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胃散:治胃火牙痛经典方

(2022-06-25 07:52:52)

摘自2022-6-24中国中医药报
本期主讲者: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 高建忠
•对于清胃散方中当归的使用,历代注家多从“和血”理解。用“和血”一法的前提是“血受病”,具体到清胃散方证中,如果没有出现热伤阴血的病机,则没有必要用当归。
•清胃散方中用生地黄配牡丹皮,其作用在于养阴凉血清虚火,说明方证中有内伤所致“阴虚血热”。临床使用清胃散时,如无“阴虚血热”,则不需要使用生地黄和牡丹皮。
清胃散出自金元医家李东垣所著《脾胃论》卷下,在其《兰室秘藏》卷中的“口齿咽喉门”下亦有记载。本文将介绍该方的方证解读、辨证释疑及临证应用等要点。
主治及方解
《脾胃论》中清胃散原方组成:真生地黄、当归身(以上各三分),牡丹皮(半钱),黄连(拣净,六分,如黄连不好更加二分,如夏月倍之,大抵黄连临时增减无定),升麻(一钱)。
用法:上为细末,都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渣,放冷服之。
主治:因服补胃热药而致上下牙痛不可忍,牵引头脑满热,发大痛,此足阳明别络入脑也。喜寒恶热,此阳明经中热盛而作也。
附《兰室秘藏》清胃散原文:治因服补胃热药,致使上下牙痛疼不可忍,牵引头脑,满面发热大痛。足阳明之别络入脑,喜寒恶热,乃是手阳明经中热盛而作也,其齿喜冷恶热。当归身、择细黄连(如连不好,更加二分,夏月倍之)、生地黄(酒制,以上各三分),牡丹皮(五分),升麻(一钱)。上为细末,都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带冷服之。
清胃散原方主治病症为“因服补胃热药”所致牙痛。常用补胃热药多为甘温补益类,如人参、黄芪、干姜、炙甘草等,此类药物久服,一则助阳生热,二则伤阴动血。故而引起“阳明中热盛而作”的“上下牙痛不可忍”,以及“阳明别络入脑”的“牵引头脑满热,发大痛”等症。因此方中选用“治中焦热”的黄连为君,清泻阳明里热,配伍阳明经本经药之升麻,一则引经,二则升清。张璐在《张氏医通》中将黄连配升麻的功效描述为“开提胃热”。生地黄、牡丹皮凉血养阴清热,当归养血和血。
辨证释疑
原方主治病症为“因服补胃热药”所致,那为何使用当归这样一味气温味甘之品?虽然有临床者以当归之温作为方中之反佐使用,那是不是所有热证在治疗时都需要加入反佐药呢?
对于方中当归的使用,历代注家多从“和血”理解。如《古今名医方论》中罗东逸说:“和之以当归。”但对于临床用方者来说,必须明白什么情况下需要“和血”,什么情况下不需要“和血”。毕竟并非所有治疗胃热的方中都需要“和血”。王好古在《汤液本草》中引“东垣先生《用药心法》”中有如下记录:“如和血,须用当归。凡血受病者,皆宜用当归也。”用“和血”一法的前提是“血受病”,也就是说,血不受病就无需“和血”。具体到清胃散方证中,如果没有出现热伤阴血的病机,则当归是没有必要使用的。
至于当归之温作为方中之反佐使用,在临证中未尝不可。但是在李东垣原方中,当归确实是用来治疗“血受病”的。
临证如何把握黄连的用量?
李东垣在原方中对黄连用量作了详细说明:“拣净,六分,如黄连不好更加二分,如夏月倍之,大抵黄连临时增减无定。”“如夏月倍之”,则黄连当然为方中用量最大者。考清胃散所治胃火牙痛,四季皆可见,但以夏月(及其前后)天热时较为多见。原方主治病症为“因服补胃热药”所致,而“服补胃热药”以天凉之秋冬季节多见,故原方仅用六分,这应为李东垣“随时用药”的范例。
清胃散主治胃家实火引起的牙痛,方中为何要用治虚火的生地黄?
虽然方书中多从阳明为多气多血之腑作解,阳明胃热,需在清气的同时凉血,生地之用在于凉血。那是不是治疗所有的胃热病证都需要凉血呢?当然不是。白虎汤就是清胃热的常用方,方中并不配以血药。这样看来,单从阳明为多气多血之腑作解,显然是不够的。
《古今名医方论》中罗东逸论述:“阳明胃多气多血,又两阳合明为热盛,是以邪入而为病常实。若大渴、舌苔、烦躁,此伤气分,热炙大腑,燥其津液,白虎汤主之。若醇饮肥厚,炙煿过用,以致热壅大腑,逆于经络,湿热不宣,此伤血分,治宜清胃。”理似通畅,但验之临床,是不是醇饮肥厚、炙煿过用引起的热壅大腑都为伤及血分而需要用生地黄一类凉血药呢?笔者临证所见醇饮肥厚、炙煿过用所致胃火病证,多见舌苔厚腻者,而生地黄多不利于厚腻舌苔的消褪。
清胃散主治“因服补胃热药而致上下牙痛不可忍者”。常用补胃热药在助热的同时,又有伤阴动血之弊,临证常见牙痛同时伴有红肿者不在少数,所以此时的热,往往实火、虚火并见,治疗也需黄连、生地黄并用。因此李东垣在方中使用生地黄配以牡丹皮,其作用在于养阴凉血清虚火,说明原方清胃散证中有“内伤”所致的“阴虚血热”。因此在临床中使用清胃散时,如无“阴虚血热”,则不需要使用生地黄和牡丹皮。
加减应用
本方由五味药组成,总体剂量偏小,符合李东垣的组方用药特点。临床使用时可随症加减。如兼有大肠郁热而大便秘结者,可加用生大黄以泻火荡实、导热下行;如有口渴饮冷者,可加天花粉、玄参以清热生津;如属风火牙痛者,可用防风、薄荷配伍,以宣泄风热而止痛;对于恣食肥甘厚味,以致胃热太甚,常出现口腔异味、牙龈肿痛、口腔黏膜破溃出血者,可加茵陈、藿香、栀子清散胃热;对于湿热积胃者,少佐白豆蔻以芳香化浊。
明代医家孙一奎在其著作《赤水玄珠》一书中提到清胃散加减,头脑痛加川芎,甚者加石膏、白芷。
后世发展
除《脾胃论》和《兰室秘藏》外,后世诸多医家在书中常取用该方,并附以方论,各自仁智互见,且多有发挥。
《景岳全书》中清胃散的组成及药量同东垣清胃散。
《医方集解》中的清胃散是由黄连六分、升麻一钱、生地、当归各三分、丹皮半钱、石膏(方中无剂量)组成,即由东垣清胃散加石膏,增强了清热泻火之功,主治胃中有积热所致头痛、牙痛之重证。
《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中清胃散的组成及药量为黄连六分、升麻二钱、生地、当归各三分,丹皮一钱,荆芥、防风、细辛,后三味药无剂量。主治“骨槽风、牙疳疮”。方论后附“骨槽风:牙龈红肿、连颊硬肿痛、牙龈腐乱、出脓血也。牙疳疮是溃后肿硬不消、出臭血不而出脓水也。”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中清胃散是由黄连六分、升麻一钱、生地、当归各三分、丹皮半钱、煅石膏、灯心草无剂量。主治“胎中有热所致胃火上攻。牙龈红肿起白泡、病重”。此方在东垣清胃散基础上加了煅石膏、灯心草,针对胃火上攻导致的“病重”,故用石膏增加清热凉血之功,伍以甘淡寒之灯心草清心降火、引热下行。加用煅石膏、灯心草照顾了小儿脏腑娇嫩、稚阴稚阳之体,符合儿科的生理特点。
《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中清胃散是由柴胡、黄芩、车前、石膏、防风、桔梗、玄参、大黄各一钱组成。主治“小儿胞内生赘,初起如麻子,久则渐长如豆,隐磨瞳仁,赤涩泪出”。
《血证论》中清胃散由黄连二钱、升麻一钱,生地、当归、丹皮各三钱,甘草一钱组成。主治“脏毒、目疾、口舌生风火”。方论中强调了该方以升麻为君,“升麻一味以升散为解毒之法,使不下迫,且欲转下注之热,使逆挽而上不下注,目疾、口舌之风火亦可借其清火升散以解。”
《沈氏尊生书》中清胃散由黄连一钱五分,升麻三钱,生地、当归、丹皮各一钱五分,石膏二钱,黄芩一钱二分,细辛三分组成。主治“乳食膏粱积热,齿龈溃烂”。
《疡医大全》中清胃散是由黄连一钱五分、防风、花粉、黄芩、煅石膏、厚朴、枳壳、陈皮、甘草组成。除黄连外,其他药物未标明剂量。主治“弄舌、疮疡”,多外用。
《张氏医通》中清胃散是由升麻一钱五分,生地四钱,当归、丹皮、川芎三钱组成。主治“胃中蕴热、中脘作痛后火气发泄”。
医案举例
案一
薛己治四明屠寿卿,孟夏,当门齿如有所击,痛不可忍,脉洪大而弦。薛曰:弦洪相搏,欲发疮毒也。先用清胃散,加白芷、金银花、连翘一剂,痛即止。至晚,鼻上发一疮,面肿黯痛,更用前药加犀角一剂,肿至两额,口出秽气,脉益大,恶寒内热。此毒炽血瘀,药力不能骤致。乃数砭患处出紫血,服犀角解毒之剂。翌日,肿痛尤甚,又砭患处与唇上,并刺口内赤脉,各出毒血,再服前药至数剂而愈。若泥尻神,不行砭刺,或全仗药力,鲜不误矣。
这是《名医类案》中明代医家薛己的一则医案。患者病发齿痛,且痛不可忍,薛己从脉象“弦洪相搏”,辨识为“欲发疮毒”,所以先用清胃散加白芷、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药后疮发面肿,因此在原方基础上加犀角,增强清热解毒凉血之功。药后肿甚,内热明显,薛己认为“毒炽血瘀,药力不能骤致”,于是采用针药并用的方法而痊愈。
临床上若遇此类患者,我们是否能像薛己那样有如此的定力,对中药、针灸应用得如此娴熟,这是需要我们后学者深刻思考的。
案二
郭职方善饮,齿痛腮颊肿,此胃经湿热,用清胃散加干葛、荆、防而愈。
这同样是薛己的一则医案,选自其所著《口齿类要》。患者平素饮酒过多,湿热蕴滞阳明,引起牙痛腮肿,故用清胃散清泻阳明,加葛根清解阳明之热,并散酒毒;加荆芥、防风,加强方中清热药向上升散之力。

