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夏桂成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

(2022-06-04 04:03:52)

摘自2022-6-3中国中医药报
张娅 南京中医药大学 胡荣魁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国医大师夏桂成是全国著名妇科专家,从医七十载,精研《傅青主女科》,提出“经间期”概念,从事“月经周期及调整月经周期节律法”的研究,同时运用“调周法”治疗不孕不育;夏桂成深研易学八卦,提出“心(脑)-肾-子宫轴”观点,在诊治不孕症方面收效斐然;他提出“月经周期七期”的新概念,更加深层地拓展了调整月经周期节律的意义和方法。笔者有幸随诊,现将夏桂成调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证经验整理如下。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多态性的内分泌综合征,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月经紊乱、排卵障碍、卵巢多囊样改变、性激素水平异常、痤疮、多毛、肥胖以及黑棘皮等。月经紊乱,大多表现为月经后期、经量过少、闭经、崩漏等。中医学中并无PCOS 病名,现代医家通过概括归纳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病机特点,将其归属为“月经后期”“月经量少”“闭经”“崩漏”“不孕”“癥瘕”等证。夏桂成认为肾虚为基本病机,心肾失济为病机枢纽,痰浊、瘀血为病理产物。肾虚阴弱,癸水不充,生精乏源,以致肾中阴阳消长转化失衡,肾水失于上济,以致心火偏亢,亢盛之心火难以下达,心肾失于交济;盖肾主水,肾虚水泛,化痰生饮;日久阴虚及阳,肾中阴阳皆虚。肾阳不足,气化失职,开合失司,而致清津不得运化,浊液不得排泄,水湿停积,而为痰浊。肾阳亏虚,不能温煦血脉,则血寒成瘀;肾阴亏虚,内生之虚热灼伤血脉,则血热为瘀;同时脾胃位居中焦,脾失升清,运化不利,胃失降浊,脾胃失于中焦斡旋之职,气血津液失调,体内代谢产物堆积,从而凝痰生瘀。日久则痰瘀互结,阻碍胞宫气血津液运行,发为月事不调及不孕。
辨治要点
交通心肾燮理阴阳是治疗之关键 心(脑)-肾-子宫轴为女子生殖轴的核心,中焦脾胃位于心肾之间,为太极阴阳圆运动之枢纽,升清降浊,斡旋枢机,为后天资血之源;肝肾同居下焦,精血互资。夏桂成提出周期学说要同心-肾-子宫生理轴相结合,心肾交通是阴阳消长转化运动的关键所在;心肾相交,任、督脉方能协理平衡阴阳,保持消长转化运动在阴阳相对性平衡的条件下进行。《慎斋遗书》曰:“故欲补心者,需实肾,使肾得升,欲补肾者,须宁心,使心得降。”故夏桂成提出:“欲补肾者先宁心,心宁则肾自实。”阴阳失衡通常与心火失降相关,火动则阴伤,静则火降,火降则阴复,同时心肾合治,通过调理心、肾、子宫参与排卵前的气血阴阳活动而有助于排卵。心肾相交,才能维持肾阴的充实,推动阴阳运动的平衡发展,使之在“静”的前提下恢复肾阴,调达心气,提高肾阴水平,有助于血气活动而促排卵。
用动静观指导滋阴补肾调治经后期 经后初期是阴长运动的初始阶段,PCOS患者通常阴精匮乏,以致经后期延长,故治疗重在滋阴养血,目的在于养精卵。前人常道“静能生水”,故滋阴当在“静”的基础上应用,不能用滑窍耗阴之品如川芎、当归,尤其是肾虚癸水偏弱者,尽可能避免使用外散滑窍等动耗之品如泽泻、车前子、柴胡、瞿麦等。强调“静”则必重视收敛固藏,用药时需加入五味子、煅牡蛎、金樱子、炒芡实等固涩滋肾之品;临证时多强调宁心安神,凡见有烦热火动者,必加青龙齿、莲子心或酸枣仁、黄连、黛灯心等药。PCOS患者大多伴有多脂体胖、毛发粗重,此是痰湿蕴阻的表现,究其根本,还在于肾虚阴弱、癸水不足,故经后初期痰湿偏重者,亦只少予化痰利湿之药,如广陈皮、广郁金、茯苓等,取其性味平和,用量亦须轻。经后中期阴长运动已进入静中有动的时期,此时需滋阴结合促动。促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需助阳:阳主动,应加入肉苁蓉、川续断、菟丝子助阳促动,且阳生阴长,以扶助阴长至更高的运动水平。
需疏肝:疏肝解郁,肝气条达,气机得以运动,选用柴胡、广郁金、荆芥等品。
