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宝喜欢打人怎么办?

(2013-03-14 08:12:55)
标签:

育儿

小班

打人

咨询

办法

分类: 教育随笔

                家园直通车:宝宝喜欢打人怎么办?

题记:利用业余时间为班级里的孩子建立一个班级群,一方面可以在群共享和群相册中分享幼儿园活动课中的资源和孩子们的活动照片,另一方面在群论坛里分享一些优秀的教育类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家长们慢慢建立更为合适的家庭养育观念。渐渐发现,网络拉近的不仅是我与孩子家长的距离,更让他们与我的心也贴得更近。蓦然觉得,忙碌也是一种温暖和幸福。

 

妈的来信:

    晚上我经常带瑾到小朋友多的地方玩,我的本意是希望她能多接触小朋友,希望养成与小朋友合作的好习惯,可是最近我频繁的发现我家瑾喜欢打人!连大孩子都打,我尝试着和她讲道理,表面应付我挺好的,可仍然是屡教不改,我的耐心都快被她磨尽了,不知道是对她的教育是不是纵容了,超迷茫!张老师,你能给我支支招么?天天给别人家长道歉,心里真不是滋味。小儿难养啊!

 

独幼张红梅:

    

    首先感谢瑾妈对家园共育的配合和对我们老师的信任。上午有课,现在才回复,望见谅!

   “晚上我经常带瑾到小朋友多的地方玩,我的本意是希望她能多接触小朋友”。由此可见瑾妈对瑾的教育还是很用心的。为孩子创设更多与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交流机会,让孩子的成长从单纯的家庭环境走向更广泛的集体生活,这样积极的引领对当今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来说,是难能可贵且值得我们每一位家长用心学习的。

    我不是幼教方面的专家,在这里我只能以瑾幼儿园班主任老师的角度,寄希望在对瑾平时集体活动中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以及对您家庭教养环境的一些了解方面对“宝宝喜欢打人”这样一个现象进行初步的探讨分析和交流,但愿这些能够在您养育宝宝的过程中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在我的印象中,瑾不是一个喜欢打人的孩子,只是在与别人交往过程中,缺少正确的语言交往方式:为维护某种自己的喜欢的东西,或不喜欢别人的某种方式,情急之中语言表达不出或无效,先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识……而这样事件的发生往往跟这个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很大关系。

     三岁左右孩子的认识大部分都是依靠行动,思维特点也是先做再想,在平时艺术活动中画画或捏橡皮泥时,孩子们通常都是随意地画或者捏,无意涂鸦后看看像什么,然后才说她画的是什么,捏的是什么。这个年龄段孩子在遇到矛盾的时候,往往也会行动先于语言发生。

     昨天的音乐游戏小组表演《我的好妈妈》。活动安排的规则是一组一组上台表演,没有轮到或表演过的小朋友当观众。轮到瑾那一组表演时,已经表演过的至薇小朋友又要和没有表演过的瑾那一组一起上台表演,瑾不乐意,让她下去当观众,至薇不听,瑾就用手拉着至微的衣袖让她离开“舞台”。也许在小朋友或者旁观者的眼中,瑾又在打人了,其实瑾只是在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你已经表演完了,现在该轮到我们表演了,你需要下去当观众”这样一个意识。后来我将至薇牵下来,跟她讲清道理,陪至微一起坐下来当观众,问题才得以解决。这件事说明倘若不是太过分,瑾一般不会主动打人。从事情的另一个层面看,瑾想帮助老师,让小朋友们一起遵守活动规则,本意也是好的。

     个人觉得,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打打闹闹是一件极为平常的事,我们成人世界到现在也还会存在因为彼此沟通不畅出现误解、矛盾的事件发生,更何况处在社会性完善发展中的小班孩子呢?但因为各种原因,我们又无法回避孩子“打人”现象和后果的发生,这时我们需要以此为契机,帮助宝宝一起矫正不好的“打人”行为。

     打人事件发生后,我们先要一起帮她找到打人的原因:是别人拿走了她想要的东西?还是她看中了别人的东西?是与别人因为某件事情有了争执,还是过于疲劳(孩子很累的时候有时也会以此来发泄)?是受到了别人的嘲笑,受到被打者的还击?亦或是没有遵守游戏的规则?

     找到打人的原因帮她进行分析梳理后,我们必须告诉她:打人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行为,这样的方式既解决不了问题,还给别人带来了伤害,我们可以尝试着创编类似事件的故事,让孩子懂得换位思考。同时让孩子意识到因为自己的行为不当需要向被打者道歉,然后再教她一些用语言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如至微想再表演这件事,瑾可以告诉至微:“你们已经表演过了,现在是我们这一组来表演,请你下去当观众。”如果至微不听,可以请求身边大人的支持帮助。当然,对于小班的孩子,要达到完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愿意和妈妈一起耐心等待她心智成长到这个程度。

    三岁左右的孩子,依恋感和安全感非常强烈。在帮助处理孩子无法解决的矛盾时,我们还需要告诉孩子,“妈妈爱她(以免她有种做错事不被爱的担忧),但妈妈不喜欢你跟小朋友这样的相处方式。”这样,她既知道自己打人不对,也知道下次该怎么解决,还知道妈妈无论何时都是爱她的。孩子感觉被爱包围着,她会有向更好方向发展的正能量。倘若孩子打人后有拒不认错,拒不道歉的行为时,我觉得隔离后冷处理是必要的:冷静地抱着她,平静但坚定地告诉她“我不允许你伤害其他的孩子。你需要和我呆在这里好好想一下,直到我觉得你可以离开。”这段时间不跟孩子说话也不看她,倘若有别的伙伴想过来和她玩,我们可以告诉她的同伴:“我们家的宝宝现在需要单独呆一会儿。”对孩子实行冷处理实际上就是给宝宝传达这样一种信息“你打人是不对的,所以我要暂时剥夺对你的注意,在这段时间内你可以冷静一下,思考自己的行为。”使用隔离后的冷处理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还能够有效快速地平息纠纷,让打人的孩子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适宜,又能及时安抚被打者的心理。

