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人古董商李鉴宸:云南青花与越南青花

标签:
历史收藏图片文化杂谈 |
分类: 2022 |
安南即今日的越南,古代的安南与中国关系较为密切,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中,安南是一个重要的国家。这里,尝试探讨一下云南青花与越南青花之间到底存在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是直接的继承关系还是间接的传播关系?
从理论上说。越南有条件直接模仿景德镇元青花的烧造技法而自行生产青花瓷器,因为元代中国同东南亚、南亚和西亚的贸易往来十分濒繁,中国瓷器的外销量也很大,越南作为中国的临国,也有大量中国瓷器进入这个国家。但是,使用和自行烧造毕竟是两回事,这需要看这一个国家是否具备了烧造的条件。当时的越南似乎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即使有不少元青花瓷器进入,还是属于使用阶段,就好比朝鲜半岛的瓷器烧造,高丽是第一个学会烧造中国瓷器的国家,十一世纪就模仿烧造中国青瓷,烧成了精美的高丽青瓷。但是,烧造青花瓷器的历史还是要晚至十五世纪的李氏朝鲜时代。尽管他们似乎一直有机会接触到元青花甚至明初明中期的许多景德镇青花瓷器(因为李朝和明朝关系十分密切),但是,李朝时期的青花烧造还是没有很快的出,直到五世纪才开始模仿景德镇青花瓷器,正式烧造自己的青花瓷器,而且,在最初阶段,还是从中国进口青料。直到1464年,在顺天府发现了土青矿石,1469年又在康津郡发现
同样的钴土矿,从此,朝鲜半岛才能够烧造完全属于自己风格的青花瓷器。对于越南的青花瓷器烧造和原料矿藏发现的情况,我们了解得很少,几乎没有这方面的资料,但从本质上看,其经历几乎与朝鲜李朝青花相似,同样与中国是近邻,同样接受中国瓷器的输入(当然由于高丽青瓷的大量烧造,以后中国瓷器的进入相对较少),同样于十五世纪烧成青花瓷器。但越南与朝鲜半岛不同的是,十五世纪的越南可能一直使用中国等外国输入的青料烧造器物1。这里还要指出的是,越南的青花实际上也不同于中国的青花,有人说十四世纪的“越南尚未发现瓷石矿藏,也从未生产真正的瓷器,仅能生产烧成温度高于一般陶器的炻器,而且胎质较灰,缺少瓷器半透明的质感。越南使用的青料,有的来自西亚商人之手,有的购自云南土产”。因此,如果按照通常所说的西亚伊斯兰地区同类产品称为钴蓝陶器的话,越南青花也应该是釉下钻蓝陶器。当然,如果按照如此规律来推论的话,云南青花瓷的质地与越南青花瓷质地似乎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从一定程度上说,许多越南青花瓷胎更为细洁。这种炻器的论点,过去也有外国学者如此评论中国瓷器,把有些地区的产品称为炻器。但是,无论是云南青花瓷还是越南青花瓷,它们都有共同的特征,都应该是瓷器。
从越南的陶瓷烧造历史来看,在河内附近,有不少李朝(1009-1225年)和陈朝(1225—1400年)时期盛烧的窑场,许多当地烧造的瓷器,与中国瓷器风格十分接近,其中不少产品仿烧北宋的龙泉窑,较晚的窑场,所烧产品与元龙泉青瓷十分相似。这说明越南在相当多的时间内模仿生产中国瓷器。1465年,越南老街的陶工在北宁地区仿制中国瓷器,同时在被誉为越南的景德镇的蕃朗,也有不少仿制。整个十五世纪,越南的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在经历了许多年的烧造以后,这时期的青瓷烧造逐渐衰退,青花瓷器的异军突起,使越南瓷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令人费解的是,不少越南青花瓷器,居然有着浓厚的元青花风格。现在,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越南青花究竟受景德镇青花瓷烧造的影响?还是受云南青花瓷的影响?