蔡长福先生谈口苦

 清胃散:治胃火牙痛经典方 (2019-12-27 04:47:25)[编辑][删除]

中医蔡长福先生谈口苦

程门立雪转载了中医验方的博文

弟子王佳钰整理


  发烧病,好治!不发烧的病难治,但是你要知道哪路化热了,化热到哪一步了,化寒到什么地方了,也不难治。这是个规律,还在经上找病,我们能掌握住。


  你口苦吗?苦,夜里口苦,白天不苦,这是胆热,热化已经到胆了。夜里口苦是胃热不得下降,热扰胆囊,苦汁反流,胆热上泛,引起胸中烦热,热久不泄化高酸,伤于食道,引起反流性食管炎,不及时处理食管病变,后果难以想象。这时要清上热,泻胸中之热。用上小柴胡加栀子黄连或大柴胡汤等。

 

  白天口苦,这是胃火。胃火盛必伤津液,津伤者口舌必干,火能毁万物,比如烧饭,时间久了饭能烧成锅巴能烧糊,糊者就苦,热伤者浊不得下流,脏腑热气反流到到胃口贲门,才会常常感到口苦口干口燥,甚至喝水也不解渴,引起胸中烦热,这时就顺水行舟要清肠了。这时用上白虎承气汤。

 

  白天夜里口都苦,就是阳明、少阳热积久了。有时人讲着话口就苦了,嘴就干了,讲话十分钟不到嘴就冒烟了,老年人内热时间久了,阳明、少阳热不泄,长期二阳热盛,二阳热气弥漫,热伤津液,胆汁外流,那口就一天到晚苦,苦的严重啊!“口苦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少阳经”,这样的口苦能带几年,几十年,甚至能带到老死。可用小柴胡加芒硝汤。

  仲景谈到“口苦默默不欲食”这是临时感冒转化而成,是急性胆经病,热耗津液,胆的苦汁外流,得不到转化,医生治疗不及时转变为慢性的口苦,造成胆热胃火常常携带。这时就要用上小柴胡和解少阳经热,口渴者加白虎汤清阳明经气分之热,加小承气顺水行舟引邪归下,脏腑洁通。少阳和解,阳明经得清,手阳明大肠经洁通,邪去津回,口不再苦。——摘自仲师之徒蔡长福的新浪博客


口苦医案一则

弟子谢恩整理


2015-3-12,我在网上接诊了一老年女性患者,61岁。

主诉:口苦4个月。我当时听到这么一个症状,心里暗暗欢喜,嘿!这个症状非常突出,很好办,这就是师父曾说过的“白天口苦是胃热,夜晚口苦是胆热”。于是我就问,你是白天口苦,还是晚上口苦,还是整天口苦。她说,我的嘴巴整天都感觉苦,嘴巴里面特别难受。

我当时意识里面立马就肯定这是一个热病,而且这是一个61岁的老年人,我应该先考虑这个病人有没有腑证。

大便两三天一次,偏干。不能掉以轻心,于是我按六经辨证的基本程序走了一趟,问问患者基本症状。

患者不怕冷,颈椎不难受,睡眠可,口不干,不想喝水,一动就出汗,小便不黄,左少腹有按压疼痛。因为这是网诊的病人,所以摸不到脉象,患者的症状反应也比较明显,我想可以不需要脉象参考,大致判断可以确定是热证。

根据患者最明显的症状,整天口苦,大便两三天一次,处方用大柴胡汤:

组方:柴胡叶40黄芩15白芍15大黄10枳实15半夏15生姜30(以克为单位),33天,我让病人三天以后给我回复。组方

三天以后,病人给我打电话,我问她,怎么样啊?口苦好了没有啊?其实我当时很自信,我走的可是六经辨证的常规程序,这个病必然是药到病除,丝毫不用怀疑。虽然医生胸有成竹,但是还是得患者肯定疗效才行嘛!

但是,患者的回复很打击信心:“医生,我感觉口苦一点都没有改善!”患者的这一句话,让我感觉好像顿时被孙悟空的金箍棒狠狠打了一下。

什么?居然没效果?!不可能啊?这么明显的症状,大柴胡汤绝对是对证的,怎么可能没有效果呢?当时我很难接受这个结果。

我当时就转念一想,师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身只有两种病,不是寒,就是热”。那这个病人肯定是有脾虚证,大柴胡汤泄热不起效果,患者肯定有脾虚理中汤证。为了進一步确诊,我要求患者上门把脉,果然不出所料,患者双脉沉细,重按无力。

 

    我又给患者处方:党参40白术40干姜40炙甘草40厚朴60枳实30大黄30柴胡120黄芩60白芍30半夏30茵陈40栀子20葛根40黄连15生姜60大枣20个,24天。

 

这个方子,我以理中汤领头,注重建中焦,同时用小承气汤清除大肠热,配合大柴胡汤清除胆热,另外患者的舌头有点黄腻,我加了茵陈蒿汤清除湿热。我想患者就是中焦脾虚日久引起的口苦,这次抓的病机基本是不会错的了。

 

对于这次处方,我那时比较满意,但是具体疗效如何,等待患者回复吧!经过上次教训后,这回我就不敢夸海口了。我想这次开的方子注重建中焦,对于这个患者来说,应该是非常对症的,肯定会有一定疗效。顶多就是改善不明显,最差的话,患者也应该反映说是,有一点改善吧??!不过中医就是应该有这样自信,这样起码说明,你的方子不是随便开出去的,这是经过临床思考,仔细推敲出来的结果。每一个临床不久的医生都需要患者疗效的肯定,首诊方子效果不佳,还是挺打击信心的。这次处方后,我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我的处理思路是不是正确的,我需要患者的肯定。四天后,我主动打电话询问患者的病情,可是,这次又是一个惊雷,患者的回复:“医生,我感觉和没有吃药的时候一样,口苦一点都没有减轻”。

 

不会吧?我已经把脾虚放在主要位置了,为什么效果还是出不来呢?哪怕是有一点点的减轻,我都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治疗,可是患者的回答实在很打击我的自信心。

 

这时候我心里就有点慌张了,这样不科学啊,师父平时也是这样考虑问题处理问题的啊!很不科学!那接下来究竟应该怎么处理才是正确的呢?正当我在心乱如麻的时候,师父来了。有句话说的好:“迷时师渡”,见到师父,我当时摇摆不定的心就定了下来。我就把病人的病情以及治疗的过程跟师父说了一遍。师父听完我的描述后就说:“好啦,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开方:桂枝倍芍汤合理中汤:桂枝30g、白芍60g、炙甘草40g、党参40g、白术40g、干姜40g、当归30g,生姜60g、大枣12个。57天半。

 

师父说:“这个病人是脾虚引起的口苦,脾虚是主要的矛盾,而且她的脾虚非常严重,必须单刀直入,用桂枝倍芍汤加理中汤阴阳双补,白芍能补五脏润六腑,这种阴虚导致的胆热,缺少白芍就不能还原。如果阴不补上,内热就会不断的再生,这时候用大剂量的苦寒药只会加重病情,更加的损伤脾胃”。

 

对于师父给的处方,我还是有点忐忑,病人的症状我感觉应该是有内热存在的,但是师父的处方一味寒凉药也没有。我心中纠结了一下,提醒了一下师父,“病人主要症状是口苦,白天晚上都口苦哦!”但是我看师父还是没有要加柴胡黄芩的意思,我急了,直接问,“是不是加上柴胡、黄芩更加全面一些?”

