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圣枕中丸
(2022-06-18 03:51:57)
补肾宁心
益智安神
摘自2022-6-17中国中医药报
尚学瑞
河南省辉县市中医院
每年高考、中考前后,总有一些家长咨询:“有没有增强记忆力的中成药?”“孩子这段时间神情恍惚,经常说头昏脑涨、睡不好,能不能用中药调理?”我告诉他们,这种情况不妨试试孔圣枕中丸。
功效主治
中成药孔圣枕中丸源于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的孔子大圣智枕中方,原书称其“常服令人大聪”,又云“治多忘,令人不忘”。后来此方被许多方书收载,有“枕中丹”“大聪明枕中方”等别称。“孔圣”是后世对孔子的尊称,“枕中丹”即珍贵的秘方、妙方,意为服用此药后,可像孔圣人那样聪明强记。中成药孔圣枕中丸由龟板(沙烫醋淬)、龙骨、远志(甘草炙)、石菖蒲四味药组成,辅料为蜂蜜。方中制龟板为君药,有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之功,《神农本草经疏》云其“通心入肾以滋阴”,《本草蒙筌》亦云“夫龟禀北方阴气而生,为阴中至阴之物,大能补阴而治阴血不足。是以下焦滋补丸药,多用为君”。龙骨可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为臣药。远志有宁心安神、祛痰开窍之功,又可通肾气而强志;石菖蒲有开窍宁神、化湿和胃之效,二者共为佐药,以交通心肾、宁心益智。全方药少力专,为补肾宁心、益智安神之良方。
孔圣枕中丸主治心肾不交所致的失眠健忘、心神不安、头晕、耳鸣、神疲体倦、双目无神、舌红苔薄白或苔少、脉细数等症状。现代还用于神经衰弱、脑供血不足、梦游症、小儿多动症、颈椎病、记忆力减退、老年痴呆、脑动脉硬化等病症。
服法及禁忌
中成药孔圣枕中丸为黄褐色的大蜜丸,味甜、酸而涩。每丸重9g,每次1丸,每日2次,嚼服,温开水送下。服药期间应保持乐观情绪;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及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过敏体质者慎用;糖尿病者禁用。
调治肿瘤相关性失眠“五不可”
(2022-06-24
05:03:58)[编辑][删除]
摘自2022-6-23中国中医药报
贾文魁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肿瘤与不寐常相互作用并形成恶性循环,共同影响肿瘤患者原发病的治疗效果,影响其生活质量与疾病预后。
•肿瘤相关性失眠是在正气亏虚基础上,复加各种攻邪疗法的消耗克伐,兼以心身压力而发生。扶正气是其治疗大法。
肿瘤相关性失眠又称癌因性失眠或肿瘤相关性睡眠障碍,是指因肿瘤产生、肿瘤并发症或抗肿瘤治疗的不良反应、作息规律改变,及与之相关的社会、家庭、心理、经济、人文等问题而引发的睡眠异常。失眠是肿瘤患者相关不良反应中仅次于癌因性疲乏的第二症状,是存在相对较持久的并发症,尤其在肺癌、乳腺癌及头颈部肿瘤中最为常见。
失眠属中医“不寐”“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等范畴,是指人在需要睡眠的时间内且具备睡眠条件的环境中入睡困难,或睡后易醒早醒、醒后难以再睡,或眠浅多梦、不能熟睡,甚至整夜难以入睡的异常表现。
不寐导致日间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社会能力及执行能力、记忆力及免疫力等的下降,患者出现机体功能紊乱。肿瘤与不寐两者常会产生相互作用并形成恶性循环,共同影响患者的生活与情绪,影响肿瘤患者原发病的治疗效果,影响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疾病预后。
1 解郁不可忘
情志因素是不寐的诸多病因中最为常见的原因,肿瘤发病亦与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有关,因此肿瘤相关性失眠的发生与情志有密切关系。
