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阳时节话昌阳

鹧鸪天•端午
摘自2022-6-3中国中医药报
杨晓明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
端午时节祭屈原,菖蒲艾草挂门前。藿香白芷薄荷入,包内藏香佩玉间。
熏虫豸,避浊源,龙舟破浪粽香甜。彩丝轻锁红莲臂,更饮雄黄尽笑颜。
摘自2022-6-3中国中医药报
温长路 中华中医药学会
“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这是宋代吴文英咏颂端午节饮菖蒲酒的词,很有民俗价值。除饮菖蒲酒外,词中还把端午节系五色线、洗兰水澡等民间活动写得至善至美。
端午饮菖蒲酒的风俗,以江苏淮安一带较盛,当地甚至把这一节日叫作“蒲节”。围绕菖蒲的活动不少,据《梦粱录》载,此日“以菖蒲或通草雕刻天师驭虎像于中,四周围以五色染菖蒲悬围于左右”,并“采百草或修制药品,以为辟瘟疾等用”。很明显,这是古人采取的季节性防疫措施,应该说是积极的、进步的。
古人把端午节与菖蒲联系在一起,是取物比类方法的体现。在“一、三、五、七、九”这5个阳数中,“一”为首,乃阳之始;“五”居中,为阳始盛;“九”最大,为阳之极。五月五日,代表阳气始盛的“五”,在月份和日数中同时出现,故被称“端阳”“重五”。菖蒲为辛温之品,性属阳,崇尚“九节”,命名“昌阳”,亦取阳盛之义,与“端阳”相合,且端午恰是菖蒲生长的茂盛期。端阳崇昌阳,还有使阳生、阳昌的吉意,这符合中国古文化的特色。
古人对菖蒲相当崇拜,《道藏》中有专门的《菖蒲传》,说它是“水草之精英,神仙之灵药”,服“一月消食,二月痰除;服至五年,骨髓充,颜色泽,白发黑,齿落更生”。
对菖蒲的应用,不仅在民间比较普遍,在皇室中也是非常重视的。如《清宫医案》中记载,慈禧和光绪等就常服用以菖蒲为主配制的“长春益寿膏”“延龄益寿膏”等。
据《本草纲目》记载,菖蒲入药有五种,白菖、溪荪、石菖蒲(两种)、钱蒲是矣。“服食入药须用二种石菖蒲,余皆不堪”。菖蒲入药者称石菖蒲,强调的是中医对正宗品种的选择,因古人认为菖蒲“必须石上生者良”(《本草新编》),并认为“一寸九节者佳”(《本草图经》),故菖蒲又有“九节菖蒲”之称。
但现在药典上的“九节菖蒲”,说的并不是古代文献中的天南星科植物菖蒲,而是毛茛科植物阿尔泰莲花的根茎,与石菖蒲的功能有一定差异,临床运用时应加以鉴别。
摘自2022-6-3中国中医药报
杨晓明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
端午时节祭屈原,菖蒲艾草挂门前。藿香白芷薄荷入,包内藏香佩玉间。
熏虫豸,避浊源,龙舟破浪粽香甜。彩丝轻锁红莲臂,更饮雄黄尽笑颜。
摘自2022-6-3中国中医药报
温长路 中华中医药学会
“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这是宋代吴文英咏颂端午节饮菖蒲酒的词,很有民俗价值。除饮菖蒲酒外,词中还把端午节系五色线、洗兰水澡等民间活动写得至善至美。
端午饮菖蒲酒的风俗,以江苏淮安一带较盛,当地甚至把这一节日叫作“蒲节”。围绕菖蒲的活动不少,据《梦粱录》载,此日“以菖蒲或通草雕刻天师驭虎像于中,四周围以五色染菖蒲悬围于左右”,并“采百草或修制药品,以为辟瘟疾等用”。很明显,这是古人采取的季节性防疫措施,应该说是积极的、进步的。
古人把端午节与菖蒲联系在一起,是取物比类方法的体现。在“一、三、五、七、九”这5个阳数中,“一”为首,乃阳之始;“五”居中,为阳始盛;“九”最大,为阳之极。五月五日,代表阳气始盛的“五”,在月份和日数中同时出现,故被称“端阳”“重五”。菖蒲为辛温之品,性属阳,崇尚“九节”,命名“昌阳”,亦取阳盛之义,与“端阳”相合,且端午恰是菖蒲生长的茂盛期。端阳崇昌阳,还有使阳生、阳昌的吉意,这符合中国古文化的特色。
古人对菖蒲相当崇拜,《道藏》中有专门的《菖蒲传》,说它是“水草之精英,神仙之灵药”,服“一月消食,二月痰除;服至五年,骨髓充,颜色泽,白发黑,齿落更生”。