 

师父笑笑说,“医生临床诊断要准,用药要狠,不需要多思多虑,她这是脾虚引起的口苦,不是胆热。见到口苦就用柴胡、黄芩,这是拿药找病啊,你的思维还是没有拐弯啊。中医看的是六经辨证整体观,要知道人是怎么生的,怎么活的,怎么病的,你要去找病因。一个病人过来了,就要立马在六经合一的不动点上分出寒热虚实,这是最基本的观念。我是强调“六经找病”,但是六经是长在人的身上的,人身六经本来就是一个整体,你单独拿一经出来说事是没有用的,六经也不可能是单独存在,讨论问题都得站在六经整体上看看是哪一经出问题,这样才不会误诊误治。我之所以总是强调桂枝汤,花了那么多的心血为桂枝汤写了那么多书,就是要大家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治病一定要有整体观。仲景开卷第一个方子就是从整体观出发去设计的,连一个最简单的伤寒感冒都必须从整体上去考虑,那其他疾病就更不用说了。一个医生层次到了,会治浅在的皮毛的疾病了,也就会治大病,癌症就当感冒看,就是这么一个道理。整体观念就是仲景六经辨证的玄机,三阴经是三阳经的基础。正如我经常说的那样:

 

三阴经气发于里,三阳经气往外行;

五脏常衰三阴败,六腑常衰把病生。

 

三阴不病,三阳是不会受寒的,更没有所谓的化热化寒之说。这个病人两手的脉象沉细,重按无力,这是三阴衰败的脉象,完全不见三阳脉,阴虚必然生内热,但是她这个内热产生的原因是三阴虚衰造成的。此时治疗的关键就是建脾胃,建中焦,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这就是在六经辨证的整体观上脉证合参,抓住根本,就是这样”。

那时虽然听了师父仔细分析,我也感觉很有道理,但是对于这个方子能否解决问题心中多少还是有点怀疑,因为这不是我印象中师父应该有的风格,那三十克当归、四十克干姜、四十克桂枝会不会让患者热上加热呢?过了一天,我很急切的想知道患者的情况,我就打电话咨询患者,患者很开心跟我讲,师父开的药,她才吃了一顿,口苦就减轻很多很多了。

 

听到这样的反馈,我心中的石头就落了地。我开始反思了我在这个貌似简单的病的诊疗过程中的临证思维的得失。我之前的思维就是处在这样一个见症治症,表面上是从六经整体考虑,实际上还没有领悟到六经如一,站在六经一体的高度看问题,只是一味的随症用药、合方,有时方药也很庞杂,根本没有把整体的寒热虚实变化联系起来。而让我意识到这一点的,却是师父在这样的恰当时机点拨,让我对于六经辨证的认识更進一步。这就是迷时师度的作用,有师父带路,走路不用慌。

 

师父常说:药无错,病人无错,错在医生临床诊断不明,医不明,抬手杀人!!桂枝补天、白芍补地,太阳经能叫阳气再生,桂枝汤能叫阳气再生再造,这就是桂枝汤的原意!太阳太阴为表里,脏虚者除非白芍不能还原,正足邪自去,邪去正来安,正气内守,邪不可干,我这才理解了这几句话的意思。

 

中医就是应该恢复这种师承的模式,由师父带着徒弟在临床上真刀实枪的打杀,遇到难题不用退缩,不用纠结,就是不断的突破瓶颈,也就会逐渐减少误诊误治,就不会苦了病人。有临床上遇到困惑了,请师父指导一下,这样医道日深,医术的长进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圣人云:子不孝父之过,师不明弟之懦!经过了这么一段诊治的过程,我对于蔡氏经方六经辨证的领悟又深了一层。以前肤浅的认识也在逐渐的消失,这就是师承的魅力所在。以前我在中医学院里面学习中医的那五年,期间我看了很多医书,参加过很多义诊,每次面对病人的时候,心里难免都会有迷糊的感觉,诊治结束,思维还是处于患得患失的状态。但是跟随蔡师学习的这段时间,我的临证思维从来没有这么清晰过,心里也没有这么轻松自然。蔡氏经方给我的感觉就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那种感觉真好,面对病人我不再是一个糊涂虫。就算诊断出现问题,还能够明白在哪里失误,从而改正过来,直至我能够娴熟的运用蔡氏经方,進入仲景老祖爷的六经辨证之门,清晰地判断出病情的演变方向。

 

一个医生看病很难达到“尽愈诸病”的境界,因为每个医生都有他的成长空间以及瓶颈,就像每个人从小孩子长大的过程,需要吃不同的食物,接受不同的价值观,最终形成一个个性格鲜明的成人。医生也是在与疾病博弈的过程中慢慢成长,思维在与疾病战斗的过程中慢慢得到扩展。临床上对于每一个疾病的处理都是在印证自己过去积累下来的经验以及思维,而那些诊断无效的病人正是医生自我提升的瓶颈,这就是医生应该有的反省意识。每个医生走的路线都跟他的学习机缘有关系,或从时方体系入手,或从经典入手,不一而足,都会有各自最终达到的高度。但是很多人一辈子都难以進入中医真正的门户,难以成就见病知源。脑子里面的诊疗思维都处于师心自用状态,没有对现实疾病有鲜活的触觉,固步自封,误诊误治也难以挽回。如果选择错误的学习方向,哪怕再下多大的功夫,就像一艘没有罗盘的船,动力再足也难以到达目的地。在当下中医门派众多,一效难求的境地,蔡氏经方凭着稳定而不偏执的临床出现在世人的眼前,不求名利,只求传播真正的济世大道。我是幸运的,能够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就遇到明师,指点伤寒要旨,直接进入最纯粹朴实的中医思维世界里面。尽管疾病千变万化,但是在六经辨证的学术体系指导下,我们能够真正的认识到错综复杂的条文背后所承载的医宗大道。如果说《伤寒论》原文是一块磨刀石,那么蔡氏经方就是那把已经磨好的宝刀,它用最纯粹的锋芒在临证上降服病魔。它的锋芒来自仲景祖师爷的六经辨证,同时也指导着后来人沿着宝刀的光辉在伤寒磨刀石上磨砺自己,最终真正的掌握人体六经大道。也就是精熟条文以及临床日久,自能明白人体六经三阴三阳表里变化层次的演变奥妙,从而达到仲景祖师爷所期盼的见病知源境地。

 

    学慎始习,学医之初,跟随的师父的境界决定着一名医生后来能够达到的高度。中医说最简单点,那就是一个思维问题。纯粹的中医辨证的就是寒热虚实的问题。学中医一开始的时候就应该跟用纯粹的中医思维的老师学习。不断的熏陶在这样的氛围里面,那以后的中医功底肯定是扎实无比。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内心通过见到无数的成功案例,建立起牢固永恒的中医信仰。如果脑子里面有了一些心脏病要活血,子宫肌瘤要化瘀,胆结石要化石等等观念的话,那就不是纯粹的中医的辨证思维了,而且一旦这些错误的观念进入了你的思维之后,你就很难舍弃它。

“大将投明主,俊鸟登高枝”他就是一个中医经方的天才,用他一辈子的心血挥洒在仲景六经辨证这片古老的土地中,号召后来人一起耕耘,挺起中医的脊梁,“中医大师”的称号他当之无愧!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蔡长福经方实践录》丛书!——摘自仲师之徒蔡长福的新浪博客

蔡长福老师六经辩证之——太阴、阳明篇

  蔡长福先生谈口苦 (2019-12-24 09:15:06)[编辑][删除]

 

六经辩证之——太阴、阳明篇(一) 

整理/弟子李鹏 编辑整理/于立国

 

乳腺病是怎么造成的。我们今天从太阴篇开始讲起,(把太阴篇的歌子放上来)人为什么要生病?人后天之本就是它(太阴),生死也是它,你体质好坏也是它,你有没有能力也是它,你工作的好坏也是它。 

推荐博文:民间验方集合(不断更新中)

一个医生,你不懂脏腑就不是个纯正的医生,你不懂经络,学一辈子你也走不上大道。学中医首先了解脏腑,首先了解自身。

在临床上见了病就昏了,治不好,为什么?因为你的方向路线是错误的。怎么这样说呢?其实治病是非常简单的,并不复杂,是你自己搞复杂了。人就是两个病:表里、寒热。不是表就是里,不是寒就是热。《伤寒论》张仲景写的什么?就是衣食保暖。《伤寒论》深,深不可测;浅,浅就在皮毛。我今天谈皮毛两个字,何谓皮毛?就是着凉感冒,就这么简单。人身上外边三层、里边三层,第一层太阳,二一层阳明,三一层少阳。三阳过后就到了太阴,三阴太阴是第一阴,少阴第二阴,厥阴第三阴,合在一起就是三阴三阳。人身上就这么多部件,三阴三阳与外感都有关。太阳病第一证桂枝汤、麻黄汤不就是治着凉的吗?二证葛根汤、白虎汤;三证小柴胡、大柴胡。我们把三个问题搞清楚了,你就能见病知源,你不会治错病的。

太阳病第一证:太阳病项背强、几几然、脉浮缓、自汗出、鼻鸣、干呕、恶风怕冷。奥——这些症状你若记住了,病人来了你一问:你怕不怕冷?——我就是怕冷,我一见到风身上皮都麻。这就是太阳风出现了,什么方子?——桂枝汤。有的人身上怕寒,见到寒气就想在炉子跟前凑一凑,这叫太阳伤寒。张仲景《伤寒论》就是顺着这两条路往下写的,写了三百九十八条。二经阳明——胃感冒,这个阳明很多人对这个名称搞不懂,有的人讲:我胃怎么能感冒?当然能。《伤寒论》六经辩证张仲景的方剂都是表里兼证,他都是一阳一阴、一表一里,阳明主外,太阴主里,脾胃相连、肝胆相照,肾与膀胱为表里,人人记住这三句话。那阳明感冒第一证是什么呢?

