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的吴哥(六)----第一顿饭......

标签:
旅游柬埔寨暹粒吴哥 |
分类: 行摄天下 |
到柬埔寨后第一顿饭(中午)没有在宾馆吃,而是到街上的一家柬式餐厅,餐厅就像国内的普普通通的饭馆,里面不小,除了我们再没有其他人吃饭,不过从表面上看卫生还算说的过去,没一会儿,饭菜陆续上来了,饭菜味道还不错,肉、鱼、时疏、汤、水果还挺全乎,特别受女士欢迎,饭菜数量刚刚好(我们是3男6女),要是有几个年轻的大肚汉,饭菜可能就不够了。在柬几天来,我感觉就这顿餐还行,其他餐馆饭菜质量还真不敢恭维,特别是华人开的中餐馆。
《柬埔寨是农业国家,但是蔬菜种植却很少,多少靠从中国、泰国、越南进口。最初上的三盘菜有炒西红柿、辣椒、菜花,另一盘是白菜炒虾米,还有一个汤,里面好像类似丝瓜或苦瓜之类的东西叫不上名字。》
《后来陆续上了白肉片(水煮的)、炒鸡蛋、绿色的那盘小炒是青菜,不知道叫啥,最左边的那碗炖菜里面有菠萝、肉等,汤里有甜味、奶油味、还有说不上来的一种味道,是正宗的柬菜,口感和味道都挺好,女士特别爱吃。》
《一共八个菜最后上来的是用椰子做的菜,倒是挺好看,但是有点不喜欢他的味道》
《玩了一下午已是筋疲力尽了,没想到会是这样,身上的衣服汗湿了干、干了湿,我一般不太喝水的人都喝了好几瓶矿泉水,否则真能虚脱了。从崩密咧出来已是太阳快落山时分了,我们的车就停在这公路旁,路口处有不少商亭,卖些水果饮料之类的东西》
《在这里,我一般是不买除水果以外的任何吃的东西的,主要是担心卫生和安全问题》
看到这一场景,如果不看文字,似乎车子行驶在国内农村,好像是某农机工厂似的,一切都那么熟悉》
《在柬埔寨,到处都可以看见这种吊脚楼,这种建筑形式的普遍存在是有一定的道理,柬埔寨半年旱季、半年雨季,雨季常常形成洪涝,气温常年在30度以上,这种吊脚楼有三个作用,防水、防蛇、通风防暑。》
《农村穷人的吊脚楼一般都是木制的,我曾经去过一些人家看过,一般较大较高的那栋,是大人或长辈们居住的,矮小的是孩子们居住的地方》
《中间圆台好像是口井,不过现在是旱季,不像有水的样子,有些地方,人们利用池塘、水泡的水来洗衣、洗澡等》
《这家房下堆积了不少白颜色的袋子,好多人家都有这东西,我分析是用于销售的建材?应该不是粮食》
《高脚楼一般没有门扇和窗扇,要有的也是用木板或铁皮挡一下,屋顶一般是用草做的,一则挡雨、二来隔热》
《木桥左侧的水沟里有几个人在做着什么,远出好像在新建高脚楼,房子建的还是不错的》
《这里应该是建材商店了,树旁立着木板,柬埔寨盛产木材,木材是主要的建筑材料》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桶都快赶上人大了,也不知装的是什么,如果是一桶水,一般人骑车也是不好带的》
《这个农家有汽车,其实在柬埔寨有车不奇怪,一般都是进口的二手车,相对咱们的工资水平来说很便宜,哪怕是豪车,但对他们的收入来说,你到街上看看,大排量的吉普、皮卡比比皆是,在这不产车、不产油的国度里我还真是有点弄不明白》
《正如我们南方一些城市,其实东南亚也一样,轻骑是最好的,也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柬埔寨人喜欢买泰国产的新车,便宜、维修方便,日产的本、川崎、雅马哈也有,但都是些二手的,在柬埔寨好多东西都是二手的,甚至是二手的内裤》
《随着社会发展,农村的经济收入有所提高,不少农民家里都建起了新房》
《农村的房子一般都建在公路(道路)两旁,不像国内一条路直通一个村,居民群居在一起》
《傍晚,一家人围在桌前在说也什么,可怜的老人(房子右下角)却孤零零的背向坐在那里,唉,人都有那么一天啊!》
《车子快进城了,也逐渐热闹起来了,这里应该是一个市场,可能是傍晚的缘故,没看见有多少人在此购物》
《知道伞下车子上的大可乐瓶中是什么吗?是汽油。农村离加油站较远,摩托去一趟加油同时也耗掉不少油,所以在路边经常可以看见买汽油的》
《一看这就是有钱人家的宅子,如果是在国内,也算是豪宅了。柬埔寨国穷人穷,但是有钱人还是大有人在的,以华人居多,这老哥不知是如何“发达”的。》
