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万物将自正”:老子道家的宇宙自化论

(2020-05-08 07:52:16)

“万物将自正”:老子道家的宇宙自化论

 

进入21世纪的人类,已经习惯于对于文明成就的分享,甚至习惯于将原始社会人类祖先对自然的敬畏看作是能力低下的表现。如果说哲学是人类审视世界本原的理性思维,那么,西方哲学从一开始就表现了对于人类的过分的“自信”。相比而言,中国的老子、庄子对于自然——宇宙系统的“自化”给予充分的肯定。

所谓“自化”,不是指一般的事物的变化,而是有方向的、有价值取向的发展变化。

老子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这里的“不自生”,不是“不自我生长”的意思,这里的“不自”,和“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中的“不自”是一个意思,指的是自以为是、主观意志天地没有长生的主观意志和主观作为,而是自然而然的道在发挥作用,因而才能够长生。老子对于自然之道的充分肯定,并没有像西方宗教哲学对待上帝那样“歌功颂德”,也没有阐述道的伟大和神圣的地位,反而更多的是尊重道的守弱、守雌、守静,道谦虚地、含蓄地、“民主”地隐含于自然之中,在万物自化之中发挥作用。这样的确定,才是稳定的确定;这样的作用,才是深刻的作用;这样的实在,才是恒久的实在。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谓地无以宁,将恐发;谓神无以灵,将恐歇;谓谷无以盈,将恐竭;谓万物无以生,将恐灭;谓侯王无以正,将恐蹶。”(老子《老子》第三十九章)所谓“一”,就是道,就是基本规律、一切规律的总规律。所谓清、宁、灵、盈、正,就是繁杂中的自宾、自化的外部特征。

自化论并不支持目的论、决定论。所谓自化论,与目的论是有严格区别的。目的论是承认一切变化的事先设计与预定。但是自化论所承认的事物变化发展的方向性,却不是事先预设的、不是具有目的追求的。方向性蕴含于自然系统的运作过程之中。在自化过程中,方向与价值被筛选、沉淀而逐渐显露,或者说是逐渐延展、外显、涌现。这才是自宾自化的原旨,也才是对于自然之道的更为彻底的认知。同时,所谓方向性,也并非“以人为尺度”来确定的,并非符合人的意志或利益,即为方向,即为发展。所谓方向性,是自然之道所展现、延展、外化、显露出来的趋向性,是时间(宇宙时间、社会时间、精神时间)绵延的不可逆性,人类的诞生,是这种方向性的成果之一。反过来,人为的种种成就,也必须符合这样的趋向,否则以为所谓辉煌的成就,很可能从长远看是变异、异化、蜕化。

方向性不是决定论,因而对决定论的否定不可能导致对方向性的否定。波普尔将经典物理学的决定论称为“拉普拉斯之魔”。拉普拉斯在《概率的哲学导论》中描述了“魔鬼的虚构”,即魔鬼将能够推断世界体系的所有未来状况。假如已知自然法则,世界的未来就蕴含在它的过去的任何瞬间之中,因而决定论的正确性就会得到证实。波普尔批评道:“我个人觉得拉普拉斯的决定论是一种非常不令人信服和非常没有吸引力的观点;它是一个可疑的论据,因为计算机的复杂性也许必须极大地超过宇宙,如(我认为首先)由F.A.海耶克(F.A.Hayek)所指出的那样。”波普尔用来反对决定性的依据,有两个“不能还原”的实验,一是麦斯维尔用以太的机械模型把电与磁还原为牛顿力学的尝试遭到失败;二是量子力学假定在因果关系上不能还原,因而确定了基本的偶然事件的可能性。波普尔尤其强调量子力学引入的“远为彻底的一种偶然事件”:绝对的偶然性。即:按照量子力学,一些基本物理过程不能按照因果链条进一步分析,却由“量子跃迁”组成,而量子跃迁被假定为一种绝对不可预测的事件。爱因斯坦曾对此抗议,但是,量子力学所引入的事物恰恰是“投骰子的上帝”这一命题的证明。道家哲学反对决定论,因为用因果关系链条来解释宇宙变化、自然之道,是违背“道法自然”的基本原理的。决定论所表述的变化,绝不是道家哲学所认定的“自化”。自化,不是有预设、有目的的变化,因而也不可能是沿着因果链条而展开的变化。但是,对决定论、目的论的否定,并不能同时构成对方向性、趋向性的否定。我们从自然中、宇宙中可以观察到的一切,都是自化的成果,同时也是变化中方向性的铁证。偶然与偶然之间,不能构成因果的必然,但这决不意味着不能构成方向与趋势的必然。假如上帝确实在投骰子,那么“偶然地”决定了事物发展的投骰子的结果不可能只有一次,而是无数次。无数次的“偶然事件”,无可置疑地孕育了趋势性必然。

我们用“孕育”这个概念,是因为方向性、趋向性必然还有一个特征:“偶然事件”在概率分布上的不均衡性。即:作用于发展、体现出同一方向的偶然越来越多,并呈现出出现频率的加速度。比如:46亿年前太阳系形成后,用了10多亿年时间,在35亿年前,出现了由细菌组成的生命;用了20多亿年时间,在14亿年前出现了真核细胞;用了6亿多年时间,在8亿年前出现了多细胞生物;用了2亿年时间,在6亿年前出现了大批古生物;用了1.5亿年时间,在4.5亿年前植物出现在陆地;用了1亿年时间,约3.7亿年前一些鱼类从海洋爬上了陆地;用了1.5亿年时间,约在2.2亿年前出现了原始哺乳动物;用了1.5亿年时间,约在7000万年前出现了灵长类哺乳动物;用了4000万年时间,约在3000万年前出现了古猿;用了2000多万年时间,约在600——700万年前终于出现了能够独立行走的前人。而从前人、真人、智人到现代人,仅用了600万年时间。人类文明的加速度,无需细说,只要粗略地了解从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到农业文明、城市文明、工业文明、科技文明……的发展史就够了。

会有人反驳说,复杂性理论所揭示的“时间不可逆”,是一种趋向复杂性,而这种复杂性并不一定是从无到有、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到高级的方向性。因为根据耗散结构说,熵的增加导致的是无序,即有序状态的打破。但是任何系统,只要与外界互动交换,就会有负熵的加入,并通过自组织机制走向新的、甚至是更高的有序。反驳者会继续反驳:这的确是自组织理论所揭示的方向性,但是整个宇宙宏观系统的熵总体上是增加的,所以终极宏观系统的趋向只能是走向无序,甚至走向宇宙的毁灭。但是,这样“宏观的”反驳忘记了一个更为“宏观的”思辨:终极系统也是一个开放系统,道家哲学的“无”,将思维扩展到前宇宙状态,宇宙宏观系统永远在源源不断地增加“负熵”——时间!所以,宇宙从诞生的一天起,其总体的、基本的方向是走向有序,甚至是是创造的有序。这正是时间不断“参构”,自组织机制之道必然发挥作用的玄妙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关于偶然性的哲学思考,不应该局限于点状,而应该给予宏观的、系统的观照。道家哲学是坚持宏观视野和系统思维的,因而在反对决定论的同时坚持自化论中的方向论。不论是用决定论反对偶然论,还是用偶然论反对决定论,都不能忽略自然——宇宙系统的根本昭示。所以,老子说:“道恒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人类的行为必须道,人间正道即苍天正道,人道归根结底需要相信和遵循“天下将自正”的天道。

“万物将自正”:老子道家的宇宙自化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