需活血:小剂量活血药可滋阴血的生长,亦可推动阴长的运动,如赤芍、红花、山楂等,用量宜轻,阴虚明显者当慎用。PCOS患者绝大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痰湿病变,因而需要结合化痰燥湿的药物,由于经后初期,在静能生水的治疗要求下,可以不用或少用化痰湿药物,进入到经后中期,阴静而动,就需要结合化痰湿药物。
典型医案
朱某,女,21岁。2017年8月21日初诊。诉月经稀发。既往月经紊乱,周期5~6/28~200d。月经史:初潮15岁,5~6/28~200d,量中,血块少,偶有痛经。未婚未育,B超:双侧卵巢多囊样改变。末次月经(LMP):2017年7月30日,量中,血块少许。刻下第22天,基础体温测量(BBT)未测,白带不多,腰酸不明显,夜寐安,大便尚调,余无不适。2017年8月21日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测性激素(T): 92.34ng/AL,雌二醇(E2):47ng/L,促黄体生成素(LH):21.36mIU/ml,促卵泡激素(FSH):6.93mIU/ml,泌乳素(PRL):4.7ng/ml,舌红,苔腻,脉细弦。
诊断:按经后中期论。
方用滋肾生肝饮。方药:丹参10g,炒白芍10g,怀山药10g,山萸肉10g,炒川续断10g,怀牛膝10g,制鳖甲10g,茯苓、茯神各10g,钩藤10g,合欢皮10g,炒苍术、白术各10g,广陈皮6g,莲子心5g,荆芥6g,麦冬10g。共12剂。
9月15日二诊:LMP:2017年7月30日,刻下第46天,BBT未测,白带不多,腰酸不著,夜寐欠安,大便尚调,余无不适。
诊断:经后中期论治。
方用滋肾生肝饮加钩藤助阳,拟宁心滋阴助阳法。方药:丹参10g,炒白芍10g,山萸肉9g,茯苓、茯神各10g,钩藤(后下) 10g,莲子心5g,合欢皮10g,炒枣仁15g,炒川续断10g,菟丝子10g,制龟甲10g,怀牛膝10g,广郁金10g,滑石(包煎)8.5g,甘草1.5g,炒苍术10g。共12剂。
10月3日三诊:LMP:2017年10月2日,量少,刻下第2天,腰酸隐隐,乳胀略有,面部痤疮,夜寐欠安,学业压力大,大便正常,舌红苔腻,脉细弦。
诊断:按经期论治。
方用越鞠丸加五味调经散加减:炒苍术、白术各10g,醋香附10g,丹参10g,赤芍10g,广木香9g,合欢皮10g,炒川续断10g,茯苓、茯神各10g,益母草15g,泽兰10g,肉桂(后下)6g,川牛膝10g,广陈皮6g。共7剂。
11月13日四诊:LMP:2017年11月1日,量中,色红,血块少许,痛经不著。刻下第13天,面部痤疮较前改善,腰酸无,夜寐安,大便正常,舌红苔腻,脉细弦。
诊断:按经后中期论治。
方药用滋肾生肝饮合越鞠丸合钩藤汤:丹参10g,赤芍、白芍各10g,怀山药10g,山萸肉9g,钩藤(后下)10g,莲子心5g,合欢皮10g,炒川续断10g,怀牛膝10g,制鳖甲(先煎)10g,广郁金10g,广陈皮6g,炒荆芥6g,滑石(包煎)8.5g,甘草(包煎)1.5g,炒苍术10g。共12剂。
11月26日五诊:LMP:2017年11月1日,量中,色红,血块少许,痛经不著。刻下第26天,乳房略胀,腰酸不著,白带偏少,上周见拉丝,夜寐欠安,易醒,晚睡,大便尚调,纳可,舌淡红苔腻,脉细弦。
诊断:按经前后半期论治。
方用毓麟珠合越鞠丸合钩藤:丹参10g,赤芍、白芍各10g,山萸肉9g,茯苓、茯神各10g,炒川续断10g,钩藤(后下)10g,莲子心5g,炒酸枣仁20g,合欢皮10g,鹿血晶1g,鹿茸6g,制桂枝9g,制香附10g,滑石(包煎)8.5g,甘草1.5g。共7剂。
其后按以上周期疗法共调治1年余,月经周期规律后,2019年复查性激素:T:79.02ng/dL,E2:54ng/L,LH:6.06mIU/ml,FSH:6.51mIU/ml,PRL:7.85ng/ml。
按 该患者属PCOS,患者尚年轻,学业压力大,平素熬夜较多,久而久之肾阴亏损,生精乏源,故月经稀发;初诊、二诊时属经后中期,阴长运动处于静中有动时期,当滋阴结合促动,故选用滋肾生肝饮。加用钩藤宁心助阳,拟宁心滋肾助阳法,滋阴为主,佐以助阳,兼予清心安神;川续断、菟丝子此类助阳药的加入,以阳助阳,促进阳生阴长。三诊处于经期,故予五味调经散加越鞠丸,祛瘀生新的同时加入疏肝解郁之品,推动气机运动。所谓“留得一分旧瘀浊,影响一分新生机,也影响一分重阳转阴。”患者平素压力较大,面生痤疮,舌红苔腻,脉细弦,偏于心肝火旺之象,前人道“女子以肝为先天”“经前以理气为先”,故后续诊疗重视疏解调畅肝气、滋阴宁神、清心调肝,同时嘱患者规律生活作息。经前期时,予毓麟珠益气养血,补肾益精,加入鹿血晶、鹿角片血中补阳,肝肾同补,更增助阳之功。以此调理数个周期,重建患者正常的月经周期。