公元1407年到1427年,越南为明朝所统治,这使得有人认为,越南青花的发展益于明代永宣两代王朝对其长达20年的占领,也有人认为在1427年明军撤退以后的后黎时代(1428-1487年)发展的结果,明前期的海禁政策为越南陶瓷提供了发展的空间。目前有确切纪年的最早越南青花器是土耳其托普卡比宫廷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天球瓶,署有“大和八年”款识,大和八年为1450年,明朝纪年为景泰元年。此瓶的造型与明永宣时期景德镇的天球瓶相似,而纹饰具有元青花的特点。这样的元明兼具的器物特点,在不少越南青花瓷器上出现。这种现象在明宣德以后景德镇烧造的瓷器上也有出现,宣德以后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景德镇青花等瓷器上,部分出现了元青花的烧造风格,这也是过去我们认为较为特别的一种做法。对景德镇瓷器上出现复古现象的原因,我们还是难以判断,因此,对越南青花同样如此。但有一点可以欣慰,景德镇瓷器出现的这种现象不是孤例,在云南和越南青花上出现了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相似情况。
现在我们还是要回到越南青花是否受到云南青花影响这一主题上来。有的学者认为:越南出土的器物与云南玉溪、建水青花在风格上基本一致,因此越南受云南青花影响的痕迹是十分明显的。持这样观点的学者不在少数,可以说绝大多数参与研究云南青花瓷的中国学者基本上都是这样的看法。但国外的学者多不认为越南青花受到云南青花影响,他们甚至认为是越南青花影响了云南青花。如果按照这样的观点以此类推,云南青花的烧造时间要晚至十五世纪以后。这似乎是不合逻辑的。
有一部分学者,他们强调越南青花烧造于十四世纪,把一部分越南青花瓷器作品及瓷片标本的烧造年代定在十四世纪。按照这样的区分,这些作品的烧造时间最晚是明初洪武时期,因为洪武从1368-1398年,1399年—1400年还是建文统治时期,很显然,这些作品至晚是洪武或甚至元代的作品。
笔者认为,越南青花的烧造,接受中国青花瓷器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说是后黎时代发展的结果也是合理的,但如果认为没有受到中国影响显然是难以解释的。而更加重要的是,如果把它们的最早作品看成十四世纪的洪武时期烧造的话,就必须认真看待了,因为,这涉及到究竞是越南青花烧造的时间早还是云南青花烧造的时间早的问题。我认为,从现在的情况看,云南青花瓷器出现的时间要早于越南青花,但似乎不象我们想象的两者时间间隔是那样的遥远,也许,它们的出现只相隔了短短的几十年或稍多些时间。但不会达到跨越一个或一个半世纪的漫长时间。往短里说,根据现在的发现情况,如果把它们之间的烧造时间推测为前后不久,似乎也不一定不合逻辑,因为作为临近地区,一方影响另一方的烧造并非不可能。当然,归根结蒂,越南青花的出现,可能受到了中国景德镇和云南青花烧造的双重影响。为何如是说?首先,作为中国南部的云南与越南地区紧密相连,地域上的便利占得先机;其次是云南有越南需要的青花料,可以烧成他们需要的青花瓷器;但除了吸收云南制作青花瓷器的青料和技法外,景德镇那些精美青花瓷器,是当时的越南工匠有可能见到也是最希望模仿的实物蓝本,因此他们在烧造中会尽可能的仿制这样的作品。十五世纪越南青花中出现的这些元代景德镇风格的瓷器,似乎不是对云南青花瓷器直接仿制的产物,从相当程度上看,应是对景德镇元青花瓷器予以仿烧的结果。至于认为越南青花早于云南青花,是越南青花影响云南青花的说法,还是值得商榷的。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瓷器工艺或产品特征来看,云南青花的烧造都不应晚于越南青花,即使是以有纪年作依据的实物来比较,云南青花的烧造还是早于越南青花,越南“大和八年”款瓶为1450年,明朝纪年为景泰元年。而云南青花即使置“宣光九年”圆型墓志中同出青花狮子缠枝牡丹纹罐这一事例于不顾,还有一个有确切依据的宣德四年(1429年)墓志铭火葬墓出土青釉火葬罐不远处出土的青花罐,从时间上看,比“大和八年”要早21年。当然这样的比喻似乎不完全确切,但从整体看,云南青花应该略早于越南青花。
2022年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