对菖蒲的应用,不仅在民间比较普遍,在皇室中也是非常重视的。如《清宫医案》中记载,慈禧和光绪等就常服用以菖蒲为主配制的“长春益寿膏”“延龄益寿膏”等。
据《本草纲目》记载,菖蒲入药有五种,白菖、溪荪、石菖蒲(两种)、钱蒲是矣。“服食入药须用二种石菖蒲,余皆不堪”。菖蒲入药者称石菖蒲,强调的是中医对正宗品种的选择,因古人认为菖蒲“必须石上生者良”(《本草新编》),并认为“一寸九节者佳”(《本草图经》),故菖蒲又有“九节菖蒲”之称。
但现在药典上的“九节菖蒲”,说的并不是古代文献中的天南星科植物菖蒲,而是毛茛科植物阿尔泰莲花的根茎,与石菖蒲的功能有一定差异,临床运用时应加以鉴别。
说说端午习俗中的中医药文化。
名家笔下的端午节
摘自2022-6-3中国中医药报
缪士毅 浙江省永嘉县委组织部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多少年来,端午节始终撩拨着文化名家的情愫,或撰之以文,或绘之以画,展示各具情怀的端午场景,表达意蕴深厚的端午文化。这其中具有中医药应用价值的菖蒲、艾草、咸鸭蛋、箬叶、雄黄等端午应景之物,辟邪驱毒的端午风俗民情也出现在他们的笔端。
画家齐白石出身农村,从小耳闻目睹乡村端午风情,他用手中的画笔绘制了许多与端午有关的作品,如《端午》《端午美味》《五日吉祥》等画作,将粽子、咸鸭蛋、菖蒲、艾草、雄黄酒等端午应景之物,单独或组合搬上画布。这些都是齐老看过或体验过的东西,透露着端午的浓浓乡情味。画咸鸭蛋的绘画大师,恐怕没有几个,但齐白石是其中的一个,尤其是端午题材中的咸鸭蛋。齐老笔下的咸鸭蛋,寥寥数笔,颜色鲜明,让人馋涎不已。
散文家梁实秋对端午节有自己的见解,他管端午节叫粽子节,并写了一篇文章《粽子节》。文中说:“今日何日?我家老妈子曰:‘今天是五月节,大门上应该插一些艾草、菖蒲,点缀点缀。’我家老太太曰:‘今天是端午节,应该把《钟旭捉鬼》悬在壁上,孩子脸上抹些雄黄酒,辟邪辟邪。’我的小孩子独曰:‘今天不知是哪一天,就应该吃粽子!’我参考众意,觉得今天叫作‘粽子节’比较亲切些……今天虽然是粽子节,但是我们也不能厚着脸皮吃两个粽子就算完事。《钟旭捉鬼图》还是不妨悬挂悬挂,我们自己没有实力躯鬼,把一纸图画高高悬起,虽然鬼卒未必因此隐退,我们总算尽了心,慰情聊胜于无了。”
文学家、画家丰子恺是浙江桐乡人,对孩提时代家乡的端午节风俗印象深刻,他在《端阳忆旧》一文中娓娓道来:“我幼时,即四十余年前,我乡端午节过得很隆重:我的大姐一月前制‘老虎头’,预备这一天给自家及亲戚家的儿童佩带。染坊店里的伙计祁官,端午的早晨忙于制造蒲剑:向野塘采许多蒲叶来,选取最像宝剑的叶,加以剑柄,预备正午时和桃叶一并挂在每个人的床上。我的母亲呢,忙于‘打蚊烟’和捉蜘蛛:向药店买一大包苍术白芷来,放在火炉里,教它发出香气,拿到每间房屋里去熏。同时,买许多鸡蛋来,在每个的顶上敲一个小洞,放进一只蜘蛛去,用纸把洞封好,把蛋放在打蚊烟的火炉里煨。煨熟了,打开蛋来,取去蜘蛛的尸体,把蛋给孩子们吃。到了正午,又把一包雄黄放在一大碗绍兴酒里,调匀了,叫祁官拿到每间屋的角落里去,用口来喷。喷剩的浓雄黄,用指蘸了,在每一扇门上写王字;又用指捞一点塞在每个孩子的肚脐里。据说,老虎头、桃叶、蒲剑可以驱邪;蜘蛛煨蛋可以祛病;苍术白芷和雄黄可以驱除毒虫及毒气。至于门上的王字呢,据说是消毒药的储蓄;日后如有人被蜈蚣毒蛇等咬了,可向门上去捞取一点端午时所制的良药来,敷上患处,即可消毒止痛云。”
作家汪曾祺对家乡江苏高邮的端午风情如数家珍,流露在笔端。他在《端午节的鸭蛋》中写道:“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线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他在文中提到:“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儿”“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当然,他对家乡的高邮鸭蛋赞不绝口,在文中直言:“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并写道:“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