调冲消癥方治多囊卵巢综合征

 (2022-10-12 09:49:04)[编辑][删除]


时间:2021-12-0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  作者:张德超 江苏省高邮市中医医院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临床较常见亦较难治之病,单纯从痰从瘀从虚论治,效果均不甚理想。据其所现证候,每多虚实夹杂,从肾元冲任亏损、痰瘀阻滞胞脉立论,用调冲消癥方治疗,获效尚称满意。兹介绍经验于后,供临证参考。

调冲消癥方组成:柏子仁(杵)15g,熟地黄15g,怀牛膝15g,续断13g,泽兰10g,卷柏10g,当归15g,川芎10g,覆盆子15g,葛根15g,女贞子(杵)25g,菟丝子15g,鹿角胶(研冲)15g,莪术15g,生黄芪15g,桂枝10g,茯苓15g,桃仁10g,赤芍12g,丹皮10g,生姜3片,红枣(破)7枚。水煎服,每日1剂。多囊卵巢,日久难消者,加王不留行(杵)15g治、炮山甲粉(研冲)6g。月经迟滞者,加刘寄奴15g、益母草15g、鸡血藤15g、红花10g。另人参100g、紫河车100g,研粉,装胶囊,每服3g,一日3次,温水下。配合服用鳖甲煎丸,每服6g,一日2次,温水下。

功用及主治:调补肾元冲任,消癥散结。主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症见月经稀发,月经后期,量少,甚至闭经,并见多毛,痤疮,肥胖,婚久不孕,或见腰膝酸软,少腹有冷感,性欲缺乏,子宫偏小等症。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脉象沉细或细滑者。

方证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常见月经稀发或闭经、多毛、痤疮、肥胖、不育等症。考其病机,常由肾元冲任亏损、痰湿瘀血阻滞胞脉所致,证候虚实互见。是以立方之旨,在于调补肾元冲任,化痰利湿祛瘀,疏通胞脉。本方悉遵此治则,以柏子仁丸合桂枝茯苓丸二方加味,消补兼施。方以柏子仁、熟地黄、怀牛膝、续断、泽兰、卷柏,养血益阴,补肝肾,益冲任,养血活血而通经;桂枝、茯苓、桃仁、芍药、丹皮,化痰利湿,活血消癥。加覆盆子、葛根、女贞子、菟丝子、人参、紫河车、鹿角胶,补肾气,调冲任,以振奋卵巢功能。莪术配黄芪,化瘀消癥而不伤正气。王不留行、炮山甲通经络而长于散结。刘寄奴、益母草、川芎、鸡血藤、红花,活血而善于调经。合以鳖甲煎丸,祛瘀化痰,消散癥结。全方使肾气复,冲任调,癥结散,而获卵巢多囊病理改变逆转之效。又鳖甲煎丸、大黄虫丸均有祛瘀通经功效,鳖甲煎丸长于消癥散结,大黄虫丸长于祛瘀通经,故治本病常选用鳖甲煎丸配合用之。