    当孩子在与同伴相处中表现出适当的行为或者有进步时,我们一定不要忘了要及时给予表扬,让她知道你很高兴她这么做。瑾宝宝这学期开学以来在幼儿园打人的现象很少发生,我想这跟老师们正面的鼓励和引导也是有关系的。瑾妈妈也可以在散步或家中闲聊时跟她说,“现在,老师和妈妈都为宝宝能跟小朋友和睦相处高兴,老师和妈妈更喜欢现在这样有礼貌的瑾宝宝。”让孩子在享受成长进步的成就感时且拥有继续努力的方向!

    一点拙见,希望能够给瑾妈一点启示。言辞不当之处,还望见谅!

    瑾妈妈:

     张老师给我说了这么多,我真的很感动。首先我真的感谢张老师,这是宝宝的福气。今天我又认真的思考了一下我对宝宝的教育问题。作为妈妈的我在很多问题上也做得不足,虽然投入了100%的努力,可仍然顾此失彼。从内心来说,我希望我的宝宝是个有性格的孩子,但个性是体现在与大家和平友好相处的前提下。在我自己的记忆里,我们从小都是在家长制的环境中成长,所以我固执地认为,孩子虽然语言表达并没有成人丰富,但她们肯定有自己的行为方式与小朋友沟通,并且也能够沟通好,所以有时候我对她有点听之任之,只要别太过分,不能侵犯别人的前提下。如果出现矛盾,我都会让她自己与之沟通,我觉得小孩子间有能力能够沟通好,我们做大人的没必要干涉其中,所以基本上宝宝很少和我告状,但出现的问题就是现在导致她自己性格太强,现在我发现我这种主观上的教育也还是有问题的,像您说的,家长适时还要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

 独幼张红梅:

分享托尔斯泰的一句话:“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我们需要在追随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与她一起学习,进步。与您共勉!

涵妈妈:

您好,张老师,首先感谢您给我们家长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也感谢您对孩子的用心,遇到您这样的老师是涵的福气!这学期由于工作忙,接送上学的次数少了,晚上和涵相处的时间少了,这让我感觉到在对他的教育方面有点力不从心。我最近发现涵有点变了,遇到问题时有点很任性;晚上听故事也没有以前那样投入了。

独幼张红梅:

不客气!为了身边的孩子更好的成长,是我们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在群论坛里与大家分享了些经典的亲子语录,妈妈们有空可以看下。

     1、孩子的幼年,高质量的陪伴非常重要。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其实贯彻终身。在陪伴中,我们给孩子示范,对口腹之欲的克制,对消费主义的抵挡,对精神世界的不间断的追求,承重中年坚忍和奋斗,晚年从容和安住。陪伴的力量,会缓释孩子终生。心不在焉,急三火四,随波逐流的父母,是孩子难堪的宿命。

     2、在亲子互动中,父母和孩子的感受基本是相似的。你在批评孩子不懂事时,孩子也在抱怨你的不理解;你在责怪孩子快把你逼疯了时,你基本上也快把孩子逼疯了;你在……改变亲子关系,从接纳开始,先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态度,像孩子已经成为你希望其成为的人那样对待他,你会发现:你自己对了,孩子就对了!……总共搜集了70多条,我也在慢慢品味,学习,反思自己做得如何。

独幼张红梅:

涵小朋友是个很有爱心的小朋友,当班里某个小朋友不开心时,他会自创歌曲“相亲相爱,不哭不哭”来安慰别人,特别让人感动。可能是因为妈妈工作过于忙碌的原因,这学期开学初始确实不在状态,但这个星期我觉得好多了。妈妈意识到工作的影响,我只能说,尽量平衡一下,适时也可以让爸爸参与一下,您说呢?您还可以和孩子就工作的事情和他沟通一下,您对工作的唠叨说不定可以让孩子更多的理解您呢。

涵妈妈:

谢谢,您的办法提醒了我,我觉得挺好,我会尝试,相信一定有收获!在工作之余我也会抽时间多陪伴涵成长,一起分享快乐与烦恼。

涵妈妈:

我也会让关注这个群动态成为我每天的必修课,因为对孩子的教育需要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与进步

瑾妈妈:

 张老师象个智囊袋,总有无穷无尽的好方法。

宸妈妈:

 张老师既要上班又要兼顾家庭,还在百忙之中建立这个群,让我们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共同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真是辛苦了,谢谢张老师!

宸妈妈:

刚才看了群相册,真心觉得不错,可以看看自己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如何,作为妈妈,真的不想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个瞬间,虽然张老师把照片一张张地上传很辛苦,但还是希望今后能看到更多的宝宝课间活动照片。有点小自私哦……。

瑾妈妈:

同意宸妈妈意见,呵呵。

……



http://s2/mw690/7e1403begd7a5b618f9c1&690

http://s16/mw690/7e1403begd7a5dcbd4bef&690

http://s1/mw690/7e1403begd7a5aeeeb020&690

音乐游戏:

袋鼠妈妈

袋鼠妈妈,有个袋袋。

袋袋里面,有个乖乖。

乖乖和妈妈相亲相爱,

相亲相爱!

 
http://s9/mw690/7e1403begd7a5e0895678&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