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迷失的吴哥(七)----崩密列(1)

(2013-08-28 21:19:09)
分类: 行摄天下

        BENG MEALEA(崩密列)是一座小吴哥式的寺庙,名字的意思是荷花池

崩密列距离吴哥群东面40多公里,大约在12世纪JaYa Varman II(苏利耶跋摩二世)(Varman:柬语“宝座”,中文“帝”之意)修建的,供奉湿婆(印度教),周围有一长1.2公里、宽0.9公里的护城和环绕,它是一座破败、残缺、隐蔽、神秘,用砂石构建的寺庙,由于隐蔽,发现较晚,且破坏程度较大、难于修复,至今仍被丛林严密包裹着,一直保持着发现时的原始状态。因为路程较远、路况不好,太荒僻,所以极少有旅游团到此。

 迷失的吴哥(七)----崩密列(1)

《车子在公路旁的丁字路口停下,与公路平行有条何,当时并没有理会儿,后来才知道那就是崩密咧的护城河,由于我是在旱季去的,河水没多少,倒是长满了杂草,也没有看见什么荷花(好像与荷花池不匹配)》

 

 

 


迷失的吴哥(七)----崩密列(1)

 《过了河,河的这头儿有摆地摊的,可是没有看见摊主,后来过来几个孩子,可能是摊主看我们没有买东西的意思即离开了,地摊上摆的是“花梨树”果子,不知道是吃的还是种子?由于语言关系也没有多问。》

 

 

 

 

迷失的吴哥(七)----崩密列(1)
《过了河不远,就发现有一条笔直大道,道两旁分别摆放着那迦(蛇神),其身一直通向远方,这应该就是“神道”---通往神圣的大道。几个孩子迎面走了过来,事先知道柬埔寨很穷,到景点会有孩子向你讨要东西或钱财,好在事先有人在国内买了一些糖果》


 迷失的吴哥(七)----崩密列(1)
《孩子们用生硬的汉语说“给我糖果、给我糖果”,我们不知道后面还有多少要东的孩子,所以每人给了两块糖果。回来后想想,崩密咧比较偏僻,来得人很少,这些孩子还比较“单纯”,给两块糖就满足了,后面一些热门景点人很多,孩子们给糖已满足不了他们的愿望,干脆直接向你“讨刀”---“ONE 刀”、tow 刀”,如果我再次去崩密咧,我会直接送“刀”的,这些孩子挺可怜的,就当是扶贫了!》

 

 


迷失的吴哥(七)----崩密列(1)
《对于吴哥,我此时脑子是一片空白,原以为吴哥窟就是一格窟,可能就是一个古时的宫殿或是古墓之类的遗址,至于崩密咧就更无概念了,第一眼看就这个石雕,我震撼了雕刻的如此之精美,实属罕见,后来知道这原来是印度教神话古时里的“人物”娜迦,这是个七个蛇头的娜迦,蛇头分3、5、7、9头的,数字越大,级别越高,9头的是皇室的,就像中国古代的“门钉”,天安门的门钉是九九八十一个,是最高级别的。》

 

 

 

迷失的吴哥(七)----崩密列(1)
《娜迦的背面已是雕刻的如此精美,令人赞叹!不过后来我想了很多,吴哥好多的文物(不少石雕)都被盗,这样完整精美的娜迦会不会是赝品,我没有答案,不过的确有不少重要文物被盗,置于异国他乡,现在为了展示原貌也只能搞个赝品放在那里,供游人参观。》

 

 

 

迷失的吴哥(七)----崩密列(1)
《走到“神道”的尽头,便看见一处坍塌的建筑,导游告诉我们说这就是崩密咧了,这个建筑是原来的“城门”,现已坍塌,无法正常从门道通过,整个建筑隐藏在巨大的灌木丛中,第一眼看见就感觉它阴森、恐怖与神秘,巨大的石头块散落一地,大小有大半个人大小,我看见有人往上爬,我也决定上去看一看。》