验案实录:管某,女,24岁。2015年7月16日初诊。患月经稀发,渐至停经2年余,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经用黄体酮等药,亦仅获近期疗效。刻诊:月经闭止2年,少腹时有坠胀感,腰痛连尻,腰膝酸软,全身乏力,脉细,舌质淡暗,苔白薄。查腹部彩超示:子宫大小42×37×26(mm),后倾位,内膜线居中,厚约5mm。右侧卵巢大小42×24×24(mm),左侧卵巢大小39×21(mm),双侧卵巢内多个6~8(mm)无回声区。双侧附件未见明显肿块。提示:双侧卵巢多囊改变。辨证为肾元冲任亏损,痰湿瘀阻胞脉。治以调补肾元冲任,消癥调经。方用调冲消癥方加减:柏子仁(杵)15g,熟地黄15g,怀牛膝15g,续断15g,泽兰10g,卷柏10g,鹿角胶(研冲)15g,菟丝子15g、女贞子(杵)25g,当归10g,醋香附10g,覆盆子15g,葛根15g,桂枝10g,茯苓15g,桃仁10g,赤芍12g,丹皮10g,月月红5朵。6剂。另人参、紫河车各50g,研粉,装胶囊,每服3g,一日3次,温水下。另鳖甲煎丸,每服6g,一日2次,温水下。

7月29日二诊:服方后无任何不适,但月经尚未来潮,守法增进。原方加刘寄奴15g,通草10g,王不留行15g。人参紫河车胶囊、鳖甲煎丸同时服用。8月8日三诊:月经未来潮。上方加莪术15g、生黄芪15g。8剂。人参紫河车胶囊并鳖甲煎丸续服。8月18日四诊:上方服后,月经依然未来潮,守法续进。上方8剂。并同时服用人参紫河车胶囊、鳖甲煎丸。8月25日五诊:上方服后,月经已来潮,量色如往常,再以前方随症略事加减,续服8剂。后处以调补冲任方:当归、菟丝子、人参、紫河车、女贞子、鹿角胶各50g,制胶囊,每服2g,一日3次。并合用鳖甲煎丸,以善其后。10月5日复查,腹部彩超示:子宫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

按该案证由肾元冲任亏损,天癸乏源,加之痰湿瘀阻胞脉,致令月事不行。是以肾元冲任亏损为本,痰湿瘀阻胞脉为标,证属本虚标实。治法应调补肾元冲任以治其本;化痰利湿,消癥通经,以治其标。故方用柏子仁丸加人参、紫河车等味,调补肾元冲任;桂枝茯苓丸合莪芪等品,并结合鳖甲煎丸,以化痰利湿,祛痰消癥。治本与治标并重,补肾与消癥同施。治疗中并随症加减用药,以期曲应证情。以方药与病机证候合拍,是以获效亦佳。经验上覆盆子、葛根似有改善卵巢功能之效,亦为临床所常用。(张德超  江苏省高邮市中医医院)

从痰瘀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

  (2022-10-26 09:26:09)[编辑][删除]

王惠珍女科临证经验(15)


时间:2021-08-1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  作者:王惠珍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常见的女性生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以雄激素过高、持续无排卵、卵巢多囊样改变为特征,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等症状。由于该病病因多样,且临床表现具有多态性、高度异质性,故其诊断和治疗仍存在诸多争议。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可优势互补,中医的辨证施治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也为本病治疗方法拓展了新领域。

病因认识

中医学强调辨证求因,欲认识多囊卵巢综合征产生机制,应从肥胖、痤疮、多毛、不孕、癥瘕、月经不调、卵巢增大、卵巢呈多囊样改变等症状着手。现以临床上此病最常见的肥胖、痤疮、多毛症状为例进行分析。

肥胖清代医家吴道源在《女科切要》中称:“其肥白妇人,经闭而不通者,必是湿痰与脂膜壅塞之故也。”痰与湿多由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或肾虚而致。脾虚,运化失常,精微不化,为湿为脂;肾虚,肾不主水,水湿内停,湿聚成痰。痰湿内阻,冲任凝滞,经水不化,胞宫壅塞,故不能摄精成孕。

痤疮痤疮属中医痘、疹、疮的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汗出见湿,乃生痤痱。高粱之变,足生大疔,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明代著名医家张介宾注曰:“形劳汗出,坐卧当风,寒气薄之,液凝为皶,即粉刺也。若郁而稍大,乃成小疖,是名曰痤。凡若此者,皆阳气不固之使然。”肺主皮毛,乃汗出见湿,寒气薄之,液凝为皶,或血热瘀滞,郁于皮毛而为痤疮。病位当责之心、肺、脾、肾,病因多与湿、热、寒相关,病性为寒热错杂。

多毛全身多毛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见体征之一,每见须长,阴、腋毛浓密,甚者呈男性分布。毛发为血之余、气之泽、肾之华。《灵枢·五音五味》曰:“妇人无须者……今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冲任之脉,不荣口唇,故须不生焉。”由于妇人有经、孕、产、乳等过程,常不足于血,气血不荣于口唇,故无须。反之,当三焦失常,气血升降失调,冲任气血不能下注于胞宫以蓄经、化经,月事不以时下,则循冲任上荣于唇口,故见须长,加之上焦失宣,过泽皮毛,故见全身多毛。