文化名家洪丕谟对端午节自己包粽子吃难以忘怀,在《端午难忘端午粽》一文中吐露心声:“包粽子南方多用箬叶,别地方也有用菰叶、芦叶,甚至笋叶的。每当端午临近,菜场上出现青青箬叶,这时没包粽子,眼睛先已一清。”他吃自己包的粽子,颇有感慨,“吃自己包的粽子,箬壳清香,青青映眼,吃的就是那份情味。”是呀,用箬叶包的粽子,清香扑鼻,食之细腻可口。这里提到的包粽子用的箬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箬叶味甘、性寒、无毒,具有清热止血,解毒消肿之功效,可治吐血,衄血,小便不利,喉痹,痈肿。《本草纲目》称其“治男女吐血,衄血,呕血,咯血,下血。……又通小便,利肺气,喉痹,消痈肿。”除了箬叶、菰叶、芦叶,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用楝树叶包粽子的习俗。《本草纲目》记载:“宗懔岁时记言蛟龙畏楝,故端午以叶包粽,投江中祭屈原。”
端午节,不仅仅是味蕾上的一点滋味,更是驱毒避邪的一种举动。在文化名家的笔下,端午节的各种活动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其节日内涵变得更为充盈,让人领略富含中医药防病治病意蕴的端午文化魅力。
名家笔下的端午节
摘自2022-6-3中国中医药报
缪士毅 浙江省永嘉县委组织部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多少年来,端午节始终撩拨着文化名家的情愫,或撰之以文,或绘之以画,展示各具情怀的端午场景,表达意蕴深厚的端午文化。这其中具有中医药应用价值的菖蒲、艾草、咸鸭蛋、箬叶、雄黄等端午应景之物,辟邪驱毒的端午风俗民情也出现在他们的笔端。
画家齐白石出身农村,从小耳闻目睹乡村端午风情,他用手中的画笔绘制了许多与端午有关的作品,如《端午》《端午美味》《五日吉祥》等画作,将粽子、咸鸭蛋、菖蒲、艾草、雄黄酒等端午应景之物,单独或组合搬上画布。这些都是齐老看过或体验过的东西,透露着端午的浓浓乡情味。画咸鸭蛋的绘画大师,恐怕没有几个,但齐白石是其中的一个,尤其是端午题材中的咸鸭蛋。齐老笔下的咸鸭蛋,寥寥数笔,颜色鲜明,让人馋涎不已。
散文家梁实秋对端午节有自己的见解,他管端午节叫粽子节,并写了一篇文章《粽子节》。文中说:“今日何日?我家老妈子曰:‘今天是五月节,大门上应该插一些艾草、菖蒲,点缀点缀。’我家老太太曰:‘今天是端午节,应该把《钟旭捉鬼》悬在壁上,孩子脸上抹些雄黄酒,辟邪辟邪。’我的小孩子独曰:‘今天不知是哪一天,就应该吃粽子!’我参考众意,觉得今天叫作‘粽子节’比较亲切些……今天虽然是粽子节,但是我们也不能厚着脸皮吃两个粽子就算完事。《钟旭捉鬼图》还是不妨悬挂悬挂,我们自己没有实力躯鬼,把一纸图画高高悬起,虽然鬼卒未必因此隐退,我们总算尽了心,慰情聊胜于无了。”
文学家、画家丰子恺是浙江桐乡人,对孩提时代家乡的端午节风俗印象深刻,他在《端阳忆旧》一文中娓娓道来:“我幼时,即四十余年前,我乡端午节过得很隆重:我的大姐一月前制‘老虎头’,预备这一天给自家及亲戚家的儿童佩带。染坊店里的伙计祁官,端午的早晨忙于制造蒲剑:向野塘采许多蒲叶来,选取最像宝剑的叶,加以剑柄,预备正午时和桃叶一并挂在每个人的床上。我的母亲呢,忙于‘打蚊烟’和捉蜘蛛:向药店买一大包苍术白芷来,放在火炉里,教它发出香气,拿到每间房屋里去熏。同时,买许多鸡蛋来,在每个的顶上敲一个小洞,放进一只蜘蛛去,用纸把洞封好,把蛋放在打蚊烟的火炉里煨。煨熟了,打开蛋来,取去蜘蛛的尸体,把蛋给孩子们吃。到了正午,又把一包雄黄放在一大碗绍兴酒里,调匀了,叫祁官拿到每间屋的角落里去,用口来喷。喷剩的浓雄黄,用指蘸了,在每一扇门上写王字;又用指捞一点塞在每个孩子的肚脐里。据说,老虎头、桃叶、蒲剑可以驱邪;蜘蛛煨蛋可以祛病;苍术白芷和雄黄可以驱除毒虫及毒气。至于门上的王字呢,据说是消毒药的储蓄;日后如有人被蜈蚣毒蛇等咬了,可向门上去捞取一点端午时所制的良药来,敷上患处,即可消毒止痛云。”