有关中医体质研究的报道显示,气郁质等偏颇体质与肿瘤相关性失眠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由于罹患肿瘤,或者接受手术、化疗、放疗等各种治疗的毒副作用影响,心理、经济等方面的多重压力,使之产生多思、抑郁或烦躁、焦虑等情志异常。肝喜调达而恶抑郁,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导致肝郁气滞,肝主疏泄之功能失司,肝气郁结,气机条达不畅,出现气血瘀滞、气郁化火、气滞食积、气滞痰阻、气滞湿停等,气、血、痰、火、湿、食“六郁”均可扰及心神,心神不安则患者睡眠质量降低,甚则导致睡眠障碍的发生。
肿瘤相关性失眠以肝气郁结为始发,治疗则以疏肝解郁为首要,众多医家从肝入手论治不寐,均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在疏肝解郁同时,遵《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训,结合血滞、火郁、痰浊、食积、湿阻等兼夹不同,在疏肝解郁的同时兼顾继发证候的治疗。以越鞠逍遥散(香附、川芎、栀子、神曲、苍术、白术、柴胡、白芍、当归、茯苓、薄荷、甘草)为基础方,气郁为主者方用三花逍遥散(玫瑰花、合欢花、萱草花、香附、柴胡、白芍、炒枣仁、茯神、白术、当归、法半夏、夏枯草、龙骨、薄荷、甘草),火郁为主者方用栀豉逍遥散(栀子、淡豆豉、灯芯草、莲子心、白芍、当归、柴胡、茯神、白术、预知子、连翘、丹参、炒枣仁、甘草),血郁为主者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川芎、香附、丹参、郁金、姜黄、桃仁、红花、生地、赤芍、当归、桔梗、牛膝、炒枣仁、合欢皮、琥珀、甘草),痰郁为主者合温胆汤(姜半夏、夏枯草、苍术、香附、橘红、茯神、竹茹、远志、枳实、郁金、石菖蒲、丹参、甘草、生姜)加减,食郁为主者合半夏秫米汤、小柴胡汤(半夏、柴胡、黄芩、香附、川芎、神曲、鸡内金、苍术、陈皮、谷芽、麦芽、茯神、远志、甘草、生姜、大枣)加减,湿郁为主者合三仁汤(香附、神曲、苍术、杏仁、白蔻仁、薏苡仁、滑石、竹叶、竹茹、半夏、陈皮、茯神、远志、柴胡、黄芩、甘草)加减。
2 止痛不可缓
疼痛是患者感觉痛苦不适并伴有不愉快情绪体验的一种自觉症状,人体的各个部位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出现疼痛的表现,如头痛、胸胁痛、胃脘痛、腰痛、腹痛,肌肉关节痛等。癌因性疼痛可以由肿瘤直接引起,也可以是癌症治疗的常见并发症。由于癌因性疼痛系癌瘤导致人体脏腑、经络、肌肉、筋骨的阻滞、瘀堵、溃烂、坏死,及在治疗过程中金刃创伤、或寒毒内侵、或热毒灼伤,所以此种疼痛的程度常较剧烈,痛有定处,缠绵不愈,难以缓解。这种痛苦的感受及不适明显地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而引起不寐,因此有效缓解疼痛亦属改善肿瘤相关性失眠的当务之急。
古今医家均认为瘀血内阻是导致肿瘤发生的主要病机之一,肿瘤治疗过程中手术对人体肌肉、筋骨、经络、脏腑等切割损伤而发生的“离经之血”也是瘀血,化疗药物的使用会使患者的血液“遇寒则凝”而加重肿瘤患者的血瘀证,放疗的射线会“灼伤津血”使血液黏稠而导致血行不畅、滞涩成瘀。根据肿瘤的发生及癌因性疼痛产生的原因、疼痛的程度、疼痛的性质及诊察所见的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舌下脉络迂曲怒张、脉涩等综合分析研判,癌因性疼痛当属瘀血作祟者居多,如是则活血祛瘀、通络止痛即为癌因性疼痛的主要治法。