葛根浮长表阳明,

缘缘面赤额头疼,

发热恶寒而无汗,

目痛鼻干卧不宁。

你看你把这四句口诀记住了,胃感冒不就知道了吗?有的发烧你知道,但是这种病就不发烧,就是难过。葛根浮长,右手脉一搭,脉是长的有力,这一句话“理、法、方、药”都有了——葛根代表葛根汤,浮长代表阳明脉是浮而长的,表就是表证,表证一摸就知道了,何谓表证?有的人搞不清楚了:什么叫表什么叫里?人感冒了手一沾皮就摸到脉,沾皮即得这就是外感病,一搭手就知道了,表证有歌子:


浮脉为阳表病居,

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

浮而无力是血虚。


你看这个浮脉几句口诀一背马上就知道了。还有,三个浮还不一样:


寸浮头疼弦生风,

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脾虚肝气旺,

尺中溲便不流通。

浮,通常三脉都浮,那是三阳感冒脉浮,阳明的本脉他有第一关脉浮、二关脉浮、三关脉浮,前人也写出来了,叫:寸浮头疼弦生风,一号脉,第一关脉浮,就知道这个人头疼,头晕乎乎的,这是受风了,这是独有寸脉浮,或有风痰聚在胸,这个人头疼,胸中有痰,一咳嗽就大口痰往外吐。关上脾虚肝气旺,关脉浮,脾肯定虚、肝气旺。这种脉浮时方派叫知肝传脾,时方派是这样讲的,《伤寒论》不是这样讲的,关脉浮就是胃感冒了,阳明经感冒,肝气太旺,脾太虚了,出现这种脉。尺中溲便不流通,这个人尺脉一浮他肯定小便不好,尿尿尿不净,尿半天,甚至尿不下来,脉一搭就知道,浮脉就是表证,你们记住这几句歌子,手一搭脉,脉在上面就知道感冒了,不论发烧不发烧按感冒处理,不会错的。


葛根浮长表阳明,

缘缘面赤额头疼,

发热恶寒而无汗,

目痛鼻干卧不宁。

缘缘面赤就是脸上欲红不红的,这种人多,他也不发烧,平常也不耽误吃也不耽误喝,难道就没有病了吗?额头这个地方闷闷的,不舒服,不是太红,额头疼——这个地方难过。发热恶寒而无汗,有时发烧有时不发烧,怕冷不淌汗。目痛鼻干卧不宁,感冒时间长了眼眶胀眼眶疼,见风流泪,有的好长时间治不好,早上起来不能见太阳,太阳一照害怕,怕电灯,这是胃感冒时间长了阳明经化热他就不能见太阳,太阳是紫外线,本身阳明经主热,紫外线一照眼就发胀发疼,你就知道这个病人就是胃感冒了。你看多么简单!我们治病连头都抓不住,你怎么诊断、怎么开方子?目痛鼻干卧不宁,何谓卧不宁?就是上床翻来覆去入睡难,睡不着,好容易睡着了,外面老猫跳一下马上又醒了,为什么?阳明是敏感之腑,经热烧时间长了,他就怕惊、怕响声、怕动,一惊就睡不着了,这是阳明经气化热造成的。我今天主要谈一谈太阴阳明的关系。

乳腺为什么要生病?乳腺病不是光女人得,男人也有。我治过几个男孩子的乳腺病,肿的这么大,那西医怎么讲?——也叫乳腺增生。有人讲:我们男人怎么能有乳腺增生呢?那西医就这样讲的。中医讲就是太阴脾虚、脾热,阳明经受寒化热时间长了,造成的胃气不下,脾气升而不降,热气归到乳房。

 

[转载]蔡长福老师六经辩证之——太阴、阳明篇

 

(大家看看,把太阴、阳明经图谱翻出来,看六经的图像)今天我把太阴、阳明这两经讲过了,你们临床就不糊涂了,病人来了怎么诊断就知道了。大家看六经图谱:太阴经从周荣往下胸乡、天溪、食窦、腹哀、大横、腹结、府舍、冲门······同道的,我们生死就在这十穴,太阴21穴,升降全靠这十穴。乳中在这,太阴经气就在乳中的外侧两寸。我们看一看,你吃的东西到了胃里,在那里消化,消化之后营养往哪走?该送的往上送,送到周荣,送到胸乡、天溪,食窦西医是不是叫胃窦炎?大包、腹哀这个地方有病,太阴就坏了,坏到什么样?化寒有寒的症状,化热有热的症状,我今天讲太阴化寒证。


太阴寒化证:

太阴阴邪沉迟脉,

吐食腹满有时疼,

手足自温利不渴,

理中汤主悸加苓,

腹满去术加附子,

吐多去术加姜生,

虽吐下多还用术,

渴欲得水倍术宁,

欲作奔豚术易桂,

干姜寒倍参腹痛。

 

第一句,太阴阴邪沉迟脉,大家记住太阴寒化本性脉是沉迟的。为什么沉迟?太阴阴邪主寒,他不能受凉,一受凉脉必然沉迟,脾胃没有温度就不能升降,就开始痞下满、心下满,严重了就呕吐。能吐到什么样呢?吃一口也吐,不吃有时也吐,按理说吐过了应该舒服,不,太阴生病了吐过以后胃还照胀,医生不懂太阴这条路的,不懂寒化证的,看到胃胀就知道满了——泻,若用承气汤一泻,这就不是治病了,一泻就泻坏了。太阴病还有两句话,太阴兼表证已误下,大家可知道有个桂枝加芍汤?我昨天讲过,痞下痛,时痛时止。这个病是不该下的,吐食腹满是因为寒,本身他的功能就达不到,脾就虚,医生不知道,见痞下一满就用承气汤、桃仁承气汤、大承气、小承气一泻坏了,伤了太阴的津液了。伤了津液还能就算了吗?他不该下呀,他表证未解,感冒未解开,这一下就叫引邪入里、关门留寇,必然痞下痛。疼不是大疼,左边乳房左下侧隐隐痛,甚至疼几年几个月。这是医生误下治坏掉了,怎么办?张仲景不是有个补救方吗?桂枝加芍汤,何谓桂枝加芍汤?就是桂枝汤本身三两桂枝三两白芍,老祖爷张仲景把白芍加上一倍——六两白芍三两桂枝,为什么?津液被医生误下不够用了,开始脾虚,开始疼,时间再长再治不好,大肠一化热,引起肚脐下疼,疼起来嗷嗷叫要人命,为什么?大肠化热了。老祖爷有桂枝一加汤,还有个二加汤——加大黄,大家太阴篇上看一看。所以这个图谱非常重要,要想学好六经,每家挂上一幅图,有时间就看看,把这歌子背死,你临床就不得迷糊了,一个经上有的三段有的四段,很好背,背过了你走路就可以当歌子唱,背熟了你也就理解了······这就是寒化证,这就是脾寒,不见温度脾的寒气消不掉就会永远胀下去。

蔡长福老师六经辨证之——太阴、阳明篇(二)

(上接一)第三句讲到:手足自温利不渴,这种病人摸摸手脚滚热从来不凉,有的人还感到自豪:我脚手热的很,我好舒服,——这不是好事,凉很了不是好事,热很了也不是好事。手足自温利不渴,下面又跟上了:理中汤主悸加苓。理中汤就四味药,人参、炙草、白术、干姜。陈修园的一首歌子是这么讲的:


理中汤理中乡,

人参甘草术黑姜,

呕利腹痛阴寒盛,

或加附子中回阳。

 

