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人古董商李鉴宸:南宋郊坛下官窑与老虎洞官窑的器物造型(一)

标签:
历史收藏图片文化杂谈 |
分类: 2021 |
郊坛下官窑的器物种类依其造型主要有碗、盘、碟、洗、盒、杯、钵、盆、花盆、唾具、炉、尊、觚、坛、灯盏、瓶、壶、罐、器座、器盖、弹丸等。每种器物又有多种造型,如瓶有梅瓶、折肩瓶、弦纹瓶、琮式瓶、鹅颈瓶等,炉有樽式炉、鼎式炉、鬲式炉、簋式炉等。种类多样,造型各异,充分体现了南宋官窑瓷器种类的丰富多彩,造型的千姿百态。老虎洞官窑出土的瓷片由于大多系人为砸碎,且大部分出于瓷片堆积(坑)中,故能拼对成形的器物很多。以其种类看,与郊坛下官窑大同小异,主要有碗、盘、碟、洗、盒、杯、钵、盆、花盆、炉、尊、觚、坛、瓶、壶、罐、器座、器盖、笔山等,每种器物也有多种造型,如瓶如炉,皆与郊坛下官窑相类。除了少量器类如郊坛下官窑的三足盘、唾具,老虎洞官窑的夹层碗、盏托、笔山等尚难以界定外,基本相同。考虑到郊坛下官窑所出均为碎片,由于片子太小,有些器形很难确定,再加上两窑某些产品在烧制成功率上也有差异,以上统计数字恐略有出入,但两窑烧制产品的“总目录”应该是相类的。
如果依以上器物种类的使用功能分,又可分为日用器、陈设器和祭器。如碗、盘、碟、盒、盆、盏托、笔山等均为日常生活用具或称日用器,而瓶、器座、壶、觚、尊、炉等皆为陈设和祭祀用具。某些器类也可兼具两种功能,依使用的用途而定。从使用功能看,两窑的产品涵盖了南宋朝廷由日常饮食用具到陈设祭祀等各个方面。至于日用、陈设和祭祀类产品谁占主导地位,似很难界定。有专家认为郊坛下官窑的产品以仿古的陈设用瓷为主。也有不同观点,认为日用器皿才是南宋官窑的主要产品。从老虎洞官窑出土器物看,两类产品似不相伯仲,很难说谁占主导地位,或者说以烧造某类产品为主。
综合老虎洞官窑全部二十四个瓷片堆积(坑)的器物组合,发现日用、陈设和祭祀类产品在每个瓷片堆积(坑)中均属共存关系,只不过各自产品的造型和类别时有变化而已。依笔者的看法,作为服务于朝廷的南宋官窑,并非只为满足朝廷的某种单一的需求而设立,朝廷的需求本身就包括日常饮食用具、陈设和祭祀等各个方面。在这个前提下,南宋官窑烧造的产品必涵盖以上各个方面。它不同于朝廷因某种用途的需要而临时到地方窑场定烧,而导致的某类产品数量的突然增多。同时,作为服务于朝廷的两座官窑,由于受规模的限制,其烧成的产品也并非能全部满足宫廷的需求,朝廷仍要不断向地方窑场“须索”。另外,陈设和祭祀类器物常可用其他材料来制作,瓷质的产品并非是其唯一的选择。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在老虎洞官窑早期瓷片堆积(坑)中,陈设和祭祀类瓷器占有较大的比例,且形制多样,如梅瓶就有从高仅20余厘米的小瓶到高近40厘米的大瓶,鹅颈瓶也有从高20余厘米到近40厘米的大、中、小三种组合,夹层碗也有大、小两种形制,即使是完全仿青铜器形制而制作的觚,也有大、中、小之分。这种特殊情况的出现,可能与建炎三年高宗渡江时“新成礼器”尽失,南宋朝廷在绍兴年间将多数祭祀礼器改用陶瓷器有关。但与这些陈设、祭祀类瓷器共存的日用瓷如碗、盘、杯、盖碗、盏、碟等也同样有大小和形制不一的各种组合,且数量也很多。从造型角度来看,碗、盘一类的日用器,器形相对偏小,其造型的空间感较小,且作为日常生活用具,也不需太多的造型变化。而陈设、祭祀一类的产品则不同,相对高大的造型空间,古朴典雅的造型特点,再加上复杂的制作工序,以及对官窑的神秘感觉,往往惹人注目。因此单从制作工艺而言,正是这些陈设、祭祀类产品才真正代表了官窑高超的制作水平,不计工本的“官”属特征。
2021年11月14日
李鉴宸国内事业部助理 上官浩 微信 18801960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