通过活血定痛缓解患者的痛苦,从而改善肿瘤患者的睡眠质量。如颅内肿瘤或其他部位肿瘤脑转移所致的头痛,可用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等方加减;肺尖肿瘤综合征出现剧烈的肩臂疼痛、活动受限,可用蠲痹汤、肩痹汤加减;胃肠道肿瘤出现胃脘痛、腹痛之属于瘀血阻滞者,可选用丹参饮、失笑散、少腹逐瘀汤等加减;肿瘤骨转移出现腰痛、身体肢节疼痛者,可用活络效灵丹、身痛逐瘀汤等加减……同时注意选用具有活血、行气、止痛作用的药物如川芎、川楝子、延胡索、姜黄、郁金、乳香、没药、五灵脂、苏木、血竭等;痛甚者宜加全蝎、蜈蚣、地龙、白花蛇、乌梢蛇等虫类搜剔通络止痛药;又《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主血脉、主神明,故在应用活血止痛药的同时配合养心安神、镇静促眠之品,兼收定痛与安寐之功。其中川芎、郁金、酸枣仁、延胡索、琥珀、首乌藤、合欢皮等为临证效而宜选之品。如若短期内止痛效果欠佳,则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癌性疼痛“三阶梯疗法”,配合阶梯给药,以切实止痛而利睡眠。
3 护胃不可忽
除了罹患消化道肿瘤引起的胃部不适症状外,其他部位的肿瘤在接受各种治疗及疾病演变的过程中,大多会出现诸如恶心、呕吐、胃痛、脘痞、嘈杂、吞酸等“胃不和”的表现。《素问•逆调论》说:“人有逆气……不得卧……是阳明新逆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不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不寐的病位主要在心,但与肝、胆、脾、胃、肾相关。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许多化疗药及抗肿瘤中药在使用过程中均可导致脾胃受损,药毒伤脾、脾虚不运、心神失养,胃腑受伤、痰饮停滞、宿食不化、心神被扰,常常招致肿瘤相关性失眠。因此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要时刻不忘保护脾胃以顾“后天之本”,避免药源性的“胃不和”而导致“卧不安”。
4 缩尿不可轻
老年人多发的前列腺癌、膀胱癌等肿瘤,或肿瘤合并泌尿生殖器炎症、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糖尿病、尿崩症或焦虑等精神因素,常常会出现尿急、尿频、夜尿、尿失禁的表现。如果夜尿频多(夜间排尿次数在2次以上)的情况持续存在,因尿意而觉醒排尿,频繁往返于床、厕之间,势必影响患者的正常休息和身体健康,因此固肾缩尿对于肿瘤相关性失眠的治疗亦具增效意义。肾主水、与膀胱为表里,肺主气、为水之上源,脾主运化、职司水液的转输,膀胱为“州都之官”,三焦为“决渎之官”,小便不禁、夜尿频多的发生与肾、肺、脾及膀胱、三焦等脏腑关系密切,而肾与膀胱虚冷是夜尿频多的主要原因。《诸病源候论》中说:“小便不禁者,肾气虚,下焦受冷也。肾主水,其气下通于阴,肾虚下焦冷,不能温制其水液,故小便不禁也。”《成方便读》中说:“夫便数一证,有属火盛于下者,有属下虚不固者……其不固者,或水火不交,或脾肾气弱,时欲便而不能禁止,老人……多有之。”大法以温肾益气治其本,固涩缩尿治其标。临证可根据证情灵活选用缩泉丸、巩堤丸、菟丝子丸、大菟丝子丸、桑螵蛸散等,证属肺脾气虚者也可选用补中益气汤。
5 安神不可偏
《景岳全书•不寐》说:“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不寐的关键在于心神不安,因此镇静安神是不寐的基本治则。虽然肿瘤相关性失眠证属虚损者居多,但亦不免虚实夹杂之证;且虚损亦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之别,故镇静安神法的应用也应在辨证之基础上因证而异、分别使用,不可固执一法、胶柱鼓瑟。如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者,治宜清热除烦、养血安神,可用酸枣仁汤、枣仁安神胶囊、枣仁安神颗粒、复方酸枣仁片、复方枣仁胶囊、心神宁胶囊、安神宝颗粒、睡安胶囊等;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者,治宜补益心脾、养心安神,可用归脾汤、柏子养心丸、安神养心丸、茯苓散等;阴亏血少、虚火扰心者,治宜滋阴养血、补心安神,可用天王补心丹、安神补心片、养血安神丸、琥珀安神丸等;肝肾不足者,治宜补益肝肾、益心安神,可用参茸安神丸、健脑丸、脑灵素片、安神补脑液等;心火亢盛者,治宜清心泻火、重镇安神,可用朱砂安神丸、同仁安神丸等;肝阳上亢、心神被扰者,治宜清泻肝火、潜镇安神,可用龙胆泻肝汤、泻肝安神丸等;心虚胆怯者,治宜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可用安神定志丸、宁心安神胶囊等;痰热扰心者,治宜涤痰泻热、清心安神,可用黄连温胆汤、高枕无忧散等。