 

 

 


迷失的吴哥(七)----崩密列(1)
《看似不高的乱石,想上去还不太容易,30多度的天气,站在那里就挺热的,爬这对石头还必须的手脚并用,何况我身上还背着三、四十斤的背包,上了几块石头就开始喘粗气了,爬到上面想从门洞再往里穿过去,可是试了几次,由于几块石头距离太远,最终还是没有成功,石头下面有几个当地的小孩直向我摆手,大概意思是说不要过了。出来时,遇见几位俄罗斯MM,用俄语+英语意思是让我给她们照张合影,照完后她们又要求我与她们再照一张合影,最后我又让年纪较大的那位用我的相机照了一张(其实我早就想在这儿留张影,可惜我的那些朋友们根本没上来且早已不见踪影了)》

 

 

 

 

迷失的吴哥(七)----崩密列(1)
《进了院子有很多长得很高的树,但是有几颗和别的长得不一样,它歪歪扭扭地长得很高,一般看见这些树周围都有一些石块,有的树根尾巴石头包裹住,看来这些石块在这树下已有一段时间了(差不多几百年)》

 

 

 

 


迷失的吴哥(七)----崩密列(1)
《两墙之间的廊道里已堆满了大石块,两面的墙体已经倾斜,我想要是没有坍塌下来的石块支撑恐怕墙也会倒塌的》

 

 

 

迷失的吴哥(七)----崩密列(1)
《我们都只知道,树一般断面都是圆的,但这些树的底部却长出了“脊”,这种脊很大,树的适应能力很强,“抓地”力也很强,这树也不知叫什么树?》

 

 

 

迷失的吴哥(七)----崩密列(1)
《典型的的吴哥式窗户,造型很美,上部还雕刻有花纹。在你走到的所有吴哥建筑了,差不多都是这样的窗户,但我一直没弄明白,建造这种窗户的用途,说是采光,但在内廊也有这样的窗户;说是通风,可是有的窗户是堵死的,也许是兼通风、采光、造型于一体吧!》

 

 

 

迷失的吴哥(七)----崩密列(1)
《在吴哥遗址群里,很多建筑都有藏经阁,虽说崩密咧坍塌的比较严重,很多专家来此后都摇头表示无法修复(同感),但这个藏经阁还是比较完整地呈现出原貌》

 

 

 


迷失的吴哥(七)----崩密列(1)
《在柬埔寨,由于地理原因,雨季多水灾,但是古人的智慧超出常人想象,除了护城河起到调节水流作用,建筑周围的明沟、暗渠管网也很发达,排水效果即便是现代人都很难做到。这是在两墙之间的排水明渠,水从上面一级一级地缓冲下来,避免沟渠排水不及或水流过急将杂物冲进沟渠造成堵塞,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聪明》

 

 

 

迷失的吴哥(七)----崩密列(1)
 《由于事先功课得不好,对这里的地形没有概念,加上坍塌,好多路都不同,不是走了回头路就是稀里糊涂地又转了回来,这里又看见了一个藏经阁,藏经阁一般都是成对出现的,两者稍有些距离》

 


 

 

迷失的吴哥(七)----崩密列(1)
 《在吴哥,不少树与建筑融为一体,密不可分,树保护了建筑、避免其坍塌但是有的也破坏了建筑,由于树根在缝隙中成长,不少强都出现了裂缝》

 

 

迷失的吴哥(七)----崩密列(1)

 《建筑物上的树,这要归功于鸟儿,一粒种子被叼上房顶,调进缝隙里,在雨水和藏在缝隙中的沙土作用下,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这不,房顶石雕部分已被树根顶开大大的裂缝,再过若干年,也许上边的石块就被顶掉了》

 

 

 



迷失的吴哥(七)----崩密列(1)
《几乎所有的通道都被塌下的石块堵塞,在建筑物里面,尽管外面很热,里面有厚厚的石墙石顶,里面还是比较凉快的》

 