你看要把《医宗金鉴》学好了何必在条文上下那么大功夫?几句话把含义全部说出来,理法方药、药性症状全部说完了,多省事?理中汤症状出现了,时间长了有的左心房蹦蹦的跳,西医叫心脏病,也叫冠心病,这是个错误啊。你看最后一句话讲到:理中汤主悸加苓,为什么心悸?脾寒时间久了,不见热气,寒气上逆,寒气到了左心房下边多了,心脏不能承受了,有的心脏蹦蹦跳几下,不是大病,也不误吃也不误喝。这样的病女同志多,到医院一查:心脏病、冠心病。一下把这个帽子给你崁上了,你戴上这个帽子就永远害怕。其实很简单:理中汤加一味茯苓,也不过一两副就会见效,就这么快,若不相信见了这种病人就试试看吧。所以“理中汤主悸加苓”这叫心下悸,不叫心脏病也不叫冠心病,这是寒气水饮造成的。

“腹满去术加附子”,始终觉的肚子满胀,老是搞不下去,为什么?寒气不解,胃胀你根本消不掉的,理中汤把白术去掉加一味附子,喝过了盖上被子,微微小汗一身,醒来胃就不胀了,胃不胀了,口味也来了。为什么?他是阳不归宅了,阳不归太阴了,没有附子热气不归中焦,热不归中焦寒气就开始上逆,寒气上逆胃开始胀,开始不快活,吃也胀不吃也胀。“吐多”,这种病人吃着饭嗷嗷吐掉了,走着路嗷嗷吐掉了,怎么都治不好,如果你对理中汤不了解,这病你没有办法治的。“吐多去术加姜生”,为什么?这种外邪感冒到底是没把他除掉,白术不能用,白术主满主逆,寒邪不除再把它加上反而胀的更厉害,白术去掉重用生姜。大家知道,胃受凉了熬碗姜汤一喝,身上一淌汗病就好了,所以把白术去掉加上生姜,喝过了加上一碗热稀饭盖上被子汗一出,起来就是好人。

同道的,因为这个病有多少做胃镜的、多少冤枉死的,千万不能干啊!胃镜是害人的,不是治病的,胃上的病就这么简单,我们何必找那个罪干什么?“虽吐下多还用术”,呕吐,大便还一天拉好几次,吐也吐到位了,拉也拉到位了,肠胃也空了,就理中汤原方不动,白术也需要,附子也需要,干姜也需要,人参也需要,把他还原补满,吐也就不吐了,拉也不拉了。“渴欲得水倍术宁”,何谓“渴欲得水倍术宁”?我给大家讲一个病案,遇到这种人是不少。我当初遇到一个病人,一个老农民特别能干,生产队时分了三分自留地,种个菜园,每天收了工回到家里要浇菜,他随挑着扁担就口渴,他老婆就拿两个水瓶,一个冷的一个热的,一边浇菜渴了就兑着喝,等菜园浇完两瓶水就喝完了,连续这样喝了几年。他老婆说:孩子他爸爸呀,这样喝不照啊,咱们去看看吧,就找医生看病了。

凡是渴病大家都知道,时方派玉女煎,经方派就是白虎汤,越吃越很越吃越渴,不吃还好一点,渴得这个病人没有办法了,到处求医找不到。病急乱投医,不该死总会找到医生的,要有信心,命运来了也许就遇到那个医生了。到后来就找到我了,我号号脉症状一问,我问以前的处方可有?他拿过来一看,我的乖乖,都是滋阴大补的一套,玉女煎、白虎汤全是滋阴降火药。他老婆讲:这渴还能不能治掉?我讲:没问题。理中汤口诀一背可简单?“渴欲得水倍术宁”,这个方子我经常用。

有一种渴,他脉小、脉沉、脉细,白虎汤脉根本不出现,所以你不敢设白虎汤。大家知道,理中汤的四两,按照郝万山考证的量来算,一两十五点三克,理中汤四味药,四两六十多克,张仲景是怎么讲的“倍术宁”,白术要加倍,就是一百二十克,理中汤原方没动,我用一百二十克白术,给他抓了五包药回家喝十天,十天以后过来了,他老婆進门就笑了,说现在不但不渴了,干活也不提喝水了。

同道的,我们想想这一句话:不是药不治病,医不明抬手杀人。很多病人死于医而不是死于病,这是我们医生诊断错了。他出现这种沉迟脉,是太阴被耗。劳动人民能干活,汗淌多了,夫妻生活过的再多一点,生活质量再差一点,好了,这样就伤了太阴了。肾脏和脾经是相连的,肾在下焦,太阴在中焦,肾亏太阴必亏,亏到一定时候太阴就还不了原了。老百姓不能不干活,板车一拉,越干汗越多,到最后人的太阴津液就被过度的消耗了。八十一难讲,太阴藏膏脂半斤,不能被耗损,损则必病。太阴是三阴的津液库,他是三阴的主宰,阳明经靠他来供养,太阴不败阳明淌再多汗也不会生病的;太阴一败,阳明是敏感之腑,多血多气,它这个热就跟炉子一样,这个热始终在烧,它不烧人就不能消化,阳明经一动就需要大量津液补充,就像汽车一样:火一打着,气也动了油也动了。人也是这样,阳明一动,太阴津液跟着就上来了,从食窦往上送,送到周荣、胸乡、天溪,送到这里就能到脸上了,为什么脾胃不虚的人脸上好看?阳明无病的人脸上看着油红四白的,看哪儿都舒服,脾经一败脸上就黄吧吧的,这里长雀斑那里长黑点,二十来岁的姑娘脸看上去就跟三十来岁的女人一样。为什么?太阴败了就没有色了。为什么最后一个穴位叫周荣呢?荣光满面,太阴脾经好脸上非常好看。

脾虚时间一久周荣、胸乡得不到滋养,人就开始败了:怕冷,见风就怕,太阴寒化,不来热气了。我看过好多小青年脚手冰凉,夏天都穿着厚衣服,好多人夏天盖被子、穿棉袄我都治过的。为什么?他手淫过度,还没到二十四岁之前,他的肾就亏狠了,肾一亏脾就败,脾败热气就不得上蒸了,热气不能上达,背后就天天怕冷。这种人不是一般的冷,是常年怕冷,早晨起来小便,小便解完了,呼一下打个寒战。为什么?你身上没有热气了,尿完了,膀胱那点热气就被放掉了。脾败到一定时候,若不化热,这个病还好治,理中汤加减百分之百的治好,时间一久就不好治了。

还有两句“欲作奔豚术易桂,干姜寒倍参腹痛”。什么叫奔豚?这个病女人多,就是肚脐下搭手一按,“嗙、嗙”的跳,轻的觉不到,重的心慌难受,跳起来气撞冲胸,一口气憋住了人马上就蹲倒了,有时憋的胸腔疼胀,这就叫奔豚气。奔豚气为什么这么严重?有可能胀气不下,有可能受凉太狠,寒气凝聚脐下,热气动不过来,寒气当家,气凝肚脐下面,无时不跳,无时不蹦,这就要理中汤加桂枝,喝过了微微小汗一身,这个奔豚气就没有了。最后一句大家看一看“干姜寒倍参腹痛”,我讲这一段是太阴寒化证,了解了这一段你就知道太阴寒是什么样的了。我以前治一个老头,干点活小肚子就疼,马上往家跑,跑家去干什么?拿东西吃,为什么?太阴败到一定程度,人一饿了,胃里没有东西了,中阳不健寒气下陷,寒气窜到小肚子,小肚子就开始疼,疼的受不了,不知道的按热治再误下,人就治死了。他讲:我一饿了就小肚子疼,我说:胃不疼?他说:胃不疼。我把口诀一背,好了,这是太阴寒化证,而且这个寒化证不是一年了,好多年了。他说:我三十多岁就这个病,开始没这么严重,后来越来越重我今年六十多岁了,一辈子没治掉,现在可能给我治掉?好了,我口诀一背:“干姜寒倍参腹痛”,大家想想原方四两加上一倍,一百二十克干姜,其他六十克,人参加倍,一付药喝过盖上被自动就淌汗了,中阳一建,脾气一旺,寒气不得下陷,小肚子就不疼了。所以今天我就讲这个寒化证,太阴寒化是什么样的?我们医院里都是临床医生,见了这样的症状我们一定要问清楚,凭搭脉有些时候搞不清楚,有些病人他自己也说不清,所以问诊非常重要。

有些病人你问他可能吃凉的,他会说:我不能吃。你到底不能吃还是不喜欢吃?他会说:医生交代不让我吃。那么你到底吃了凉的舒不舒服?我们医生在临床上一定要问到这句话,问不到我们就是失误。冰啤酒、冰西瓜你可能吃?他说:我经常吃。那你为什么说不能吃呢?医生不让我吃。这就是害在医生手里,到医院里大部份医生都这样讲:不能吃凉的,凉的吃了伤胃。