作家汪曾祺对家乡江苏高邮的端午风情如数家珍,流露在笔端。他在《端午节的鸭蛋》中写道:“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线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他在文中提到:“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儿”“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当然,他对家乡的高邮鸭蛋赞不绝口,在文中直言:“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并写道:“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
文化名家洪丕谟对端午节自己包粽子吃难以忘怀,在《端午难忘端午粽》一文中吐露心声:“包粽子南方多用箬叶,别地方也有用菰叶、芦叶,甚至笋叶的。每当端午临近,菜场上出现青青箬叶,这时没包粽子,眼睛先已一清。”他吃自己包的粽子,颇有感慨,“吃自己包的粽子,箬壳清香,青青映眼,吃的就是那份情味。”是呀,用箬叶包的粽子,清香扑鼻,食之细腻可口。这里提到的包粽子用的箬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箬叶味甘、性寒、无毒,具有清热止血,解毒消肿之功效,可治吐血,衄血,小便不利,喉痹,痈肿。《本草纲目》称其“治男女吐血,衄血,呕血,咯血,下血。……又通小便,利肺气,喉痹,消痈肿。”除了箬叶、菰叶、芦叶,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用楝树叶包粽子的习俗。《本草纲目》记载:“宗懔岁时记言蛟龙畏楝,故端午以叶包粽,投江中祭屈原。”
端午节,不仅仅是味蕾上的一点滋味,更是驱毒避邪的一种举动。在文化名家的笔下,端午节的各种活动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其节日内涵变得更为充盈,让人领略富含中医药防病治病意蕴的端午文化魅力。
【临床应用】
治疗慢性肝炎
取艾叶制成注射液,每毫升相当于生药0.5克,每日肌注4毫升,总疗程1~2个月。治疗期间同时给予保肝药物。治疗123例,其中迁延性肝炎39例,近期治愈28例,显效6例,好转5例;慢性肝炎46例,近期治愈21例,显效19例,好转6例;肝硬化15例,显效3例,好转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2%。
治疗肺结核喘息症
用10%艾叶液每次30毫升,日服3次,食前半小时服用。临床观察37例,均同时内服异烟肼,3例并发肺原性心脏病的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时,加用毒毛旋花子甙治疗,一般服艾叶液1~1.5月。31例经过上述治疗,气短及咳嗽减轻,喘鸣消失,痰量显著减少,肺部干、湿性罗音减少或消失;其余6例疗效较差或无效。经验证明,以对肺部无严重纤维增生或肺气种存在者效果较佳。
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干艾1斤或鲜艾2斤,洗净、切碎,放入4000毫升水中浸泡4~6小时,煎煮过滤,约得滤液3000毫升,加适量调味剂及防腐剂。日服3次,每次30~60毫升。或制成注射剂,每日2次,每次肌注2~4毫升。治疗154例,近期控制6例,显效21例,好转81例,无效46例。或用蒸馏法提取艾叶油,制成胶丸或糖衣片服用,每日量0.1~0.3毫升,分3~4次口服,10天为一疗程。治疗138例,一个疗程总有效率81.88%,近期控制加显效者占46.37%。还有每日用艾叶2两(干品),红糖5钱,加水煎成100毫升,分3~4次服,1周为一疗程。治疗484例,有效率76.1%。
治疗急性菌痢