总之,本病虽临床表现各异,但主要病机不离痰、湿、脂、瘀,脏腑、三焦、气血升降失调,冲任二脉不能相资。

治则治法

本病以化痰祛湿、化瘀行滞、调理冲任为主要治法。由于痰湿为阴邪,故其治当遵张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训,以温药振奋阳气,开发腠理,通行水道,化瘀祛浊。多囊卵巢综合征为多脏受累之病,以肾、肝、脾、三焦虚损为主,累及心、肺,虚实夹杂,寒热错杂。治疗上当审因论治,亦要根据不同月经周期冲任、胞宫的阴阳气血变化而加减用药。

肥胖是本病一大主要临床体征,多责之于痰、湿、脂,治宜燥湿化痰祛脂,用南星、半夏、苍术、川芎、防风、羌活、山楂或导痰汤之类。若以痤疮一症显见,病位当责之心、肺、脾,以疏达宣肺健脾为主,药用桑白皮、枇杷叶、天花粉、杏仁、桑叶、陈皮、白术、白鲜皮等。多毛者,治当调其冲任,宣其上焦,引血下行,在辨证的基础上可酌加轻清宣上焦之品如栀子、豆豉、陈皮、淡竹叶、竹茹,并加引血下行之品,如川牛膝、茜草、丹皮等。

分型论治

痰湿内阻

主要证候:婚久不孕,多自青春期始即形体肥胖、多毛、痤疮,月经常推后或稀发,甚者停闭不行,带下量多,色白质黏无臭,头晕心悸,胸闷泛恶,面目虚浮,舌淡胖,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化痰祛湿,活血消癥。

方药:导痰化瘀汤(自拟)加减。苍术9克,香附6克,姜半夏9克,茯苓15克,陈皮9克,胆南星9克,枳壳9克,桃仁9克,海螵蛸9克,丹参9克,茜草12克,炙甘草6克。

方中苍术、香附、陈皮、胆南星、枳壳、姜半夏、茯苓乃取苍附导痰丸燥湿化痰、健脾和胃之功,以杜生痰之源;桃仁、丹参、茜草、海螵蛸化瘀消癥。诸药相合,燥湿除痰,行气活血,痰湿祛则气血运行通畅,月事以时下。

气滞血瘀夹痰

主要证候:症见经闭,不孕,颜面痤疮,胸闷,乳房胀痛,经来腹痛,色黯,有血块,舌暗红边瘀斑,舌苔薄白腻,脉弦。

治法:活血化瘀,豁痰调经。

方药: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桃仁9克,红花3克,当归12克,生地黄12克,川芎9克,赤芍9克,甘草6克,桔梗6克,牛膝15克,枳壳9克,柴胡9克,法半夏9克。

方中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使血行通畅,冲任瘀阻消除而经行;地黄、赤芍、当归、川芎取四物汤养血调经之意;柴胡、赤芍、枳壳、甘草又有疏肝理气解郁之效,使气行则血行;半夏、桔梗豁痰开胸膈之结气;牛膝引血下行。诸药合用既有活血化瘀养血之功,又有理气豁痰之效,使气血流畅,瘀血消散,经闭得通,月事以时下。

肝郁肾虚夹痰

主要证候:症见婚久不孕,月经量少,经期延后或闭经,腰背酸痛,白带清稀,畏寒,舌淡红,舌苔薄白,脉细弦,尺沉。

治法:疏肝补肾,化瘀除痰。

方药:定经汤(《傅青主女科》)加减。菟丝子30克,白芍9克,当归9克,法半夏9克,熟地12克,山药15克,茯苓12克,荆芥穗6克(炒黑),柴胡6克,陈皮9克,覆盆子15克,炙甘草6克。

方中菟丝子、覆盆子、熟地三药配伍滋阴补肾益精、养冲任为君;当归、白芍养血柔肝调经为臣;柴胡、荆芥既可疏肝解郁,又可理血,山药、茯苓、法半夏健脾和中而利肾水共为佐使。全方疏肝补肾,肝气舒而神精旺,气血调和,冲任相资,则血海充盈,月事以时下。

寒湿瘀阻

主要证候:经行错后,量少,色暗有块,小腹冷痛,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小便清长,舌淡晦边瘀斑,舌苔白腻,脉沉迟。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方药:温经汤(《金匮要略》)加减。桂枝9克,吴茱萸6克,当归12克,川芎9克,白芍9克,人参9克,麦冬9克,丹皮9克,姜半夏9克,阿胶(烊化)6克,生姜3克。