 

 


迷失的吴哥(七)----崩密列(1)
《内廊门有门雕刻的门框、还有门槛,浑然一体;暗窗也做得如此别致,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错落有致,有点像中国建筑中庭院长廊》

 

 

 

 


迷失的吴哥(七)----崩密列(1)
《在这个长廊中,窗与墙形成了虚实对比,阳光避免直,而是从上面顶窗斜射到暗窗窗棱上,形成完美的光影》

 

 

 迷失的吴哥(七)----崩密列(1)
 《庭院式的布局,使得各个建筑主体之间有了明确的关系,忽远忽近、忽连忽断、纵横交错,很好地解决了通风与采光的需求,建筑设计很完美》

 

 

 



迷失的吴哥(七)----崩密列(1)
《不用任何粘合剂用石块堆积起的拱形廊道,说明当时的建筑水准、工艺达到一定的文明水平也算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迷失的吴哥(七)----崩密列(1)
《正方形的窗框,五个制作精美的立柱,在当时纯手工打造,可以说是巧夺天工了》

 

 

 

 


迷失的吴哥(七)----崩密列(1)
《尽管崩密咧信奉的是印度教,但是好多石雕却讲述的是佛教故事(尽管我不懂,但和我所见的印度教时刻有所不同),印度教Hinduism早于佛教Buddhism,很多东西被佛教所吸收,佛教诞生于反传统信仰的思潮中,估计这些时刻产生于过渡时期。这里无门却有门打不开,到底代表着什么含义呢?又有谁能说清楚!》

 

 

 

 

迷失的吴哥(七)----崩密列(1)
 《这里曾经一定辉煌过,曾经繁华过,却因为种种原因,辉煌不再,繁华逝去,这样的所在,才有了废墟。吴哥建筑的美就在于它的残,如果维纳斯有胳膊有腿儿,她还会那么美吗?》

 

 

 


迷失的吴哥(七)----崩密列(1)

《落在地上的石雕不少已经风化了,自然灾害、战争、掠夺使得石雕成为牺牲品-----毁灭人类的将是人类自己!》

 

 

 

 

迷失的吴哥(七)----崩密列(1)
 《战争的破坏,人们得到处寻宝,让建筑毁损严重,堆石如山》

 

 

 


迷失的吴哥(七)----崩密列(1)
 《这里发现的比较晚,据说是上世纪60年代才发现,基本保持了原貌,在其他遗址中,不少国家都对其修旧如旧,但这里却没有国家来“认领”,据说美国曾想修复崩密列,但考察过后也只能望而生叹,实在是无从下手,无法拯救。坍塌的大门已经无法进入,只能从旁边绕行。》

 

 


迷失的吴哥(七)----崩密列(1)
 《门楣上精美的石刻,记录了一段宗教故事》

 

 

迷失的吴哥(七)----崩密列(1)

 柬埔寨大多地处平原,很少有山,石头也很少,这些建筑用的砂石是从很远的的地方原来的,至于用什么工具?运了多长时间,人们只能猜测了,也许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里有记载,反正我没看过这本书》

 

 



迷失的吴哥(七)----崩密列(1)
《盘根错节、唇亡齿寒、一一相抱......,用在这里一点也不过》

 

 

 

 

迷失的吴哥(七)----崩密列(1)

 《当年的辉煌不见了,但这残垣断壁依旧给了我们幻想》

 

 

 


迷失的吴哥(七)----崩密列(1)
 《游崩密咧真的很累,爬墙头、钻地沟、上屋脊,上上下下不是多少趟,大热天汗都成溜往下淌,穿的牛仔裤都湿透了,我这平时很少喝水的人都喝4瓶矿泉水,否则真能虚脱了,大腿累到抽筋。小时候上房揭瓦没少挨父母的打与骂,40多年了,今天又一次找到了“飞檐走壁”的感觉,想念父母的打与骂!》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