你看,寒热你都分不清楚你怎么能给病人下结论呢?!病人听医生的话说怎么办就怎么办。所以这句话我们一定要问到,有些人他自己就搞不清楚,你问他:你心里可难受?可热?可烧心?他会说:我就是想吃冷的医生不让我吃。这是我们医误的,不是病人误的。同道的,在临床上笔拿到手,这句话必须要问到:到底可能吃凉的?可试验过?——我吃了也没有事,我走道拿矿泉水喝了还舒服。好了,就是热,没话说。这样笔一拿我们就有方向了,就不得错了。再看看是否还有表证,是葛根证还是桂枝证。若再问吃了冷的舒服就要解表加清里,知母石膏能加,黄连能加,黄芩也能加。问大便可好解?若大便不太好解,不利落、粘便池,这叫粘便,何谓粘便?这里边有湿热。

问可放屁?——有时放屁,有时放的特别多。放屁可响?有的说:响啊,我不敢放啊,不敢放又留不住,忍着忍着嘭一下放出来了。所以这些东西我们都要问到的,这都是诊断依据。老祖爷张仲景的《伤寒论》就是诊断学,我们不能光看这个方子治这个病,那个方子治那个病,不是这样的,首先症状我们要搞清。放屁有的响,有的不响;有的臭有的不臭;有的放哑屁,什么叫哑屁?就是听不到声音。响与不响还要区别,响屁是大病,大到什么样?我一辈子见了不少的病人——肝癌、肝病、肾病化热时间久大承气出现了,医生不知道,憋长了大肠里宿食肠垢久了,这种病人能吃,不但能吃还能还能吃好的,大鱼大肉。又问:放屁真响是假响?响啊,有一天放屁我老婆吓的嗷一下子,那屁放的是特别响啊。你只要知道这种响屁,处方就有方向了,大承气你只管用,没错的。

我昨天不是讲过了吗,上海的一个病人,站到我门口不敢往里進,他那是连环屁,扑啦啦、扑啦啦,人没進屋我就知道他的病了。为什么不敢進屋?他屁没放完,你等放完要放到什么时候?他讲:分阶段,有时多点有时少点。究竟能放多少呢?一天不放两千也得一千多。乖乖,你见到这种病人信号就来了,承气汤证出现了,你就大胆用承气汤,大承气汤喝过一顿两顿,大便一拉,你想叫他放屁他也没有了。

大承气汤连肠内糟粕垃圾一下搞净了。屁是脏东西发酵的,农民烧的沼气就这么来的。我们的诊断学就把这一课漏掉了,这一课非常重要。我诊断是就常问:你屁可多?——有两个屁。你就知道:有两个屁就是不多。放的可响?——有时响有时不响。你放的是连环屁还是冷屁?什么叫冷屁?就是半天放一个,连环屁气多了,啪啪啪、扑啦啦、扑啦啦,能放半天。这种病人还不少啊,这都是实证,这叫胃家实,肠实之证,见到这种情况你只管泻,不是桃仁承气汤就是调胃承气汤,不就是小承气,不就是大承气,没有错。这个垃圾不除掉,病人是好不了的。

大家知道,太阴寒化病不是大病,这个病好治,就是理中汤加减,也不过十天二十天全部能治好。太阴久虚长期治不好,阳明跟它就配合不上了,阳明是动力啊,他要化热,有大量的热气来消耗太阴,越消耗,太阴越虚,虚到一定时候,这个地方开始疼,就这个地方:胃的左边,这叫胃窦的地方。这种病人多,特别多,这种病简单,搭手一号脉,女人右关脉独浮有力,不是乳腺增生就是乳腺癌,跑不掉的;男人这种脉就是胃窦炎、结肠炎,大便不好解。我今天就谈谈乳腺癌,这个乳腺癌怎么形成的?怎么这么严重?为什么治不掉?因为它是太阴阳明两经之病。

蔡长福老师六经辨证之——太阴、阳明篇(三)

(上接二)太阴阳明的关系我们每个人都能看到,人生死这条路就在这太阴十穴,乳腺也是它的病,胃胀、胃寒、不能吃、好饿、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等这都是太阴阳明的事,这一课可能今天讲不到了,若能讲到谷疸话题就圆满了。

今天讲太阴阳明表证,太阴虚,阳明常常外感,为什么?阳明需要太阴供应,太阴不供应阳明,阳明长期虚,阳明长期须就必然受凉,阳明受凉就出现脉浮长,

“葛根浮长表阳明,

缘缘面赤额头疼,

发热恶寒而无汗,

目痛鼻干卧不宁。”

出现这种脉,如果有乳腺增生、乳腺炎,年轻的姑娘脾弱胃热,这种人能吃能喝,就是脾经跟不上阳明,造成乳房月经来时就胀、疼,月经后就好了,时间长了,月经来疼,月经过去还是疼,始终疼痛不好,不感冒常疼,一感冒大疼,月经来就容易受凉。太阴没有功能,那乳房胀的不得了,浑身无汗,乳房碰到就疼,甚至胳膊都不能举不能抬。

 

我当初遇到了一个病人,那个脸长的漂亮啊,油红四白的,二十几岁面如桃花长的特别好看,带她来的那个老乡讲:这是我们村的美人,小美女啊,现在快三十岁了还长的跟小姑娘一样。我一看那脸粉面桃红的,我就知道:这个女的阳明经有病了,别看那么漂亮那是假象,一搭脉我就知道了。我问:你乳房可疼?——是啊,你怎么知道的?我问:开始不经常疼,开始好好坏坏、好好坏坏,到后来就经常疼了,不能碰不能招,是不是这样?——对呀。我说:你现在疼又变了,你现在是大疼受不了,疼起了胳膊都不能举,有没有这个症状?——是啊,我现在乳房都不敢给丈夫摸,一碰就疼,受不了。让我去检查还没去,头一次检查让我切片,我胆子小没敢切片,这次感冒,疼的更很了,先生,我这病可能治好?我说:没事,好治,十来天就治好了。葛根汤、逍遥散看多简单,五包药十天,淌了四五天汗,过了十天来了,脸上也不红了,乳房也不疼了,也没有这么大了、瘪掉了、软了。我们看看这个乳房跟阳明经多大的关系啊。把阳明经的图放出来,我要给大家讲清楚,为什么乳房疼,二八佳人这一刀开的好冤枉,我讲讲大家回家要是自己老婆有这个病可千万不要开刀啊,一定不能干啊,好治的很,我治一辈子乳腺病很少失过手,我今天讲个医案给大家听听。

大家看看,阳明经正好从乳房中间过,人不感冒它不会受到刺激,一感冒经络就发胀,正常人一次两次没有感觉,时间久了阳明经证化不开了,表解不开了,慢慢就成病了。到医院检查就要切掉。可不能切啊,切掉是个错误!见到这个症状你就知道,阳明表证,看看太阴可虚、太阴可寒,太阴要虚你加上逍遥散,逍遥散第一味药是不是柴胡啊,你知道柴胡就行了,二一个是不是当归啊。就是葛根汤加上逍遥散,也不过四五副药,几天吃下来 汗一淌乳房就瘪掉了,就跟常人一样,彻底能好,这是长期阳明经感冒携带日久,造成乳房不通,并不是大病,不能被西医那一套唬住了,唬住了你这一辈子就误掉了。

还有一个乳腺病她长期怕冷,身上无汗,一天到晚身上冷飒飒的,怎么都怕冷,衣服穿再多都不管劲。张仲景伤寒说:

“重衣厚被不知暖,身着密室还怕风。”

能冷到这样,那乳房胀疼的特别难过,无时不胀无时不疼,疼很了咯吱窝里长疙瘩。在几十年前我遇到了一个病人,一个卖卤菜的少妇,不到三十岁,到合肥检查出乳腺的病,钱都准备好了,三万元手术费,碰上我了,她知道我号脉厉害,一搭脉就知道什么病,她就让我给她搭脉,心想:你要搭对了,就让你给我治,你搭不对我就走。这是较量我的本事的。我一搭脉就说:你乳腺有大病了,还不是一般病,并且也好几年了,她看看她丈夫笑了:你讲的真对,我到合肥检查过了,三万块钱都准备好了,准备明天去开刀,他们说我是乳腺癌,我究竟是不是乳腺癌?我说:今天亏你遇到我,你把乳腺拿掉,女人没有乳房就不是女人了,你男人还喜欢你吗?乳房没有了说不定你们就离婚了。她说:对啊,我就担心这事啊,没有乳房了我男人肯定不喜欢我了。可能治的好?我说:治的好。什么方?麻黄汤加附子细辛逍遥散。你看可简单?她长期怕冷,身上没有热象,她是虚证加寒症。好了,头两副麻黄我用的量大,20克,其他都一半,两副麻黄量大的,三副10克麻黄的,两副吃四天,后边那个三副吃六天。你吃完了好了你的病永远没有了,你就不用开刀了。三百块钱交给我,十天以后过来了,她丈夫拎着酒拿着烟,進来就说:我这三万块钱是花不掉了,我老婆病好了,一点也不疼了,摸摸里边的疙瘩也没有了。我说:真的假的?讲实话。他说:就是,我天天摸摸,哪天晚上都摸摸,确实是这样的。讲的他老婆脸红红的半天没吱声,说我咯窝里疙瘩也没有了。

同道的,为什么咯窝也长疙瘩?你们知道,阳明经从乳中过,太阴经从阳明经外侧两指,四指外是足厥阴肝经,正咯窝是少阳经,大家知道,乳房是四条经经过,同道的,你要把乳房割掉了了得吗?四条经被掐断了,就跟高速路一样要堵多少车,一条经断了都受不了,四条经一切断人还能活吗?四条经被割掉以后临死都不是人受的罪,人身上这乳腺病千万不能动刀啊!