方中桂枝、吴茱萸、生姜温经暖宫为君;麦冬、半夏润燥、化痰、降逆为臣;阿胶、当归、川芎、芍药、丹皮养血祛瘀为佐;甘草、人参补益中气为使。全方共奏温经散寒,活血祛瘀,化痰降逆之功。

临床中可随症状变化加减药物。如湿盛者加藿香、薏苡仁、白豆蔻以宣化水湿;气虚者加党参、黄芪、白术;肾阳虚者加覆盆子、肉苁蓉、肉桂;痰湿化热加黄芩;心火上炎加淡竹叶、莲子心。

亦可根据月经不同周期中冲任、胞宫的阴阳气血变化而加减药物。如经后期(卵泡期)加枸杞子、何首乌、女贞子等滋肾填精;经间期(排卵期)加桃仁、川芎、丹参等活血通络;经前期(黄体期)加鹿角霜、菟丝子等温补肾阳、佐以滋阴;行经期(月经期)加蒲黄、五灵脂、牛膝等活血通经,引血下行。

典型病例

江某,女,20岁,2011年6月5日初诊。患者主诉停经6个月。既往10岁初潮,月经不规律,2~4月一行,持续7~13天。素月经量多,色暗红,夹血块,经前乳房胀痛。外院曾诊断高催乳素血症,口服溴隐亭降至正常水平。面部痤疮色黯,现停经6个月,自觉乏力,腰酸。舌淡红、边有瘀斑,舌苔薄白,脉细弦。体格检查:身高153厘米,体重44公斤,黑棘皮病(+),胡须明显。该患者系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仅2公斤。辅助检查:超声示卵巢呈多囊样改变,子宫内膜厚6.6毫米;蝶鞍部CT平扫:鞍区无明显扩大,垂体形态较小,高度约4毫米,垂体柄尚居中,未见明显偏移征象。内分泌四项:卵泡刺激素6.314mIU/ml,黄体生成素20.534mIU/ml,雌二醇636.29pmol/L,睾酮1.09nmol/L,催乳素332.28μIU/ml。辨证属肝郁肾虚夹痰凝。因患者已停经6个月,故治疗上先用甲羟孕酮促其转经,再用中药调整。其治疗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患者停经6个月未潮,予安宫黄体酮12毫克每天,连服5天,停药后1周转经。中药以疏肝补肾、祛痰调经为治,药用:苍术9克,香附6克,陈皮9克,党参15克,枳实6克,制半夏9克,胆南星6克,菟丝子15克,当归12克,川芎9克,川牛膝15克,柴胡6克,白芍12克,茯苓15克,桃仁9克。水煎服,日1剂,早、晚2次分服。

第二阶段:经上述方案治疗9月后,月经周期为规律35~40天一行,月经量正常,经期缩短至5~7天。舌淡红、边有瘀斑,舌苔薄白,脉细弦。腰酸、乏力症状缓解明显,面部痤疮、胡须明显减轻。由于患者正值高三,压力较大,病情反复,伴有乳房胀痛,夜寐欠安,大便2~3天一行。复查内分泌四项显示:卵泡刺激素6.17mIU/mL,黄体生成素3.34mIU/mL,雌二醇277.0pmol/L,睾酮1.60nmol/L。与第一阶段相比,患者肾虚症状改善,并且月经量转常,生殖激素水平得到明显改善,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比值下降至正常,见药中病,守上方继续化痰除湿,疏肝补肾,加贝母6克、瓜蒌仁9克以宣肺化痰润肠。

第三阶段:治疗1年5个月后,患者月经以时下,月经量适中,经期持续5~7天,经前仍有乳房胀痛,面部痤疮虽减但时有复发。舌淡红、边有瘀斑,舌苔薄白,脉细弦。体格检查:黑棘皮病症状明显减轻,面部痤疮、胡须明显减轻。复查性激素五项显示:卵泡刺激素5.48mIU/mL,黄体生成素6.87mIU/mL,雌二醇170pmol/L,催乳素168.42μIU/ml,睾酮1.64nmol/L。经治症状改善明显,生殖激素水平基本正常。(王惠珍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阳化气,阴成形”指导多囊卵巢综合征辨治

 (2017-12-18 05:22:35)[编辑][删除]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基础理论中的经典著作。其中,阴阳学说对中医学理论的影响尤为深远,阴阳学说是中医解释生命现象、阐述病理机制、指导辨证方法的说理工具,这种说理方式基于哲学的思辨思维,直指事物的本质,而不拘泥于事物的具象形态。

