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32】人性善恶(1):人性是恶的

(2012-09-24 21:04:09)
标签:

孔子

人性

楷体

《国富论》

《三字经》

分类: 生活笔触

人性善恶的论题由来已久,儒家的几位大家对该问题最有代表性的观点莫过于孔子的人性相近论、孟子的人性本善论和荀子的性本恶论。孔子认为人性相近,习相远;孟子则曰:“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荀子在《性恶篇》中有“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的论述。孔子并没有说明人性到底是善还是恶,而将这个问题留给了其后继者,人们经研究留下了诸多对人性认识的不同看法。

《三字经》对我们的影响是巨大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让我们从小就相信人性是善良的,社会是美好的,这算是我国教育的一种成就,至少让部分人形成了健康的世界观,但是从一些实际情况看,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内,随着我们年龄的增加,我们似乎越来越多地看到了这个社会的阴暗面,各种不公平,各种丑陋现象频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我们慢慢对人性本善的观点产生着怀疑,这时,我们就应该用理性的思维来面对这个问题了,我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但是我对人性善恶的观点是:人性本恶。

该结论的得出主要有三个理由。一是,人的动物性,人类是从猿人到智人慢慢进化来的,因此人类在本性上和动物没有太大的区别,我们看动物和人类的幼崽,一生下来的第一件事是什么?肯定就是寻找吃喝了,就是要生存,这是动物的本能,这注定了动物从本性上来说物质是第一位的;还有个故事说用大苹果可以捉住猴子,因为它们只知抓住苹果却不知道舍弃,对于一个东西总是越多越好,这也是动物的本能。从这两个本能上看动物的本性不可能是善的。

二是,经济学对人类的研究。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假设就是人都是经济人,人是自利的,其意思就是人都有为自己的利益而付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人在行动时总会权衡利弊。基于这个假定,西方经济学对人类行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对“看不见的手”的论述,对“人人为己,社会最优”做了极度的肯定,认为市场经济是应该大力倡导的,这其中不难看出其对人性的看法,即人都是“为自己的”,从这个角度来讲,人性是恶的。

三是,我们对社会的观察,我们都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物质永远是第一位的生活要素,因此我们总是想尽办法获得物质利益,否则就难以生存,想想社会中的各种违法败德的行为,人性还真的那么善吗?如果人性真的是善的,那么孔子那种不损人的的圣贤也就不会在历史上名垂青史了,正因为大多数人都有私心,性恶,才反映出孔孟的不凡之处。在当代社会,政府也在大力倡导各种舍己救人、有德、大公无私的行为,从小学到大学学校都把道德的培育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如果人性是善的,那这种倡导就是多余的了。

以上三点决定了人性本恶,这是我们不愿意接受又无法改变的事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