乳腺病我制了三个救苦丹,就是到癌症晚期我都治的掉,今天我就讲个大病给大家听听。为什么咯吱窝里长疙瘩呢?人乳腺病日久了阳明有病、太阴有病、厥阴也有病、少阳也有病,阳主有形、阴主无形。何谓阳有形阴无形?过去有一种病叫贴骨瘤,就是骨头化脓,但看皮肤好好的,一点都看不出来,就天天腿酸、腿胀、腿痛,待到医生知道的时候,他腿上的肉就没有了,全部化为脓水了,这小腿肚开一刀放过脓以后,能放一盆,那腿就瘪掉了,这叫阴病,怎么造成的?肾亏骨空,骨空生热,骨头一生热血气就坏,我们讲这就叫贴骨瘤,也叫阴疽。阳疽大,阴疽看不到,这就叫阳在外阴在里。少阳从这里路过,少阳是阳性的,阳性主外感,有邪气,时间久了咯窝里必然聚个包,少阳经有病了为什么用逍遥散?逍遥散有柴胡啊,你知道逍遥散有柴胡那就明白了,所以麻黄汤加葛根加逍遥散再加细辛加附子。她是一派虚寒之象,逍遥散、麻附辛、加葛根,吃过了也不过四五天汗,汗淌到位,慢慢慢慢全身上下什么都平和了。                  《黄帝内经》讲的:三阳病不入腑,汗解可也。只要没有腑证汗解都能解开,所以大家不能误了治,不能误了汗,也不能过了汗。十天药,这个人三万块钱就给她省下来了,命就给她救了。我们看一看张仲景的《伤寒论》,他治表里兼证的方子,都是这样治的,何谓表里兼证?人的三阴虚,三阴常虚三阳常实,阴不足,阳气必病。三阳在外可长期受凉,阴足了三阳不会病的,三阴三阳就这么重要。阳常实阴常虚,阳象天阴象地,这是《黄帝内经》谈的,三阴常虚三阳常实带着外感,长期不发烧就在身上携带,携带日久血气走不开,营卫不和,没有汗来解大家想这个病能好吗?我写了四句话:

阳明本性是热病,三阳开泰要记清,

鬼门开开算解表,二便自调算太平。

这是开鬼门之中的第一法。三阳病需要汗解,不从汗解三阳病是治不掉的,表证兼里虚兼里寒用这两个方子,大家放在脑子里,见到乳腺病你就不得慌不得忙了,把症状搞清,寒热你要问清楚,是不是怕冷,是不是长期无汗,看脸上可红,脸上红加逍遥散。若脸上不红,那就麻黄汤、麻附辛、逍遥散。大便不好解,那这个方子又要加减了,她脸红大便始终不好解,屁多,加小承气,表解了里和了,乳腺病也就好了。我们看看这个表证里证多么重要啊!在临床上我们多长两个脑子,就跟下棋一样,下一步棋能看到前面的几步,几十步,你这才是个大医,你要是只抓症状,这个条文用这个方子,那个条文用那个方子,那不行。条文出现了,突然间病人感冒了,脖子僵硬,怕冷无汗,那不是葛根证,就是麻黄证!我们看到这个病必然要解表,解表注意一定要问问:你口可苦?可有远病,可有老病旧病,可有治不掉的疑难病,这些在症状上都要知道,要出现脖子疼,浑身无汗难过,首先你要问清:你嘴可苦?——我嘴苦。什么时候苦?——我夜里苦早晨苦。白天可苦?——白天不苦。好了,这就是胆里长期有热了,早上苦胆囊热。你白天可苦?——我白天也苦啊。苦到什么样?——我不能讲话,讲话口就干,讲话口就苦。那是阳明经大肠经有热。若突然间感冒了还有这些症状怎么办?那可以合方啊:

合病两三经同病,并病转归并一经,

二阳并病满喘发,自利葛根呕半同,

太少利芩呕加半,明少弦负顺长生,

滑数宿食大承气,三阳合病腹彭彭,

口燥身重而谵语,欲瞑合目汗蒸蒸,

遗尿面垢参白虎,浮大汗下禁当应,

······

你们把这个歌子背过,表证里证就全包括了。若表证出现还有口苦口干,你如果用麻黄一发汗,坏了,这个人口里能干的冒烟,恶寒、心慌、心跳、头晕、恶心,有的甚至能把命要了。这种情况下,葛根汤出现了,麻黄汤出现了,少阳还有热怎么办?少阳有热简单,小柴胡汤放進去,口要干加上白虎汤,外边解表发汗。桂枝麻黄加了石膏它性质就变了,就变成了辛凉解表剂了,发汗就不燥,发汗就不热了。所以遇到这种病人可以加小柴胡汤加白虎,发汗口就不苦了,如果白天也口苦,就把小承气加上,口要渴口要干也可以加上小柴胡、白虎汤,他喝过了微微的小汗几天,病就全部都解开了。这叫合病、并方、加减,我们再临床上一定要多两个脑子,不能看单纯病啊,单纯的病往往把人治坏了,人有病不是光一个病,那不是汽车,这个螺丝坏了换一个,人不是这样的。所以在诊断上我们不能误治.


这是乳腺的两个大证.......

六经辨证之——太阴、阳明篇(四)

(上接三)还有一个乳腺病的症状,平常乳房里疙瘩连疙瘩,长一个就有后两个、三个、四个、五个···乳房里长的全是小疙瘩。到医院里一检查:乳腺增生,开刀,割掉。隔两天又长一个,再开掉,搞掉一个长两个,搞掉两个长四个····越开越多。我见过一个女的,二十多岁开九刀,乳房上全是刀疤。我说:你就那么相信开刀吗?她说:医生讲的,不开刀有可能发展成癌证,可是开了以后还继续长。现在乳房也不好看了,也长不起来了,我还没结婚呢,多丑啊,我怎么活啊?先生您救救我吧。我笑笑说:救是能救你,可是你的刀疤可能救不好了,永远背在了你的身上,你见到男人永远要低着头了。为什么?你已经跟人家不一样了,不是一个健全的女人了,这都是西医害的。听了这话以后这女孩坐那里哭起来了,后悔,太后悔了。 但是后悔也来不及了。我说:你要现在不治以后还得继续开刀,两个乳房上都要长的。她越想越怕。我说:你可愿意吃药? 她说:好,我吃药!我说:药可难吃啊,还难闻,现在住楼一人熬药楼上楼下都不高兴。她下了决心吃药。我告诉她熬药期间你不要让任何人干扰你,你照样吃,你愿意的话,不能超过一个半月就能全部给你治好。

什么方?——柴胡桂姜汤加减吃了一个半月,记住:这个方子是治疙瘩的,里边有疙瘩、有核子百发百中,我不会欺骗大家的,这是我一辈子临床经验。为什么这个方子能治这个病?我们看这个方子有柴胡有桂枝有干姜,我们看这几味药是干什么的?如果没有汗,可以加麻黄,加葛根,如果身上怕冷,背后怕冷,皮肤发凉,脚手冷,好懒、好困、好睡觉,加麻附辛,百发百中,柴胡桂姜汤任意加减,有葛根证加葛根,有麻附辛证加麻附辛,吃过了十天以后,这个人都能飞起来,好轻松啊。这个女孩给我讲:我吃过你的药我身上好轻松,心里还平静,也不疲劳了,也不生气了,睡觉也好了。我以前好找人家的事,经常跟人家吵架。她这是外邪解不开,柴胡证出现,里有热外有寒,寒热错杂积聚在乳房,这个人就不正常了。好生气,天天就跟有事一样,好打人好骂人,吃这个药十天以后就觉的好舒服,也不生气了,睡觉也好了,吃饭也香了,一个半月彻底把核子化完了。