多囊卵巢综合征已经成为多发病,广泛影响女性的正常生育。这虽然是一个西方医学定义的疾病,但是临床中使用中医辨证论治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并且可以运用阴阳的思辨方法与西医学病理阐述建立起理论层面的沟通。

《内经·阴阳应象大论》详细阐述了如何应用阴阳学说解释生命现象、病理变化、辨证依据、药物分类等内容,其中强调了“阳化气,阴成形”这一理论。深入思考这一理论,可以理解中医学理论对生命、疾病的认识观。这一论断中,强调了有形的脏腑形体结构与无形的气之间的辨证关系,张景岳解释这句话时谓“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说明中医理论主张生命不仅由有形的脏腑形态结构所组成并决定,还有无形的气。中医理论强调人体内有形物质的变化都是由无形的气所决定的,即人体的生命现象是由无形的气所决定的。这样的认识或许可以在理论认层面将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理机制揭示清楚,进而指导中医临床辨证论治。

多囊卵巢综合征在发现过程中有一个有意思的手术。在1935年,最初研究该病的科学家为了探查病因而对许多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进行了卵巢楔形切除术,每侧卵巢切除50%~75%,但是做过这个手术的病人有95%恢复了月经周期,有85%恢复生育能力,到目前未能明确揭示为什么这样的卵巢手术可以起到恢复排卵的作用。这样的现象是否可以用上述理论来解释呢?如果中医的理论能有符合逻辑的解释,是不是为该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了指导性的理论依据呢?

首先,依据中医理论“阳化气,阴成形”的认识,卵巢以及卵巢内的卵泡是视而可见、触而可及的有形物质,在无形之气与有形结构的判别中属于“阴成形”。虽然中医没有一致的解剖结构名词,但是中医的哲学思辨理论可以灵活地分析具体事物。第二,有形物质的形态结构、位置等一切变化都是在无形之气的作用下产生的,排卵过程中一个卵泡结构需要变化为卵细胞、黄体等新结构,这样的变化必须在无形之气的作用下才能完成,也就是气化。所以,中医理论认识排卵的决定性因素应该有两个:正常“阴成形”的积累与正常的气化。

中医理论明确指出有形物质与无形物质可以用阴阳理论进行辨别,即“阳化气,阴成形”。阴阳理论又强调阴与阳两方面的对立统一,互根互用。所以一定分量的无形之气可以气化为一定分量的有形结构,如果无形之气分量少了,同样分量的有形结构即不能得到气化,此即阳气虚弱的情况;如果存在异常的有形之邪,那么气的分量即相对的不足,也不能完成正常的气化,此即异常阴(有形)的积累,为实证。回到卵巢切除术的介绍,有形的多囊卵巢切除掉一块,无形之气的气化作用就正常了,由此可推论无形之气的分量不足与异常有形之邪的积累可能是该病的中医病机,也是该病辨证中的关键所在。至于如何判别为虚证(无形之气分量减少)、实证(有形实邪积累),或是虚实夹杂证(两者皆有)则全在医生临床辨证论治的功夫了,不能一概而论。

结合我在临床实践中的一则病例论证这种病机辨识方法的实用性。某女,30岁,因不孕而来诊,月经自初潮起即每月延后,近年以来月经延后更著,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并服用促排卵药物。询问之,症状有口苦、咽干,胃脘于纳后满闷明显,小腹及腰骶时有凉坠感,时见口疮,饮食不规律,长期熬夜,情绪容易急躁。就诊时见形体丰满,舌淡红有暗紫色瘀点,有齿痕,舌中苔略厚腻,脉细弦,两尺为弱。辨证为肝气郁滞,气机不疏,胞宫不能完成正常气化功能,同时熬夜、贪食,正常阴液不得充养,异常之阴(病理产物痰湿瘀血)又多沉积,从而更阻卵巢气化功能。处方以紫石英、柴胡、牛膝、葛根、白术、茯苓、黄柏、肉桂、当归、白芍、乌药、菟丝子、仙灵脾、羌活等。紫石英入胞宫温暖助阳;柴胡、牛膝合用,一升一降,清阳之气升,浊阴之气自降,以助气机调达;白术、茯苓、当归、白芍同用具柔肝健脾之用,柔肝则气机条畅,健脾则能助脾气升清,配合葛根、乌药具有助经血来潮之用;黄柏、肉桂入下焦,引浮游之火归于本位,并助下焦气化,以固真阴、清化异常之浊阴,加用羌活,振奋督脉阳气,以助气化之用;菟丝子固肾安胎,仙灵脾助阳祛湿,合用以助怀孕。上方加减运用3月许,患者告知怀孕。(郑书翰)