《家家都有水缸,但是好像不是家家都有电。电,柬埔寨是不生产的,电力都依赖进口,主要是从泰国进口,电费也是很贵的》
《柬埔寨的牛一般都很瘦,会不会是因为热的缘故无证可查,牛以白颜色居多,差不多家家户户都养牛,拴在自家的房前屋后,这牛我估计都是用来劳作的耕牛》
《当地人很耐热,30多度的天,这些女人还是全副武装,是怕晒黑了吧》
《旁边不远处就有家摊铺,这几个孩子看来是刚买完东西往回走,估计这是一家人,女孩子使用东南亚人常用的拿(头顶)东西方式,看样子包裹里面或是水果之类的东西,旁边的的男孩胸前也捧着一个包裹,两个更小一点的孩子大步流星的赶着路,我在想,我们的孩子这么大时,是否做过这些“家务”活呢?》
《婚礼现场,几个人在婚车扎着花,扶着摩托的那个男人穿着比较讲究,他又是做什么的呢?》
《一穿着考究、气度非凡的女子从工地走过,莫不是有钱人家的千金?太太?家里再盖别墅吧!》
《夕阳西下,一抹阳光从树间穿过,看来今天的生意不太好,老板一脸无奈的样子,前面的塑料瓶装的是汽油,漏斗是给摩托车加油用的》
《柬埔寨有文化的人不多,大多都是农业人口,农闲时很多人多多少少都做点小生意,这两口子不知是刚做完一笔小生意还是刚忙完自家人用餐在收拾卫生呢?》
《柬埔寨农村一般没有水井,居民生活用水基本靠老天爷,家家户户都有几口大缸储水,这户人家房子的左侧有一水缸,上面还有一根水管,不知是用来接使用过的脏水还是接房顶上的雨水的?》
《这是在暹粒第一次看见的警察分局,就其建筑来看,还算匹配,既不豪华,也不太简陋,不过没有看见几辆车子,门前的轮胎印记也不太明显,看来政府部门还是比较穷的》
《在暹粒某地区的竹筒饭挺有名(没吃过),据说挺有特色的,但在暹粒城到崩密咧的路上还真得看见有卖的,好像生意不兴隆,也难怪,本地人要吃自己就做了,外来客人想吃如果没人介绍还真不知道这是竹筒饭,再说去崩密咧的客人是很少,一般旅行团是不去的,大多是背包客找当地的向导才去的。》
《一托四,看来这家人是刚从医院回来,小孩没人看管,男人骑着车,女人病了,女儿举着吊瓶,愁容满面,真是感人啊!》
《地里种的应该是水稻,也没收多少,反正放在地里坏不了、丢不了,放哪放着吧,现用现割!》
《这一路旅游车辆不多,每当我们车从人(车)旁经过,他(她)都用这种眼神注视着我们》
《在柬埔寨结婚大多是用着这种临时搭建大棚来宴请宾客的,国内在上世纪70、80年代比较流行,现在在偏远农村还可见到。从搭建大棚的规模、档次就能看出这家是否有钱,这家在当地算是比较有钱的了》
《到嘣密咧一般都是自由行的人雇上个嘟嘟车前往,价格在15美元左右,司机一般都很守时,约好时间,他会在那里等着你的》
《摩托是农村的主要交通工具,全世界都一样,据我所知知道的经我国南方一些城市,东南亚一些国家,因为冬天不冷,一年四季都可以骑,除了安全性差点,是物美价廉的交通工具》
《哈哈,这就是柬埔寨的“公交车”,从暹粒到首都金边都可以看到,随叫随停,招手上车,生意不错,这台“公交”是手扶拖拉机,但更多的是摩托车》
《放学了,几个小学生边走边玩,好是快乐,看不出有什么学习压力,而我们的小学生呢?》
《这里没听说是地震带,但是盖这种底层建筑也采用的是框减结构,每层都有圈梁》
《小姐姐带着小妹妹随处可见,由于没穿校服,不知是放学回来还是去购物?后面的广告是录像厅》
《这是城乡结合部的婚礼现场,是在饭店门前举办的,比农村进了一步,估计大棚是饭店搭建的,柬埔寨人结婚看来是在晚上,此时太阳落山已有半个多小时了,门口几桌的客人还没到》
《这些小学生也和国内的小学生差不多,也有自己的校服,一般是上白下兰,柬埔寨教育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免费的,听说小学也不考试,平时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来考量,大权在老师那里,发个证皆可以结业了,小学一般只上半天课》
《摩托车上没有后视镜,警察抓住要罚每个1500柬币的,罚多少,要看警察的心情了,讲讲价,少罚点,不开票-------这个你懂得,考警察挺难,要么有权,要么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