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77】给北大“抢粮”行为上文化制度“双保险”

(2013-09-26 08:43:34)
标签:

北大抢粮

文化制度

双保险

教育

分类: 教育漫话
   在北京大学校内最大的农园食堂,一个醒目的“提示”牌,告知就餐者馒头、花卷等主食“每个品种限购三个,请自觉遵守”。只是,“限购”政策并没有带来好的效果,一些就餐者经常不守规定,甚至还出现“一个馒头引发的争执”,“抢粮”事件在该食堂时有发生。在“令”、“情”的为难处境下,窗口售卖人员尴尬;教职工家属不理解、不听劝;有令难行,也让多位学生发帖质疑。(9月25日《新京报》)

  高校食堂“抢粮”事件是个隐而不宣的行为。受高校低价而相对卫生的就餐环境的影响,一些退休教职员工及校外人士来高校食堂就餐,并不是什么奇闻,并且越是好的食堂外来 “抢粮”者就越多。而在同一高校,在特殊的就餐时段,不同食堂人流不等,同学之间相互“抢粮”也是正常现象。在“抢粮”现象不严重时,也犯不着采取什么措施。

  而北大主食“限购令”下的“抢粮”风波,反映出“抢粮”现象的严重和政策的无力。在物价飞涨的生活压力下,高校食堂正成为很多校外人士的不二选择,对于那些退休人员更是如此。北大为保护学生权益,确保学生食堂物价稳定而出台“限购令”,让我们充满期待,但是其得不到执行,有着文化和制度上的深层次原因,也需要从文化和制度上对症下药。

  有制度无文化,制度难见效。为执行“限购令”,北大食堂已经有警示牌,且“三餐时会有值班经理定时来窗口巡逻,也有监控摄像头”,可见,该制度有一定保障。但只要所有人员没有形成“为他人着想,自己限量购买”的就餐文化,“限购令”就不可能得到有效执行。当大家都不遵守“限购令”,校外人士只想着自己得实惠,售卖人员有较多的人情考量,少量学生难遏制心中购买欲望时,不难想象,“限购令”就是“聋子的耳朵”,成摆设了。

  同时,有令不行当思制度的疏漏。制度的制定,需要考虑执行的成本和监管的效力,而北大当前的“限购令”在这些方面还存在不足。正如食堂人员所言,只要就餐者“用多张卡,多排几次队”,多一些恳求,售卖人员就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根本难以做到“限购”,因此,当前的“限购令”存在不少钻空子的通道,执行和监管难以落到实处,其不能得到较好执行也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文化和制度才是解决“抢粮”事件的根本途径。文化和制度相伴相生,有效的就餐制度一旦得到所有人遵守,会慢慢形成好的就餐文化,就不会出现“机会主义者”;而优良的就餐文化又能确保就餐制度的稳定运行。因此,为了让“抢粮”事件不再上演,北大要向就餐人员宣扬“维护大学生权益”,“遵守食堂规章”的良好文化,同时要出台切实可行的分流制度,让校外人员与学生争食毫无可能。清华大学为什么没有出现“抢粮”风波,因为它们将学生食堂和教职工食堂分设,这难道不值比邻而居的北大借鉴?
(文/肖纲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