、经过、饮食等,看舌象,把脉等。脉诊应该在1分钟以上,才能仔细辨别脉象,识别异常。二是药简而精,价格不贵。除非病情特殊,药味数在20以下。避免使用价格贵,大处方。初诊中药,以1周为宜,慢性病也不应超过1个月。因为复诊需要根据症状的变化,及时调方。三是看药后的反应。一切以疗效为评判标准。好转和舒适。
理解信任,形成良性互动
医学是充满不确定性和风险的领域。即使医生经验丰富,也无法保证每次能成功。医患是生命共同体,唯有信任,才能共赢。患者多一分信任,医生就会多一分冒险的勇气,形成医生与患者的良性互动,医生没有顾虑,就会迎“险”而上,为患者赢得生机。患者多一分怀疑,医生就会多一分退避的顾虑,就会采取防御性医疗措施,例如让患者做多余的检查、对高危患者进行转诊、放弃风险大但价值高的治疗等。
在高风险疾病的治疗中,中医能起到力挽狂澜。如果患者能够理解疾病本身的风险,愿意信任医生,医生即能心无旁骛,全力以赴进行救治。缺乏信任,不敢冒风险而不治疗,对患者也是很可惜的。
学会“看病”,实现有效沟通
在看病过程中,向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与医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有助于医生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就诊时,清晰描述自己的病情和症状、持续时间、发病和治疗过程等,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将检查报告带上。复诊实事求是地反馈治疗效果,不夸大病情,不隐瞒疗效。一些细节问题也需要注意,不要在剧烈运动或饭后马上就诊,以免影响脉象和舌质颜色。患者询问医生,比如是什么疾病,病情严重程度,是否需要做检查,服药方法,是否有忌口,有哪些注意事项,西药是否继续服用,复诊时间等。
患者需要避免以下行为:一是不要考医生。一上来就不说话,伸出手来让医生诊脉。二是不要提与疾病治疗无关的问题。三是不要请医生评价其他中医的处方。每个医生的经验和知识不同,患者此前就诊时的状态与当下也可能不同,对其他医生处方的评判很难做到客观,且容易引发误解和矛盾。
信医要专,切忌不断换医
有些患者喜欢频繁换医生看病,哪怕有些治疗即使有效,一听说有别的医生很厉害,就不再去找前医复诊,而是去找新的医生,以期寻求更好的治疗。医生对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征都有一个认识由浅入深的过程,通过患者的复诊,观察服药后身体对处方的反应情况,根据服药反馈调整处方,制定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如果频繁更换医生,每个医生都需要经历这样的过程,不同医生的诊疗思路和用药是不一样的,这样患者一直需要不断适应新的医生诊疗,就会影响治疗效果。
学会“看病”,实现有效沟通
在看病过程中,向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与医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有助于医生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就诊时,清晰描述自己的病情和症状、持续时间、发病和治疗过程等,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将检查报告带上。复诊实事求是地反馈治疗效果,不夸大病情,不隐瞒疗效。一些细节问题也需要注意,不要在剧烈运动或饭后马上就诊,以免影响脉象和舌质颜色。患者询问医生,比如是什么疾病,病情严重程度,是否需要做检查,服药方法,是否有忌口,有哪些注意事项,西药是否继续服用,复诊时间等。
患者需要避免以下行为:一是不要考医生。一上来就不说话,伸出手来让医生诊脉。二是不要提与疾病治疗无关的问题。三是不要请医生评价其他中医的处方。每个医生的经验和知识不同,患者此前就诊时的状态与当下也可能不同,对其他医生处方的评判很难做到客观,且容易引发误解和矛盾。
信医要专,切忌不断换医
有些患者喜欢频繁换医生看病,哪怕有些治疗即使有效,一听说有别的医生很厉害,就不再去找前医复诊,而是去找新的医生,以期寻求更好的治疗。医生对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征都有一个认识由浅入深的过程,通过患者的复诊,观察服药后身体对处方的反应情况,根据服药反馈调整处方,制定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如果频繁更换医生,每个医生都需要经历这样的过程,不同医生的诊疗思路和用药是不一样的,这样患者一直需要不断适应新的医生诊疗,就会影响治疗效果。
前一篇:清胃散:治胃火牙痛经典方
后一篇:中医名言荟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