用20%艾叶煎剂,日服4次,每次40毫升,观察21例,均获治愈,平均住院5.5天。治疗过程中同时补充维生素乙、丙,个别病例给予输液。
治疗间日疟
取干艾叶0.5~1两,切碎,用文火煎2小时左右,过滤,加糖,于发作前2小时顿服,连服2天。经治疗53例,控制症状的有效率在89%上下,血内疟原虫阴转率为56.2%.药液须现制现用,每日用1两的疗效较好。
治疗钩蚴皮炎
在局部钩蚴感染24小时内,取直径1.5厘米的艾绒卷,熏烫钩蚴感染部。对于皮疹多而范围广的皮炎,将患部皮肤分区逐一熏烫5分钟。治疗106例,痒感消失者77例,仍有痒感者28例,奇痒者1例。患者一般于晚间艾熏后,即痒止入睡,次晨痒感消失。对照组60例未加治疗,痒感持续时间短则3~4天,长则5~6天,少数皮炎进展为红肿、水泡戒因抓破而溃烂。治疗组呼吸道症状(气急、咳嗽)的出现率为1.88%,对照组为14%。
治疗妇女白带
取艾叶5%煎汤去渣,鸡蛋2个放入汤内煮后吃蛋喝汤,连服5天。
治疗寻常疣
采鲜艾叶擦拭局部,每日数次,至疣自行脱落为止。治疗12例,最短3天、最长10天即行脱落。
取艾叶制成注射液,每毫升相当于生药0.5克,每日肌注4毫升,总疗程1~2个月。治疗期间同时给予保肝药物。治疗123例,其中迁延性肝炎39例,近期治愈28例,显效6例,好转5例;慢性肝炎46例,近期治愈21例,显效19例,好转6例;肝硬化15例,显效3例,好转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2%。
治疗肺结核喘息症
用10%艾叶液每次30毫升,日服3次,食前半小时服用。临床观察37例,均同时内服异烟肼,3例并发肺原性心脏病的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时,加用毒毛旋花子甙治疗,一般服艾叶液1~1.5月。31例经过上述治疗,气短及咳嗽减轻,喘鸣消失,痰量显著减少,肺部干、湿性罗音减少或消失;其余6例疗效较差或无效。经验证明,以对肺部无严重纤维增生或肺气种存在者效果较佳。
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干艾1斤或鲜艾2斤,洗净、切碎,放入4000毫升水中浸泡4~6小时,煎煮过滤,约得滤液3000毫升,加适量调味剂及防腐剂。日服3次,每次30~60毫升。或制成注射剂,每日2次,每次肌注2~4毫升。治疗154例,近期控制6例,显效21例,好转81例,无效46例。或用蒸馏法提取艾叶油,制成胶丸或糖衣片服用,每日量0.1~0.3毫升,分3~4次口服,10天为一疗程。治疗138例,一个疗程总有效率81.88%,近期控制加显效者占46.37%。还有每日用艾叶2两(干品),红糖5钱,加水煎成100毫升,分3~4次服,1周为一疗程。治疗484例,有效率76.1%。
治疗急性菌痢
用20%艾叶煎剂,日服4次,每次40毫升,观察21例,均获治愈,平均住院5.5天。治疗过程中同时补充维生素乙、丙,个别病例给予输液。
治疗间日疟
取干艾叶0.5~1两,切碎,用文火煎2小时左右,过滤,加糖,于发作前2小时顿服,连服2天。经治疗53例,控制症状的有效率在89%上下,血内疟原虫阴转率为56.2%.药液须现制现用,每日用1两的疗效较好。
治疗钩蚴皮炎
在局部钩蚴感染24小时内,取直径1.5厘米的艾绒卷,熏烫钩蚴感染部。对于皮疹多而范围广的皮炎,将患部皮肤分区逐一熏烫5分钟。治疗106例,痒感消失者77例,仍有痒感者28例,奇痒者1例。患者一般于晚间艾熏后,即痒止入睡,次晨痒感消失。对照组60例未加治疗,痒感持续时间短则3~4天,长则5~6天,少数皮炎进展为红肿、水泡戒因抓破而溃烂。治疗组呼吸道症状(气急、咳嗽)的出现率为1.88%,对照组为14%。
治疗妇女白带
取艾叶5%煎汤去渣,鸡蛋2个放入汤内煮后吃蛋喝汤,连服5天。
治疗寻常疣
采鲜艾叶擦拭局部,每日数次,至疣自行脱落为止。治疗12例,最短3天、最长10天即行脱落。
前一篇:黄连汤方证:虚人热病,上下格拒
后一篇:夏桂成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