又《类证治裁•不寐》云:“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临证指南医案•不寐》云:“不寐……总是阳不交阴所致。”心肾不交属心火偏亢者,治宜交通心肾、清热安神,方用交泰丸;心肾不交属阴虚火旺者,治宜滋阴补血、降火安神,方用黄连阿胶汤。
正虚致癌是肿瘤形成的基本病机,在脏腑阴阳气血虚损的基础上,或外邪入侵,或毒、瘀、痰、湿、寒、气等积聚胶结而成肿瘤;不寐多为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劳逸失度、久病失养等因素所引起的脏腑气血功能紊乱,阴阳失和,阳不入阴而发病。肿瘤相关性失眠是在正气亏虚的基础上,复加各种攻邪疗法的消耗克伐,兼以心身方面承受的压力而发生。其以“正虚”为本,“六郁”为标,故“扶正气贯彻始终”是为肿瘤及肿瘤相关性失眠之并行不悖的治疗大法。养正积自消,扶正寐自安。
便血见于多种疾病,痔疮、肛裂、炎症性肠病、肠息肉,甚至是直肠癌。自我诊断,盲目用药,可能错失良机。
直肠癌与痔疮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疾病,一旦被混淆,后果不堪设想。
为什么直肠癌被误认为痔疮?二者发病部位相近,且直肠癌的初期症状不典型,甚至与痔疮的临床表现高度相似,如出现便血、排便困难或肛门下坠感等症状,加上“十人九痔”,很多人认为是患上了痔疮。未予重视,耽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此外,痔疮和直肠癌同时存在,相似的症状更有可能掩盖直肠癌的病情,造成误诊。
因此,如果出现便血等不适,就医时要详细地如实描述症状,尤其要注意向医生说明有没有异常消瘦、便血的颜色如何,以及便血时是否伴黏液或脓血等,不要自行购药治疗,更不要讳疾忌医轻视病情,延误治疗。
如何区别直肠癌与痔疮
直肠癌与痔疮都可能出现便血症状,单从肉眼观看大便出血颜色并不能达到鉴别疾病的目的。目前认为,让专业的肛肠科医生做一个肛门指检,或是在医生指导下完善肠镜等相关检查,都是筛查直肠癌的重要手段。
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这4个癌症信号:
排便不规律
原本规律的排便习惯突然改变,出现排便次数增加或便秘,甚至有时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这可能是因为肿瘤的生长影响了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
大便形状改变
大便突然变细了或者变扁了,可能是肿瘤变大后挤压大便使之变形的结果。
排便不净感
排便之后仍然觉得未排净,还可能伴有肛门的坠胀感,往往预示疾病加重。
腹胀、腹痛
直肠癌患者前期多见间歇性腹胀、腹痛,后期逐渐变成持续性发作,发作部位多集中在中下腹部,程度有轻有重。
远离直肠癌的方法,预防直肠癌可以从以下6个方面入手
定期体检
肛门指检能够排除掉80%的直肠癌,是非常有必要进行的。普通人群建议每年肛门指检一次,对于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2~3年做一次肠镜检查,一旦发现结直肠息肉或者肠炎等肠道疾病,要及时就医治疗。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均衡膳食,低脂肪、高膳食纤维的饮食模式有益于保持肠道健康。建议日常多食新鲜蔬果,减少红肉及腌制食品的摄入,减少咖啡因的摄入,戒烟限酒,避免暴饮暴食。还应按时休息,不过度劳累,不熬夜,使机体免疫系统始终处于积极工作状态,癌症自然不易发生。多做散步、慢跑、等较为舒缓的运动,促进肠道蠕动。