元气神机法治不孕症案

 (2018-12-08 05:12:26)[编辑][删除]


元气神机法源于《道德经》《周易》《黄帝内经》,其核心思想是令人体之元气无为而治。元气神机法创立了归一饮、观复汤两个方剂,分别作用于人体气化的阳之机和阴之机,令阴阳自和,实现了《黄帝内经》“无问其病,以平为期”的目的。

元气神机法随着《元气神机——先秦中医之道》一书的出版而公布,受到王永炎、樊代明、薛伯寿、孟庆云、翁维良、麻柔等专家的推荐。元气神机法立足于两个方剂归一饮和观复汤,归一饮脱胎于四逆汤,观复汤脱胎于理中汤,均以炙甘草(或大枣)为君药,虽也是三四味药,但其与四逆汤、理中汤在君臣佐使、炮制以及适用范围已完全不同。归一饮、观复汤不针对疾病而设,所以谈不上针对少阴病、太阴病、脾、肾之病甚至三阴病、虚寒证治疗,两个方剂启动的是人体气化的阴阳之机,最终治病的是人体的元气,是元气无为而治的结果,而这正是《道德经》的思想。

【典型案例】

方某,女,36岁。2018年3月2日初诊。患者诉自2012年6月因意外流产后,多年未孕。初始月经参差不调,需用药物调治方能应期而潮,但每次经行量少而黑,挟有血块,少腹坠胀冷痛,观其以前方如温经汤、八珍汤加附子60g、桂枝茯苓汤等配合黄体酮治疗,不但无效更至闭经已一年。妇科超声示:盆腔积液;输卵管积液。现闭经一年,面色萎黄无泽,腹痛腹胀,小腹冰冷不适,失眠烦躁,不思饮食,舌体胖大,苔黄滑,左寸关脉弦紧尺脉沉涩,右脉沉细弱。

辨证:观其脉证,左寸关脉弦紧、尺脉沉涩,右脉沉细弱,此为天根之机处生长之气严重不足,生长之气不能与收藏之气相和,后天元气不能濡养四肢百骸,营血亏虚则冲、任、督、带虚损,气血生化无源。

治则治法:以归一饮从阳之机(天根)处修复生长之气,助后天元气从天根处,使生长与收藏之气相和,阴阳自和,必自愈。

处方:制附子10g(先煎),干姜15g,炙甘草20g,大枣20g,鹿角胶9g(烊化)。水煎服14剂。

2018年3月15日二诊:患者诉服药7天后,经水即潮,先行者为黑色血块,继而渐红,行经5日而净,腰骶部及小腹部冰仍冷痛,舌体胖大黯淡,苔黄滑,左寸关脉弦紧、尺脉沉涩,右脉沉细弱。病机分析及治法同前,启动生长之机,令元气无为而治,方药同上14剂。

2018年3月28日三诊:患者服药后,面色渐有光泽,气力渐复,腹部冷痛减轻,小腹尚有坠胀感,饮食渐增,心中已无烦闷,夜已能寐。舌脉同前,方药同上14剂。

2018年4月10日四诊:患者上方服至第9剂时,月经来潮,色淡量少挟有血块,小腹隐痛,行经5天,舌质淡,苔薄白,左寸关脉弦细、尺脉弱,右脉细弱,方药同上14剂。

2018年5月16日五诊:患者及家属来访,5月15日测尿妊娠实验阳性,血β-HCG阳性,精神纳眠俱佳,遂嘱其停服中药,饮食调养。

按:本例患者病在少阴,病机在于真火虚衰、肾阳不振、冲任虚损、后天生化乏源、日益气虚血枯、寒凝胞宫、经脉受阻、月事不下等,则久不受孕。患者病机之根本在于天根生长之机处,生长之气严重不足,元气不但失和,而且整体不足。治疗当以燮理阴阳,以归一饮从天根处扶助生长之气,使生长之气与收藏之气相和,元气逐渐增长,元气无为而治、运行全身,月经通调应时而潮而孕育。

自从火神派倡导大剂量附子,一些临床医生也对大剂量使用附子心存疑虑。火神派用大剂量附子治好很多疑难病。临床需要用则用,不需要用当然就不用,大剂量、小剂量自有其所针对的病机。

 

本案之前应用60g附子于八珍汤之中而无效,而归一饮仅用10g附子,却很有疗效。其原因在于归一饮中附子不在温阳补肾驱寒,只是信息传递的启动枢纽,最终修复后天元气才是根本,再加鹿角胶温补督脉命门,含生发之气,扶助元气,最终元气无为而治病自愈。究其原因可知。(于志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