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穴药同源

(2022-05-02 15:29:58)


              北京中医药大学程凯博士做客北京卫视《养生堂)
                       去火的中成药怎么吃?

  牛黄解毒片,泻胃肠道的火,消化系统的火。如吃的太油腻了,燥热了,有上火的症状:口气比较重,便秘或者排便之后有肛门的灼热感。
   牛黄上清丸,清头面部上火的症状。嘴周围起泡,鼻干 咽干 哑嗓子肿 眼睛红肿 头痛偏头痛。
  牛黄清心丸: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特别是舌生疮,舌尖红红的,反应出心火亢盛的表现。这时就用牛黄清心丸。
  如果是虚火,脾胃虚寒的人不太适合吃这样苦寒的药。重在滋阴。越是脾胃虚寒,有腹泻的朋友就不要吃这些能加重腹泻的凉药。
  如果长期的吃这类的药,会有另外的严重问题。会造成长期腹泻,直肠和结肠的炎症,会出现肠道的黑病变,会导致肠癌几率增加。
  希望大家先用自己身上的药物,这是绿色的安全的而且它是有效的。

                            身体中的牛黄解毒片
                      [转载]穴药同源(2)

   商阳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阳明经向上走的时候,到下颌 牙齿口唇周围到鼻孔旁边。胃肠有热会在这些区域有反应,如在这个地方经常长包,包括一些抽动的症状,都可以在这个穴位上刺血治疗。
   在商阳穴刺血。放3-4滴就可以。
                           身体中的牛黄上清丸
                      [转载]穴药同源(2)

   关冲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穴位,三焦经上来以后在头面部绕行了好几周,所以少阳经脉在这儿。有偏头痛 眼睛容易肿 容易疼耳朵有时候会有耳鸣的情况 或者脸肿,都可以用这个穴位。
                           身体中的牛黄清心丸

                       [转载]穴药同源(2)

   中冲穴是心包经的穴位,少冲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都可以泻心火。
以上穴位都是用刺血的方法,可以一周刺两次。对这些穴位只要用泻的方法都会起到作用。因为上火就要泻热。重刺激是泻。在这样的穴位上,用手指的指尖点在这个穴位,用力掐下去,会非常的疼,有彻骨的疼痛。掐住它,坚持30秒钟然后松开,再掐另外一侧,两侧互掐。
                                 口舌生疮

   如果是口生疮,注意和舌生疮是不同的,是分属于不同的经脉,也分属于不同的脏腑,反应的是不同脏腑的问题。
   口腔这个位置有四条经脉,所以就会有四个部位长疮,反应了四个脏腑的问题。
   如嘴不明原因的抽动,掐胃经的内庭穴和大肠经的商阳穴刺血,三天就解决问题。这是阳明有热的表现。嘴的外面长包长疮都属于阳明有热。用手上的牛黄解毒片。
   口唇里面长疮,口腔内侧是足厥阴肝经的经脉环绕在口唇的内侧,属于人的压力过大,情绪容易波动。这时用手上的牛黄上清丸。
   舌上生疮,特别是舌尖的位置,那是属心的,就用手上的牛黄清心丸。
   如果在舌头底下长疮,往往伴有小便黄,女性的炎症 男性阴囊湿疹。这种情况要在膝盖的对侧就是腘窝。有委中 委阳穴位。
                        [转载]穴药同源(2)

刺血或者是用掐的方法。
                           [转载]穴药同源(2)

推荐食材:西瓜翠衣
             
穴药同源(3)

    夏季感冒也分风寒型 风热型 暑湿型。
                    风寒型感冒

   头痛 打喷嚏 流鼻涕 发烧不高 颈项发紧  身上发紧 发冷,可能有点稍微打寒战。倦怠。
                    [转载]穴药同源(3)


   这种感冒要把风邪发散出去。感冒清热冲剂适合。
    用简单的宣肺 发散发汗的方法,推荐葱豉汤。葱是发散的性质,辛辣走窜发散。特别是葱须,里面有挥发油。淡豆豉是带有发散性质的中药,它具有辛温走窜的作用。
                   [转载]穴药同源(3)

   适合感冒初期,还有体质稍微虚一些的儿童 老人。煮5-10分钟就好,否则挥发油都挥发了。
                    [转载]穴药同源(3)

[转载]穴药同源(3)

   用这个汤煮面特别好,能够让我们发汗解表,治疗风寒感冒,而且又能填肚子。
                 身体里的葱豉汤
                    [转载]穴药同源(3)

  脖子上最高起的骨头,下方的凹陷。找不准也没关系,可以进行热刺激。如用掌心把它捂热,然后局部快速地擦动。也可以用热毛巾敷在大椎穴上。
                 风热感冒

                     [转载]穴药同源(3)

   这时要用板兰根冲剂。它是清热解毒的。
  这时还是要用大椎穴,热邪会淤积在这里。在这里用泻的方法,最好是刺血 拔罐。
                 暑湿感冒
                    [转载]穴药同源(3)

  这时用藿香正气丸。
  可以用指甲掐大椎穴,相当于刺血的方法。同时揉内关穴和与它相对的外关穴。
                     [转载]穴药同源(3)

[转载]穴药同源(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一招灵验
后一篇:颈椎病分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