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栗子酱--板栗香浓滑的最佳吃法

(2016-11-09 12:01:42)
标签:

果酱

栗子酱

海燕的厨房

美食

板栗

分类: 烘培甜品

                     栗子酱--板栗香浓滑的最佳吃法

   我对板栗的喜爱是无需多用文字表达,爱它,就好好吃它,除了烤,烧,炒之外,又开发出新的美味吃法啦! 

                                      欢迎关注微公号:海燕的厨房,新浪微博:@Chef海燕
                                                   添加微信号:815246297(交流美食)                           
                                         手机看菜谱更方便,扫码一键关注:海燕的厨房            

                                                        满盘皆是黄金粒,粒粒香酥--【黄金玉米粒】                  栗子酱--板栗香浓滑的最佳吃法

秋天的美物食材--板栗又称为栗子,与红枣、柿子一起被称为“三大木本粮食”。板栗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有健脾养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之功效。板栗外壳坚硬,肉质粉厚,带着一点桂花蒸着吃,煮着吃,酥而不烂;炒着吃,烤着吃,香脆而不碎,和荤的食材同烧,白米饭连连吃;今天推荐是用勺子舀着吃,浓香爽滑,涂面包,做果馅,都是顶呱呱~

今天做果酱用的是面包机的花式果酱功能后,省去煮锅慢熬的人力和时间,做好后放凉,用陶瓷罐秘封,每天一勺,也可以冲水喝哦!

                    栗子酱--板栗香浓滑的最佳吃法

 栗子肉比较后,也比较生硬,所以做果酱之前一定要煮熟或者烤熟,切碎,最好是料理机打碎也方便,我自己是切碎粒的方法,这样做果酱的时候更容易些~

~~~~~~~~~~~~~~~~~~~~~~~~~~~~~~~~~~~~~~~~~~~~~~~~~~~~~~~~~~~

原料配方:

栗子肉:300克

生粉:60克

白糖:120克

柠檬汁:30克

水:200毫升

栗子酱--板栗香浓滑的最佳吃法
1,称重好所有的材料

2,栗子煮熟后切成碎粒

3,生粉,白糖和水混合均匀

4,面包机桶内放入切碎的栗子肉

5,再倒入调好的生粉糖水

6,把面包机桶放回面包机中,盖上盖子,连接上Wifi,手机阿里智能操作菜单,花式果酱功能开启

7,按程序操作进行后完成栗子酱

栗子酱--板栗香浓滑的最佳吃法

栗子酱--板栗香浓滑的最佳吃法

海燕的厨房笔记:

栗子肉有些偏硬,偏粉,做果酱的话稍微浓厚了些,可以用料理机先打碎,加生粉的时候尽量少一些,也可以混合点玫瑰花,口感不错的!

~~~~~~~~~~~~~~~~~

营养点评:

 

板栗味甘,性温;归肾、脾、胃经,健脾胃、益气、补肾、壮腰、强筋、适合于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腰腿不利、小便增多,主治反胃、吐血、便血等症,老少皆宜。

板栗中所含的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能防治高血压病、冠心病和动脉硬化等疾病。含有极高的糖、脂肪、蛋白质、钙、磷、铁、钾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C、B1、B2等,强身健体之外,板栗还含柔软的膳食纤维,血糖指数比米饭低,只要加工烹调中不加入白糖,糖尿病人也可适量进补。

对于孕妇而言,常吃板栗不仅可健身壮骨,而且有利于骨盆的发育成熟,还有消除疲劳的作用。

~~~~~~~~~~~~~~~

                                                               个人美食工作室
                                         微公号:乐宴工作室,微信号:Yueyantaste
                                              专注营养美食,精致烘焙,创意私房菜和家宴
                                                       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做自己!
                                                          欢迎关注:用美食宠爱你!
栗子酱--板栗香浓滑的最佳吃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