保持良好的心情
保持良好的情绪对预防癌症及其他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焦虑或抑郁等精神心理因素也会影响正常的排便。
改掉不良排便习惯
减少刻意抑制便意的行为,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建议在晨起和餐后2小时内尝试排便。保持肛周的干燥、清洁。
避免乱用泻药
不要使用过多含有大黄、番泻叶、芦荟等泻药,都含有蒽醌衍生物,长期服用会使肠壁神经末梢应激性降低,肠蠕动减弱,造成结肠黑便病,甚至有癌变的风险。
练习摩腹、提肛动作
摩腹方法有顺时针和逆时针之分,一般顺时针按摩有疏通及缓解便秘的作用,逆时针按摩有升阳止泻的作用。关于按摩手法力度,手法轻柔有补益的作用,力度较重的手法有疏泄的作用。操作时,用掌根或整个手掌紧贴腹部,手法宜重,顺时针方向按摩100次左右即可。用于平时保健时,可以顺时针按摩和逆时针按摩同等次数。
提肛运动能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肛门括约肌功能,预防肛门松弛,对防治期痔疮和直肠脱垂有很好的效果。练习时采取坐位,吸气时有意识地收缩尿道、阴道以及肛门,然后呼气时放松。如此反复50~100次,每日2~3遍。若能采取胸膝卧位(双膝跪姿,胸部贴床,抬高臀部)做提肛运动则效果更好。
名医名方
参芪益肠方
摘自2023-5-22中国中医药报
霍介格,男,汉族,1966年出生,江苏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临床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肿瘤、肿瘤相关并发症及内科疑难杂症。
组成:人参10g,黄芪15g,藤梨根15g,八月札10g,薏苡仁20g,苦参6g。
功用:健脾祛湿,化瘀解毒。
主治:结直肠癌放化疗后及中晚期患者属脾虚湿滞、瘀毒内结证者。症见纳差、乏力、大便溏,舌质淡胖,苔薄白腻,脉细弦或濡。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解:方以人参、黄芪健脾益气、扶正培本,为君药。藤梨根味淡、性平,清热解毒、消积化瘀,八月札味苦、性微寒,行气活血止痛,同为臣药。薏苡仁味甘、性淡,健脾化湿,苦参苦寒,清热燥湿解毒,共为佐药。全方标本同治,共奏健脾祛湿、化瘀解毒之功。
加减:阴伤津亏者,加麦冬、石斛、沙参;腹痛者,加白芍、甘草;大便溏烂者,加炒白术、茯苓、山药;瘀毒明显者,加莪术、独角蜣螂;便血者,加三七粉(冲服)、炒槐花。
验案举例:患者男,70岁,2018年10月2日初诊。主诉:结肠癌术后化疗后2年余。患者2016年2月25日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示谓溃疡型腺癌,TNM分期为T4aN1bM0
b期。术后辅助化疗6个周期。2016年10月复查CT提示精囊腺周围见约3.3cm×4.1cm占位,予手术治疗,病理提示转移性腺癌,术后再行化疗2个周期。刻下:身倦乏力,头晕耳鸣,不思纳谷,四肢畏寒,手足麻木,大便稀软,日行2~3次,夜寐易醒,舌质淡红、苔薄黄中后偏腻,脉细缓。西医诊断为结肠癌术后,中医诊断为肠癌病,病机属脾虚阳弱、瘀毒内结,治以健脾温中益气、化瘀解毒。予参芪益肠方加减:人参10g(另炖),黄芪15g,肉桂3g(后下),陈皮6g,炒白术15g,山药20g,赤芍10g,茯苓15g,干姜5g,仙鹤草15g,藤梨根15g,白花蛇舌草15g,焦山楂15g,六神曲15g,炙甘草3g。常法煎服,并嘱患者避免进食生冷及辛辣刺激之物。2018年12月13日二诊:诉服上药2月余神疲乏力及头晕耳鸣好转,食纳增加,睡眠改善。手足麻木如前,大便质地偏硬,日行1次,舌质淡暗、边有瘀斑,苔薄白,脉沉细弦。原方去干姜,加桂枝6g、莪术10g、姜半夏10g。2019年2月1日三诊:诸症皆有改善。治疗仍以扶正益气、抗癌解毒为大法。患者近期查CT提示肠癌术后改变,余未见异常。
(李灵常 整理)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