我讲:小丫头,你不止是乳房的核子化掉了,而且刀疤也小了,我不看就知道,消的很小,就一点点线看不很清了,不信你自己看看。她说:对,我看了,就几道线看不见刀疤了。你看,这中药多么神奇!为什么刀疤能减小?麻黄是干什么的?细辛是干什么的?葛根干什么的?大家知道:麻黄是还阳草,这味药不得了,它会钻空子,什么空子都能钻的到,“麻黄草,性情傲,走三关,串七窍,每个毛孔都走到”。麻黄是个好药啊!加上细辛,它两个一搭配就跟空中的一把火一样,皮孔一见葛根一见热气慢慢得到滋润,一得到滋润,皮肤的钙化、黑斑、黑点慢慢慢慢就化掉了。老年斑葛根汤加减好了也是可以治掉的,我治一老头75岁了,手上老年斑我给他治的光光的跟小青年一样。麻黄葛根细辛解表,身上障碍、皮肤障碍、脸上障碍都解的掉。这几味药加上石膏辛凉解表吃过了还不燥、还舒服。于是我又跟小姑娘说:你能不能再坚持坚持,再吃一个月,能把你的刀疤消掉。她说:好,我坚持!——有决心啊。她开始讲中药难喝,现在也不讲难喝了,说:我喝习惯了,喝过也不用漱嘴了,觉的很自然了。就是恨这个病,想把病治好。随后又来一个月,这个方子我改变了一点:解表的少一点,加一点滋阴的,加一点补阳的、补脾胃的,加一点活血的,一个月刀疤全无。

我又问了:小丫头,你乳房还不一般大小,你开过刀的这个乳房小你可知道?她说:我知道,还小不少。我说:你可想再长起来呢?——我当然想长起来了。我就用当归黄芩建中汤加川芎,又吃了一个半月,乳房恢复的两个一般大了,也没有刀疤了,也长满了也长圆了。小姑娘高兴的走路都唱,经常没事了就买点东西去看我,说:我这一辈子要不是您呢,从场面上虽然不是残疾至少是个半残疾啊,好痛苦啊!——小丫头会讲话。

我们想一想:不是中医不治病,不是中药不治病。我总结了两句话:病人无错,药无错,错在我们医生。临床上你诊断不明,用方不对,寒热搞不清,给患者造成了这样的后果,我们医生有罪啊!病治不好,病人埋怨几句还要骂病人,就没有认识到医生自己的错,好多医生都不能接受这句话。这些病用伤寒六经搞明白了,哪有治不掉的?大家看看六经多么重要!六经辩证图谱,你们想把《伤寒论》学透能记的住,家里挂上图谱没事了就看。《伤寒论》不好看,开书而明合书而忘,这六张图谱用了我六年时间。开始心里没有数,六经辩证——六经到底什么样?我天天在这琢磨天天在这琢磨,哎,有一天看到《医宗金鉴》,奥,这是清朝吴谦这班人编著的,《伤寒论》不是难读难记吗?吴谦这班人根据六经辨证写出了六经大纲。可是光写六经大纲,病是从哪里来的?张仲景为什么写《伤寒论》?我把《黄帝内经》一看,《黄帝内经》也有六篇,正好与张仲景《伤寒论》六篇是一致的。仲景的《伤寒论》就是从《黄帝内经》上变化出来的。我把这六篇搞好了以后,挂在墙上,看适合不适合,六年时间我毁掉了几十遍。那时候喷绘写真都贵,那一张纸就几百块,不合适就毁掉重来,我搞了几年,终于像样了。六张图墙上一挂,屋里还好看,还美观,一天到晚没事就背这些歌子,你看这多好啊,没事就背没事就背,把六经这几十句背完以后,你脑子里就扎了根了,然后慢慢消化,慢慢的就理出思路来了。

就葛根汤我写了十几个医案了,还没讲完,我今天讲的是葛根汤,在马来西亚讲的也是葛根汤。葛根汤多么重要啊,你要加减好了,葛根汤无处不在,百分之八九十的人身上都有葛根证,为什么?大家知道脸的变化随着胃和脾变化的,你就奔着太阴阳明这条路,化热你就加清热的,化寒就加温里的,大便不通了你就加攻下的,汗多的去掉麻黄,口渴的加石膏加知母,反反复复,所有的表证,身上的疤,身上的疙瘩,扁平疣,长刺猴的,脸上长疙瘩、长痘痘,老年斑,性病梅毒,葛根加减都能治的好。

 

那位同道的,你走了没有?你给我拿来两瓶酒。就他,就是葛根汤加减,他治那个小伙子二十一岁了,生殖器上长性病,我就把葛根汤方子发给他,几天就好了,这次开会他是特意赶来的。同道的这葛根汤加减好了可了不得,什么叫性病?什么叫梅毒?那就是表不和,里头化热,里头化毒,表解开了。里头热清了,脾胃功能强了,这个病几天就散了。这葛根汤无处不在,人人身上都有携带,如果脸上长痘痘了,身上大汗淋漓,就用桂枝汤加葛根,口渴加知母石膏,口苦加柴胡黄芩,大便不好加小承气,慢慢的脏腑和了表也和了,脸上也好看了。没有汗葛根汤原方不动,背要怕冷常年不出汗加麻附辛,来回调来回调,表解一身轻,汗解精神爽,所以表解开了人就有精神,大便解开了人就有劲了,如果这些病症携带着你身上就难过了。

 

你看老年人岁数大了多可怜,为什么?腹满,阳明病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腹满证,医生不知道,到医院去医生就给你讲:吃保健品,赶紧吃,你看老年斑长多少了,营养不够,吃点保健品慢慢就好看了。病人什么都不知道,肚子里都满了还叫吃保健品,越吃越重,越吃越坏,吃的老奶奶上楼都上不去啊,为什么?腹满人无劲,人肠道要常空不能实,老年人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胃家实肠实,要经常解解表,经常清清里。特别在当今生活太好了,哪天不见肉哪天不见油?三十年前五十年前三个月半年也吃不到一顿肉啊,肚子里哪有油啊?

 

现在这种病人太多了,你不经常清清,放个屁都是臭的,淌个汗都是臭的,嘴一张都是臭的。为什么啊?表不解胃里化热肠道化热化胀气跟着汗往外跑,有的人到诊所里一進门我就闻到了,真难闻!淌臭汗淌油汗,夜里淌黄汗,染枕头。有的人一夜睡醒枕头就染掉了,脸上身上全是油,同道的这是什么病?这叫内实表不解,化成湿热淌臭汗淌粘汗淌黄汗,你肚子里的垃圾都盛不下了,都往外漾了。所以我们在临床上见到这些病人要明白:要清里要解表。解表要辛凉解表,什么叫辛凉解表?就是热药加石膏、加连翘,比如淌黄汗,可以葛根汤加茵陈,多简单?他身上痒加葛根,如果痒狠了不出汗,身上起一点一点的小红疙瘩,西医叫什么?叫荨麻疹?可以加升麻。脸上淌油汗可以加知母石膏连翘,脸上长痘子,挤了以后淌血水子,那是实证,可以加黄连。

这个油汗,有的人长的满身的肉,一跑小路肚子就乱晃,一摸身上全是油,这种胖子太多了。他吃的多喝的好,又是酒又是肉,肾亏过度,光有肚子不见屁股,光见肚子大,这种老板多了。为什么?肾亏过狠了就光见肚子不见屁股啊,肾亏狠了屁股就小,这种人能吃胃里热。前人讲:十个胖子十个福,就怕胖子减屁股。十个瘦子十个贫,就怕瘦子没精神。胖子一减屁股就跟枣核子一样,这种人叫外强中干,活不长的。为什么?肾亏很了,光长肚子什么都没有了。十个瘦子十个贫,就怕瘦子没精神。瘦不怕瘦,该起床的老早就起来,给大人孩子烧水做饭,打扫卫生,三顿饭吃的香睡的香,这种老人能长寿。如果那瘦子吃饭也不怎么样,走路也东倒西歪的,头歪着,一坐就拉这个架子,看到板凳就想坐,这种人也活不长,这两句话大家要记住。没有精神他的死期就快到来了,这是脏腑空虚,光有阳明不见三阴。人活的要协调,上下一致,大小差不多,走路很轻松都听不到响声,这种人年龄活的都大。

现在我简单的把今天讲的内容串一下,今天的讲座主要强调了太阴虚寒证,这里边强调了一个理中汤为基础方,治疗虚寒腹痛,以及心慌、心悸。有太阴虚寒出现的心慌、心悸被命名为冠心病这一类的症状,通过理中汤加味,治疗效果非常好。心悸理中汤加茯苓,利水气温中阳。太阴篇的心得交代的比较清楚。另外,还强调了太阴病的脉象是沉迟脉,这一点我们要注意,在临床上治疗这类病时要抓住这个沉迟脉。还讲了阳明经的乳腺病,阳明经气化热这是乳腺病产生的重要根原,阳明热化证是用葛根汤加逍遥散,阳明寒化就用麻附辛加逍遥散,这个思路概括的非常好。还有一种乳房内长核子的,我们管他叫乳核,强调一个柴胡桂姜汤,我们要经常考虑临床使用,这个经验非常好。同时有强调了一个三阴病常虚,三阳病常实。这都是一些纲领性的东西。几天的讲课非常精彩,不知不觉时间过的很快,使我们忘记了时间,完全沉浸在学习的愉快当中。蔡长福六经辩证学习研讨会到今天为止就闭幕了,我希望每一位参会者来了以后都有所感受有所收获,我们期待着在下一期的蔡长福六经辩证研讨会上再见!——蔡长福老师济南经方会议讲话——摘自仲师之徒蔡长福的新浪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